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士州
住在胡同深处的阿婆,在我的记忆里,永远那么安静.天气晴好时,她坐在门前绣花,五彩的丝钱,在手里来回穿梭,点缀着平淡的日子.那一天,阴霾了很久的天忽然晴朗,阿婆停下手里的活计,对着天空发着呆,我拿一本书,坐在阿婆旁边.也许是因为天气晴好的缘故,一向安静的阿婆,竟对我说了很多话.原来,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嫁到一户人家当童养媳.因为她的脚大,邻居家的女人嘲笑她,故意对她的小男人说:“你娶了个丑婆娘!”不料,小男人勃然大怒,居然冲着对方吼:“你管不着,我就看她好看!”
作者:张军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职场中,每个人都会有面对上司的时候.作为下属,尽管改善与上司关系的途径有很多,但能读懂上司的心思,听懂上司的“弦外之音”,是关键的一步.A王玥是一家公司的区域经理,提倡和谐的企业文化,与员工的关系非常好.可是近有一件事让她非常为难,她管理的销售分部将与另一个分部合并,这就意味着不得不面临裁员的现实,可是,裁掉谁都让她于心不忍.于是,她一直拖延制定裁员计划书.
作者:曾祥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因为在创业起步时期,他忙得身不由己,习惯穿梭在朋友、同学以及一呼必应的生意伙伴之间,很少回家,在家与父母吃饭、交流的时间更是屈指可数.渐渐地,事业上的突飞猛进,在业界的飞黄腾达,让他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在街坊四邻眼中,他更是家长们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的榜样.
作者:范俊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老李算是精神病院的常客了,从30多岁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后,去医院住过不下10次.刚开始四五年住院一次,近几年住院的频率明显增加,平均一年住院一次.老李父母在世的时候,一旦他的病情稳定,父母就会接他出院.虽然有20多年的病程,但在父母的精心照顾下,老李的社会功能并没有严重衰退,能自我照料和做家务,有时还能帮助父母经营店面做生意.两年的时间,父母相继去世,照顾老李吃药、住院的事情就落在了他哥哥姐姐们身上.一个半月前,老李的病情复发,除了再次出现幻听、怀疑被人陷害外,还出现了伤人毁物行为,砸坏家具,打伤给他药吃的哥哥,称哥哥要谋杀他,后被哥哥姐姐强行送到医院.
作者:朱晓敏;王小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国青年报》的曹林有一本时评文集,书名为《不与流行为伍》.有一天在当当网上闲逛,一看到这个书名,便亳不犹豫买了下来,原因很简单,我很喜欢这种“不跟风”的劲儿.中国人喜欢一哄而上是出了名的.有些事情不经过大脑思考,作出判断的唯一根据就是“有多少人做过”或者“有多少人在做”.假如前面已经聚了一群人,便不管对错地跟上去,或围观,或献骂,或掏钱,或模仿……潜意识里只是觉得“人多无罪”,“上当也不是我一个人”……
作者:李桂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母亲有个嗜好,那就是将穿过的衣裳保留.父亲离开我们已经许多年了,我们做儿女的也早已成年.然而,老家的衣柜里仍然干干净净地折叠着父亲在世和我们年少时,直至我们离开家乡时所穿过的上百件衣服.不知母亲保留这些并不华丽的衣服是何目的.尤其当她说,留着或许有用时,我们无论如何都不会认为历史会倒退到“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年代.下一代肯定不会重新继承上一代的衣钵了.
作者:何庆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陌上花开成缓缓展开的画卷,你拉着我的手,沿着小路款款而行,山青,水绿,花草树木在我们的眉眼间肆意流淌着幸福,你突然单膝跪地,说:“且等我,竹马一骑踏归程.”我浅笑:“青梅且待竹马来.”心中,漾起饱满的甜蜜和欢喜.113岁,我到城里上初中.城市里到处车水马龙,没有乡村的那种宁静.我一双眼睛左看右看,琳琅满目的繁花让我目不暇接.终于找到学校,找到教室,班里已有不少同学,我不敢和他们说话,找了一个角落的空座位坐下来.
