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惠姿;马凌燕;冯涛
目的 开发一种基于深度图像的非接触式帕金森病步态不对称性识别方法,以辅助医疗诊断和评估,解决穿戴型传感设备费用高、影响正常生活且检查流程复杂的问题.方法 2016年7月至8月,对帕金森病患者8例和健康人10例,采用Kinect V2.0采集行走6 m的运动数据;对左右脚参数滤波处理后分别聚类,使用相似度矩阵算法分别计算健康人和帕金森病患者相似度值;使用隐马尔科夫模型验证该方法的识别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左右脚参数聚类序列相似度小于健康人;从患者中提取的14条数据,成功识别12条(85.71%);从健康人中提取的46条数据,成功区别35条(76.09%).结论 基于左右脚位移过程中步态参数聚类结果不对称性的非接触式识别方法,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有一定识别效果.
作者:张幼安;侯振杰;坎标;姚恩;张家玮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Berg平衡量表(BBS)、平衡评价系统测试(BESTest)的两个简化版本Mini-BESTest和Brief-BESTes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跌倒风险的区分效果.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对22例有跌倒史的COPD患者和年龄与之匹配无跌倒史的66例COPD患者,采用BBS、Mini-BESTest和Brief-BESTest进行评定,进行配对Logistic回归、对数似然估计,计算数据分布的偏态系数.结果 BBS、Mini-BESTest和Brief-BESTest评分均有区分价值(OR<0.252,P<0.01);Brief-BESTest大似然数低(5.372),其次为Mini-BESTest(12.918)和BBS(17.644);Brief-BESTest和Mini-BESTest无天花板效应,BBS有天花板效应.结论 BBS、Mini-BESTest和Brief-BESTest均能预测COPD患者跌倒风险,Brief-BESTest预测能力高;BBS在COPD患者中有天花板效应,Brief-BESTest和Mini-BESTest无天花板效应.
作者:金静;张彩云;张志刚;申希平;何金杰;郭德姣 刊期: 2018年第07期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模拟真实世界的集成技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3个特点,广泛应用于神经康复领域.冻结步态是帕金森病晚期的破坏性症状,可分为小步伐拖足行进型、原地震颤型和完全运动不能型3种,常导致患者摔倒及受伤.虚拟现实能够模拟冻结步态触发的真实环境,为帕金森病冻结步态的评估提供新思路;虚拟现实联合跑步机训练,可在复杂环境中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功能训练,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步行功能.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作者:王瑞丹;黄佩玲;公维军;方伯言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与中国帕金森病抑郁的相关性.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散发帕金森病患者268例,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结果分为抑郁组(n=116)和非抑郁组(n=152).同时招募252例既往健康,无神经系统疾病,性别、年龄与患者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留取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ELP)和限制性酶切,分析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结果 抑郁组、非抑郁组、对照组在COMT基因Val158Met位点基因型(χ2=0.78,P>0.05)、等位基因(χ2=0.25,P>0.05)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COMT基因Val158Met多态性并非中国帕金森病抑郁人群的遗传易感因素.
作者:马惠姿;马凌燕;冯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吞咽障碍可发生在帕金森病的任何时期,导致严重并发症,是预后的不良因素.其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中常用吞咽障碍问卷(SDQ)和慕尼黑帕金森病吞咽障碍测试(MDT-PD)进行帕金森病吞咽障碍的初筛.而非运动症状问卷(NMSQ)低估了帕金森病吞咽障碍发生率,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也存在类似的不足.吞咽造影检查(VFSE)和内镜吞咽检查(VESS)被认为是评价吞咽障碍的金标准.此外,高分辨率测压可检测帕金森病患者并发的食管吞咽障碍,甚至可以识别帕金森病的隐性吞咽障碍.肌电图可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客观、定量诊断.目前临床多根据临床症状选择方案,缺乏系统化管理.治疗包括药物治疗、脑深部电刺激(DBS)、吞咽训练、经颅磁刺激等.早期识别、及时处理、预防相关并发症将有利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
作者:黄佩玲;方伯言;公维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以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元进行性退变为主、多系统受累的缓慢进展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PD主要临床表现分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及姿势步态障碍的运动症状,以及认知情绪障碍、睡眠障碍、二便异常、疼痛和疲劳等非运动症状.PD的症状复杂多样,常导致多种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造成生活质量下降和工作能力丧失.目前,药物治疗仍是PD的主要治疗方法,而康复治疗被认为可以改善PD患者多种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有研究报道可延缓疾病的进展.欧美国家已发布了PD康复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言语-语言治疗指南[1-3].本共识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指南和文献,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的框架为指导,总结PD功能障碍规范化评定和康复方法,以期提高我国PD康复治疗水平,推动PD康复的普及和发展,更好地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学组;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康复学组;中国康复医学会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慢性期脑卒中患者吸气肌功能状况.方法 2017年1月至12月,脑卒中慢性期患者40例(患者组)、健康人40例(对照组),采用PowerBreathe K5吸气肌评估及训练系统评估吸气肌力指数和吸气功能.结果 患者组平均肌力指数、大肌力指数、平均吸气峰流速、大吸气峰流速、平均吸气量、大吸气量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3.196,P<0.01),肌力指数预计值与实际值的差显著升高(t=8.269,P<0.001);两组吸气肌肌力指数正常预计值无显著性差异(t=0.727,P>0.05).结论 脑卒中慢性期患者吸气肌功能减弱,应加强吸气功能训练.
