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辉;古吉慧
大学毕业后,我应聘到一家物流公司做客户专员.这家公司成立时间不长,公司经理是我们学校前几届的校友,当年也算得上校园里有魄力的风云人物.和我一起应聘的还有五六个年轻人,经理面试时,问我们为什么会选择一家没有名气的公司,记得我当时的回答是除了人情因素外,吸引我的还是公司大胆的用人策略.
作者:方木鱼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家住美国的哈蒙爷爷,膝下育有三个子女.平日里,他独自一人居住在市区的一幢老房子里.老人常常孤单地坐在家中老旧的沙发上,在回忆中打发难捱的时光.他的思绪穿越过浓浓的岁月迷雾,停留在了某个遥远的地方……那时候,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时常飘荡在房间里的各个角落;那时候,几个孩子围绕在膝下,缠着他陪他们玩耍……
作者:史凌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一次,在大街上遇见一个人,他对我说:“咱俩好久不见了.”我点点头,说:“不算很久,才一年没见.”其实,在很多年的时光中,相识很久的人也许见面的次数非常少,彼此很少有机会在一起相处并互相了解,就是真的认识很多年了,又能怎样?也许还比不上一个认识时间虽短但互相默契彼此常常相处而且互相了解的人.话是这样说,但我对于那些一见如故的友情,其实心中是存着观望态度的.
作者:王吴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我越来越喜爱我目前从事的职业——精神科医师.因为这份工作不仅仅是对病人救死扶伤,也是对病人的灵魂及其家庭的拯救.很多病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在他们身上,有时候体现的是一个家庭的悲哀,有时候体现的是一个时代的变革.
作者:黄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我们常听到留守儿童的家长对孩子说:“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啊!”事实是,家长做所有认为对孩子有好处的事情时,并没有考虑孩子的实际需要.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独特的个体,他们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家长或其他养育者要懂得随子女的心理发展而调节养育方式,满足其各年龄阶段的需求.
作者:林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我临近大学毕业时,母亲的食道癌已到晚期.我们倾其财力,四处就医,但终究没留住她.回老家办理完母亲的后事,我和姐姐哭得像泪人似的.父亲尽量控制住自己的悲伤,哽咽着说:“你姐嫁人啦,有她自己的家,我可以放心.按你母亲临终前的嘱托,要集中精力把你安顿妥,为能帮到你,我也随你去那儿打工吧!”创业处于起步阶段,生活上万分艰难.为省钱,我们找了一处廉租屋.那一阵,我四处投简历.
作者:刘兵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爷爷和奶奶的爱情谈不上惊天动地,也谈不上荡气回肠,只能说是平平淡淡.爷爷在20岁时经媒人介绍将奶奶迎娶进门.那时,结婚前彼此都不曾见面,更不要说相互了解,所谓爱情和幸福,完全像赌博一样,碰着什么人就是什么人.奶奶比较幸运,嫁给了踏实会体贴人的爷爷.爷爷不苟言笑,非常细心,他从不让奶奶受一丁点的苦累和委屈,无论大小事情他都一个人担着.
作者:周礼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岁月悠悠,不知不觉,街边流行的紫格裙不再是你追逐的目光;新款手机,不再那么吸引你的注意;那些如痴如醉的流行音乐,不再激起你的欲望……这时,清风徐来,你猛然一惊,青春难道就这样远去?我还可以抓住青春的尾巴吗?你轻轻地说,该对青春说再见了吗?泪水盈满你的心间,是轻狂的后悔,是执着的向往,还是无忧无虑的留恋?风也无法说清,鸟儿也没法记起,唯有苦涩的泪水,浸透你的嘴唇,苦苦的,涩涩的.
作者:张培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有些孩子觉得自己没有了束缚,沉溺于玩乐之中,学习成绩下降.虽然父母外出打拼会使家庭经济条件有所改善,但物质上的满足难以弥补孩子心灵上的缺憾.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
作者:葛晓穗;孙萍;王秋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作者:王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A她坐火车回学校,由于行李太多,整理起来很吃力,特别是那个沉重的旅行箱,怎么也塞不到床铺下面.这时,随着一双陌生的手伸过来,一个陌生的声音说:“我来帮你.”她轻声道谢,等到旅行箱放稳妥了,她拿出随身听、杂志、零食,将自己舒舒服服地安排好,这才发现帮助自己的大男孩就坐在对面,正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漫画书,脸上时不时露出开心的笑容.
