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爱情桥

刘改徐

关键词:爱情, 投资, 外债, 恋爱
摘要:那年,他和她恋爱,一心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于是决心自己投资做生意.她为了支持他,不但拿出所有的积蓄,还辞掉了原来的工作,每天和他一起奔波,不管多累也不曾抱怨.尽管他们很努力,也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这次投资还是失败了.他不但赔光了她的积蓄,还欠下了20多万的外债.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亲密有间

    朋友凌约我喝茶,还没坐下,她就絮絮叨叨起来:“你说我对芬多好,可是你看她是怎么对我的,我家里房子装修,她不让我出去租房子,说她家房子大,可以暂住一些日子,可是这才半月不到,就嫌我了.姐,芬当年生病时,我俩可是不分白天黑夜地照顾了她好几个月呢,你说说,她还有良心没?”

    作者:王举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爱孙辈,当好配角不越位

    老李夫妇的独生女成家后,小两口就和老李夫妇一起生活.不久,女儿怀孕了.再不久,女儿当了妈妈,给老李夫妇生了个外孙子.这可把老李夫妇乐坏了,整天合不上嘴.老李夫妇心疼女儿,晚上就主动把孩子抢了过来,让孩子晚上跟自己睡一个房间.结果,孩子没有了吃奶的机会,妈妈的奶水刚刚要下来又回去了.

    作者:马志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从“一帮一”到“多帮多”——认知行为小组治疗简介

    一提到心理治疗,绝大多数人印象中的情景都是一位治疗师面对一位求助者,这是一对一的治疗模式.其实,心理治疗并不只有这一种形式,除了大家更为熟悉的“个体治疗”的形式外,还有“小组治疗”的形式,也就是1-2位治疗师,面对多位不同的求助者,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心理治疗.

    作者:郭志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欲为大树,莫与草争

    他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家大公司工作.虽然毕业于名校,虽然有过大半年的实习时光,但他深知自己在业务上一定很薄弱,于是他在公司里非常勤奋好学,没有做过的总要去做一做,不懂的总要去问一问.

    作者:贾子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娇惯中的孩子

    作者:郝延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绿丝巾飘呀飘

    去另一个城市办事.空气里处处飘荡着生动的气息,一缕一缕,仿若春天萌动的绿,心也被浸濡得润酥酥的.犹豫了一整天,到底想不出要不要拨通那个号码.晚饭后,出去散步.不知不觉,来到那条鹅卵石铺就的小路.路很长,很窄.两个人在上面走,会有点儿拥挤.如果是恋人,恰恰好.

    作者:化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婆婆爱上模特步

    柔和的灯光,舒缓的音乐,十二位身着翠绿色旗袍的女子从舞台深处袅袅走来,观众不觉眼前一亮,仿佛迎面送来一股清新绿意.若不细看,你一定不会发现她们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而且其中之一还是我的婆婆.

    作者:青衫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语气里藏着的小秘密

    在与孩子的日常交往中,每一位父母离不开这五个关键词:尊重、了解、理解、鼓励、陪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人父母,就要在生活中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你的一言一行都会让孩子耳濡日染.A六岁的儿子爱玩、会玩,对自己的喜好逐渐形成了习惯.每个周五下午放学之后,他一到家就开启了周末疯玩的模式:吃口味不一的零食,看笑点不断的动画片、玩花样繁多的玩具.人小鬼大的他,简直就是一支万花筒,自带娱乐功能,而且玩起来乐此不疲,把许多“正事”都不当回事儿.

    作者:范俊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寂静之冬

    物候转换到冬天,季节宛若脱胎换骨一般,变得寂静安恬.像熟睡的孩子,心思洁白,纯净安然.只是玩累了,收起活力和光芒,歇一歇,养养精神.静静的,寂寂的,一点儿也不寂寞.郊外的旷野上,也是一片寂静.说旷野而不说原野,是有缘由的.冬天的景致称得上一个“旷”字,又悠远又开阔.

    作者:耿艳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当婚姻遭遇精神疾患

    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是令人向往的,但对于罹患精神疾病的患者来说,他们的婚姻生活难免会因为身心的异他性而受到影响.有些人婚前隐瞒自己的病史,在婚后发病,导致另一方提出离婚的诉求;有些人婚后罹患精神病,对家庭生活造成极大影响,夫妻感情破裂.本文就婚姻中精神疾病患者婚姻关系的两则案例进行详解和分析,给予法律层面上的一些知识普及,希望因精神疾病而不幸的婚姻关系越来越少,人们能够正视并协调解决出现的种种问题.

