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明
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复杂,主要是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其主要临床特征是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临床中,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疾病较为多见。据相关统计得知,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发病率与患者的年龄成正相关,即年龄越大,此类骨折的发病率越高。由于老年患者骨折后,伴有剧烈疼痛及行动受限,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因此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方法受到重视。本文主要探讨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保守治疗的主要护理措施。
作者:杨本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伴发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8年1月~2010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10例AS伴发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 AS发病年龄14~47岁,平均(32±12)岁;葡萄膜炎发病年龄15~52岁,平均(33±14)岁,病史7 d~4年,持续时间为10~42 d,平均(28±8)d,有反复发作;9例为单眼受累,双眼受累者1例(10.0%),为单眼交替发病;所有患眼均表现为急性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10例(100%)患者均有腰痛史,X线影像学检查显示均为骶髂关节炎,9例(90.00%)HLA-B27检查为阳性;经糖皮质激素和睫状肌麻痹剂眼液治疗后,8例好转,1例效果不佳,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治疗后好转。结论 AS伴发葡萄膜炎多发生于男性,多呈急性、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表现;与HLA-B27和病情活动有关;根据典型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改变可确诊;主要治疗方法为滴用睫状肌麻痹剂和糖皮质激素眼液,并要积极控制AS,对治疗效果不佳者可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作者:汪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与C反应蛋白程度的变化与其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自2011年7月~2013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在采集血标本前没有接受相关的药物治疗,上述患者全部被检查出典型的临床冠心病症状,同时通过心电图、心肌酶学与影像学确诊。同时随机抽取3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上述研究对象全部在早八点前空腹采静脉血,3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以及血浆后予以测检。结果病例组不同的心功能分级病人和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FiB程度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P(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Hs-CRP(超敏反应蛋白)与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检测对冠心病的诊断、掌握病人心功能受损情况与治疗分型、疗效判定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孟宪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并探讨解决的措施。方法我院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开始加强手术室的安全管理,认真分析手术室常见的安全问题的原因,并且进行有效的管理和防范,确保手术室护理的安全。结果采取安全管理之后,我院发生手术室护理安全事件的机率大大下降。结论手术室护理安全对患者得以顺利完成手术的影响息息相关,为了减少手术室安全事件发生的机率,使患者得以顺利地完成手术治疗,护理人员应该提高职业责任感,严格遵守医护规章制度,用心完成每一项护理工作。
作者:刘光婵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儿泻停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所收治的小儿腹泻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思密达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之上,予以儿泻停颗粒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取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的基础之上,再予以儿泻停颗粒,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侯显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估分析中医辨证方法治疗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60例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应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愈率和平均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均完全治愈,治疗时间20~58 d,平均(22.0±2.5)d。对照组25例患者均完全治愈,治疗时间30~75 d,平均(29.0±4.5)d。两组治愈率和平均治疗时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方法治疗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常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探讨食管癌患者的整体护理方法,寻找更加有效可行的护理措施。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室收治的食管癌患者及健康教育情况。通过初步的观察,能有效配合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患者的缓解率相对高于不配合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患者。
作者:韩晓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措施对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昏迷期的应用效果及可靠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实施颅内血肿清除术的1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在其术后昏迷期对其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本组130例参与实验研究的患者,治愈70例,良好32例,致残8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15例。结论将优质护理措施应用于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术后昏迷期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龙俊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睡眠障碍,新生代名词,现今社会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压力较大,躯体机能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故而睡眠过程中的生理发生改变,包括质的异常和量的改变,其发生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其诊断主要依赖于主诉和患者自身对睡眠时间的评估,临床上对于睡眠障碍的治疗尚缺少统一的标准,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病有失眠、夜惊、梦游、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为此,本文从诊断和治疗两方面综述睡眠障碍的新诊疗进展。
作者:高娜;石洲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4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结果采用老年髋关节术后肢体功能评定表进行评分,干预组在髋关节总评分、疼痛、活动度、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等五个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显著。
作者:叶小芬;叶秀芳;区月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上方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行巩膜外垫压术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上方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行巩膜外垫压术的护理方法及技巧。结果20例上方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均较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专业的护理,提高了视网膜脱离患者的遵医行为,加快了患者康复出院的时间,有效的预防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同时,还创建了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江红;孙晓梅;赵春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有机磷中毒的抢救措施以及正确的护理干预。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所收治的有机磷中毒患者98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取综合性抢救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与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47例(96.00%),死亡2例(4.00%);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35例(71.42%),死亡14例(28.57%);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有机磷中毒的危害性与致死率都非常高,及时地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并加以高质量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有机磷中毒患者的存活率。
作者:武金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方法及其成效。方法以36例2013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之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治疗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的动力髋螺钉治疗)和观察组(采用的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每组18例,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6.67%(12/18)、88.89%(16/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能够将治疗有效率大大提升,且固定可靠、复位好、创伤小,因此可推广应用。
作者:魏绪卿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观察。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血栓通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实验结果表明95%的实验组的治疗效果达到预计目标并对我院整体治疗表示满意,高于对照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尿素氮指标为(7.12±1.38)mmol/L、血肌酐指标为(80.13±13.14)μmol/L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病率较高,机制复杂,临床上采用血栓通疗效理想,值得推广用。
作者:吴媛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中的应用体会。方法本次临床观察以我院整形科2010年1月~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复合皮移植治疗,实验组接受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烧伤患者临床治疗方法,有助于其烧伤部位皮肤的恢复,因而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李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临床检验在急性盆腔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盆腔炎患者94例,对比所有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检验指标,对治疗前后差异显著的指标进行重点考察,确定急性盆腔炎的快速诊断。结果患者治疗后的红细胞沉降阳性率、衣原体阳性检出情况和CRP阳性率三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数据中三项检测指标的差异程度与患者治疗后恢复程度呈正相关,临床检验为治疗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在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正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估早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61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5年1月~2014年4月期间61例ABP住院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行早期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诊疗,对照组行保守治疗,分别观察2组的相关情况并分析。结果研究组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获得较迅速的缓解,其相关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ERCP诊疗ABP安全、有效,能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作者:姜鹏;宋诗;厉晓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护患沟通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向患者提供正确的信息,是实现护士为患者服务,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创造良好身心状态的需要,同时也是密切护患关系,增进相互间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提高治疗护理效果的需要。和谐的护患关系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条件,有助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通过护患沟通,有利于医患沟通的开展,有利于密切医患关系。通过护患沟通,减轻其身心痛苦,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有效地减少护患纠纷,利于优质护理的开展。
作者:刘亚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为了研究重症监护室中呼吸衰竭的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从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呼吸衰竭的所有患者中选取40例患者,将这40例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的营养情况、肠内营养、肠外营养以及营养支持的途径等各种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对这40例患者进行早期的肠内、肠外的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的机体的生理功能均有良好的改善,其中完全进行肠外营养治疗的患者有8例,完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有5例,进行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治疗的患者有27例。结论在临床上,对ICU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对患者的预后以及治疗的效果均有明显的改善,可以使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存活率提高,也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改善。
作者:陈磊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近年来有诸多中药治疗胃溃疡的实验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中药复方治疗胃溃疡主要机制是通过加强胃黏膜的防御能力的同时减弱攻击因子侵袭力以达到治疗目的。目前临床医师认为对于中药复方治疗胃溃疡的临床作用机理及新方法需进一步完善以从根本上提升临床疗效。
作者:伏天举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