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亲子冲突之后,莫忘和孩子谈心

范俊强

关键词:
摘要:那是一个周五的晚上,我在厨房做饭,妻子在卧室整理家务,六岁的儿子饶有兴致地摆起了自己的积木.一家人各有所事,温馨而有序.因为一边炒菜,一边时不时地看一会儿放在灶台旁边的手机,我把一份青菜硬生生地炒煳了.内心的自责如涨潮一般一波接着一波,又有些羞恼成怒,感觉这么简单的一件小事都做砸了,于是一边摇头,一边喟叹:唉,真是太大意了!
心理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让孩子自己“飞”

    自打儿子上了小学后,我像很多家长一样,每天都是接送他上下学,寒来暑往,风雨无阻.儿子上一年级时,学校离家不远,出了小区拐过两条街就到了.可上三年级时,家里买了新房子,新家离学校很远,横跨着两个区,坐公交有18站地,一个半小时的路程.而且为了偿还房贷,我不得不出去工作,接送儿子时间上就有些手忙脚乱.让儿子转学就近上学吧,儿子就读的学校又是千金难进的重点校.权衡再三,我咬咬牙,遂放弃了转学的念头.我想,宁可自己吃苦受累掉几斤肉,也不能让儿子输在起跑线上.

    作者:佟雨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我要数二十个数字才能走出房门

    一个温暖的午后,我接待了这样一位来访者.他叫林智(化名),是刚刚在医院被确诊为强迫症,在医生的建议下,来做心理咨询的:事情是从半年前开始的,不知道具体哪一天,他的头脑就闪现了一些突如其来的念头.比如,也许今天出门就会被车撞;家人可能会突遭横祸;自己不能去看一些尖锐的物品,不然可能会被戳伤;煤气可能没有关严,会有煤气爆炸;等等.这都是一些令人极为恐惧的念头,只要在他的脑子里一冒出来,他的心就被揪起来了:恐慌,惧怕,惶惶不安.

    作者:刘昭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水是花朵的颜色

    朋友辞职后,到郊区租了几亩地,种花.我也是爱花之人,便欣然前往.按照朋友说的位置,爬上一个陡坡,我寻找着朋友的花园,目光所及,除了一片寸草没有的土地,哪里有一点花儿的影子?正在我疑惑之际,朋友从一条沟里爬了上来,对我说:“看,我这花园怎么样?”“不怎么样啊,连片叶子都没看到,还花呢?”

    作者:王举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二胎来袭,如何避免“同胞竞争”?

    目前我国正处在“二胎潮”的发展阶段,多子女家庭的比例将会大幅增加.但由于“独生子女”政策施行已久,很多孩子难以适应从独生子女到非独生子女的身份转变,并在这个过程中凸显诸多心理问题.比如当年龄稍小的同胞出生后,很多大宝可能会经历一段情绪紊乱的适应过程,可若情绪紊乱的程度异常,如性情大变,采取极端手段博得父母关注等,就有可能演化为病理性的“同胞竞争障碍”.

    作者:丁晓南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聚焦准妈妈的心理健康

    目前研究表明,世界范围内女性相比于男性更容易遭受抑郁的折磨,其中包含诸多原因:例如生理因素、环境因素等.而近期科学家们把注意力进行了进一步的聚焦:怀孕妇女.两批科学家不约而同在2018年1月发表了与怀孕妇女心理健康方面相关的研究.根据2018年1月发表在澳大利亚“Women and Birth”(妇女和生育)杂志上的文章,科学家们(Zhao Y,Munro-Kramer ML,Shi S,Wang J,Zhu X)对中国高危孕妇围产期的抑郁状况进行了研究和跟进,并发表了名为“中国高危孕妇围产期抑郁纵向研究”的相关论文(A longitudinal study of perinatal depression among Chinese high-risk pregnant women).

    作者:崔洁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谁偷走了你的“黄金睡眠”?

    《2014年中国企业家睡眠指数白皮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企业家的平均睡眠时间为7小时05分,但是他们普遍缺乏黄金睡眠,也就是缺乏有助于人体恢复精力和体力的深度睡眠,而压力是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2017年中国青年睡眠状况白皮书》调查也支持同样的结果:影响睡眠主要的原因是压力.压力是偷走我们“黄金睡眠”的罪魁祸首.

    作者:锁朋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长期不出门是病吗?

    老同学聚会,饭后闲聊,谈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文君说:“孩子教育真的是一门学问,跟父母的智商关系不大.我们单位有一位同事,夫妻俩都是高知,但他们家的孩子,好几年了也不上学,就在家待着,孩子的父母都快愁死了.”“是不是孩子成绩不好,因为自卑所以不上学呢?还有很多孩子就整天玩电脑游戏了.”当小学教师的小夏说.

    作者:壮状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友情价更高

    那一年我升入初中,因为家里条件不好,我走读.每天中午,住校的许多同学都到学校门口小吃铺里点菜吃饭,而我回家每顿都是土豆白菜.所以,小吃铺对我来说就是从来没有进过的饭店,那里都是好吃的.说实在的,那时候我的学习真是我骄傲的资本,几乎每次考试我都是班里第一名.

    作者:程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发散性思维技术讲解——思考各种可能性,消除猜忌心和不安

    时钟已经指向6:30,园园妈妈感到非常焦虑,到放学回家的时候,孩子没有回来,时间已经过去将近1小时了.园园平时都能在5:30左右回家,到5:30的时候,妈妈看看孩子没有像往常一样回家叫门,心里就有些不安,随着时间的推移,妈妈就越发感到不安,在家里来回踱步,做饭的心思也没有了,忍不住给在办公室加班的老公打电话.她告诉老公说,孩子到现在还没有回家,都已经六点多还没有回来,是不是出事了,会不会是出车祸了,会不会是被人给拐走了.

