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职场竞争,化“敌”为友

李新

关键词:
摘要:有位40多岁的朋友说:“对我来说,职场上的摸爬滚打只有一个主题——储蓄.储备物质资源,保值身体资本.”听上去很是有些乌托邦,要知道,在充满竞争的职场,能够做到既有丰富的物质回报,又实现身心健康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看看现实吧,业界精英英年早逝、职场白领频繁跳槽、公务人员脾气暴躁等现象,无不警告着我们职场的激烈竞争正在消耗着我们的健康资本,掠夺着我们自身宝贵的资源.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一点爱的厚度

    那天,我在公园里散步,突然一声响亮的啼哭急急地传来.循声望去,一个小女孩“哇哇”哭着扑在妈妈的怀里,妈妈心疼地捂着小女孩的腿.原来,小女孩在花丛里玩耍,不小心划破了腿,鲜血流了出来.我走过去,急忙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创可贴,递给小姑娘的妈妈.小女孩的妈妈向我说了一声“谢谢”,小姑娘则甜甜地喊了我一声“叔叔”.我心想,幸亏刚才路过药店时买了一点常用药.

    作者:董国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溺爱中的“隐性权威”

    咨询中,一位母亲这样描述自己的儿子:“我儿子小时候特别乖,特别听话,现在读大学了,却变得不懂事了,一句话说得不顺耳,就吵起来了.他还嫌弃我和他爸没出息.和父母关系处理不好就算了,跟同学关系也不行,什么都不懂,特别幼稚……”事实上,这位母亲是一个非常强势的人,孩子的生活一直由她来决定.而案例中男生的状态也是很多独生子女的生活缩影.对于溺爱的理解,我们常常停留在父母“爱”的方式不对,对孩子爱过了头,什么都百依百顺.但如深究下去,你会发现,溺爱的背后,是很多父母在生活中过多地使用了自己的“隐性权威”.

    作者:马艳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观过而知仁”——内观体验引入监狱

    当参加第14期内观体验的服刑人员走出静谧的治疗室的那一刻,我们的心情是不平静的.至此,北京市监狱参加内观体验的服刑人员已经整整100人次了,内观体验引入监狱也走过了两年的风雨历程.就像盖房子的工人一样,我们用一砖一瓦垒砌建筑物的过程是平淡的、辛苦的、千篇一律的,然而当我们看着身后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心中充满了欣慰.

    作者:曹广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儿子真的不可救药了吗?

    1这是一位身材魁伟的父亲.来到咨询室,他一直期期艾艾地开不了口,似乎即将要说的话非常难以启齿.下定决心般调整一下坐姿,说出来的话还是:“这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我担心得不行啊.”“愿意说说吗?孩子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让您这样担心.”“就是,就是我这一段时间通过悄悄观察,发现了孩子一些非常不好的行为.”他约咨询时,只说自己的儿子15岁,正上初三,很不听话,想咨询一下心理咨询师,看该怎么办.我问他:“是准备和孩子一起过来吗?”

    作者:薛青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致父母——且学且珍惜

    当我上完一节课回到办公室时,一对母女正站在咨询室门口.母亲看起来非常焦躁,用手反复地想要打开上锁的门,女儿只是风轻云淡地张望着,看到我走近,轻轻说“来了”.我打开门,请她们坐到咨询的位置上,借此也想让这位母亲先冷静一下.女儿小君是我校初三的学生,成绩中上,独生女.小君的母亲开了一家补习班,是主管也是上课老师,父亲是工程师.近,班主任老师反映小君上课有点不在状态,这几次测验,学习成绩都在下滑,因而她妈妈很紧张.前段时间,妈妈向学校申请小君住在家里,不在学校住宿,为的是有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但实践了一段时间,成绩还不见起色.母亲觉得是小君在学校不专心,还列举了很多证据.

    作者:罗蕴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雨季不再来

    今年,圣城拉萨的夏天来得特别早:清明后的第二场雷雨就染红了布达拉宫广场的石榴花,催绿了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前荷塘的柳条……雨季又来临了,暮霭中,不时地有飞蛾和蜻蜓扫着经幡飞过,远处,拉萨河里褐黄的河水翻腾着,咆哮着,就像我这颗年轻单纯明净又复杂躁动的心.

