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笔者亲身经历的一个家庭暴力案例咨询.再现这个案例的咨询过程,希望读者进行思考——什么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又是如何发生的?除了离婚,我们该如何用更为积极的态度来解决这个问题?案例中的男性(施暴者)用A代称,女性(受暴者)用B代称.该案例是一个咨询师同行介绍来的,求助者A是他的一个朋友.因为A的妻子要和他闹离婚,他希望通过朋友介绍一位咨询师,以挽留他的妻子.夫妻俩结婚已经有三年了,三年的磨合期非但没有让他们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反而让他们走向了离婚的边缘.他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吵架一年前的一次吵架中,A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怒火,挥手打了妻子一巴掌,对方愣了一下,随即哭着跑进了里屋,这次争吵就此结束在A睡了两天客厅,双方也冷战了两天后,A向妻子承认错误,要求重归于好,妻子B也原谅了A,两个人再次回到了如胶似漆的恩爱状态.
作者:武雅学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国人无疑是世界各国人中,爱讲“面子”的.“面子”是什么呢?答案虽然有很多,但它绝对不仅仅是生物学上所谓的“脸”.然而,“脸”却又是“面子”的别称:丢脸就是丢面子,有脸就是有面子.“面子”代表中国人的尊严,更准确点说,只是尊严的招牌.内心的尊严是无形的,而尊严的招牌——“面子”,却是有形的,至少脸可以做出喜、怒、哀、乐、憎、恶、欲等多种表情.因为别人只能看见尊严的招牌,于是,中国人便越来越重视有形的面子,所有的举动都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或是保全自己的面子,或是保全别人的面子.至于内心无形的尊严,却越来越被忽视.
作者:高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下班后,女儿蒙蒙在卧室里写作业,我在厨房里做她喜爱吃的可乐鸡翅.忽然,饭厅里传出“啪嗒”的声响,声音很大,是瓷器摔落地上的声音.我忙关掉煤气,跑出厨房.只见蒙蒙怔怔地立在橱柜旁,地上摔碎的是一只好看的盘子.我忙查看蒙蒙的手是否划破,待发现孩子一切完好无损之后,气便不打一处来.要知道,她摔碎的这只盘子是整整一套,共四只,是去年春节期间朋友从南方捎过来的,家里轻易不大动用.我大声责问蒙蒙:干吗去动盘子?她怯怯地告诉我,她是想把这套盘子递给我盛菜,免得我自己一趟趟来取.我生气地说:“你这个孩子净帮倒忙!瞧,东西摔碎了,怎么办?”蒙蒙没再说什么,静静地回到她的卧室,把门一关,开始写起作业来.
作者:李玉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人们是如何沦为选择的奴隶的?生活中,人们大到考研还是工作、升职还是生娃、要跳槽还是要加薪,小到买什么衣服、炒什么菜、带哪一本书去卫生间,选择无处不在.与此同时,选择困难也与在我们如影随形,折磨着我们的判断与取舍.人的行为动机常常会伴随着各种冲突,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谁取谁,要看自己的需求.还有就是吃药还是打针,这种两者都不喜欢但又必选其一的状况.有些选择令我们处于困惑的境遇,例如夫妻貌合神离,是继续难受地熬日子还是离婚?无论怎样选都会有利有弊,其中的风险与利益难以权衡,所以,才会让生活更加难过.
作者:闻心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古时有则笑话叫《不怕死》,说的是一妇人难产大受其苦,她一边哭喊一边责备丈夫说:“都是你做的坏事,害得我今日受苦.我宁可去死,也不想遭这样的罪.”丈夫过意不去,此后便约定各自分房睡.有一天敲门声响,丈夫问是谁,妻子答道:“不怕死的来了.”夫妻本应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但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东方女性的矜持,在性生活前能做到直截了当地说出要求的不多,尤其是笑话里所说的那种“不怕死”的妻子,在现实生活中更是寥寥无几.
作者:李荣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我打电话给一家有可能会用到我公司产品的陌生客户,向他们简单介绍了我们的产品,然后打算送一份产品样本书给他们.对方让我把样本书放在门卫那儿就行了.我知道他们接触到的销售人员太多了,这样说只是敷衍我而已.但即便如此,我还是决定把一套产品样本的资料送过去.第二天凌晨4点多钟,我坐了四五个小时的车去了那个城市,然后又冒着酷暑大汗淋漓地赶到那家企业.门卫给我开了门.
