学术投稿

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蓝小辉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 医院感染控制中,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分析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120例本院自2016年8月-2017年9月收治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根据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实验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感染控制,实验组实施微生物检验感染控制,分析两组感染严重程度、医院感染控制率.结果 感染严重程度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控制率对比显示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实施微生物检验,既可降低感染严重程度,又可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患者糖基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纳入的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在空腹10 h后进行血糖、血脂检测,观察糖基化血红蛋白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 HbA1c>9%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较其他两组高(P<0.05);而HbA1c≤6.5%组FBG、PBG、TC以及TG水平低于其他两组(P<0.05);2型糖尿病患者FBG、PBG以及HbA1c水平与TC、TG、LDL-C呈正相关性(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呈负相关性,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血脂代谢具有一定相关性,其中HbA1c不仅能够判断血糖控制情况,同时可预示脂代谢紊乱.

    作者:黄承桂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鼻内镜下治疗鼻内翻乳头状瘤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治疗鼻内翻乳头状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鼻内镜及CT检查,明确患者病变范围,对患者进行临床分级,并进行随访.结果 48例患者中治愈39例,复发9例,通过对复发者进行鼻内镜治疗,并对患者复发部位进行低温等离子烧灼,没有恶性病变情况出现.结论 鼻内镜下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创伤小,术后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治疗效果良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覃玉抓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血液检验在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血液检验在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贫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贫血患者中5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50例缺叶酸性贫血患者分别作为实验A组以及实验B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展开血细胞的实验室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MCV、RBC、Hb、MCH、RDW、RBC/MCV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MCV、Hb、MCH水平明显高于实验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的MCV、MCH、RDW水平均明显高于实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A组的特异性、敏感性、符合率分别为72.0%、96.0%、66.0%;实验B组的特异性、敏感性、符合率分别为70.0%、94.0%、60.0%.结论 在临床贫血鉴别诊断中,通过实验室科学检验,对MCV、RBC、Hb、MCH、RDW、RBC/MCV水平等各项血液指标的测定能够给贫血诊断提供部分可靠、准确的信息,值得应用.

    作者:张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CD4+T淋巴细胞计数定量分析诊断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CD4+T淋巴细胞计数定量分析诊断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间因肺部疾病而前来我院就诊的64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痰涂片试验以明确抗酸杆菌有无,将其中的36例试验结果阳性者纳入观察组,余下28例试验结果为阴性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的计数位(128.76±54.32)个/μ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6.43±65.28)个/μ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针对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早期诊断,CD4+T淋巴细胞计数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松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输血相容性检测的质量控制及输血安全相关性分析

    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输血相容性检测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分析.方法 对本院2015年与2016年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样本进行检测,同时对比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室间质量控制样本的检测情况.结果 输血相容性检测室内室间质量控制结果分析:近两年来,本院在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其检测的结果与标准结果一致.结论近年来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而为提高检测的质量与输血的安全性,需要使操作更为标准化,并不断提高技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车丽敏;周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研究

    目的 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探讨有效的应对对策.方法 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自愿者180例作为临床生化检验血液标本的提供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实施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研究对象.分别采集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静脉血4 mL,对照组患者的血液标本按照规范进行规范化处理,确保其未发生溶血;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标本给予溶血处理,使其发生溶血现象,其余处理环节与对照组相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酸等都有显著差异,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素氨、肌酐及血清葡萄糖等,与对照组相当,组间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本溶血会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对策,可避免标本溶血的发生,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任丽峰;周雪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感染性肺炎病原学实验室诊断——肺炎链球菌检测技术进展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SP)是感染性肺炎重要的病原微生物之一.而且,SP感染及其耐药现象日趋严重.我国每年因SP感染相关性疾病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数多的国家.因此,临床上及时、准确地诊断SP感染性肺炎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SP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及其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SP等感染性疾病的早期、精准、全面、高效的实验室诊断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及研究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对临床微生物学检验者的挑战.