    作者:李煊;黄自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因为你温暖

    自打儿子出生,就一直睡在我的枕边,在他三四岁时,我也曾尝试过与其分床,可是有几次他竟半夜三四点钟从隔壁房间径直跑过来,躺下后接着呼呼大睡.经过几次试验,我担心影响他的睡眠质量,便不再刻意分床.也许只有在我身边,儿子才能安然入睡.不知从何时起,每每躺下,他便习惯性地伸出小手,用手指轻轻缠绕我的头发,一绺一绺很有节律地盘旋转动,心无旁骛时我倒并不在意,倘若心情欠佳,便会被他不痛不痒的撩拨搅得格外烦躁,难免呵斥他几句,可是没过多久,他的小手又不由自主地搭上来.

    作者:王瑶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再婚夫妻的“性福”生活

    离婚或丧偶后,重新找到人生伴侣本是一大幸事,但现实生活中,不少再婚夫妻却因无法建立那种同吃同睡、同时同入的默契而再次各奔东西.究其原因,除了个性不和、子女不支持外,再婚夫妻无法为外人道出的性隐痛,或叫性爱尴尬也是一大重要原因.请再给我一次温柔这是一个名叫艾丽的少妇的心路历程.艾丽的前夫是大学教师,一副学者的儒雅让她在亲朋好友面前挣足了面子.婚后,在丈夫慢条斯理的呵护与抚爱之下,艾丽随性所欲地享受性爱的甜蜜、美妙、缠绵……经年累月的夫妻生活逐渐使他们的性欲望趋于同步,而且慢慢地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彼此都能获得满足.

    作者:李荣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见证:我看安医百年辉煌

    在北京安定医院院庆来临之际,为了解医院的建设历程,探寻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轨迹,今年89岁高龄的资深“安医人”张继志教授应邀接受了本刊的专访.张教授于1953年分配到北京市精神病院(即现在安定医院)工作,对当时医院的情形记忆犹新.“当时的院址在北锣鼓巷38号,就是一座普通民居院落,从医院的各方面来看,包括医务人员的数量、医疗条件、管理制度等都很薄弱”,为此,北京市有关领导提出建设一所新型的精神病院的规划.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小心“踢猫效应”

    闺蜜海琴约我喝茶.刚一落座,她就跟我抱怨:“今天真是倒霉透了!上午,无缘无故被上司批评了一顿,说我写的方案一塌糊涂,没有新意,都是陈词滥调.可那是我花了整整一个星期,查了很多资料才熬出来的方案啊!”听了海琴的牢骚,我平静地问道:“你上司今天遇到什么事情了?”海琴回想了一下,说:“是呀,今天一大早老板就沉着脸把上司叫到办公室,过了一会儿,上司阴着脸出来了.估计他是被老板骂了,没法跟老板顶嘴,只好拿我出气.”

    作者:张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我的长发你的眷恋

    春天的梦幻刚到医院上班的那年春天,由于性格孤僻,每每值夜班的时候,我总是一个人躲在屋子里看书或是听收音机.很偶然的,我发现每晚8点,市电台有个“佳作欣赏”栏目,主持人青青用他那浑厚而有磁性的嗓音朗诵一篇又一篇优美的文章,总是能恰到好处地把作者与主人公的心声读出来,让听众感同身受.慢慢的,我喜欢上了这个节目,即使不值班,只要没有特殊的事情,每晚8点,我都会准时打开收音机.听青青的声音,成了一种享受,一种依赖,一种迷恋.

    作者:梁秋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职场竞争,化“敌”为友

    有位40多岁的朋友说:“对我来说,职场上的摸爬滚打只有一个主题——储蓄.储备物质资源,保值身体资本.”听上去很是有些乌托邦,要知道,在充满竞争的职场,能够做到既有丰富的物质回报,又实现身心健康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看看现实吧,业界精英英年早逝、职场白领频繁跳槽、公务人员脾气暴躁等现象,无不警告着我们职场的激烈竞争正在消耗着我们的健康资本,掠夺着我们自身宝贵的资源.

