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胃溃疡疗效观察

刘克勤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 奥美拉唑, 老年, 胃溃疡,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胃溃疡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本院2012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的98例老年胃溃疡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实验组患者同时辅以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总有效率较高,随访期间复发率较低,组间差异经x2检验后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老年胃溃疡可有效控制病情、防止复发,具有满意的近、远期疗效。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护患有效沟通的技巧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护患沟通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向患者提供正确的信息,是实现护士为患者服务,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创造良好身心状态的需要,同时也是密切护患关系,增进相互间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提高治疗护理效果的需要。和谐的护患关系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条件,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通过护患沟通,有利于医患沟通的开展,有利于密切医患关系。通过护患沟通,减轻其身心痛苦,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有效地减少护患纠纷,利于优质护理的开展。

    作者:刘亚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同位置子宫放置宫内节育器临床观察

    目的:不同位置即(前、中、后)子宫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临床观察。方法对240例放置宫内节育器的育龄妇女分三组,每组80例于置器后1、3、6、12个月进行跟踪随访,进行临床分析研究观察对比。讨论:前、中、后不同位置子宫放置宫内节育器后有显著差异性,放置时间长短与子宫位置有一定差异性,有待于临床观察一讨论。

    作者:董乐平;郑卫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本次临床观察以我院整形科2010年1月~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复合皮移植治疗,实验组接受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烧伤患者临床治疗方法,有助于其烧伤部位皮肤的恢复,因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慢性肺心病的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00位慢性肺心病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并对慢性肺心病病人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结果对100位慢性肺心病病人进行综合护理之后,有95位慢性肺心病病人得到有效的疗效,有5位慢性肺心病病人的治疗效果属于无效。结论对慢性肺心病病人进行相应的综合护理,可以将他们对医嘱的依从性提高起来,使他们增强自我护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姚巨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脑血流量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目的:探究脑出血血肿周围的血流量变化特点。方法从2011年~2013年来我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中随机抽选30例,按其出血量不同随机分成三组,分别在出血后第1天、7天、14天进行PWI检查,观察分析不同时间、不同出血量脑血肿周围组织血流量的变化。结果脑出血量不超过10 ml的病人在发病第1天病灶周围组织血流量变化不明显;出血量10~30 ml的病人发病第1天病灶周围组织的TPP、MTT、CBV、CBF有变化;发病第7天病人脑血流量明显下降,TPP、MTT、CBV、CBF等变化明显;发病第14天的病人TPP、MTT、CBV、CBF等变化明显。结论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测血流量安全、快速的方法,脑出血周围组织存在血流量下降现象,且不同时间、不同出血量的血流量下降程度不同,病后第7天下降明显。

    作者:秦世政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妊高症采用硫酸镁治疗的临床价值探析

    目的:对应用硫酸镁与常规药物联合对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采用硫酸镁与常规药物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常规药物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用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硫酸镁与常规药物联合对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王启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强直性脊柱炎的防治

    论文阐述了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病症,分析了常见预防和治疗措施,并探讨了该病的国内外新研究进展。

    作者:林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护理方法和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50例,行综合治疗,通过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缓解患者的症状,从而延缓肾功能性恶化,降低各种并发症。结果经药物治疗、临床护理,50例患者中,25例完全缓解,20例缓解,5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90%。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护理人员应采取积极的护理方法,通过实施心理护理、饮食和用药指导等,提高疗效,药物联合临床护理,对患者康复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小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康复新液辅助治疗贝赫切特综合征阿弗他口腔溃疡的效果观察

    目的:论述康复新液辅助治疗贝赫切特综合征阿弗他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例病患随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人数100人。对病患进行传统西药治疗之后,观察组利用康复新液进行辅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比较相关治疗结果。结果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7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VAS评价,观察组治疗期间溃疡的持续时间要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康复新液辅助治疗康复新液辅助治疗贝赫切特综合征阿弗他口腔溃疡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尹会军;相红艳;庞向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ICU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营养支持治疗研究

    目的:为了研究重症监护室中呼吸衰竭的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从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呼吸衰竭的所有患者中选取40例患者,将这40例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的营养情况、肠内营养、肠外营养以及营养支持的途径等各种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对这40例患者进行早期的肠内、肠外的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的机体的生理功能均有良好的改善,其中完全进行肠外营养治疗的患者有8例,完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有5例,进行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治疗的患者有27例。结论在临床上,对ICU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的预后以及治疗的效果均有明显的改善,可以使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存活率提高,也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作者:陈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胫腓骨骨折合并梅毒感染患者1例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我院收治的1例梅毒感染合并胫腓骨骨折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1例梅毒感染合并开放性骨折患者我们在患者住院期间应用隔离措施、专科护理、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护理,并且对护士进行梅毒防治知识的培训。结果患者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医护人员没有发生暴露与院内交叉感染的情况。结论有针对性的采取隔离措施能够避免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危险,与患者加强交流与健康教育,能够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顺利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