作者:李卫卫;周停;王红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特发性震颤(ET)患者与ET发展为帕金森病(ET-PD)患者的震颤特征和非运动症状的差异.方法 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对30例ET患者和17例ET-PD患者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评定,检测黑质超声及静止性、姿势性震颤的频率、振幅和形式.结果 相比ET患者,ET-PD患者更多出现嗅觉减退、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χ2>4.656,P<0.05);黑质强回声面积更高(t=-2.164,P<0.05);下肢震颤及下颌震颤发生率明显升高(χ2>8.745,P<0.01);头部和上肢静止性及姿势性震颤的频率较低(t>2.082,P<0.05).ET患者上肢静止性、姿势性震颤均以同步收缩为主,ET-PD患者以交替收缩为主(χ2>3.943,P<0.05).结论 ET患者与ET-PD患者非运动症状和震颤各具特点,当ET患者出现嗅觉减退,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震颤部位、频率、收缩型式发生变化时,需警惕发展成帕金森病的可能.
作者:王雪梅;曹振汤;柳竹;马惠姿;王展;杨雅琴;冯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悬吊运动疗法结合整脊手法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6月至12月,64例退行性腰椎向前滑脱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试验组(n=32),对照组采用麦肯基疗法结合常规腰椎牵引和功能训练,试验组予悬吊运动疗法结合整脊手法,共治疗45 d.治疗前后采用X线片Meyerding分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Meyerding分度、VAS评分、ODI评分均显著改善(t>9.157,P<0.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069,P<0.05).结论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整脊手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安全有效.
作者:姚沅勉;周永生;聂响斌;杨华中;葛君;言晶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健身气功八段锦对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6月,社区MCI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练功组(n=30),练功组予八段锦干预6个月,对照组无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评估;检测血脂,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乙酰胆碱(Ac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6个月后,练功组MoCA总分及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抽象思维和延迟回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576,P<0.01).练功组血清总胆固醇、IL-6和MDA水平低于对照组(t>2.744,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ch和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922,P<0.01).结论 健身气功八段锦能改善MCI患者的认知功能,且有降血脂、抗氧化和抗炎作用,两者之间可能有关.
作者:刘涛;郭书庆;白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Valpar训练系统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4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和作业治疗,观察组加用Valpar训练系统训练,共8周.治疗前后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2部分(UPDRSⅡ)和第3部分(UPDRSⅢ)、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39)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两组UPDRSⅡ、UPDRSⅢ、MMSE、HAMD、HAMA评分,PDQ-39综合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t>2.864,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t>2.237,P<0.05).结论 Valpar训练系统可以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和运动能力,改善认知功能,缓解抑郁和焦虑,进而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崔立玲;于洋;王玥;程元元;陈荣杰;巫嘉陵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在斜坡上进行减重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步行的影响.方法 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4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3例.两组均予常规康复,实验组加用斜坡下减重步行训练,对照组加用平地下减重步行训练.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使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Tinetti步态评估量表(TGA)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两组FMA-LE、BBS和TGA评分提高(t>2.491,P<0.0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t>2.195,P<0.05).结论 减重步行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患者的步态,斜坡下减重步行训练效果更显著.
