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英
目的 探讨消银颗粒联合复方氨肽素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病例随机分配,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复方氨肽素及消银颗粒联合方案,口服复方氨肽素片(重庆华邦制药),每次5片,3次/d,口服消银颗粒3.5 g,3次,d.总疗程为12周.对照组30例采用阿维A方案,口服阿维A胶囊,初始剂量为20~30mg/d,午饭时顿服,1周后根据不良反应情况的反馈维持原剂量或逐渐调整计量至50 mg,若病情得到控制可减到维持剂量30 mg,总疗程为12周.两组患者60例均可评价疗效.治疗12周后评价两组的愈显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完成12个周的治疗后.治疗组愈显率为86.7%(26/30),对照组愈显率为73.3%(22/3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消银颗粒联合复方氨肽素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显著高于传统使用的阿维A,且具有更少的不良反应,对于临床应用及推广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汤海玲;胡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干扰素与阿德褊韦酯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成3组;干扰素组30例:单纯应用干扰素治疗,疗程至少1年;干扰素与阿德福韦酯组30例:先用干扰素治疗,疗程至少1年,再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2年;阿德福韦酯组30例:单纯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3年.3组停药后均随访6个月,观察3组患者用药前、后的主要症状及体征变化,并检测用药前、后及随访6个月的血常规、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HBeAg、HBeAb、HBV-DNA)等的变化.结果 干扰素组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10例;干扰素与阿德福韦酯组显效19例、有效6例、无效5例;阿德福韦酯组显效14例、有效5例、无效11例;3组总有效率方面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讨论干扰素与阿德福韦酯的序贯治疗可持续抑制乙肝病毒,达到减轻或防止肝细胞损伤和疾病进展,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作者:赵明聪;李仲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择期剖宫产术前补钙防治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从2008年1月-2010年1月择期剖宫产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术前30 min静脉滴注10%葡萄糖酸钙10 ml,对照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比较两组患者血清钙离子浓度、术中、术后24 h的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患者静脉补充钙剂后血清钙浓度迅速提高.低钙病例数明显减少.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52.0±39.4)ml vs(202.0±48.5)ml]、产后24h累计出血量[(212.0±52.5)ml vs(322.0±49.6)ml]以及产后出血发生率(7.6%vs 13.3%)都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择期剖宫产术前补钙防治产后出血的作用明显,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Glycodelin-A与不明原因流产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流产提供指导.方法 测量25例不明原因流产孕妇和24例正常早孕妇女血清Glycodelin-A含量并加以比较.结果 正常组孕妇Glycodelin-A浓度[(6.95±0.64)ng/ml]高于流产组孕妇[(5.53±0.62)ng/m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不明原因流产孕妇血清Glycodelin-A水平较正常组水平低,Glycodelin-A分泌及表达不够可能是此类流产的原因之一.
作者:张兰珍;吴爱华;张嵩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估高压氧早期干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作用.方法 收集我院新生儿科于2008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患儿341例.分为埘照组179例和治疗组162例.采用运动发育量表PDMS-2评估治疗前、后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的评分在GMQ[(84.2±19.6)vs(79.7±18.2)]和TMQ[(85.1±21.2)vs(80.6±19.2)]及并发症人数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压氧早期干预能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但是需要进一步明确高压氧冶疔的适应征,以减少可能带来的并发症.
作者:郑维英;凌卫滨;林桂英;陈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辖区内托幼机构的消毒卫生状况,为相关部门提供技术及数据支持,控制托幼机构传染病的发生,保护入托儿童身体健康.方法 对该区2008-2010年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使用频数和X2分析的方法.结果 2008-2011年该区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检测共采样8467件,合格7790件,总合格率为92.00%;2010年监测合格率高为93.14%,其次为2008年92.61%,2009年90.53%,3年平均合格率相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X2=16.32,P<0.01).不同检测项目中,桌台表面、课室空气、玩具表面的合格率依次分别为95.05%、95.97%和96.52%.教师手卫生合格率低,为82.07%,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检测项目的 合格率相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X2=440.62,P<0.01).结论 2008-2010年,该区托幼机构消毒卫生状况总体较好,但某些方面,如教师手的卫生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通过加强消毒知识培训、监督、检查及现场指导等措施以提高消毒工作质量,为幼儿提供更加卫生的学习环境.