    作者:李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那年4月,我想跳楼

    那年4月,院里窗前的玉兰开得正烈,芬芳馥郁,可我的心情却沉闷到了极点.我与父母一再争吵,我讨厌枯燥的功课,要求他们让我随意选择,我只想辍学回家,哪怕是找份简单的工作呢.学习成了一种重负,成绩让我很自卑,对我来说,学起来真的太难,我不想再被人嘲笑和轻视,我必须离开学校.可父亲却劝我说继续努力复习,为中考冲刺,或许可以考出理想的成绩.我觉得他们都不理解我的困境,我不仅是学不下去,而且对生活也失去了信心.我告诉父亲,如果再让我继续读书,那就只有死给他们看.

    作者:王月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职场生存,主动权在你手中

    很多上班族都感叹自己的职场发展停滞不前,隐入了怪圈,看不到脱颖而出的希望,想从这种怪圈中突围却找不出好的方法.但从很多成功的案例看,每个人的职场发展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成功还是失败,都在于自己的经营.只要你肯放低姿态谦虚做事,耐住寂寞,潜心打造自己的职场核心竞争力,审时度势,瞅准发展的机遇,成功便不是难事.

    作者:阿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我的父亲是农民

    那年,我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市里的一所重点中学.报到后,老师将我安排在了206号寝室.寝室里一共有六名同学,分别来自各州县.在大家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时,我发现除我之外,其他五名同学都来自城市,父母要么是政府的公务员,要么是教师或医生,唯独我来自农村,是农民的儿子.

    作者:周礼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情是爱的衣裳

    他离异多年,主要是与她性格不合,其实两个人是有很好的爱情基础的,可在一起总是争吵,一来二去的,爱情出现了审美疲劳,索性便一刀两断地屏蔽了爱的服务区.他每日骑电动车给人家送报纸,风里来雨里去的.一个傍晚,送完晚报,准备回家,一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抱着一大袋米,问他愿不愿意将米送给这栋楼的六楼,报酬是50块钱.

    作者:古保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老师,我不想成为“拖拉机”!

    同学小A就是“拖拉”族中的一员.“上个周末学校放月假.我带了数学作业回家做.周六上午8点开始写,写了半个小时,好友小陈过来找我玩.他是我初中时好的朋友,现在来找我,我没有理由不陪他.中午吃过饭后,小陈回家,我感觉有点累,就睡了一觉.谁知3点半才醒.醒了以后,又看了一会儿电视.到了晚上,我重新坐到书桌前,提笔刚想写作业,又想,算了,不做了,明天再说吧!结果第二天,我又只做了一点点,心想,等晚上到了学校上自习的时候再抄别的同学的吧.老师,您看,我这一年制定的学习计划考虑得很细致,可就是做不到.”

    作者:孙开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把孩子当成孩子

    上一年级的女儿,学习积极性不高,每天早上送她读书,看见校门就眼泪汪汪,在学校,不是丢了文具盒就是丢了油画棒,回到家做作业,三催四请下还愁眉苦脸,做出来的作业一堆的错误:要么拼音声调标错,要么数字前后左右不分.想想这些天来,为她择校的事我费心费力,她的心态却始终停留在“幼稚园”状态,盛怒之下,我推了她一把,也许是从未见过我发这么大的火,女儿嘤嘤地啜泣起来.

    作者:刘希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和孩子聊天,你学会了吗?

    做父母的都懂得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可却很少有人知道该怎么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实,这并不难.只要你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那么,你很快就会成为孩子好的朋友,做到相互理解,良好的亲子关系自然不成问题.其实,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可以从聊天开始.怎样的聊天才算是会聊天呢?下面就以幼儿园的孩子为例,介绍一下亲子聊天术.

    作者:张文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幸福的“陷阱”

    “为什么别人都那么幸福,只有我这么不幸呢?”你是不是也这样抱怨过生活的不公?如果你给予了肯定的答案,那么,你可能已经坠入了幸福的“陷阱”.幸福并不是人生的常态——这是继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后美国的第三波心理疗法——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ACT)的核心观点之一.人总是会遭受痛苦,痛苦的人不要跟负面情绪作斗争,而应将其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来接受.看到这里的读者,下面请根据我的要求不要想一个苹果,这个苹果一面是红色,红里透黄;一面是黄色,黄里带红.在它黄色的表皮上,有几个大小不一、星星点点的“雀斑”.对,千万别想这幅画面!

    作者:李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