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陈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120例临床观察

杨超

关键词:二陈汤, 慢性咳嗽,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二陈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9年~2014年笔者治疗的慢性咳嗽病人中,选取120例作为治疗组,同时随机选取12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二陈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疗效评价,并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2%,两组临床疗效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陈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降钙素原在胆道感染治疗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水平(procalcitonin,PCT)在胆道感染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纳入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住院的胆道感染患者358例,其中男176例,女182例,年龄19~86岁,平均(42.56±13.21)岁,其中单纯胆囊结石179例,胆总管结石76例(同时合并胆囊结石者31例),肝内外多发胆管结石89例,胆道肿瘤14例,按是否接受手术分为手术组(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肝叶切除、胆肠吻合等)、非手术组(包括单纯药物治疗、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等)。以上病例确诊均通过血液、胆汁等标本获得病原学证据以及临床表现支持。结果比较胆道感染有效治疗过程中PCT数据差异性,随着时间推移,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内的PCT值呈下降趋势,第3天与第1天、第5天与第3天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在同一时间点(第1、3天)测得P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两组测得P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值能较好反映了病情变化,监测血清PCT浓度,有助于指导胆道感染治疗和病情评估。相对于非手术组,手术组患者具有较高的PCT值。

    作者:伍远维;左超海;潘德盛;叶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医辨证方法治疗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评估

    目的:评估分析中医辨证方法治疗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应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愈率和平均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均完全治愈,治疗时间20~58 d,平均(22.0±2.5)d。对照组25例患者均完全治愈,治疗时间30~75 d,平均(29.0±4.5)d。两组治愈率和平均治疗时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方法治疗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常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头痛宁胶囊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以头痛宁胶囊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数字随机法将2014年4月~2014年9月期间入住我院进行神经性头痛的9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治疗,治疗组则给予头痛宁胶囊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后,对照组与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9.2%、91.8%,不良反应率则分别为18.8%、10.2%,两组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头痛宁胶囊有效应用于神经性头痛的临床治疗中,可取得显著疗效,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许国新;王新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小儿舌系带修正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以及效果观察

    目的:重点探索小儿舌系带修正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初~2013年底在我院接受小儿舌系带修正术的109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法护理54例对照组患者,对55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结果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4.8%,而切口愈合率仅为83.3%,痊愈率仅达到85.2%。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8%,而切口愈合率高达98.2%,痊愈率高达96.4%。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然比对照组低,但是切口愈合率和痊愈率显然比对照组高。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仅为81.5%。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达96.4%。观察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显然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小儿舌系带修正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促进患儿切口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作者:孙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体会

    脑卒中是中老年常见病及多发病,死亡率极高。分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也显著提高,但绝大多数患者由于各种的原因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偏瘫后遗症,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针对脑卒中发病的过程,必须做好一级、二级预防。对于发病的患者,在科学有效的治疗前提下,后期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科2013年6~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5例,通过精心护理,收效良好。现将康复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马丽梅;李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性骨质疏松髋部骨折的护理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复杂,主要是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其主要临床特征是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临床中,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疾病较为多见。据相关统计得知,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发病率与患者的年龄成正相关,即年龄越大,此类骨折的发病率越高。由于老年患者骨折后,伴有剧烈疼痛及行动受限,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因此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受到重视。本文主要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保守治疗的主要护理措施。

    作者:杨本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ICU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研究

    目的:为了研究重症监护室中呼吸衰竭的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从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呼吸衰竭的所有患者中选取40例患者,将这40例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的营养情况、肠内营养、肠外营养以及营养支持的途径等各种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对这40例患者进行早期的肠内、肠外的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的机体的生理功能均有良好的改善,其中完全进行肠外营养治疗的患者有8例,完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有5例,进行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治疗的患者有27例。结论在临床上,对ICU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的预后以及治疗的效果均有明显的改善,可以使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存活率提高,也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作者:陈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探讨其护理途径。方法选择10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患者,对其临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开展临床护理。结果患者由于接受药物治疗引发的不良反应均得到一定缓解,患者抗病毒治疗配合度均得到提高。结论针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应该要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为抗病毒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效保障。