作者:刘馨桦;郭坚明;宋叶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良好的护理对妊娠合并精神分裂的孕妇分娩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4月我院收治的5例妊娠合并精神分裂的孕妇,进行良好的分娩围手术期护理,评价产后婴儿的情况和母亲的情况.选择同时期正常孕产妇,但无合并精神病的孕妇产后婴儿和母体的情况作为对照组,对比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经过我院护士采取的积极的护理措施,5例妊娠合并精神分裂的孕妇在分娩围手术期的状况,与未患有精神分裂的孕妇的围产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良好的护理措施,是保障妊娠合并精神分裂症孕妇顺利分娩的有效方法,因此,在临床中,要加强对此类孕产妇的护理.
作者:潘秀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二尖瓣置换术后发生左心室破裂的高危因素、原因、转归,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门市中心医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856例接受二尖瓣置换及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3例(0.35%)发生术后左心室破裂,其中早期破裂2例、延迟性破裂1例.早期破裂2例均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进行修补,1例采用单纯心外缝合修补,1例采用单纯心内修补方法.1例延迟性破裂在监护室紧急开胸探查证实诊断后.在床边采用非体外循环下心外缝合修补.结果 2例死亡,1例存活.存活者为早期破裂患者采用心内修补患者.结论 对于左心室破裂的防治目前仍以预防为主.对早期破裂患者可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提高治疗成功率;延迟破裂者生存率极低,是目前治疗上面临的主要难题;尽早控制出血并恢复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周新明;李伦明;梁湘源;张志刚;王广阔;邓毅权;孙洁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江门地区月份季节对心脑血管病患者急诊的影响.方法 对江门市中心医院急诊科2006年7月-2010年6月收治的13685例心脑血管病急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日均心脑血管疾病急诊患者数为7.5人次/天,日均就诊人数在11~12月份较高,为8.1~9.0人次/天,在5~8月份较低,为6.4~6.7人次/天;冠心病就诊人数12月多,5月少,冬季明显高于夏季;高血压就诊人数1月多,6月少,冬季明显高于夏季;脑梗死就诊人数7月多,12月少,夏季明显高于冬季;脑出血1月就诊较高,但和心律失常一样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结论 江门地区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急诊具有一定的季节规律性.
作者:李美凤;李智华;刘惠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退黄胶囊联合妈咪爱对新生儿黄疸的早期预防性疗效,探讨其联合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选择本院顺产出生的新生儿5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Ⅰ组和Ⅱ组),观察Ⅰ组(176例)单用退黄胶囊进行预防性治疗,观察Ⅱ组(176例)给予退黄胶囊联合妈咪爱进行预防性治疗,对照组(176例)不予干预,比较三组黄疸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结果 对照组、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黄疸发生率分别为62.50%,48.29%,24.43%,黄疸持续时间分别为(7.5±2.1)d、(6.5±2.0)d和(5.0±1.8)d.与对照组比较,实验Ⅰ、Ⅱ组的黄疸发生率、黄疸持续时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实验Ⅱ组预防作用更显著.结论 退黄胶囊联合妈咪爱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和缩短持续时间,适于临床推广.
作者:黄洁红;王维琼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患者应用改良型骨盆护理吊架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随机将86例骨盆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42例,对照组44例,实验组应用骨盆护理吊架进行观察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 两组患者对疼痛感受程度,骨盆环移位情况,治疗恢复优良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骨盆护理吊架能根据人体力学原理[1],改变了骨盆的受力方向及支撑结构,有效地稳定骨折环,预防胝尾部压疮,解决床上排便困难和清洁,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操作灵活简便,节省人力资源等.
