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体会

马丽梅;李珍

关键词:脑卒中, 偏瘫, 康复, 护理
摘要:脑卒中是中老年常见病及多发病,死亡率极高。分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也显著提高,但绝大多数患者由于各种的原因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偏瘫后遗症,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给患者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针对脑卒中发病的过程,必须做好一级、二级预防。对于发病的患者,在科学有效的治疗前提下,后期的康复治疗和护理,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科2013年6~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5例,通过精心护理,收效良好。现将康复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上的不良反应及特点。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7月~2014年6月发生的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病例1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总结出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结果40~60岁是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年龄段,占总数的54.6%;呼吸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高,为48.0%、35.3%;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皮肤疾病上,占比46.0%;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多,占比58.7%。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上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应该了解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和原因,从而做好预防措施,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医疗服务。

    作者:朱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中药复方治疗胃溃疡实验研究进展

    近年来有诸多中药治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中药复方治疗胃溃疡主要机制是通过加强胃黏膜的防御能力的同时减弱攻击因子侵袭力以达到治疗目的。目前临床医师认为对于中药复方治疗胃溃疡的临床作用机理及新方法需进一步完善以从根本上提升临床疗效。

    作者:伏天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选取自2011年2月~2013年2月这三年间来我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40例,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这4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20人,其中对照组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西医治疗法,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还加用中医治疗,对两组的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和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对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且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本次试验表明,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申少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临床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慢性盆腔炎不孕症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上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慢性盆腔炎不孕症。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慢性盆腔炎不孕症患者195例,对其发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消炎治疗后的妊娠情况及排卵情况进行记录。结果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慢性盆腔炎不孕症患者的父亲及母亲存在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与激素不调有关的父亲早秃及母亲月经不调,对这些患者进行消炎治疗后,妊娠情况及排卵情况都得到了相应了改善。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慢性盆腔炎不孕症对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自我的信心、自我的尊严等都产生了很多不良的影响,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进行针对性治疗,对提升女性的幸福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贾闫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医用几丁糖保护液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医用几丁糖保护液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医用价值。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行二次手术的104例患者资料,其中57例患者腹腔镜手术结束前应用几丁糖,47例患者未使用者为对照组,根据再次手术探查结果对腹腔粘连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几丁糖组I、II、III、IV级粘连分别为40、12、5、0例,对照组I、II、III、IV级粘连分别为25、10、11、1例,两组粘连程度分布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62.5,P=0.036<0.05)。几丁糖组和对照组的轻度粘连(I/II)和重度粘连(III/I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92,P=0.021)。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及妇科恶性肿瘤的患者术后粘连较重。结论几丁糖保护液可有效预防腹腔镜术后粘连的发生,尤其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及妇科恶性肿瘤的患者推荐腹腔镜下常规使用几丁糖保护液。

    作者:贾艳艳;史惠蓉;任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儿泻停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儿泻停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所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思密达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之上,予以儿泻停颗粒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取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基础之上,再予以儿泻停颗粒,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侯显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锁定钢板在四肢骨折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在治疗四肢骨折中采用锁定钢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6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普通钢板予以治疗,观察组使用锁定钢板予以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随访出院后半年的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调查两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对四肢骨折进行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能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克;周波;龚琳琳;秦书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预见性护理在颈椎前路手术后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对颈椎骨折并颈髓损伤的前路手术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11月~2013年11月住院的颈椎骨折并颈髓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护理组40例,预见性护理组60例。常规护理组采用骨科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统计2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预见性护理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而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结论对颈椎骨折并颈髓损伤的前路手术患者实行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朱丽萍;李晓岚;付繁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本次临床观察以我院整形科2010年1月~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复合皮移植治疗,实验组接受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烧伤患者临床治疗方法,有助于其烧伤部位皮肤的恢复,因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严重感染的免疫治疗进展

    严重感染是ICU中发生的严重疾病之一。有研究发现51%的ICU患者存在严重感染,并随着入住时间的延长,其发病率也相应增加[1]。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患者出现的免疫功能紊乱,许多研究针对这一过程进行了干预及试验,其结果可能为临床上治疗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供了可能。

    作者:张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药物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观察。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血栓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实验结果表明95%的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达到预计目标并对我院整体治疗表示满意,高于对照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尿素氮指标为(7.12±1.38)mmol/L、血肌酐指标为(80.13±13.14)μmol/L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病率较高,机制复杂,临床上采用血栓通疗效理想,值得推广用。