    作者:刘金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自拟肺痨汤联合抗结核药物对肺痨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自拟肺痨汤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痨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70例肺痨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中,临床治愈16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2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4.28%。对照组患者中,临床治愈7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8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7.1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拟肺痨汤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痨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经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闭合复位及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进一步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4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对患者采取闭合复位经皮空螺钉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患者的疗效。结果患者经过治疗后,有2例患者术后并发创伤性关节炎,其中1例患者术后并发不稳、行走时跛行步态。患者CT扫描结果显示治疗后胫骨复位良好,病情明显好转,同时患者的运动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闭合复位及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愈合快等优点,其良好的疗效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董德权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昏迷期的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措施对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昏迷期的应用效果及可靠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实施颅内血肿清除术的1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在其术后昏迷期对其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本组130例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治愈70例,良好32例,致残8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15例。结论将优质护理措施应用于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术后昏迷期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龙俊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用于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压疮预防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368例ICU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84例)和传统组(184例),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传统组采用传统护理策略。14 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压疮管理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传统组的压疮发生率分别为1.63%与8.15%,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发病时间明显早于传统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重症监护室患者患压疮领域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少压疮发生率,缓解压疮病变程度,该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

    作者:刘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研究与观察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病人临床特征,探讨其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病人,将其随机划分成两个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组均病人数量为33例,给予对照组研究对象常规护理,而实验组研究对象则予以针对性护理对策,对比与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实验组研究对象临床护理效果方面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病人,在严密观察及判断其病情的同时,还应予以针对性护理对策,从而加快其康复速度,值得推广。

    作者:曾鲜荣;李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聚甲酚磺醛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52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聚甲酚磺醛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糜烂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治糜灵栓和微波治疗,治疗组给予聚甲酚磺醛和微波治疗,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96.15%,对照组总有效率78.85%,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甲酚磺醛联合微波治疗宫颈糜烂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夏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脑血流量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目的:探究脑出血血肿周围的血流量变化特点。方法从2011年~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中随机抽选30例,按其出血量不同随机分成三组,分别在出血后第1天、7天、14天进行PWI检查,观察分析不同时间、不同出血量脑血肿周围组织血流量的变化。结果脑出血量不超过10 ml的病人在发病第1天病灶周围组织血流量变化不明显;出血量10~30 ml的病人发病第1天病灶周围组织的TPP、MTT、CBV、CBF有变化;发病第7天病人脑血流量明显下降,TPP、MTT、CBV、CBF等变化明显;发病第14天的病人TPP、MTT、CBV、CBF等变化明显。结论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测血流量安全、快速的方法,脑出血周围组织存在血流量下降现象,且不同时间、不同出血量的血流量下降程度不同,病后第7天下降明显。

    作者:秦世政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腔隙性脑梗死与脱髓鞘改变的临床-CT分析

    目的:探讨CT影像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与脱髓鞘改变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表现结果差异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帮助。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013年CT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与脱髓鞘改变患者各100例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表现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死100例,预后半年内随访统计神经功能缺损均不严重,预后良好;1年后出现新的病灶,其中8例并大面积脑梗死,4例并脑出血,预后不佳。脱髓鞘改变100例,预后半年内随访统计神经功能缺损不严重,预后良好;1年后病灶范围波及整个侧脑室周围白质34例。结论正确认识腔隙性脑梗死与脱髓鞘改变患者的临床及CT表现特点,对于临床在早诊断,早治疗和早预防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青毅;冉强;赵成元;余文军;吴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微波治疗鼻出血的临床分析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传统的鼻腔填塞止血使患者非常痛苦且疗效欠佳。反复填塞易损伤鼻腔黏膜导致黏膜糜烂和新的出血。我科自引进微波治疗仪后采用微波止血,效果满意,现将2010年01月~2013年10月中微波治疗鼻出血的186例患者通过整理分析并报告如下。

    作者:贺秀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酮替芬辅助特步他林治疗儿童过敏性咳嗽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酮替芬辅助特步他林治疗过敏性咳嗽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过敏性咳嗽患儿随机分成三组,A组(单用酮替芬)40例、B组(单用特步他林)40例、C组(酮替芬加特步他林)40例。剂量:酮替芬片:口服1次/晚,≤3岁0.5 mg/次,>3岁1 mg/次;特步他林片:口服3次/d,0.065 mg/kg/次。疗效标准:显效:用药一周内咳嗽消失;有效:用药一周内咳嗽减轻,两周内咳嗽消失;无效:用药两周以上仍有咳嗽。结果 A组: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B组: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C组:显效2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C组与A组B组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酮替芬辅助特步他林治疗过敏性咳嗽疗效显著,缩短病程,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严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盐酸胺碘酮致静脉炎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盐酸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注射盐酸胺碘酮导致静脉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施肤宁与硫酸镁交替外敷患者的注射部位,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土豆片与硫酸镁交替外敷患者的注射部位能够有效的防止盐酸胺碘酮所致静脉炎发生。

    作者:谭治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全科护理模式在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术后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全科护理模式在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5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控制情况总有效率及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科护理模式在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术后的应用效果显著,控制感染的同时,能有效促进患者疾病的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借鉴价值。

    作者:胡东华;魏振宇;王宁;赵秀梅;陈宇;陈玉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