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化内镜诊疗相关性穿孔的内镜治疗分析

杨烈红

关键词:消化内镜, 穿孔, 治疗
摘要:目的:对医源性性穿孔的治疗现状研究。方法对两例消化内镜诊疗所致穿孔进行内镜下闭合(钛夹闭合)方法治疗,并进行临床记录、观察和随访;对其他内镜下闭合方法进行介绍。结果消化道穿孔的病人,通过内镜下闭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成功达到闭合从而疾病恢复。结论内镜治疗医源性穿孔的效果良好,适宜临床推广。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脑血流量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目的:探究脑出血血肿周围的血流量变化特点。方法从2011年~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中随机抽选30例,按其出血量不同随机分成三组,分别在出血后第1天、7天、14天进行PWI检查,观察分析不同时间、不同出血量脑血肿周围组织血流量的变化。结果脑出血量不超过10 ml的病人在发病第1天病灶周围组织血流量变化不明显;出血量10~30 ml的病人发病第1天病灶周围组织的TPP、MTT、CBV、CBF有变化;发病第7天病人脑血流量明显下降,TPP、MTT、CBV、CBF等变化明显;发病第14天的病人TPP、MTT、CBV、CBF等变化明显。结论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测血流量安全、快速的方法,脑出血周围组织存在血流量下降现象,且不同时间、不同出血量的血流量下降程度不同,病后第7天下降明显。

    作者:秦世政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轻中度高血压社区治疗中选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轻中度高血压在社区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将其均分为对照、治疗两组,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两组用药均为56 d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血压水平变化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以及疗效。结果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的治疗组的血压较采用硝苯地平的对照组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社区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李霖生;王忠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脓毒症患儿血清TNF-α、IL-8、IFN-γ的动态变化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等促炎因子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方法设立对照分析,确诊脓毒症患儿50例为实验组,测定入院第1 d(T1)、第4 d(T4)和第7 d(T7)以及出院或死亡当天(Tx)外周血TNF-α、IL-8、IFN-γ含量和简化危重评分PCIS;对照组选择健康体检儿童10例,测定外周血TNF-α、IL-8、IFN-γ含量。结果对照组TNF-α、IL-8、IFN-γ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实验组TNF-α、IL-8、IFN-γ在入院T1、T4、T7和Tx时间的含量逐渐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死亡1例,为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验组平均住院治疗时间为13.5 d。结论 TNF-α、IL-8、IFN-γ可作为诊断脓毒症的辅助指标,同时也可作为判断脓毒症疗效的手段。

    作者:林丹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维护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

    血液透析是肾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不少患者因各种原因需要静脉置管,为使此类患者得到更好的预后效果,本文总结一下维护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的护理体会,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郭风玲;何新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载脂蛋白M的脂质代谢及其与疾病的研究进展

    载脂蛋白M(apoM)是脂蛋白超家族(lipocalin)的成员。血浆apoM主要存在于高密度脂蛋白(HDL)颗粒中,参与HDL颗粒的重塑,与前β-HDL形成密切相关,在正常的脂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对apoM的进一步研究,必将帮助人们更加了解脂代谢异常对冠心病、糖尿病等的作用。目前apoM相关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对载脂蛋白M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作者:王晓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输尿管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在输尿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在输尿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80例作为对象根据平行对照法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0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输尿管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及单纯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一次碎石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h、24h、7d疼痛程度均明显轻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一次碎石成功率明显大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镜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碎石成功率高,术后患者疼痛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有着显著的使用价值。

    作者:孔令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肺癌化疗患者并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肺癌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因而人们越来越关注肺癌化疗患者的呼吸道感染问题。但是,肺癌化疗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是很常见的现象。因此,研究肺癌化疗患者并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对象,介绍研究的方法,后得出了结果并进行了讨论。

    作者:谢正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额叶进展性脑损伤致脑中心疝18例临床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额叶进展性脑损伤致脑中心疝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以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方法本次研究中共入选研究对象18例,均为2013年6月~2014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双额叶脑挫裂伤致脑中心疝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的症状表现、影像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对患者随访半年,其中6例GOS评分良好,5例为中度残疾,3例为重度残疾,2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结论加强观察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治疗期间的症状变化和影像检查,及时行双侧开颅减压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李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病人及照顾者的影响