    作者:郭召良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失眠的那些事儿

    忙完一天的工作,刚刚躺在床上就收到一条手机信息,我心想这是谁半夜不睡觉,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犹豫着打开了信息内容:徐大夫,我又失眠了,怎么办?看—下时间,此刻已经是凌晨1点半,我长叹了口气,看着天花板,思考该如何回复.

    作者:徐子铭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胃肠道也是情绪的“晴雨表”

    84岁的李大爷觉得今年真是“多事之秋”,动不动就发热、感冒、腹泻.10年前,李大爷确诊为直肠癌,手术非常成功.因为癌症属于极早期,也没有转移,所以连放化疗都不用做,此后每年复查肠镜都平安无事.可是李大爷近莫名其妙发热了一个月,查来查去后发现了个前列腺癌,医生综合考虑李大爷的情况,建议给予激素+根治性放疗(当然,这个事儿家人做了隐瞒,只是说前列腺长了个良性的瘤子,不需要手术).

    作者:郑迩遐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乐者,心之动——体感音乐的作用

    音乐养生,在中医历史上早已有辉煌的成就.音乐以声音的形式将人们的欢乐、悲哀、忧郁、幽默、愤怒……种种情绪体现出来,其魅力抵达人们的心灵,拨动人的神经,让人在气流的律动中体验心灵洗礼.自唐宋以来,音乐空前繁荣,音乐的养生作用被人所知晓.深谙音乐之理的伟大诗人白居易在诗篇中有很多关于音乐养生的诗句,曾有诗《好听琴》日:“本性好丝桐,心机闻即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清畅堪销疾,恬和好养蒙,尤宜听‘三乐’,安慰白头翁.”诗句强调了音乐对人的心理调节功能.北宋大文豪欧阳修在《欧阳文忠公集》中记载:他曾因忧伤政事,形体消瘦,屡进药物无效.后来,孙道滋以“宫声数引”治愈了“幽忧之疾”,欧阳修深有感触地说:“用药不如用乐矣.”这可以算是我国历史上以音乐养生的典范事例.

    作者:陆勤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第九届北京睡眠高峰论坛”报道

    伴着北京的第一场雪,响应世界睡眠日“规律作息,健康睡眠”的主题,北京睡眠高峰论坛于2018年3月16至17日在中国科技会堂顺利召开并圆满完成,此次峰会是由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会议.大会邀请了众多国内外睡眠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报告,为从事神经科、精神科、呼吸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儿科等睡眠相关研究或工作的同道提供了一场学术盛宴.大会同时有网络直播,线上点击量超过一万人,在线观看人数600余人,到场参会人员500余人.

    作者:李宁;侯月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直面中年危机:把握人生转折期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其中,中年期对应的是25岁至50岁.但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进步,平均寿命的不断增加,目前认为中年期是从40岁开始到60岁或65岁结束.中年期是人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期,步入中年会突然感觉到时间的流逝,自身的相貌、体型等都有了明显的变化,身体和心态也与年轻时大有不同.

    作者:西英俊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原生家庭的靠近与离开

    小张是一名20岁的大一新生,从小父母离异,没有和父母一起生活过,由爷爷奶奶带大.半年前小张曾因为睡眠问题前来咨询,经过四次咨询后问题解决遂结束咨询.半年后小张因为和女朋友的关系再次前来咨询.小张的女朋友原是他的高中同学,两个人到大学后发展为恋人.小张说自己内心脆弱的时候会向女朋友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但是女朋友却不能接纳这样脆弱的自己,觉得他和高中时表现得完全不同.

    作者:罗小婧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曾经那朵美丽的花

    素素从电影院出来,钻进车里,刚刚看完《芳华》,还被一种复杂的忧伤笼罩着,打开手机,搜到片尾那首《绒花》,让乐曲在车内弥漫“世上有朵美丽的花……”初次听到这首歌是素素十几岁的时候,那样青葱的岁月转瞬即逝,素素已人到中年.

    作者:孙倩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中年人婚姻家庭压力背后的真相

    张先生今年45岁,这两年总觉得身体不太舒服,上个月体检血脂与尿酸偏高.张先生的妻子今年44岁,近一年多来,性生活不太理想,夫妻俩也时常因鸡毛蒜皮的事吵架,吵完架冷战数天.张先生觉得妻子越来越像“母老虎”,妻子则时常嫌弃张先生无能、不爱自己、不顾家.

    作者:郑秋强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从《霸王别姬》看儿童性心理创伤

    《霸王别姬》是根据李碧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经典电影,围绕两个京剧艺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讲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其中,张国荣、张丰毅、巩俐三位主演通过精彩的演绎,将程蝶衣、段小楼、菊仙三人的爱恨隋仇演绎得淋漓尽致.本文将从由张国荣扮演的“不成魔,不成活”程蝶衣的性别嬗变的角度来分析儿童性心理创伤对儿童性别认同的影响.

    作者:马昕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别人家的孩子”,有苦说不出

    从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开始,我们就会被比较,总是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压过我们一头.而家长也会努力地把自己的孩子塑造成“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只是,“别人家的孩子”真的就像我们想象得那般轻松、自信、幸福吗?

    作者:多静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背负苍凉也要笑迎朝阳

    杨波是个忠厚单纯的青年,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工厂工作.无论在哪一个岗位,他都不怕吃苦,踏实肯干,任劳任怨,从来不与别人争短长.因此,杨波参加工作两年后,就脱颖而出,荣升为工厂的采购科科长.

    作者:张燕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心理与健康杂志

心理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