作者:沈一吉;朱迪;陈舒;谭同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Ski对激活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从3日龄Sprague-Dawley大鼠大脑皮质分离星形胶质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siRNA组,siRNA组沉默Ski基因.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Ski表达;再以脂多糖激活星形胶质细胞24 h.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浓度.结果 siRNA组Ski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01);激活后,TNF-α、IL-1β浓度显著减少(P<0.001).结论 Ski可能参与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反应.
作者:王明;杨新乐;陈铁戈;张东亮;巩朝阳;向高;刘开鑫;张海鸿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性周围神经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12月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电生理表现,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振幅,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振幅,以及四肢皮肤交感反射.结果 运动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振幅的总异常率显著高于传导速度的总异常率(χ2=190.026,P<0.001);运动与感觉神经之间传导速度异常率接近(χ2=1.538,P>0.05),动作电位振幅异常率接近(χ2=2.839,P>0.05);神经传导总异常率与皮肤交感反射总异常率接近(χ2=0.001,P>0.05);神经传导检测异常率下肢显著高于上肢(χ2=81.114,P<0.001),皮肤交感反射异常率下肢高于上肢(χ2=5.689,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性周围神经病主要表现为运动感觉性多发性神经病,运动、感觉、自主神经均受累;以轴突损害为主,运动与感觉神经轴突损害程度接近;大小神经纤维同时受累,损害程度无明显差异.
作者:王丹;刘伟;李仲铭;钟莲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认知障碍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可能与神经递质改变、皮质萎缩、异常蛋白沉积等有关,严重影响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改变皮质兴奋性、影响脑区局部血流量、改变突触性能,开始应用于帕金森病认知障碍的康复治疗.
作者:顾彬;王强;雷幸幸;宋鲁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延髓梗死后吞咽障碍常见,表现为误吸、咽部残留和食管上括约肌开放不良.根据梗死的部位能够初步判断吞咽障碍是否存在及其严重性,延髓头端、背侧、外侧梗死更易引起吞咽障碍.高分辨率测压能够了解咽部及食管上段结构的生物力学特点,联合吞咽造影检查能够对延髓梗死后吞咽障碍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从而指导康复治疗.姿势代偿、电刺激、经颅磁刺激、球囊扩张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楠;张立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2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3)和试验组(n=10).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试验组另加1 Hz rTMS刺激健侧初级运动区8周.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进行评定;任务态fMRI观察大脑激活,计算偏侧化指数(LI).结果 治疗后,两组MAS、FMA-UE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Z>2.121,t=6.248,P<0.0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Z>2.084,t=-2.095,P<0.05).治疗后,患手运动时,对照组较试验组激活增强的脑区有同侧初级运动区、同侧感觉运动区及双侧辅助运动区;治疗后,两组M1区LI提高(t>2.366,P<0.0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t=-2.430,P<0.05).两组M1区LI变化与MAS、FMA-UE评分改善呈正相关(r>0.612,P<0.05).结论 低频rTMS可能通过促进皮层功能重组、诱导皮质功能正常化,缓解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作者:刘阅;王晓阳;张长龙;黄冬娥;郭小平;肖慧;吴海博;陈锦容;陈娇娇;秦茵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痉挛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常见表现之一.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半定量量表对痉挛进行评定.超声弹性成像(UE)可用于评价肌肉组织弹性,不仅能用于脑瘫、脑卒中后肌肉痉挛的评定,还能用于痉挛治疗效果的评定,且与临床常用痉挛评定量表有很好的相关性.UE也用于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等肌肉痉挛评定中.
作者:钟冬灵;杨璐萍;胡益娟;李梦晓;张福蓉;李涓;金荣疆 刊期: 2018年第07期
脑损伤后意识障碍的恢复治疗十分棘手.音乐治疗是意识障碍患者促醒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个体之间、植物状态和小意识状态患者之间、不同的音乐作品之间,音乐刺激的效果可能存在一定差异.默认网络是维持意识的主要网络之一,还有其他网络参与.音乐治疗影响的脑区存在于多个网络中,包括听觉、认知、情感等网络.
作者:张小年;张晓颖;张悦;翟晓雪;尹群辉;张皓 刊期: 2018年第07期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移动医疗概念,智能手机应用程序(APP)是重要载体.居家脑卒中患者多数能接受APP,其对APP的接受程度受患者个体因素、APP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共同影响,提供操作技术支持、重视患者反馈、提高APP易用性可提高其接受程度.
作者:张慧霞;梁莉莉;王云璐;张振香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