    目的:分析针对性社区护理教育对于老年痴呆(简称AD)家庭照顾者的影响及对于提高AD病人自理能力和延缓病情发展的重要意义。方法于2012年3月随机选择AD患者42例,并对其家庭照顾者(子女、护工)等进行为期1年半的社区干预和开展护理教育,对比干预前后AD患者的自理能力、生活安全情况及情绪状态,并对如何开展针对AD的社区护理进行讨论。结果在预后AD患者的自理比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活意外发生率(如跌倒、错服和自伤)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及失眠)的发生率也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AD患者家庭照顾人员进行护理干预和教育指导,能显著提高家庭护理的水平,同时提升AD患者的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从而有效控制AD病情的发展。

    作者:张文兰;赵龙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二陈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二陈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9年~2014年笔者治疗的慢性咳嗽病人中,选取120例作为治疗组,同时随机选取12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二陈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疗效评价,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2%,两组临床疗效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陈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作者:杨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55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清热平喘饮口服治疗,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94.55%,对照组总有效率81.82%,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张克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探析

    我自1995年至今,通过19年的临床实践,对68例偏头痛患者的治疗。西医采取保守性治疗;中医辨证分为风寒、风热、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肝风内动、痰浊上蒙、瘀血阻络、肝肾阴虚、气血两虚七型,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洛浩翔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腔隙性脑梗死与脱髓鞘改变的临床-CT分析

    目的:探讨CT影像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与脱髓鞘改变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表现结果差异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帮助。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013年CT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与脱髓鞘改变患者各100例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表现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死100例,预后半年内随访统计神经功能缺损均不严重,预后良好;1年后出现新的病灶,其中8例并大面积脑梗死,4例并脑出血,预后不佳。脱髓鞘改变100例,预后半年内随访统计神经功能缺损不严重,预后良好;1年后病灶范围波及整个侧脑室周围白质34例。结论正确认识腔隙性脑梗死与脱髓鞘改变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对于临床在早诊断,早治疗和早预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青毅;冉强;赵成元;余文军;吴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早产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

    目的:探讨早产儿窒息复苏后护理。方法将60例因窒息复苏后的早产儿患者进行归类比较。结果通过比较60例早产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进行归类总结,重新得到新的更有效的护理理念。结论提高复苏后的观察。优化护理对治愈患儿和患儿日后的生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钟俏梅;苏银青;曾嘉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乳腺增生伴癌变患者56例临床分析及手术治疗

    目的:分析乳腺增生伴癌变患者手术治疗方法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乳腺增生伴癌变患者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特点,随访手术效果。结果56例患者中,11例为早期乳腺癌,12例癌前病变,25例不典型增生,8例恶性病变。12例患者行单纯乳房切除术。36例患者行乳腺区段切除,8例行患者皮下乳腺切除术。于术后1~3年对患者进行随访,其中2例患者有新的乳腺增生块出现,复发率为3.6%。结论乳腺增生伴癌变患者具有显著地病理特点,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方案,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陶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早期护理干预作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腹胀的影响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妇科行腹部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则运用一系列护理手段给予早期干预,进行术后随访,对两组患者的术后腹胀发生情况、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等指标进行观察记录,并对两组术后舒适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24 h内下床活动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腹胀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43%,且腹胀患者的持续时间也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舒适度比较,干预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加强术后观察,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术后腹胀发生率。

    作者:薛渊;王聪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子宫肌瘤患者介入治疗后的观察与护理探讨

    目的:了解介入治疗对子宫肌瘤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采用介入法治疗子宫肌瘤患者24例,并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诸如,心理护理、病人准备、术后护理和疼痛等不良反应。结论24例患者疗效明显,介入治疗法对子宫肌瘤有效,并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减轻患者的精神和身体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妍妍;朱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手术室护理管理常遇问题分析对策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并探讨解决的措施。方法我院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开始加强手术室的安全管理,认真分析手术室常见的安全问题的原因,并且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防范,确保手术室护理的安全。结果采取安全管理之后,我院发生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的机率大大下降。结论手术室护理安全对患者得以顺利完成手术的影响息息相关,为了减少手术室安全事件发生的机率,使患者得以顺利地完成手术治疗,护理人员应该提高职业责任感,严格遵守医护规章制度,用心完成每一项护理工作。

    作者:刘光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比较给予心理护理和无心理护理对产程的影响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对产程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产科临床接受治疗的98例初产妇,通过计算机将其平均分成两组,一组49例患者给予心理护理设为研究组;一组49例患者未进行心理护理设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初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及剖宫产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初产妇的新生儿母乳喂养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有效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以利于阴道顺产,提高母婴的预后效果。

    作者:杨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分析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相关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某院将6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平均分成了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的是个性化护理干预。该院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与副反应发生率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使其副反应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潘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