    作者:李鹏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慎独的境界

    在超市购物,看见一位大哥买了好多玻璃杯子,掉地上碎了一个,随后他立即走开了.就当我选好东西也要走开时,他却跟工作人员一起回来了,一边打扫碎玻璃,一边询问如何赔偿……这位大哥主动担责的做法颇有谦谦君子的慎独品行,让人心生敬意.

    作者:钟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儿童强迫症诊疗指南系列谈之三:儿童强迫症的危害与防治

    就像儿童强迫症在识别上存在很多误区一样,治疗时机的把握和有效治疗的实施也是众说纷纭.究其原因,主要是低估了儿童强迫症的危害和早期防治的作用.其实,儿童强迫症是公认的精神科顽症,如不及时治疗将影响终身.成人中许多严重的强迫症就是源于儿童期的强迫症没有给予及时的治疗.不但强迫症状直接影响着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而且患儿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心理矛盾和冲突感突出,自我痛苦感往往超过严重的精神疾病.

    作者:郑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别让“小聪明”害了你

    前几天,在去菜市场的路上,遇到了一起退休的李教授,他烦心地说,家里雇了一个中年保姆,挺有意思:她有时会偷偷拿我家的东西,也不拿值钱的,就是一头蒜,两块姜,半斤花生米什么的.李教授发现后,就跟保妇说,你喜欢或者需要什么,说一声再拿也不为过,反正有些东西都是消费品.但保姆不听劝阻,该拿还是悄悄拿.

    作者:韩学政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妈妈智慧,孩子幸运

    故事分享一:我中午刚回到家,儿子放下手中的积木,表情严肃地跑过来告诉我:“妈妈,美国炸了中国在南斯拉夫的大使馆,死了好多人呢……我刚从电视上看到的!”我蹲下身抱抱他:“儿子,你真棒!这么小就关心国家大事了!(当时儿子两周多)妈妈工作忙,你能每天把看到的新闻跟妈妈讲讲吗?也帮妈妈多了解些国家大事.”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准备好自己——萨提亚督导案例

    这是一次20人的萨提亚模式团体个案督导,其中有一大半咨询师我不认识,所以坐在被督导者的位置上时,心中有些小紧张.督导师待大家安静下来后,询问了团体中每一位成员今天来到这里的期待,简单与大家做了联接,督导就正式开始了.

    作者:斯上雯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如何缓解心理疲劳

    “心理疲劳”这个词,可以让我们想到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下班回家,需要在车里静静地待上几分钟再进家门;周末什么都不想干,就想“葛优瘫”;孩子背着沉重的大书包,无奈地抱怨“我好累呀!”其实,我个人也有很多类似的体验:白天的工作并不繁重,但下班回家后却感觉特别疲乏、打不起精神,甚至有时会有不想去上班的想法.与周围朋友交流后,发现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作者:李孜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心理咨询中的法律红线

    当前,我国关于心理咨询行业的法律规范主要是2013年开始实施的《精神卫生法》和部分地方出台的精神卫生条例、办法,例如2015年开始实施的《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精神卫生法》对心理咨询行业的工作者有着基本性的、原则性的规范.

    作者:郑秋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我为什么无法离开

    诊室外正下着淅淅沥沥的雨,天气很是寒冷,就如同坐在我面前的女人给我的感觉一样.她叫文静,人如其名,一副干干净净的样子,白皙的肤色,整个人从进来起就沉默不语,蜷缩在诊室的沙发里.在来访者还没开口的时候,我往往会等待和陪同一段时间,所以我也没有说话,只是给她拿了一个盖身的小毯子,希望能让她暖和一点.

    作者:刘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法律为精神障碍患者护航

    2013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开始实施.这部法律在促进精神卫生事业发展,规范精神卫生服务方面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保障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方面更有划时代的意义.四年多过去了,这部法律给患者、医院和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呢?患者的住院权利得到了法律保障在《精神卫生法》实施以前,收治精神障碍患者的程序缺乏法律规范,不严格,因而不时出现非精神病人“被精神病”的报道.所谓“被精神病”就是没有精神疾病的人被家属、亲戚、有时甚至工作单位,以“精神异常”的名义,强行送入精神病院进行住院治疗.

    作者:王智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小张这几年

    小张2012年大学四年级时出现自言自语,凭空闻声,觉得大家常用异样的眼神看他,怀疑周围同学议论他,电脑被人监控等表现,无法住在宿舍,辍学在家.他父母担心其精神有问题而将其送至精神专科医院就诊,被收住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经药物治疗一个月后临床痊愈出院.2013年他找到了一份从事销售的工作,由于他很努力,工作业绩在同事中名列前茅.2014年经人介绍与妻子结婚成家.

    作者:田红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