作者:王金玲;蔡艳兰;彭郁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和评价三联疗法(自血疗法联合咪唑斯汀、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血清总lgE水平影响.方法 将110例慢性荨麻疹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口服咪唑斯汀缓释片,10mg,每天1次.治疗组采用三联疗法,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口服雷尼替丁胶囊0.15g,每天2次,再联合自血疗法,从患者的静脉里抽取5 ml血液.随即直接注射到病人臀部的深层肌肉,3天1次,两组疗程均为30天.两组患者同时检测治疗前及停药后血清总IgE含量,并和病情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停药3个月后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比较治疗前及停药后血清总IgE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近期)治疗组有效率为90.1%,对照组有效率为87.3%,近期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停药3个月(远期)治疗组有效率为83.6%,对照组有效率为56.4%,远期疗效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随访三个月,治疗组复发4例(15.4%),对照组复发11例(47.8%)两组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血液总lgE水平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停药后治疗组总lgE水平降低较明显,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采用三联疗法瀹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远期疗效理想,能减少复发,明显降低患者血清中总IgE水平,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范妙玲;李科伦;邓文全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上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择行上腹部手术、临床确诊为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镇痛组(I组)和静脉镇痛组(Ⅱ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内全麻,Ⅰ组术后应用硬膜外镇痛,Ⅱ组术后应用静脉镇痛,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及术后4h、12 h、24 h、48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I),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镇痛效果.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Ⅰ组术后的MAP、HR、SpO2、cTn-I未见明显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Ⅱ组术后的MAP、HR、cTn-I显著升高(P<0.05),SpO2显著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术后的MAP、HR、cTn-I、VAS评分均较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SpO2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行上腹部手术的冠心病患者,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能较好地消除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及血清cTn-I稳定,对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冯肇洪;张建华;卢先卿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35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分别应用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其中男24例,女11例,平均48岁.结果 本组患者保守治疗10例、手术治疗25例.3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8~36个月).以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评估术后改善程度,保守治疗组疗效为优或良3例.有效率为30%;手术组疗效为优或良18例,有效率为7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颈髓MRI检察对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诊断及治疗有较高价值;对存在颈髓受压的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应早期手术减压治疗,应根据颈髓受压的来源决定手术方式.
作者:莫楚鸿;谭建基;唐灿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与分析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治疗效果,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符合手术条件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共计60例且给予相应手术治疗措施,同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 此次手术治疗方案总有效率达98.33%.且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得较大改善(P<0.05).结论 加强前列腺增生手术治疗效果的研究对提高临床疗效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作者:邓庆权;何国永;蔡润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致胆道损伤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方法 选择948例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发生胆道损伤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5例施行修补手术的患者,T管支撑时间为0.5~1a,拔管前胆道造影没有狭窄现象,拔管后无胆漏及梗阻性黄疸.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10 a,无死亡,术后效果良好.结论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虽具有切口小、恢复快、术后瘢痕小、费用低等优点,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也会造成严蕈的胆道损伤.只要术者严格把握好手术适应征,仔细、规范操作,就可以减少胆道损伤;术后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是减轻患者痛苦的关键.
作者:梁志宇;杨富芝;伍发时;欧荣星;冯春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核桃楸树皮水提取物的抗突变和抑瘤作用.方法 以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实验,观察核桃楸树皮水提取物的抗突变作用;以S-180和H-22移植性肿瘤观察其抑瘤效果.结果 核桃楸树皮水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和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的微核率分别为17.6‰、25.3.5‰、35.7‰;核桃楸树皮水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和丝裂霉素C阳性对照组的畸变细胞率分别为1.7%、2.3%、4.7%;其它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核桃楸树皮水提取物对环磷酰胺诱发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形成和丝裂霉素C诱发的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对S-180和H-22小鼠移植性肿瘤生长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核桃楸树皮水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突变和抑瘤作用.
作者:吴铁松;何丈平;吴丽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纳洛酮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新生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支持治疗、镇静、降颅压、纠正酸中毒及应用脑细胞代谢药物等综合治疗,加用胞二磷胆碱;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3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纳洛喇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医院儿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效果明显,无不良反应,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残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袁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对2006年6月-2010年6月间我院采用PFNa治疗股骨粗降间骨折3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5例患者行PFNa内固定治疗,术前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积极预相关并发症,配合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总结35例应用PFNA手术治疗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结果 术后随访4~24个月,全部病例骨折均愈合,且能完全负重行走,平均骨折愈合时间约14.5周.患髋关节活动功能良好,按Harris疗效评分标准,优30例,良5例.结论 应用PFNa操作简单,适合微创操作,创伤少,内固定可靠,是一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良好的护理可有效的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谭凤珍;李淑桂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13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测结果及相关临床资料.分析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细胞学变化特点;分析细胞计数正常病例的细胞学变化特点.结果 不同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细胞学有不同的表现和变化特点;细胞计数正常的病例细胞学可有异常改变.结论 脑脊液细胞学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疗效监测的重要检测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绍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