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梅;张桂莲
目的:探究与分析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术中压疮认知调查与培训。方法针对我院45例手术室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术中压疮知识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制定有效的术中压疮知识与防范行为培训,对比培训前后的问卷调查结果,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该组手术室护理人员经过培训后压疮分级诊断、术中压疮基础知识、压疮诱发因素、压疮评估量表、术中压疮发生情况得分与培训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手术室护理人员经过培训后术前护理行为、术中护理行为与术后护理行为得分与培训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给予有效的压疮知识防范对策,可提显著提高其对术中压疮知识的认知,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杨玉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76例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38),观察组38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而对照组38例患者采用放射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持续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有效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6.32%(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5.79%低于对照组21.05%,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能实现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少,但需要强调必要的护理措施,从而降低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风险,促进老年患者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贾久丽;刘新军;姚永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不同孕周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特征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50例孕28~33周的GDM合并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孕周分为A组(孕28~31周)和B组(孕32~33周),各25例,均实施积极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终止妊娠的时机及母婴结局。结果 A组期待治疗时间长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0%,高于B组的8.0%(P<0.05);A组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B组,新生儿窒息率和围产儿死亡率均高于B组(P<0.05)。结论32周之前发病的早发型子痫前期易引发重度子痫前期,导致母儿的不良预后,临床重视病情监测,早期诊断及治疗,可减少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王红;贾小平;卢春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单侧新鲜闭合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82例,均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定期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2个月随访时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标准评定疗效。结果82例患者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7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7~14周,平均8周。骨折对位对线满意,未发生骨折畸形愈合及肱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标准评定,治愈54例,好转28例,治愈率为67%。结论手法复位后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关节功能恢复好、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应作为肱骨外科颈骨折的首先治疗方式。
作者:吴祖亮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牙髓血管化再生对成人感染性年轻恒牙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8例成人感染性年轻恒牙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9例,分别实施牙髓血管化再生及根尖诱导成形术,观察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9±2.7)个月;观察组发生术后疼痛3例,发生率6.1%,对照组发生术后疼痛5例,发生率10.2%,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为71.4%,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46例有效患者根尖周病变愈合平均时间为(12.4±1.3)个月,对照组35例有效患者平均时间为(11.9±2.1)个月,两组患者根尖周病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患者术后18周随访可见根尖孔无明显变化,未见根尖区暗影。结论牙髓血管化再生可有效改善成人感染性年轻恒牙患者临床症状,有助于促进牙根继续发育、增强牙根结构。但其治疗效果也极大程度上依赖患者的病情及机体特点,且该治疗方法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进一步提高该方法的适应范围及疗效仍是今后一段时间临床研究的重点。
作者:单俊文;单梓南;何志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伴代谢综合征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收集我院近5年我院神经内科的诊断为脑梗塞伴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后是否发生死亡分为31例死亡组和239例非死亡组。记录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血压、尿酸指标。结果死亡组和非死亡组年龄、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酸、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和非死亡组男性比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为脑梗死伴代谢综合征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积极干预脑梗死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可能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宋艳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手外伤带蒂岛状皮瓣术后护理中疼痛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方法从本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手外伤患者中随机选择69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6例),均实施带蒂岛状皮瓣移植,并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联合疼痛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皮瓣成活率以及疼痛评分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优良率和皮片成活率分别为91.7%和(92.31±5.6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6%和(83.21±4.98)%,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手外伤带蒂岛状皮瓣移植的患者实施术后常规护理联合疼痛护理干预可以获得良好的实施效果。
作者:柳素欣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硝普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将26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144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硝普钠治疗,采用规范化护理干预。B组119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硝普钠治疗,采用常规护理。根据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A组无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B组休克2例,经积极抢救后恢复正常。A组25(17.36%)例出现不良反应和相关并发症,显著少于B组的39(32.7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5,P<0.05)。出院时, A组满意度为81.9%,B组满意度为63.9%,A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4,P<0.05)。结论对于进行硝普钠输液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预防其不良反应和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于炳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健康评估技能考核的高效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3级护理大专班8班学生为实验组,2班学生为对照组。两个班理论和技能课程由同一名老师授课,实验组同学事先告知期末以小组制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对照组选择个人制的传统考核方法进行考核。结果实验组健康评估技能、理论考核成绩以及优秀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考核课时数比对照组缩短3课时。结论通过建立小组制考核方案,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护理技能训练效果,并明显提高技能考核和理论考核的成绩,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师资力量。
作者:李丽婵;李丽萍;曹露阳;刘祉嫣;杜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分析急诊儿科分诊失误的原因,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提高急诊儿科分诊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急诊儿科316例患儿的错误分诊情况。结果316例错误分诊病例中,护士因素(专业知识缺乏和经验不足、问诊不详细、无认真查看及检测患儿生命体征)占74%、患儿和家属因素(主诉失误、病史不够详细)占21%、管理和环境因素(非急诊患者数量增加、急诊分诊台嘈杂)占5%,以上因素均可影响急诊儿科分诊的准确率。结论护士因素、患儿和家属因素、管理和环境因素是影响急诊儿科分诊准确率的因素,改善这些因素可以提高急诊儿科的分诊准确率,避免医疗纠纷。