    作者:廖远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术后护理联合心理沟通干预对肝癌患者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后综合护理联合心理沟通干预对肝癌患者的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96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单纯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方案,观察组联用心理沟通干预方案,对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疼痛改善程度、心理状况、生存质量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2%);观察组疼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SAS与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各因子得分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肝癌患者术后实施综合护理联合心理沟通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使术后疼痛程度大程度降低,促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增强整体护理水平,进而全面增强生存质量.

    作者:张宜;王健生;张玉娟;龚青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有关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措施分析

    目的 对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临床血液检验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10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血液检验方法进行检验,观察组实施关键性的检验措施进行检验,并将两组样本的检验误差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样本的检验误差率为8.00%,对照组样本的检验误差率为28.00%,观察组样本在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率方面低于对照组样本,两组样本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临床血液检验误差采取关键性的检验措施,能够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临床血液检验误差,为就诊患者的疾病治疗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依据.

    作者:贾梓含;王晓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BNP水平、平均血小板体积检测在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短期预后评估中的 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BNP水平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短期(6个月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并明确诊断为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2例,分别根据两者基线中位数水平分为高值组、低值组,并随访发病6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病情况.结果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血清BNP及平均血小板体积高值组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率均分别高于低值组(P<0.05).结论血清BNP水平及平均血小板体积两项指标对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短期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敏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尿路感染尿液标本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尿液标本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进入我院接受尿路感染疾病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资料,对所有患者尿液标本进行常见病原菌分布检测与耐药性实验.结果 300例患者的尿液标本中共检测出181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占到病原菌总数的70.2%,革兰阳性菌占到病原菌总数的18.8%,真菌占到病原菌总数的11.0%;居前三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类药物与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均大于50%,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均大于50%.结论 在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标本中为常见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而病原菌的耐药性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且以对青霉素类药物的耐药性为显著.

    作者:李平难;韩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根据入院时间前后顺序抽取2005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90例,采取抽签方式,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人数各为45例.对照组进行红霉素治疗,研究组进行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73.3%)比较,研究组的(95.6%)较高;与对照组的退热、咳嗽以及啰音消失时间比较,研究组的较短;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方式率(20%)比较,研究组的(4.4%)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阿奇霉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小儿支原体肺炎病情加重,加快疾病好转,且副作用较弱,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邓卫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尿液潜血检验中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的方法

    目的 本文主要探究尿液潜血检验之中应用尿液分析仪、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所取得检验结果,分析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用于尿液潜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望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方法 在2017年1月12日-2018年1月15日本中心进行尿液潜血检验的体检者中盲选1,000例纳入本次研究,体检者主要是源自门诊体检者,体检者均展开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和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之中其假阳性检出率为13.0%,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假阳性率检出率为27.0%,KAPPA值为0.94.结论 在尿液潜血检验之中将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与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检验联合应用,可有效的提升检验诊断正确率,在临床可指导医师展开治疗方案的制定,可推广.

    作者:裴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学指标检验结果及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观察甲亢性肝病患者血清学指标的检验结果,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74例甲亢性肝病患者为研究组,另根据配对原则选取初诊的甲亢患者74例为参照组.两组受试者均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来检测甲状腺和肝功能相关指标情况,并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 研究组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表达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存在明显的统计差异(P<0.05);前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促甲状腺素(TSH)的表达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甲亢患者容易并发肝损害,应该对肝功能指标及时的检测,为这种疾病的预防提供支持.

