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
当我上完一节课回到办公室时,一对母女正站在咨询室门口.母亲看起来非常焦躁,用手反复地想要打开上锁的门,女儿只是风轻云淡地张望着,看到我走近,轻轻说“来了”.我打开门,请她们坐到咨询的位置上,借此也想让这位母亲先冷静一下.女儿小君是我校初三的学生,成绩中上,独生女.小君的母亲开了一家补习班,是主管也是上课老师,父亲是工程师.近,班主任老师反映小君上课有点不在状态,这几次测验,学习成绩都在下滑,因而她妈妈很紧张.前段时间,妈妈向学校申请小君住在家里,不在学校住宿,为的是有个更好的学习环境.但实践了一段时间,成绩还不见起色.母亲觉得是小君在学校不专心,还列举了很多证据.
作者:罗蕴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暗恋是青春时一种羞涩的花,只开在自己的心里,别人无从知晓.爱上一介人,明明心里欢喜着,却还要故意躲躲闪闪,甚至做出不屑一顾的神情,不是不爱,是懵懂的心不知爱到底是什么,不是不爱,是豆蔻年华的心还有着满满的羞涩,是怕爱了得不到,反倒不如把爱深藏在心底,像收藏一本书,一个人的时候细细品味.
作者:李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朝气蓬勃、踌躇满志,但面对工作压力或遇到挫折,不少人便如草莓般经不起磕碰,一碰就烂,一压就扁.“同学们都羡慕我一毕业就找到了工作,收入稳定.可这几个月下来,我大的感受就是‘鸭梨山大’啊!”一说起工作,就职于一家国企的周韵难掩焦虑.周韵今年研究生刚毕业,在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这份旁人艳羡的工作,她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得心应手,“我大学念的是英语专业,和现在的工作根本联系不到一起,做工资报表、安排培训什么的,全部都要从头学,每天都小心翼翼,生怕犯错”,周韵如是说.
作者:张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新秋之风轻柔地掠过,她,轻盈地打了一个旋儿,婀娜的身体悄然匍匐在我的脚前.孤零零的,只有她.她的姐妹,还都在枝头青葱着,欢笑着.只有她,在青石小径上,轻轻抖颤着……寂寞?是的,寂寞.一股寂寞之感随着这一片秋叶涌上心来.寂寞,形容词,冷清孤单;清静.一种介于孤独、落寞之间的思绪.记得上师范时,心理学教师曾就寂寞和孤独给我们开过讲座.还依稀记得他说: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生灵,不可能一个人生活.当个人离开群体过久后,人性就会以一种手段惩罚个人.
作者:王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向阮新买了一只蓝瓷瓶,蓝宝石一样的,莹润剔透.瓶身丰满,瓶颈却细而长,宛如穿着大裙摆的小姑娘,在引颈起舞.阮说,春天你可以插枝桃花,夏天可以插枝荷,秋天可以插枝金桂,冬天可以插枝腊梅.阮是开花店的.因喜欢花草,我经常光顾一些花店,由此结识了不少花店老板,每每有了新品种,他们总不忘给我发个短信,或打个电话.其中,就有阮.阮不过30出头,是这些花店老板中年轻的,长相斯文,举止温和.他的花店,开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远离闹市.一小间平房,摆满各种花草,却取名:陶言瓷语.
作者:丁立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上一年级的女儿,学习积极性不高,每天早上送她读书,看见校门就眼泪汪汪,在学校,不是丢了文具盒就是丢了油画棒,回到家做作业,三催四请下还愁眉苦脸,做出来的作业一堆的错误:要么拼音声调标错,要么数字前后左右不分.想想这些天来,为她择校的事我费心费力,她的心态却始终停留在“幼稚园”状态,盛怒之下,我推了她一把,也许是从未见过我发这么大的火,女儿嘤嘤地啜泣起来.
作者:刘希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今年8月11日,一名网友发表微博,曝光了湘潭产妇死亡事件.第二天,来自“华声在线湘潭频道”的一篇题为《产妇惨死手术台医生护士跑路,医院称已尽全力》的新闻报道拉开了媒体对该事件关注的序幕,诸多网站和报刊纷纷以《产妇手术台上死亡医生失踪》为题跟踪和转载该事件.8月13日,当地卫生局发布消息:产妇羊水栓塞,引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经全力抢救无效死亡.医护人员为避免与有冲击行为的家属发生正面冲突,完成尸体护理后便撤离手术台.吃槟榔者是脱了工作服在值班室内休息的医务人员,并未失踪.随着更多的事实被报道出来,舆论发生了“反转”,愤怒的网友回归理性,纷纷开始反思.
作者:曹静;祝卓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他离异多年,主要是与她性格不合,其实两个人是有很好的爱情基础的,可在一起总是争吵,一来二去的,爱情出现了审美疲劳,索性便一刀两断地屏蔽了爱的服务区.他每日骑电动车给人家送报纸,风里来雨里去的.一个傍晚,送完晚报,准备回家,一个年纪轻轻的小伙子,抱着一大袋米,问他愿不愿意将米送给这栋楼的六楼,报酬是50块钱.
作者:古保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整天在紧张、忙碌、压力中工作的上班族们,像盼星星盼月亮般终于等到了“十一一”长假,自由自在地与朋友出游、唱歌、跳舞、爬山……但似乎是转瞬间,长假便呼啸而过,留下的是无端的烦躁、焦虑、倦怠甚至恐慌,以致上班后好久都调整不过来.这种长假后遗症宛如流行性感冒一样,侵扰着越来越多的人.因此,特别提醒上班族们,在假期结束前后,要把倦怠“压干”,以免日益堆积,影响以后的正常工作.
