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目的:分析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5月收治的38例行妇产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切口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舒适护理、营养指导及对应的术后护理。结果38例患者中,36例切口愈合良好,1例发生感染,1例发生脂肪液化,经过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促进切口愈合,改善预后。
作者:曹明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低分子肝素钙+尼莫地平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0.6%,对照组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NIHSS、AD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明显疗效。
作者:袁一平;尹乐;穆强;朱毓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36例健康体检时发现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6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和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血压达标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针对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文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危重病人的临床治疗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入住重症监护室10 d以上的共232例危重病人作回顾性分析,探讨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给养途径的关系以及营养治疗30 d内的病死者与存活者在肠内营养的开始及终点时间的差异情况。结果30 d内接受肠内营养的患者死亡27人,死亡率为11.6%,88.4%的危重患者可在开始时间为72 h内行肠内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与给养的途径如胃管、口服、造口管等有密切的关系,其中胃管的发生率高。结论肠内营养支持的早期实施可延长危重病人的存活时间,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赵龙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现今我国老龄化进程的飞速发展,社会重要问题中就包含了老龄人口医疗保健,全球公认具成本效益的方法便是社区健康护理服务。为了能更好的应对现今的老龄化社会,迅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加大老年慢性病社区护理的力度,为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为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为直接有效的方法,也是现今护理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综述了现今我国老龄化老年慢性病现状,以及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干预中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作者:刘安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讨论妇产科护理过程中出现感染问题的诱发因素以及相关的解决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8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1000例,回顾性的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感染的具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后,妇科中发生感染的患者为30例,其感染率为5.0%;而产科中发生感染的患者为14例,其感染率为3.5%。结论妇产科感染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所以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相关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技术水平,从而有效的使护理过程中出现感染的概率得到降低,并使患者可以更快的得到恢复。
作者:李明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针对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瑞格列奈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经过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经过预混胰岛素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保证患者的血糖处于平稳状态,且还能够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有效的提升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张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12月间我科住院的行PICC的恶性肿瘤患者86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实施全面精心护理。统计记录相关观察指标。结果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为93.0%(80/86),并发症发生率为11.6%(10/86),中位留置时间为197.6 d,患者总体满意度93.0%(80/86)。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应用于PICC,能有效地提高护理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郎爱花;郎晓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应用根尖刮治术对患有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疾病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8例。采用根尖刮治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常规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根尖周炎症状彻底消失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根尖周炎疾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根尖刮治术对患有难治性慢性根尖周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袁庆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轻中度高血压在社区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并观察其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将其均分为对照、治疗两组,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两组用药均为56 d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血压水平变化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以及疗效。结果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的治疗组的血压较采用硝苯地平的对照组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社区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李霖生;王忠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住院惠者存在护理安全隐患的各类原因,并提出干预对策。方法对呼吸内科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且有效的改善护理安全管理。结果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多种安全隐患,包括意外事故、操作安全隐患以及护理人员素质不足等。结论需要提升安全管理,提升护理人员业务素质,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杨德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危重患者潜在的风险进行正确的评估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方法逐项分析患者潜在的风险的种类及因素。结果多来自对管理上的漏洞及护理实践中的不规范,对策需从危重患者细节管理上突破。结论对危重患者的风险正确的评估,加强患者各种细节管理,能够保证护理安全。
作者:石艳丽;王新新;赵芳芳;王琼琼;任利培;高宁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4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结果采用老年髋关节术后肢体功能评定表进行评分,干预组在髋关节总评分、疼痛、活动度、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等五个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舒适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显著。
作者:叶小芬;叶秀芳;区月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清热平喘饮口服治疗,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94.55%,对照组总有效率81.82%,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张克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等促炎因子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方法设立对照分析,确诊脓毒症患儿50例为实验组,测定入院第1 d(T1)、第4 d(T4)和第7 d(T7)以及出院或死亡当天(Tx)外周血TNF-α、IL-8、IFN-γ含量和简化危重评分PCIS;对照组选择健康体检儿童10例,测定外周血TNF-α、IL-8、IFN-γ含量。结果对照组TNF-α、IL-8、IFN-γ含量均在正常范围内;实验组TNF-α、IL-8、IFN-γ在入院T1、T4、T7和Tx时间的含量逐渐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死亡1例,为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验组平均住院治疗时间为13.5 d。结论 TNF-α、IL-8、IFN-γ可作为诊断脓毒症的辅助指标,同时也可作为判断脓毒症疗效的手段。
作者:林丹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介入治疗对子宫肌瘤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采用介入法治疗子宫肌瘤患者24例,并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诸如,心理护理、病人准备、术后护理和疼痛等不良反应。结论24例患者疗效明显,介入治疗法对子宫肌瘤有效,并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减轻患者的精神和身体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王妍妍;朱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统计广州地区2009年~2014年上半年机采血小板的发血量,探讨机采血小板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方法利用中心采供血管理系统统计广州地区2009年~2014年上半年机采血小板的发血量。结果2009年~2014年上半年机采血小板发血量分别为:33874 u,36072 u,36267 u,42494 u,46859 u,24162 U,机采血小板的发血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增长率分别为6.49%,0.54%,17.17%,10.27%,3.13%(年化增长率)。结论有针对性的加强宣传,规范临床预约供应的沟通渠道,稳固机采血小板无偿血小板队伍,鼓励捐献双份血小板,适当提倡互助献血,并发展成为固定的献血者,能有效地确保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
作者:许结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水平(procalcitonin,PCT)在胆道感染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纳入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住院的胆道感染患者358例,其中男176例,女182例,年龄19~86岁,平均(42.56±13.21)岁,其中单纯胆囊结石179例,胆总管结石76例(同时合并胆囊结石者31例),肝内外多发胆管结石89例,胆道肿瘤14例,按是否接受手术分为手术组(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肝叶切除、胆肠吻合等)、非手术组(包括单纯药物治疗、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等)。以上病例确诊均通过血液、胆汁等标本获得病原学证据以及临床表现支持。结果比较胆道感染有效治疗过程中PCT数据差异性,随着时间推移,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内的PCT值呈下降趋势,第3天与第1天、第5天与第3天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在同一时间点(第1、3天)测得P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天两组测得P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值能较好反映了病情变化,监测血清PCT浓度,有助于指导胆道感染治疗和病情评估。相对于非手术组,手术组患者具有较高的PCT值。
作者:伍远维;左超海;潘德盛;叶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及安全性。方法对31例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不良反应报告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的主要不良反应是皮肤和附件损害;严重不良反应是过敏性休克;其他还有过敏样反应和发热等说明书上未提及的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的药品说明书还需要完善“不良反应”项,在使用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要严格按医嘱用药,做好既往不良反应史的记录,体质较差和易过敏的患者需要谨慎用药。
作者:马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研究新生儿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我院收治的48例住院新生儿惊厥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总结疾病特点以及具体疗效。结果分析新生儿惊厥发生的主要病因为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且多在出生3d内发生,而感染、低钙血症则是在出生3d后发病,临床并未明确具体的遗传代谢性疾病,表现为惊厥疾病反复发作,治愈率为89.6%。结论新生儿惊厥发生的主要原因为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以及产伤等,实施对症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盘志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