    作者:黄树通;唐汉物;李冰冰;邓敏丽;冼观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小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合并脑梗塞 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小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水平变化关系与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及在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方法对298例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和271例健康体检者血标本ApoE基因型进行检测,比较两组间ApoE基因型及表型的构成差异,并比较ApoE不同表型患者的小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和其他各项血脂水平.结果 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均以ε3高,且ApoE基因型以ε3/3频率高;病例组患者中ε3/3和ε2/3基因型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χ2=8.366,P=0.004;χ2=5.102,P=0.024),而ε3/4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9.016,P<0.01);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病例组的ε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001,P=0.005),ε4基因频率又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2.115,P<0.01);高血压合并脑梗塞病例组中ApoE表型不同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其中表型E3、E4组的sdLDL-c、LDL-C、TCH水平均高于表型E2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中E2型人群LDL-c、sdLDL-c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不同表型与小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有相关性,对高血压合并脑梗塞患者疾病诊断治疗具有一定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美珠;朱嫦琳;陈斌鸿;李炜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大出血中输血护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治疗产科大出血中输血护理的临床成效.方法 选择产科大出血患者60例,均为我院产科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患者,分析成分输血在抢救产科大出血患者的输血护理及其临床效果.结果 产科大出血患者需要及时抢救、明确诊断,成分输血治疗后APTT、PLT、TT等血液指标均得到改善(P<0.05).60例患者均无出现输血反应,其中有58例在经过及时的系统治疗和有效护理之后,其症状得到缓解,2例患者因抢救不及时、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成分血的悬浮红细胞可有效增加患者的血红蛋白,冰冻血浆对补充出血患者血容量、凝血因子等极为有效.成分输血法治疗能有效改善产科大出血患者的病情,在临床应用上值得推广.

    作者:罗忠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脐带血血清总胆红素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病早期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脐带血血清总胆红素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病早期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4月-2017年11月期间诊疗的500例溶血病新生儿,对新生儿溶血三项予以试验,再经全自动分析仪的运用,对脐带血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实施检测,以此判断试验结果和母亲血型、黄疸时间的关联性.结果 500例新生儿中,母婴不同血型下其脐带血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溶血三项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如O-O型HDN为13.46%、O-A型HDN为55.75%、O-B型HDN为54.24%.结论 针对新生儿溶血病诊治工作,脐带血血清总胆红素检测、溶血三项试验存在相应的价值,可为后续诊疗创造条件.

    作者:王新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的急诊治疗与疗效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的急诊治疗与疗效.方法 纳入2016年6月-2017年8月90例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患者,以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抢救总有效率、恢复意识状态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急诊住院总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血压状况、心率水平.结果 观察组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抢救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意识状态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急诊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压状况、心率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压状况、心率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重症安眠药中毒的急诊治疗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率和血压,促进患者自主呼吸和意识恢复,提高抢救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杜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胃肠肿瘤标志物诊断大肠癌的检验医学研究

    目的 探讨胃肠肿瘤标志物诊断大肠癌的临床效果与价值.方法 抽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35例大肠癌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35例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将血清标志物糖链抗原72-4(CA72-4)、糖链抗原19-9(CA19-9)与癌胚抗原(CEA)作为诊断大肠癌的标志物,并进行检测,记录各项血清因子的检测结果与各自的敏感性、特异性、有效性.结果 实验组CA72-4、CA19-9与CEA血清因子含量高于对照组,三种血清因子联合的敏感性、特异性、有效性高于每种血清因子的敏感性、特异性、有效性(P<0.05).结论 将CA72-4、CA19-9与CEA血清因子作为胃肠肿瘤标志物对诊断大肠癌具有显著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姜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PCR联合RDB技术在β-地贫基因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观察PCR联合反向点杂交(RDB)技术在β-地贫基因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6年11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检测的84例β-地贫基因携带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基因诊断应用RDB技术,观察组则采取PCR联合RDB技术对基因进行检测.观察两组β-地贫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β41-42(-TCTT)19例(45.24%)、β17(A→T)5例(11.90%)、β71-72(+A)1例(2.38%)、IVS-Ⅱ654(C→T)10例(23.81%)、TAT盒-28(A→T)3例(7.14%)、无法检出4例(9.52%),对照组上述基因突变对应检出率30.95%、11.90%、7.14%、16.67%、4.76%、28.57%,观察组基因突变检测率(90.48%)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联合RDB技术检测β-地贫基因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利于提升β-地贫基因检出率,改善检测通量,进而节省检测时间与成本,更易于患者接受.

    作者:吴金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临床检验(电子版)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主办:人民军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