作者:姚扶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精神分析理论及心理治疗技术是著名的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后来又经过了100年,经过许多著名的精神分析学者们的不断补充和发展,形成了现代精神分析的一系列理论和治疗技术.精神分析对于心理学乃至西方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是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理论与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时至今日,精神分析与认知行为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家庭治疗一起,被称为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四大流派.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同样作为资深的“安医人”,87岁的田祖恩教授是安定医院发展史上的另一名见证者.从1955年医疗系毕业后分配到安定医院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至今,田教授对各种精神疾病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与此同时,田教授对精神病人的疾苦也是深有感触.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生完孩子,品尝了做母亲的初喜悦后,心里开始渐渐涌现出没着没落的感觉,我知道,这缘于我对脱离社会的恐慌.不过,我是真心不希望自己就因为带孩子而变得封闭,我更知道,我不能让委屈和失落情绪影响我育儿的心态,要想培养出乐观开朗的孩子,妈妈的好心态是第一位的,而这需要妈妈能源源不断地得到各种滋养.我的心中有了一个坚定的声音——决不能封闭自我.
作者:李玲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闺蜜海琴约我喝茶.刚一落座,她就跟我抱怨:“今天真是倒霉透了!上午,无缘无故被上司批评了一顿,说我写的方案一塌糊涂,没有新意,都是陈词滥调.可那是我花了整整一个星期,查了很多资料才熬出来的方案啊!”听了海琴的牢骚,我平静地问道:“你上司今天遇到什么事情了?”海琴回想了一下,说:“是呀,今天一大早老板就沉着脸把上司叫到办公室,过了一会儿,上司阴着脸出来了.估计他是被老板骂了,没法跟老板顶嘴,只好拿我出气.”
作者:张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在北京安定医院院庆来临之际,为了解医院的建设历程,探寻精神卫生事业发展的轨迹,今年89岁高龄的资深“安医人”张继志教授应邀接受了本刊的专访.张教授于1953年分配到北京市精神病院(即现在安定医院)工作,对当时医院的情形记忆犹新.“当时的院址在北锣鼓巷38号,就是一座普通民居院落,从医院的各方面来看,包括医务人员的数量、医疗条件、管理制度等都很薄弱”,为此,北京市有关领导提出建设一所新型的精神病院的规划.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在网上看到一组图片:秋天里,金黄色的银杏叶落了一地.清洁人员将树叶扫成了心形的图案,自己拿一把扫把,站在萧瑟的秋风里瞅着那银杏叶组成的心形,笑成了一尊迷人的雕像.突然就感觉一阵暖,一股热气经由内心缓缓升腾起来,温润着全身的每一个细胞.我想,他在制作这个心形时,一定是满心的快乐,满心的柔情,想着作品完成时,那么多人看见,该会怎样的惊讶,怎样的好奇,怎样地停下来,细细欣赏,然后念叨这个心形背后的主人.
作者:赵文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有位40多岁的朋友说:“对我来说,职场上的摸爬滚打只有一个主题——储蓄.储备物质资源,保值身体资本.”听上去很是有些乌托邦,要知道,在充满竞争的职场,能够做到既有丰富的物质回报,又实现身心健康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看看现实吧,业界精英英年早逝、职场白领频繁跳槽、公务人员脾气暴躁等现象,无不警告着我们职场的激烈竞争正在消耗着我们的健康资本,掠夺着我们自身宝贵的资源.
作者:李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当参加第14期内观体验的服刑人员走出静谧的治疗室的那一刻,我们的心情是不平静的.至此,北京市监狱参加内观体验的服刑人员已经整整100人次了,内观体验引入监狱也走过了两年的风雨历程.就像盖房子的工人一样,我们用一砖一瓦垒砌建筑物的过程是平淡的、辛苦的、千篇一律的,然而当我们看着身后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心中充满了欣慰.
作者:曹广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记得刚参加工作那会儿,自己豪情万丈,总想着在事业上拼打一番.年轻,有的是精力,有的是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诸多努力之后,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引来人们艳羡的目光,自己的嘴上虽然说着“这算什么呀”,但是,心里的确比蜜甜.但是,有一天,我发现单位两个好事的大姐在闲谈:“参加活动谁不会,她得到的咱们也能!咱就是不喜欢,不爱出风头罢了!”“是啊,有的人就是愿意自己占先儿,别人出头露面,她受不了.”那种恨恨的表情,冰冷的目光,仿佛我欠了她们巨债,我的一颗心仿佛掉进冰窖,如火的热情瞬间被驱赶得无影无踪.
作者:姚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为什么别人都那么幸福,只有我这么不幸呢?”你是不是也这样抱怨过生活的不公?如果你给予了肯定的答案,那么,你可能已经坠入了幸福的“陷阱”.幸福并不是人生的常态——这是继行为疗法、认知疗法后美国的第三波心理疗法——接纳与承诺疗法(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ACT)的核心观点之一.人总是会遭受痛苦,痛苦的人不要跟负面情绪作斗争,而应将其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来接受.看到这里的读者,下面请根据我的要求不要想一个苹果,这个苹果一面是红色,红里透黄;一面是黄色,黄里带红.在它黄色的表皮上,有几个大小不一、星星点点的“雀斑”.对,千万别想这幅画面!
作者:李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1这是一位身材魁伟的父亲.来到咨询室,他一直期期艾艾地开不了口,似乎即将要说的话非常难以启齿.下定决心般调整一下坐姿,说出来的话还是:“这孩子,怎么变成这样了,我担心得不行啊.”“愿意说说吗?孩子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让您这样担心.”“就是,就是我这一段时间通过悄悄观察,发现了孩子一些非常不好的行为.”他约咨询时,只说自己的儿子15岁,正上初三,很不听话,想咨询一下心理咨询师,看该怎么办.我问他:“是准备和孩子一起过来吗?”
作者:薛青仙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