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中药复方治疗胃溃疡实验研究进展

伏天举

关键词:中药复方, 胃溃疡, 实验研究
摘要:近年来有诸多中药治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中药复方治疗胃溃疡主要机制是通过加强胃黏膜的防御能力的同时减弱攻击因子侵袭力以达到治疗目的。目前临床医师认为对于中药复方治疗胃溃疡的临床作用机理及新方法需进一步完善以从根本上提升临床疗效。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惠者存在护理安全隐患的各类原因,并提出干预对策。方法对呼吸内科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且有效的改善护理安全管理。结果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多种安全隐患,包括意外事故、操作安全隐患以及护理人员素质不足等。结论需要提升安全管理,提升护理人员业务素质,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杨德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探讨其护理途径。方法选择10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患者,对其临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开展临床护理。结果患者由于接受药物治疗引发的不良反应均得到一定缓解,患者抗病毒治疗配合度均得到提高。结论针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应该要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为抗病毒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效保障。

    作者:刘金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有机磷中毒的抢救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有机磷中毒的抢救措施以及正确的护理干预。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所收治的有机磷中毒患者98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取综合性抢救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与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47例(96.00%),死亡2例(4.00%);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35例(71.42%),死亡14例(28.57%);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有机磷中毒的危害性与致死率都非常高,及时地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并加以高质量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有机磷中毒患者的存活率。

    作者:武金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额叶进展性脑损伤致脑中心疝18例临床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额叶进展性脑损伤致脑中心疝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以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方法本次研究中共入选研究对象18例,均为2013年6月~2014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双额叶脑挫裂伤致脑中心疝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的症状表现、影像检查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对患者随访半年,其中6例GOS评分良好,5例为中度残疾,3例为重度残疾,2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结论加强观察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治疗期间的症状变化和影像检查,及时行双侧开颅减压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李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体外振动排痰仪对气管切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应用

    目的:探讨体外振动排痰仪对气管切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疗效观察和护理体会。方法筛选于我院进行气管切开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的肺部应用体外振动排痰仪进行机械排痰,持续性应用5d后观察所有患者排痰效果及肺部感染控制情况。结果持续性应用5d后患者痰液明显较治疗前稀释,并可进行自主咳痰,痰液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肺感染情况好转。结论对于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患者通过应用体外振动排痰仪可显著改善患者排痰效果,能够有效控制肺感染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富利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胃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胃溃疡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本院2012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的98例老年胃溃疡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实验组患者同时辅以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总有效率较高,随访期间复发率较低,组间差异经x2检验后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胃溃疡可有效控制病情、防止复发,具有满意的近、远期疗效。

    作者:刘克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乌司他丁与氨茶碱合用对脓毒症患者毛细血管渗漏指数(CLI)的影响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与氨茶碱合用对脓毒症患者毛细血管渗漏指数(CLI)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01月~2013年12月入住ICU脓毒症患者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感染、恢复正常血容量、改善循环功能、维持足够的氧供等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静脉注射乌司他丁20万U,4次/d,氨茶碱500 mg,2次/d。选取治疗前、治疗后48 h 2个时间点,检测C反应蛋白及血浆白蛋白水平,计算CLI(C反应蛋白/白蛋白)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前后CLI水平无明显增高(P>0.05),而对照组有明显增高(P<0.05)。结论乌司他丁与氨茶碱合用可抑制脓毒症患者毛细血管渗漏。

    作者:李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选择如何分娩。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住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192例,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经阴道试产或再次剖宫产,对其分娩结局、产后出血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符合条件的74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行阴道试产的孕妇与随机抽取同期非剖宫产术后经阴道分娩的74例孕妇进行对照,将不符合剖宫产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条件的118例及试产失败的29例孕妇与首次剖宫产的孕妇147例进行对照,记录检查数据。结果192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中,74例经阴道试产的,顺利阴道分娩的45例,中转剖宫产的29例,入院后直接选择剖宫产的118例,终共剖宫产147例,阴道分娩率23.4%,74例阴道试产成功率60.8%;对照组非剖宫产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48例,26例转剖宫产,成功率64.9%。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并非剖宫产的绝对指征,符合试产条件的在严密监护下可以经阴道试产,而且是一种合理、安全、可靠的分娩方式。

    作者:韩美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无张力症的诊治探讨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无张力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36例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无张力症的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残胃无张力症一般发生于患者手术之后的4~8 d之间,本次研究中32例患者通过保守治疗方式并且治愈,治愈率达到了88.9%,平均治疗时间为(13.4±1.5)d,4例患者由于出现粘连情况中转手术。结论胃大部切除手术之后出现无张力症,应该在采用胃钡餐以及胃镜进行检查,如果在使用保守治疗3周之后病情依然没有好转应该中转手术治疗。