    作者:吴媛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慢性肺心病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00位慢性肺心病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并对慢性肺心病病人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结果对100位慢性肺心病病人进行综合护理之后,有95位慢性肺心病病人得到有效的疗效,有5位慢性肺心病病人的治疗效果属于无效。结论对慢性肺心病病人进行相应的综合护理,可以将他们对医嘱的依从性提高起来,使他们增强自我护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姚巨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广州地区2009年-2014年机采血小板应用的浅析

    目的:统计广州地区2009年~2014年上半年机采血小板的发血量,探讨机采血小板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方法利用中心采供血管理系统统计广州地区2009年~2014年上半年机采血小板的发血量。结果2009年~2014年上半年机采血小板发血量分别为:33874 u,36072 u,36267 u,42494 u,46859 u,24162 U,机采血小板的发血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增长率分别为6.49%,0.54%,17.17%,10.27%,3.13%(年化增长率)。结论有针对性的加强宣传,规范临床预约供应的沟通渠道,稳固机采血小板无偿血小板队伍,鼓励捐献双份血小板,适当提倡互助献血,并发展成为固定的献血者,能有效地确保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

    作者:许结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惠者存在护理安全隐患的各类原因,并提出干预对策。方法对呼吸内科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且有效的改善护理安全管理。结果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多种安全隐患,包括意外事故、操作安全隐患以及护理人员素质不足等。结论需要提升安全管理,提升护理人员业务素质,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杨德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乳腺增生伴癌变患者56例临床分析及手术治疗

    目的:分析乳腺增生伴癌变患者手术治疗方法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乳腺增生伴癌变患者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特点,随访手术效果。结果56例患者中,11例为早期乳腺癌,12例癌前病变,25例不典型增生,8例恶性病变。12例患者行单纯乳房切除术。36例患者行乳腺区段切除,8例行患者皮下乳腺切除术。于术后1~3年对患者进行随访,其中2例患者有新的乳腺增生块出现,复发率为3.6%。结论乳腺增生伴癌变患者具有显著地病理特点,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方案,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陶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ICU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研究

    目的:为了研究重症监护室中呼吸衰竭的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从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呼吸衰竭的所有患者中选取40例患者,将这40例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的营养情况、肠内营养、肠外营养以及营养支持的途径等各种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对这40例患者进行早期的肠内、肠外的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的机体的生理功能均有良好的改善,其中完全进行肠外营养治疗的患者有8例,完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有5例,进行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治疗的患者有27例。结论在临床上,对ICU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的预后以及治疗的效果均有明显的改善,可以使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存活率提高,也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作者:陈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昏迷期的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措施对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昏迷期的应用效果及可靠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实施颅内血肿清除术的1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在其术后昏迷期对其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本组130例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治愈70例,良好32例,致残8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15例。结论将优质护理措施应用于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术后昏迷期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龙俊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肠梗阻导管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58例患者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29例,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梗阻缓解率、Ⅰ期手术率、肠道清洁率、术后感染率同对照组患者的相比,(P<0.05)。结论在治疗结直肠癌性肠梗阻疾病临床上肠梗阻导管效果显著。

    作者:吴滔;徐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基层医院住院病人心理护理的体会

    心理护理是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行、态度、表情和姿势等,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理顾虑、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好转,帮助病人摆脱困难。日常我们所面对的是农村的住院患者,其文化素质偏低,知我保健意识差,患病时,心理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也就体现出来了。心理护理不只是帮助病人排除恐惧、愤怒、紧张,更要让病人的心情愉快起来,让他们对治疗树立信心坚持治疗,战胜疾病。

    作者:陈志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神经内科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分析及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优质护理工作的深入,护士的工作量大幅度的增加,社会和患者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护士由于工作环境及性质的特殊性,心理压力逐渐增大,脑血管疾病史目前人类三大死因之一,神经内科护士承担的护理任务多,危重病人病情变化快,护士要承受很大的压力,高强度的压力或压力时间过长,不仅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影响到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队伍的稳定性以及护理的工作质量,良好的应对方式可以减缓工作压力,提高工作能力。现将神经内科护士工作中心理压力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陈媛;孙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