作者:陈雪梅;张桂莲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优选并确立金银花中总有机酸的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总有机酸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法对提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优选研究。结果金银花中总有机酸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1.5 h,提取次数为3次,加水量16倍量。在此条件下,总有机酸提取率达66 mg/g。结论采用此提取方法不仅能够充分提取金银花中总有机酸,而且方法简便,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于峰;解秀静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淀粉酶变化显著大于对照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钙含量(2.52±0.28)显著高于对照组(2.27±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3.64%)及病死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4.55%、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有利于减轻患者胰腺损伤的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和手术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仲云;郭建 刊期: 2015年第15期
肿瘤免疫疗法在过去的十年被临床肿瘤学界视为一种越来越有效的治疗模式。近年来对肿瘤疫苗中的树突状细胞疫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肿瘤树突状细胞疫苗研究进展进行简述,力图为读者清理出肿瘤疫苗的发展脉络。
作者:汪英;李锡春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社工介入工休会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将2012年7至12月参加工休会的186名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1至6月我科有社工介入工休会的参会患者140例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出院前均对护理工作中服务态度及关爱患者方面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服务态度满意度评价结果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χ2=22.6,P<0.05);满意、不满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2、χ2=2.24, P均>0.05);关爱患者方面的满意度评价结果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χ2=4.88、χ2=21.21, P<0.05);不满意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05)。结论社工介入工休会增强了医护患之间相互沟通、理解;解决了患者因疾病引起的各种有关社会、经济、家庭、职业、心理等问题。医护患关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刘晓方;庄永秀;伍星;宋艳芳;陈长娥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盐酸纳洛酮在阿片类或乙醇类中毒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4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与实验1组,各42例,比较两组酒精中毒症状消失时间、起效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同时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阿片类药物吗啡过量使用导致中毒的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2组与实验2组,各30例,比较两组吗啡中毒症状消失时间、起效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对照1组的起效时间为(40.29±18.22)min,实验1组为(21.33±9.25)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 P<0.05);对照1组症状消失时间为(80.29±28.32)min,实验1组为(40.33±14.23)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P<0.05)。对照1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实验1组为100.0%,实验1组有总效率比对照1组明显提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P<0.05)。对照2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7%,实验2组为100.0%,实验2组总有效率比对照2组明显提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 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或阿片类药物中毒,可有效控制中毒症状、缩短起效时间,有利于机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付帮林;匡冬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探索康复科中康复护理工作人员对于脑卒中患者开展护理工作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其认知情况,为后期开展相关护士培训提供宝贵资料。方法选取2014年2至5月在医院康复科开展工作的60名护士进行相关脑卒中的康复护理问卷调查,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康复护理组(研究组)各30人,并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学历和工龄上不存在差异,具有可比性。在脑卒中康复护理知识知晓率得分上,研究组得分为(73.23±9.86)分,而对照组得分仅为(59.56±13.69)分,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康复护理组对护理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常规护理组(χ2=10.899,P=0.028)。结论康复科护理工作人员对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尚不乐观,医院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人员开展行之有效培训,有针对性的根据影响因素以及相关的实际指标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提高患者的康复护理能力,从而促进患者实现早日康复的目标。
作者:曹风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检测的方法,评价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Wistar大鼠肩袖撕裂重建术后早期腱-骨界面愈合的修复效果。方法45只Wistar大鼠,取双侧肩袖,大结节止点处横断撕裂肩袖冈上肌腱全层,重建肩袖止点原位缝合(双排固定法),腱骨界面注射纤维蛋白胶(FG)为载体的BFGF缓释体诱导成骨,造模成功。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单纯手术空白组(空白组)。制动1周,关节持续被动器(CPM)功能锻炼。术后1、2、3周随机分组处死动物,取肩袖标本肉眼观察后行腱-骨界面大横断面面积、大抗拉强度等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肉眼观察各组断裂点均在肌腱缝合处以内,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大抗拉强度、大载荷百分比、大横断面面积与低剂量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大横断面面积、大载荷百分比、抗拉强度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剂量组在肩袖损伤修复早期效果较佳,腱-骨界面的抗拉强度随着康复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强;而低剂量组可以起到肌腱修复作用。结论应用BFGF能够加强腱-骨界面的大抗拉强度、大载荷百分比及腱-骨修复界面的大横断面面积,诱导断面再生成直接止点的复杂结构促进肩袖损伤的愈合。在临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冲;高海燕;高军茂;王金;王立庄;王玲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改良式单孔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100例,按照入院编号,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钻孔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改良式单孔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在接受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护理之后,其中痊愈患者30例(60.0%),好转20例(40.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中痊愈患者26例(52.0%),好转18(36.0%),无效6例(12.0%),总有效率为88.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痊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症时,可以采用改良式单孔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郑守链;黄凯;潘乃梁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热淋清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84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42)和对照组(n=42)。实验组采用热淋清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统计两组疗效、NIH-CPSI各项评分、白细胞数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3.81%)(P<0.05);两组治疗后排尿异常评分、疼痛不适评分、生活质量影响评分、总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实验组排尿异常评分、疼痛不适评分、生活质量影响评分、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实验组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热淋清颗粒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明显,可显著降低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
作者:姬仲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加胸腺肽治疗神经性皮炎(ND)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皮肤科134例神经性皮炎患者采用随机临床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分为两组,对照组67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6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加胸腺肽治疗,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7 d、14 d、21 d、28 d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46%、80.60%、94.03%、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0%、22.39%、43.28%、71.64%(P<0.05);3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为0.00%;而对照组复发率为22.39%(15/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4次治疗后的随访及评分的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后的瘙痒及皮损改善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和迅速,观察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明显的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加胸腺肽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显著,复发少,副作用小,成本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吴定苏;凌韶勤;李晓英;曾抗;詹美伶;练思玉;彭努中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