    作者:钱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惠者存在护理安全隐患的各类原因,并提出干预对策。方法对呼吸内科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且有效的改善护理安全管理。结果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多种安全隐患,包括意外事故、操作安全隐患以及护理人员素质不足等。结论需要提升安全管理,提升护理人员业务素质,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杨德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关于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分娩产妇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观察组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方法,选派专业知识丰富、母婴护理能力强,同时善于沟通、素质高的经过标准化培训的高级护理人员。新生儿的一切工作都在母亲床旁进行,实行一对一的责任护士制度,邀请产妇以及家属共同参与操作,并给与相应的指导,让产妇对基本操作进行掌握。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对新生儿护理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产妇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7%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75%的满意度;观察组健康知识的准确率为95%,对照组健康知识准确率为73%,观察组的准确率要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产妇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程度,以及加强产妇和家属对母婴健康知识和新生儿护理能力的掌握。

    作者:陈爱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上半年选择30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参考,实施一般护理服务,2012年下半年选择30例急诊患者作为试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总结出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胃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成效显著,急诊胃出血病情明显好转,且对护理的服务感觉很满意,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患者护理中引入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胃出血止血率,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和认可度,打造和提高服务型工作的知名度。

    作者:陈建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述睡眠障碍的诊断及治疗

    睡眠障碍,新生代名词,现今社会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压力较大,躯体机能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故而睡眠过程中的生理发生改变,包括质的异常和量的改变,其发生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其诊断主要依赖于主诉和患者自身对睡眠时间的评估,临床上对于睡眠障碍的治疗尚缺少统一的标准,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有失眠、夜惊、梦游、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为此,本文从诊断和治疗两方面综述睡眠障碍的新诊疗进展。

    作者:高娜;石洲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疝气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对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疝气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疝气手术治疗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100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改良组患者100例,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改良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比例、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越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疝气术后患者能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治疗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比例、减轻术后疼痛程度、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适宜基础临床广泛应用开展。

    作者:郝悦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重症手足口病的安全转运护理

    目的:回顾5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安全转运护理。方法转运前护理、转运途中护理、转运回院结束时护理。结果52例患儿均安全转运回到医院并护送到相关科室,途中1例四期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出现气管插管脱出,其余无脱管等意外发生。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安全转运是进一步救治的重要保障,必备的医疗设备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应急能力强的专业人员是安全转运的先决条件。

    作者:邱美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评价

    目的:对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近几年师从著名中医专家坐诊原发性肝癌患者中选取90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中医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肝得健治治疗),均为45例,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4.44%,同对照组患者的60.00%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原发性肝癌疾病临床上中医药效果显著。

    作者:马文心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管理分析

    目的:通过对外科腹腔手术患者的护理,分析研究更有效的护理管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对照分析,观察组采取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一般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各项指标都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恢复时间比对照组快。结论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经过有效的护理管理之后康复状况比一般性护理要好,在临床医学上值得进行研究和推广。

    作者:薛慧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探讨降钙素原在胆道感染治疗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水平(procalcitonin,PCT)在胆道感染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纳入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住院的胆道感染患者358例,其中男176例,女182例,年龄19~86岁,平均(42.56±13.21)岁,其中单纯胆囊结石179例,胆总管结石76例(同时合并胆囊结石者31例),肝内外多发胆管结石89例,胆道肿瘤14例,按是否接受手术分为手术组(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肝叶切除、胆肠吻合等)、非手术组(包括单纯药物治疗、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等)。以上病例确诊均通过血液、胆汁等标本获得病原学证据以及临床表现支持。结果比较胆道感染有效治疗过程中PCT数据差异性,随着时间推移,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内的PCT值呈下降趋势,第3天与第1天、第5天与第3天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在同一时间点(第1、3天)测得P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两组测得P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值能较好反映了病情变化,监测血清PCT浓度,有助于指导胆道感染治疗和病情评估。相对于非手术组,手术组患者具有较高的PCT值。

    作者:伍远维;左超海;潘德盛;叶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