作者:王文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国青年报》的曹林有一本时评文集,书名为《不与流行为伍》.有一天在当当网上闲逛,一看到这个书名,便亳不犹豫买了下来,原因很简单,我很喜欢这种“不跟风”的劲儿.中国人喜欢一哄而上是出了名的.有些事情不经过大脑思考,作出判断的唯一根据就是“有多少人做过”或者“有多少人在做”.假如前面已经聚了一群人,便不管对错地跟上去,或围观,或献骂,或掏钱,或模仿……潜意识里只是觉得“人多无罪”,“上当也不是我一个人”……
作者:李桂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陌上花开成缓缓展开的画卷,你拉着我的手,沿着小路款款而行,山青,水绿,花草树木在我们的眉眼间肆意流淌着幸福,你突然单膝跪地,说:“且等我,竹马一骑踏归程.”我浅笑:“青梅且待竹马来.”心中,漾起饱满的甜蜜和欢喜.113岁,我到城里上初中.城市里到处车水马龙,没有乡村的那种宁静.我一双眼睛左看右看,琳琅满目的繁花让我目不暇接.终于找到学校,找到教室,班里已有不少同学,我不敢和他们说话,找了一个角落的空座位坐下来.
作者:王举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老李算是精神病院的常客了,从30多岁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后,去医院住过不下10次.刚开始四五年住院一次,近几年住院的频率明显增加,平均一年住院一次.老李父母在世的时候,一旦他的病情稳定,父母就会接他出院.虽然有20多年的病程,但在父母的精心照顾下,老李的社会功能并没有严重衰退,能自我照料和做家务,有时还能帮助父母经营店面做生意.两年的时间,父母相继去世,照顾老李吃药、住院的事情就落在了他哥哥姐姐们身上.一个半月前,老李的病情复发,除了再次出现幻听、怀疑被人陷害外,还出现了伤人毁物行为,砸坏家具,打伤给他药吃的哥哥,称哥哥要谋杀他,后被哥哥姐姐强行送到医院.
作者:朱晓敏;王小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那天,和朋友们在咖啡馆里小聚.临窗坐着一个年轻的女子,长发,白净,斯文,穿着很有品位,一看就知道是个有阅历有故事的人.她一个人慢品咖啡,一边在一台超薄笔记本电脑上写着什么.咖啡店里的一个女孩来送咖啡,还没有来得及放下,那个年轻的女子刚好起身,一杯香醇浓郁的咖啡就那么倾洒到她的笔记本电脑上.送咖啡的女孩慌了手脚,脸也白了,额上也出汗了,结结巴巴、语不成句地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作者:积雪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家庭暴力的存在由来已久,但是,由于家庭暴力发生在家庭内部,远离公众的视线,很难被外界知晓,加之社会长期将其视为家务纠纷等原因,使得家庭暴力问题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解决.直到20世纪70年代,随着妇女人权意识的觉醒,一些国家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上关注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问题.各国研究表明,家庭暴力是妇女受到伤害的主要原因,而且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由此,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逐步被国际社会所关注,并开始寻求解决该问题的对策.
作者:何晓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根据发展需要,原本做销售部经理的凯锋被总部委任为总经理.一下子成为一个分公司的老板,这样的荣升速度,大大出人意料.既然重担落在肩上,凯锋下定决心要做一个让自己满意、同事们也满意的上司.上任第一天,他就宣布,他的办公室门会一直开着,随时向员工们开放.但是,一旦掌管了一个公司之后,凯锋才发现,老板的工作并不轻松.上任几个月后,他在工作上投入的时间、精力越来越多,休闲时间越来越少,压力越来越大,常常要加班.他突然觉得自己的心情没来由地变得烦躁、易怒.
作者:侯兴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45岁的陈姐是公司的保洁员,也是老板家的保姆,公司的同事喜欢开玩笑喊她陈总,因为陈姐比我大,我不好意思开她玩笑,就一直喊她陈姐.陈姐性格开朗,喜欢在闲暇时来找我们聊天,总是听她讲她和儿子的事情,却从来没听她提到丈夫.来得久了,渐渐听说了她的故事.原来她是滁州乡下的,20多岁的时候嫁了人,后来有了儿子.那时,她老公能干、儿子聪明,一家人过着甜蜜的幸福小日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结婚没几年,孩子刚蹒跚学步的时候,丈夫得了骨癌永远离开了她.迫不得已,她来到南京谋生.陈姐说,时间过得好快,眨眼间儿子都17岁了,已经快读高中了.