    作者:王松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在急性心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在急性心肌死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流程治疗,实验组采用优化急诊救治流程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95%疗效理想,高于对照组(8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95%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死梗发病率较高,抢救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理念,临床上采用化急诊救治流程救治效果理想,能够提高救治成功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郑淑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腔内激光术治疗132例大隐静脉曲张临床报告

    目的:通过回顾已有病例分析腔内激光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和优势。方法整理我院外科2012年9月~2014年3月收治的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随访是否复发等数据对比传统手术法观察腔内激光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和优势。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3.11±16.12)min,术中出血量(31.78±15.46)mL,平均住院时间(5.19±1.57)d。所有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病例,随访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腔内激光术治疗静脉曲张有切口小,切口少,术后感染几率低,术后恢复快,不影响外表美观,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由丰涛;王延威;姜严强;邢志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重点探索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是2011年~2013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3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看护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看护22例观察组患者,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护患纠纷率高达19.0%,患者满意度仅为81.0%。观察组的护患纠纷率仅为4.5%,患者满意度高达95.5%。观察组的护患纠纷率显然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然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效果明显,不仅降低了护患纠纷率,还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晏翠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儿泻停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儿泻停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所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思密达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之上,予以儿泻停颗粒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取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基础之上,再予以儿泻停颗粒,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侯显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妇产科护理中感染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目的:讨论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出现感染问题的诱发因素以及相关的解决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8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1000例,回顾性的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感染的具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后,妇科中发生感染的患者为30例,其感染率为5.0%;而产科中发生感染的患者为14例,其感染率为3.5%。结论妇产科感染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所以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相关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技术水平,从而有效的使护理过程中出现感染的概率得到降低,并使患者可以更快的得到恢复。

    作者:李明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个体化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缺陷疗效的研究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缺陷治疗新方法。方法对符合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缺陷的10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研究组50例,以个体化康复治疗,对照组50例以传统的康复治疗;进行为期6个月治疗对照研究。采用SANS(阴性症状量表),NOSIE(住院病人观察量表),SDSI(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SANS,NOSIE,SDSI评定,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康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缺陷疗效优于传统的康复治疗。

    作者:苏本忠;姚子英;孟艳;张磊;柏松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异常之间的关系分析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和诊断,研究分析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病患(心、肝、肾、脾、胃等功能都正常),糖尿病患者140例,非糖尿病126例。结果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糖尿病组)甲状腺功能异常的37例,发生率为26.4%。非糖尿病组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呈现阳性的有17例(13.62%),糖尿病组有48例(34.29%),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异常有着密切的关系,甲减和亚临床甲减易发生,且女性的TPOAb与TGAb阳性显现更普遍。因此,女性甲状腺异常更易发生。

    作者:邱作奇;潘红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强直性脊柱炎的防治

    论文阐述了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病症,分析了常见预防和治疗措施,并探讨了该病的国内外新研究进展。

    作者:林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查结果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在尿常规检查中阴道分泌物对结果的影响并进行相关对策分析。方法选取2013~2014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需进行尿常规检查的患者15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采集尿样。观察组在护士人员的指导下正规采集。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上皮细胞、蛋白质、白细胞、红细胞的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尿常规检查中,阴道分泌物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积极采取措施,减低其对检查结果的干扰,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作者:朱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本次临床观察以我院整形科2010年1月~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复合皮移植治疗,实验组接受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烧伤患者临床治疗方法,有助于其烧伤部位皮肤的恢复,因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医用几丁糖保护液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医用几丁糖保护液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医用价值。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中行二次手术的104例患者资料,其中57例患者腹腔镜手术结束前应用几丁糖,47例患者未使用者为对照组,根据再次手术探查结果对腹腔粘连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几丁糖组I、II、III、IV级粘连分别为40、12、5、0例,对照组I、II、III、IV级粘连分别为25、10、11、1例,两组粘连程度分布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062.5,P=0.036<0.05)。几丁糖组和对照组的轻度粘连(I/II)和重度粘连(III/I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92,P=0.021)。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及妇科恶性肿瘤的患者术后粘连较重。结论几丁糖保护液可有效预防腹腔镜术后粘连的发生,尤其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及妇科恶性肿瘤的患者推荐腹腔镜下常规使用几丁糖保护液。

    作者:贾艳艳;史惠蓉;任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