作者:王举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老妈,我的校服哪去了啊?”“今天早上吃什么早餐啊?”“我昨晚的作业整理好了吗?”一大早,睡眼惺忪的儿子向我连环炮似的发问,弄得我这位“保姆妈妈”手忙脚乱.提起养育儿子,真是苦不堪言,从小家伙的衣食起居到学习辅导,再到习惯培养,几乎样样都成了我的“分内任务”.老公呢,由于工作繁忙,与儿子相处的时间甚少,久而久之,俨然成了家庭教育的“局外人”.“妈妈培养出来的男孩子真乖”.当我正沉浸在邻里的赞赏中时,一件事情引发了我的思考.那次,我和儿子报名参加一次亲子郊游活动.
作者:赵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作为一名中医皮肤科医生,从业已经7年,接触了大量的皮肤病患者,每一天都会有一些特殊的患者让人记忆深刻,感触良多.”记得那是5月的一个上午,一个戴着口罩、穿着长袖长裤的女孩子来到我的诊室.她高高的个子,白皙的皮肤,匀称的身材,不由让人忍不住多看两眼.可就是这么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精神状态却不是很好,当她摘下口罩时,脸上的几片红斑马上映入我的眼帘,不难看出,这是一位银屑病患者,即老百姓俗称的“牛皮癣”.
作者:李田田;李伯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我打电话给一家有可能会用到我公司产品的陌生客户,向他们简单介绍了我们的产品,然后打算送一份产品样本书给他们.对方让我把样本书放在门卫那儿就行了.我知道他们接触到的销售人员太多了,这样说只是敷衍我而已.但即便如此,我还是决定把一套产品样本的资料送过去.第二天凌晨4点多钟,我坐了四五个小时的车去了那个城市,然后又冒着酷暑大汗淋漓地赶到那家企业.门卫给我开了门.
作者:王文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11月14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联盟发起的“世界糖尿病日”.近一调查估计,中国成年人中糖尿病患者的比例可能超过11%,并且有年轻化趋势.常吃快餐,久坐不动,不吃主食等不良习惯,过大的心理压力及生活不规律等,让不少年轻白领中招.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目前没有彻底治愈的方法,患者要注意饮食,监测血糖,长期服药.想到自己一辈子要与疾病相伴,患者极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一位老患者,十多年来一直靠药物维持治疗,长期患病让他情绪低落,前不久,他和家人发生了矛盾,觉得自己活得十分痛苦,于是服药自杀,幸好及时被人发现,经医生诊断为“糖尿病合并抑郁”.
作者:于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Q老师:您好!我叫苏妍,今年38岁,女性,是一家国际知名公司的部门经理.不知为什么,近,我总是爱发脾气.就拿昨天来说吧,我早上上班时路上十分堵,到公司就迟到了,老总过来询问了一下迟到的原因,就转身走了.我要找一份资料,找了半天没找到,便忍不住大吼:“谁动我办公桌上的文件了?”众姐妹都被吼声惊呆了,纷纷侧目观望,邻座的女孩忍不住说:“姐,干吗生这么大的气啊,找什么文件?我来帮你.”可我依然觉得心中的怒气难以平复.
作者:姚扶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今年29岁的小赵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工作.刚上班那两年时还好,领导和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勤快利索,有上进心.可几年过后的今天,小赵越来越感觉做事无精打采,领导安排的工作,明明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可总是不愿做,一拖再拖,直到后期限到了,实在没办法才熬通宵去完成.上了公交车,一落座,便不由自主地掏出手机刷微信,戴上耳机听音乐,明知道这样不好,天天下决心不能这样,但到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下班回到家,便直奔电脑桌,坐到电脑前玩游戏,一玩就到凌晨,天天熬得黑眼圈,明明知道这种习惯对身体不好,可就是管不住自己;明明知道……
作者:张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传统认知行为疗法强调改变想法本身,而认知解离重视的是想法、情绪、体验和个体的关系,通过改变这种关系来改变其功能——也就是通过改变“想法”发生的语境,从而改变“想法”的功能.根据接纳承诺疗法的理论,若能改变语言和情境的错误连接、削弱语言的影响力,个体会更好地处理好自己和思维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调节当下的行为,因此得以减少由僵化的思维或行为规则带来的问题.而从更长远来看,认知解离的目标是采纳认知灵活性的态度,避免单纯受想法、情绪、主观经验驱动的行为,进行基于自我价值观的选择的行为.
