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为自己的死做点什么

张纶

关键词:
摘要:为自己的死做点什么,听上去好像不太吉利.但是人人都有这一天,如果什么也不做,到时候会有麻烦.1心理准备要尽早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规律,但是人在比较健康的时候总是认为,这事离我还远;等得了重病,又十分忧虑,害怕死亡.其实,正确的生死观是对死不忧也不怕,需要做的就是在心里认定这个必然.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多赢,就这么简单!

    前几天读书,读到这样一句话,颇觉耐人寻味.书中这样说:“我有一个信念,你好我不好的时候,我不会让你好长久;我好你不好的时候,我知道我好得不踏实.”细细一想,这句话实际上道出了成功的真谛——多赢才是大的成功.突然想起朋友的故事.

    作者:张燕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我很“路人”,但从没停下过脚步

    2013年10月18日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在央视播出.来自杭州外国语学校的14岁初中女生陆佳蕾从14位入围总决赛的选手中脱颖而出,终赢得了冠军.然而,陆佳蕾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学霸”或者“神童”,她很“路人”,甚至有点笨,以至于带队老师在报名截止前5秒钟才确定让她参赛.陆佳蕾出生于杭州市一个普通的市民家庭.父母是做儿童图书批发生意的,在杭州拥有一家书店.这让陆佳蕾很早就接触了文字,特别是每到放学和周末,陆佳蕾就会到书店里看书.尽管环境嘈杂,她还是能随便找个角落坐下,一看就是一整天.晚上睡觉前,她还要央求妈妈讲个故事再睡.

    作者:田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当离婚遭遇亲情

    A对前妻的关心不能走味受访人:张彪,35岁我一直觉得前妻对我的感情不如我对她那么深,她嫁给我只是为了能跟我出国四处游玩.在我眼里,前妻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贪玩,喜欢吃穿,时时需要我的照顾.

    作者:颜仕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人生没有临时工

    听同事说,单位又换了保洁员.据有心人统计,加上刚刚离职的那位,今年已经换过四次了.我们单位面积大,科室多,加上外来办事的人络绎不绝,在我们这里做保洁员,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那天一大早,我从办公室出来,正巧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那是我第一次碰见她,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一个怎样的保洁员啊——头上戴着一顶红色的贝雷帽,上身穿着一件卡其色小外套,脖子上还挂一条大大的珍珠项链,牛仔裤,黑色的长筒靴,甚至还化着淡妆……如果不是胳膊上的套袖以及被她紧紧握在手里的拖把,我怎么也不会将其本人与保洁员的工作联系在一起.

    作者:翟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宁静之美

    一直很崇尚诸葛亮《诫子书》里的一句话:“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是诸葛亮对人生经验和静心的一种总结,一种彻悟.

    作者:钟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微教育

    曾几何时,我是个严厉苛刻的传统妈妈,自从女儿上幼儿园那天起,就对她有了明确的“约法三章”.或许是女儿过于开朗的性格所致,她总会犯些形形色色的“小错误”,为此没少挨我的训斥,可到头来于事无补,女儿身上的“小毛病”一样都没少.

    作者:赵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特别”的同事

    他刚20岁出头,戴着一副宽边眼睛,长得英俊帅气,看上去很阳光的样子,可只有深入接触之后,才知晓他内心的痛苦——每天早起出门对他都是难事,因为他要做好各项准备:饭前反复洗手,饭后反复清洗餐具、擦亮桌子,不允许上面有任何瑕疵,就连溅上的小水滴也要擦干净.用完毛巾或抹布要将它们重新洗净、叠好,抚平每个棱角,按由短到长的顺序逐个挂在架子上,然后,再反复洗手.

    作者:张秀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撂挑子,别丢了操守

    名校经济专业毕业的小张,典型的聪明能干,不但专业知识没的说,业绩和能力也无可挑剔.总经理多次强调要重点培养她,总裁多次在集团会议上寄予厚望.去年,集团分给公司一个挂职锻炼的名额,总经理“钦定”留给了她.

    作者:刘英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晒账单:你网购成瘾了吗?

    一天不淘就手痒的“淘宝控”逛网店是在某公司上班的陈小姐每天的固定功课,哪天不在淘宝上溜达一会儿,不找点什么东西下个单,就感觉心里空落落的少点什么.“商场卖将近2000元的品牌羽绒服,网上才卖800多.不光便宜,还方便,不用付现,点点鼠标就搞定,真的是控制不住.”陈小姐如是说.

    作者:舒迪;周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生活就像三道菜

    新婚不久,却和老公小摩擦不断.一次,又是因为一件小事,我俩互不相让,我一气之下回了娘家.今天接到婆婆的电话,说她新学做了几道菜,让我晚上下班务必回家吃饭.晚上到家,看见老公也回来了,脸上的表情讪讪的.婆婆把我俩叫到桌前,让我们今天不用插手干活,今天的任务就是好好吃饭.