作者:张军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小区门口有好几家小超市,卖的东西都差不多,价格也毫无二致,可其中有一家名叫“喜来”的小超市却生意特别好.我一直好奇,这是为什么呢?一个周末,我因为要买些生活用品而走进了“喜来超市”,不知为什么,那天超市里生意特别忙,老板夫妻两个都很忙碌,我选好了东西就提在手上排队等着付钱.在这过程中,我无意间发现一个小细节,无论老板有多忙碌,他都会将商品和找回的零钱递到顾客的手上,而不像很多店家的收银员一样,把商品和零钱往柜台上一放了事,让顾客们自己收拾.
作者:李克红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父亲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早在80年代就买了一台当时价格不菲的海鸥牌照相机,这台相机在那时算是高大上,还带自拍器和闪光灯.每逢节假日,父亲便给家人拍照,有时,父亲也会拍风景照.母亲总是心疼胶卷钱,这时,父亲会理直气壮地说:“谁没有个爱好呢?”90年代,父亲又爱上了音响,他曾花大价钱托人从日本买来一套高保真的先锋音响,惹得邻居们羡慕不已.10多年前,父亲迷上了旅游,他经常利用休假出门旅游,尤其喜欢品尝旅游胜地的小吃.
作者:余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我们时常注意一些百岁老人的养生经验,但他们的一些经验却时常让我们困惑: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才有健康,有人说生命在于静止,像乌龟那样静养才能长寿;有人滴酒不沾得以长寿,有人一辈子喝酒,寿命也很长;有人爱吃素食可以颐养天年,有的人餐餐不离肉也可健康百岁……这些看似水火不容的完全相反的养生方法在不同的人身上演绎得却那么美好.
作者:张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120岁之前,我爸给我定的人生目标是考取复旦大学.那时,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想当年,我可是复旦的高才生”.我爸在我面前,有骄傲的资本.不过,我有办法对付他的骄傲.我会回他,“高才生又怎样?还不是留在这里,怀才不遇?!”作为知青,我爸被分配到武汉.那是一段苦闷的时光,他做梦都想离开.后来遇到我妈,才慢慢安定下来.但在我爸心里,他的女儿将来必定要回上海.我讨厌这样的他,连带着一起仇恨上海.
作者:晓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我怎么说你都不明白”,“让我考虑一下”……你能想象以上这些话是出于两三岁小孩之口吗?确实,如今的小孩越来越“早熟”、越来越成人化了.如今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每天围绕在他们身边的大多是成年人,他们自然会模仿成年人的语言方式甚至举止神态.每当我见到这些孩子,惊讶之余颇有些许惋惜——孩子的天真哪去了?
作者:李莉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在我的记忆里,老爸一直是个潮男.80年代,潮的事大概就是写诗了.老爸曾是一个校园诗人.据老妈说,当年老爸就是一天一首诗把老妈追到的.我曾很想看看老爸写给老妈的情诗,奈何老爸始终不肯答应,生生扼杀了我的一颗好奇心.不过,我看过老爸在报纸上发表的散文,总感觉他的文笔遥不可及.
作者:倪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作者:郝延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A它“藏得很深”阴性症状是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中的五类症状之一,它包括:情感迟钝、言语贫乏、动机缺乏、期待性快感缺乏和社会退缩.通俗地说,阴性症状也就是病人的社会功能,包括工作、学习、人际交往、自我照料这些能力的下降,也叫作“缺陷综合征”.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大夫,求您帮帮我,有人要害我!”还没有落座,雯雯就非常急迫地向我诉说,在她那憔悴的脸庞和布满血丝的眼睛中充满了恐惧与焦虑.这位20多岁的女孩是一名大学生,她总是能听到奇怪的声音,这给她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很大影响,所以前来就诊.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精神科医生建议她来到心理门诊寻求帮助.
作者:马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