作者:张维晨;祝卓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45岁的陈姐是公司的保洁员,也是老板家的保姆,公司的同事喜欢开玩笑喊她陈总,因为陈姐比我大,我不好意思开她玩笑,就一直喊她陈姐.陈姐性格开朗,喜欢在闲暇时来找我们聊天,总是听她讲她和儿子的事情,却从来没听她提到丈夫.来得久了,渐渐听说了她的故事.原来她是滁州乡下的,20多岁的时候嫁了人,后来有了儿子.那时,她老公能干、儿子聪明,一家人过着甜蜜的幸福小日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结婚没几年,孩子刚蹒跚学步的时候,丈夫得了骨癌永远离开了她.迫不得已,她来到南京谋生.陈姐说,时间过得好快,眨眼间儿子都17岁了,已经快读高中了.
作者:张密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高二那年,我喜欢上了一个女生.说不清为什么喜欢她,反正看到她第一眼后,她的影子就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常常在没事的时候想起她.我每天都特别期盼能在校园的某个角落与她邂逅,每次见到她,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和喜悦,我不清楚这是不是人们所说的爱情.初,我并不知道我所喜欢的那个女生叫什么名字,只知道她在高一(1)班.我想进一步打听她的消息,可又担心其他同学知道我心中的这个秘密,因此只能作罢.每天我有一次机会看见她,那就是在做课间操的时候.
作者:周礼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下面是笔者亲身经历的一个家庭暴力案例咨询.再现这个案例的咨询过程,希望读者进行思考——什么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又是如何发生的?除了离婚,我们该如何用更为积极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案例中的男性(施暴者)用A代称,女性(受暴者)用B代称.该案例是一个咨询师同行介绍来的,求助者A是他的一个朋友.因为A的妻子要和他闹离婚,他希望通过朋友介绍一位咨询师,以挽留他的妻子.夫妻俩结婚已经有三年了,三年的磨合期非但没有让他们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反而让他们走向了离婚的边缘.他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吵架一年前的一次吵架中,A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怒火,挥手打了妻子一巴掌,对方愣了一下,随即哭着跑进了里屋,这次争吵就此结束在A睡了两天客厅,双方也冷战了两天后,A向妻子承认错误,要求重归于好,妻子B也原谅了A,两个人再次回到了如胶似漆的恩爱状态.
作者:武雅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那天,和朋友们在咖啡馆里小聚.临窗坐着一个年轻的女子,长发,白净,斯文,穿着很有品位,一看就知道是个有阅历有故事的人.她一个人慢品咖啡,一边在一台超薄笔记本电脑上写着什么.咖啡店里的一个女孩来送咖啡,还没有来得及放下,那个年轻的女子刚好起身,一杯香醇浓郁的咖啡就那么倾洒到她的笔记本电脑上.送咖啡的女孩慌了手脚,脸也白了,额上也出汗了,结结巴巴、语不成句地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作者:积雪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每年的4月前后,都会有一些学生在父母的陪同下来我们心理咨询治疗中心,他们是面临中高考的学生.这些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平时学习成绩很优秀,考试成绩却不理想.家长见到治疗师第一句话就是:“这孩子平时学习都挺好的,每次考试都在年级前几十名,近不知为什么成绩下滑了.这时家长应该想一想,家庭是一个系统,孩子出现了问题,说明他生活、学习的环境出了问题,只有整个家庭系统都相应作了调整,这样,孩子才不至于出现问题.
作者:胡志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妈妈,抱抱”,这是多么熟悉的声音,估计每一位做了父母的人都会在孩子小时候遇到过这种情况.前些日子,在公园游玩的时候见到了这样一幕:一个大约二三岁的孩子走路累了想让妈妈抱,他同所有孩子一样拦在了妈妈的面前,昂着小脸,要求妈妈抱.而这位妈妈的反应是:生气地看了他一眼,严肃地说“不抱,自己走”.只见这孩子一屁股坐在地上,摇晃着身子,搓着腿,哭喊着让妈妈抱.这位妈妈先是跟孩子嚷嚷了一顿,接着用脚踢孩子,结果孩子越哭越厉害,过了几分钟,妈妈终妥协,无奈地抱起孩子走了.这位妈妈跟孩子折腾了半天,任何作用也没有,底线被孩子的哭闹打破.
作者:赵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