    作者:韩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细节赢得大财富

    我所住的小区有1500多家住户,因为没有通天然气,统一使用灌装液化气做饭.液化气用完了,就得找人送气,如果送一罐气的利润保守算5块钱,一个月下来,这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因此,能否占据这个庞大的送气市场,便成为附近送气工觊觎的焦点.

    作者:王世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考前失眠怎么办?

    Q您好!我是一名初三学生,很快就要参加中考了,可近我经常失眠,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折腾,就是睡不着,睡不着就瞎想、着急,还担心影响第二天白天上课学习的效率,这样,越着急越睡不着,我真不知如何是好

    作者:秦艳霄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什么样的男人性感?

    曾经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调查.对男人来说,女人性感的10个瞬间分别是:隐约露出丝袜的蕾丝花边;在深邃的夜里点燃一支淡淡的香烟;双手有意无意交叉放在胸前,乳沟毕现;沐浴之后头发湿漉漉的;深情地注视着你的双眼;娇柔地躺在心爱的男人枕边;丈夫回家之后做好一桌饭;刚起床时衣冠不整让人浮想联翩;穿着自己心爱男人的宽松衬衫;在丈夫面前狂野十足地把被子一掀.而对于女人来说,男人性感的10个瞬间是:洗碗!洗碗!洗碗……或者和老婆说:“放那吧,我洗碗!”可见,在性感的评判标准上,已婚女人远远比男人们要来得实际.

    作者:杨晓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不忘初心

    A不忘初心,不忘理想,不忘初的美好期冀.年少时的梦想带着奇幻而美丽的色彩,激励了年轻人的豪情壮志.也许当初的愿望简单幼稚,即便它微弱如星辰,亦能在你徘徊于暗夜时熠熠生辉,照你前行;也许当初的梦想懵懂无知,纵使它瘦弱如小草,亦会在坚硬如岩石的现实中倔犟生长,让你的生命郁郁葱葱;也许当初的向往卑微简陋,就算微小如沙粒,也会被你不屈的斗志磨砺成璀璨夺目的珍珠.

    作者:韩逸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比”是一门学问

    “比”是一个会意字,即拿一物或一类物,与另一物或另一类物进行比较.“比”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在学校,同学之间比成绩,比品德;在社会上,人们互相比地位,比权势;在超市里,人们比质量,比价格……“比”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比”的字形看,它是一把双刃剑.善于用“比”这把剑的人会发挥出巨大的威力,不善于用的人则可能伤害到自己.因此,如何“比”,是一门学问.

    作者:佟晨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家庭日,一起来吧!

    “家庭日”实际上就是一次家庭聚会,但心理咨询师会精心设计安排各种与家庭问题相对应的挑战项目,让家人抽出一个固定时间好好经历一场充满爱和愉悦的家庭挑战赛,对孩子特别有意义.孩子成长关键的时候,也是大部分父母忙碌打拼的时候,家人真正彻底的团聚时间非常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情感互动的机会寥寥无几,因此,父母总会有很强烈的愧疚感.

    作者:许怀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李开复:助人就是助己

    2013年9月5日晚上10点左右,微博上的一条消息引起广泛关注:“虽然淋巴癌听起来并不乐观,也让家人和朋友们很担心.但生活就是这样:病痛往往来得意外,但既然遭遇就应坦然面对.病痛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会选择更加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起伏.”

    作者:刘世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家长,请慎待孩子的隐私

    先来看这样两个案例:1吴女士的女儿琦琦,现在在一所省级重点中学念高一.由于女儿长得十分漂亮,加上又是舞蹈特长生,所以,吴女士十分害怕女儿早恋.上高中后,吴女士加强了对女儿的监控.只要看到女儿打电话,她便要问个究竟,甚至还去打印通话清单,要求女儿解释清单上的陌生号码.母女俩为此还大吵了一架,关系僵到极点.

    作者:邓公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爱做股票梦的男孩

    小孙,21岁,是个阳光、帅气的大男孩.两年前去国外某大学读书,半年前不知何故回国,此后就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鲜少见他出门.有热心人问起他的状况,碍于面子,他的父母总解释说国外环境过于复杂,学业压力太大,孩子想暂时回来调养一阵子再说.其实孙某的家人明白,这孩子是无法再回去读书了,而且家人曾经试探性地问过他的打算,他还是想专职炒股,自认为在炒股方面能力非凡、见识卓越,每年至少能挣100万,而且自觉高人一等,看不起所有人.他常常熬夜上网,白天仍不知疲惫,像是上了发条的机器人,整日忙于所谓的“股票事业”,时刻关注股市的动态,相信一些道听途说的网上消息,用自创的“理论”研究股市行情.

    作者:张国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肖泽萍:健康生活离不开《精神卫生法》

    接到邀请后,我的第一感觉是,《心理与健康》杂志宣传《精神卫生法》是非常合适的.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早已不仅仅停留在身体方面,而是开始注重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全面健康,人们更加注重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应多变的生活、体会幸福、实现自身价值等精神层面的全面提升.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