作者:张密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今年29岁的小赵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工作.刚上班那两年时还好,领导和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勤快利索,有上进心.可几年过后的今天,小赵越来越感觉做事无精打采,领导安排的工作,明明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可总是不愿做,一拖再拖,直到后期限到了,实在没办法才熬通宵去完成.上了公交车,一落座,便不由自主地掏出手机刷微信,戴上耳机听音乐,明知道这样不好,天天下决心不能这样,但到时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下班回到家,便直奔电脑桌,坐到电脑前玩游戏,一玩就到凌晨,天天熬得黑眼圈,明明知道这种习惯对身体不好,可就是管不住自己;明明知道……
作者:张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那年我毕业后,在家附近的一个小厂做了一名普通员工.我的组长,是一位尖酸刻薄的中年妇女,我常常因为小失误,被她骂得狗血淋头.每天加班到凌晨两点,拖着疲惫的身体上床,我却很难入睡,常常躲在被子里偷偷地哭.现实与梦想的差距,以及满肚子的委屈与不满,让我对未来心灰意冷.两个月后,厂领导因为我有中专文凭,又写得一手好字,想要给我调离生产线,换另外一个岗位,但前提是要将工厂的样品室整理好.天知道我多想离开生产线,离开那个讨厌的组长,离开每日加班加点不像人过的日子.所以,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可到了样品室,我傻眼了.说得好听点是整理样品室,说得难听点就是打扫卫生.
作者:刘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根据施暴者与被害人之间的关系,可将家庭暴力分为婚姻暴力、亲子暴力以及家庭其他成员间的暴力三种.其中,为常见且对个体影响大的是前两种.婚姻暴力准确地说,是丈夫对妻子的暴力、妻子对丈夫的暴力或夫妻互殴的暴力形式,即指夫妻之间的暴力,而比较普遍的还是丈夫对妻子的暴力,占80%左右.A蕾女士是一名大学教师,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她与丈夫相识于大学校园,经过三年甜蜜恋爱,在双方研究生毕业后喜结良缘.让蕾意想不到的是,恋爱时寡言温和的丈夫竟会在婚后对她大打出手,严重的时候拿着一根铁棍将她逼到房间的角落里向她挥舞手中的铁棍.让蕾感到不解的是,每次家暴后,丈夫总会对自己的行为懊悔不已、痛哭流涕,甚至用自虐的方式逼着蕾女士原谅他.
作者:张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母亲有个嗜好,那就是将穿过的衣裳保留.父亲离开我们已经许多年了,我们做儿女的也早已成年.然而,老家的衣柜里仍然干干净净地折叠着父亲在世和我们年少时,直至我们离开家乡时所穿过的上百件衣服.不知母亲保留这些并不华丽的衣服是何目的.尤其当她说,留着或许有用时,我们无论如何都不会认为历史会倒退到“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年代.下一代肯定不会重新继承上一代的衣钵了.
作者:何庆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妈妈,抱抱”,这是多么熟悉的声音,估计每一位做了父母的人都会在孩子小时候遇到过这种情况.前些日子,在公园游玩的时候见到了这样一幕:一个大约二三岁的孩子走路累了想让妈妈抱,他同所有孩子一样拦在了妈妈的面前,昂着小脸,要求妈妈抱.而这位妈妈的反应是:生气地看了他一眼,严肃地说“不抱,自己走”.只见这孩子一屁股坐在地上,摇晃着身子,搓着腿,哭喊着让妈妈抱.这位妈妈先是跟孩子嚷嚷了一顿,接着用脚踢孩子,结果孩子越哭越厉害,过了几分钟,妈妈终妥协,无奈地抱起孩子走了.这位妈妈跟孩子折腾了半天,任何作用也没有,底线被孩子的哭闹打破.
作者:赵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周末,亲戚家聚会.几个侄子玩得不亦乐乎,可女儿却羞涩地坐在沙发上,看着他们玩.妹妹笑着抓住女儿的手,说道:“婷儿,和哥哥们一起玩,好不好?”女儿却害怕地哭起来,气得妻子对着女儿叫道:“就知道哭!这么大了胆子还这么小,真没出息.”妻子的责骂话让女儿哭得更厉害了.父亲见宝贝孙女哭了,生气地对妻子说:“怎么这样说孩子!你这样凶她,她的胆子能大吗?”说完,他用纸巾擦拭女儿脸上的泪水,安慰道:“婷儿是个好孩子,就是胆子小了些,是不是?”
作者:张帮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我被一个月亮吓着了,那么大一个,亮澄澄的,像朵丰腴的白莲花.周围空无一物,云不见一朵,星星没有一颗,它就那么“开”在半空中,寂然欢喜.这是寻常的夏夜.各家都大门紧闭,窗帘拉严,冷气打得足足的,把月亮隔在门窗外.我亦如此,膝上搁块布单,在灯下读书,读到一首好诗:妹,我们就种一小片云南/自己播种,自己收获/在坡地上,种草,种烟叶/种小白兔,种大象、森林和苍茫……我怔住,在这些含着清香的字眼上转悠,突然想种点什么.譬如,种一丛小花.让它开出星星点点的颜色,在南来北往的清风中鲜妍.
作者:丁立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