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心理支持分析

韩建彪

关键词:艾滋病感染者, 艾滋病患者, 心理支持
摘要:目的:对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心理支持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例艾滋病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进行心理支持调查问卷。结果艾滋病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正常人来说较差,有相当的内控制点倾向,但是外控制点倾向不突出,经过对20例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的数据调查分析可以看出,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月收入与控制点的因素中,身心健康与预测源有着外控制点分数。结论对于艾滋病感染着及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在进行医学干预的过程中,要注重减少其外控制点倾向,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与治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对Antibiotics由抗菌素到抗生素之分析

    抗生素的品种繁多且使用广泛,在普通人群中间的知名度很高;但长期以来,对抗菌素、抗生素的定义不仅是民众,甚至有一些专业人员都不是非常有把握,本文就抗生素的定义及Antibiotics由抗菌素到抗生素的演变做比较分析。

    作者:张晓蕾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舒适护理对手术患者情绪和舒适的影响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应用在手术患者中对情绪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仕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护理要点。方法急性期给予心理支持、疼痛护理、禁食及胃肠减压、监测胎心音,防治休克,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恢复期给予饮食指导和出院指导。结果对35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虽经积极治疗、精心护理,但因患者病情急重、孕周等因素,以不同结局出院。结论对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提供精心、细致的护理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保证。

    作者:王艳艳;解梦果;路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多发伤患者急诊早期急救和整体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急诊早期急救及整体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早期急救措施;研究组在早期急救基础上加用整体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患者急救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多发伤患者经不同方法急救后,研究组死亡率仅为4.76%,显著低于对照组死亡率28.57%;研究组生存率则高达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生存率71.43%,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伤患者给予急诊早期急救及整理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其救治效果,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降低其致残率及致死率。

    作者:窦江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系统性健康教育在高危孕妇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系统性健康教育在高危孕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高危孕妇护理干预工作提供相应的借鉴以及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09月~2013年09月收治的112例异常妊娠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这11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组患者56例。治疗组患者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在进行诊断的时候需要定期随访或治疗,不进行规范性健康教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胎儿结局、剖宫产率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胎儿结局、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胎儿Apga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高危孕妇实施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实现管理的规范化,有利于妊娠结局的改善,同时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妊娠以及其产后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改善新生儿预后情况,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自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评价导管相关感染信息化管理模式对降低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感染的作用

    目的:观察导管相关感染信息化管理模式对降低重症监护室导管相关感染的效果,评价其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6月重症监护室患者18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对导管实施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观察两组患者导尿管、深静脉导管、人工气道导管置管的时间和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置管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置管时间相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感染例数少于对照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导管相关感染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减少感染人数,降低感染率,具有临床使用和推广的价值。

    作者:杨忠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

    目的:探讨颈神经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颈源性头痛治疗的患者33例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颈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以及头痛发生的次数、持续时间、睡眠不佳的情况和服用药物止痛的情况明显优于治疗之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颈源性头痛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超声引导下颈神经阻滞的运用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改善患者VAS评分情况,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和服用药物止痛的次数,缩短头痛的时间,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广飞;董观记;林飞;祁凤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液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鼓膜穿刺治疗,对照组患者在观察组的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液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鼓膜穿刺治疗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液的运用可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容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神经影像检查宣教在住院患者中认知度的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影像检查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知晓程度的调查。方法将住院患者分成常规组和宣教组进行认知度和满意度调查。结果常规组认知度为43%、满意度为76%;宣教组认知度为94%、满意度为92%。结论神经影像检查宣教可以提高对临床检查的认知度与认可度,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提升医院软实力。

    作者:刘晶;戴艳;于倩;林琳;周琳琳;赵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在上尿路结石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在上尿路结石中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4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8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58例、女24例,结石位于肾盏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直径0.7~2.8 cm,平均1.5 cm。术前均行双肾CT检查,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术中首先使用输尿管硬镜对患侧输尿管进行检查,然后放置输尿管导引鞘并换用Storz Flex-X2F7.5输尿管软镜,并行钬激光碎石术进行治疗。术后2周及1个月后对KUB平片(肾输尿管膀胱摄影)进行复查或进行双肾CT平扫,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输尿管软镜一次进镜成功率为97.6%(80/82),2例一次进镜失败患者均在插入导丝并置入F6双J管2周后,再行进镜,均获得成功。碎石成功率为96.3%(79/82),3例患者因结石位于下盏憩室内,软镜未予找到,术后行ESWL(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进行治疗予以清除。手术时间32~91 min,平均50.3 min,术后患者住院时间2~7 d,平均3.8 d。术后1个月复查KUB或双肾CT平扫,结果显示结石清除率为91.5%(75/82),未见严重并发症如脓肾、输尿管穿孔、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情况发生。结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在上尿路结石的治疗中不但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而且还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上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作者:萨音白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关于荣成市第六中学发现一名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疫情处理情况的报告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个器官,其中尤以肺结核为多见。痰中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属传染性肺结核,是造成社会结核病传播和流行的传染源,为首要控制对象,本文报道了荣成六中1例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发病情况及其治疗方案,并及时对学校师生采取相关的预防措施,调查结果无一例被传染。如何防止结核病的疫情在学校蔓延,已成为当前结核病控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潘庆玲;徐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筛查现状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筛查的现状。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成都市新都区城西辖区20个居委会(村)的4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筛查对象,并采用信息采集统计表对筛查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统计,筛查后收取有效信息调查表320份,在自愿,配合的基础上,将此320例纳入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管理对象,以分析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筛查现状。结果年龄、饮食、身体活动、体重、心态、患相关慢性病情况及家族史与糖尿病的发病率有密切关系。结论对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筛查现状进行有效分析能够为糖尿病的社区综合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陈冬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伴恶性高血压的IgA肾病临床与病理研究

    目的:探讨伴恶性高血压的IgA肾病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本院肾内科收治的54例伴恶性高血压的IgA肾病患者作A组,选取同期47例无恶性高血压的IgA肾病患者作B组,分别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观察两组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 A组的肉眼血尿、急性肾损伤以及肾病综合征发生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A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尿蛋白定量以及血清肌酐均明显高于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的小动脉病变程度和肾小球病变程度均明显比B组严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伴恶性高血压的IgA肾病的临床病情和肾脏病变程度均比无恶性高血压的IgA肾病严重。

    作者:苏琳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62例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开胸手术治疗,研究组行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电视胸腔镜手术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莎仁托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髌骨骨折28例临床诊治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髌骨骨折临床适诊治方法。方法采用病例回顾和统计学方法,以2013年5月~2014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28例髌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治疗情况和预后探讨不同类型的髌骨骨折临床适诊治方法。结果对于髌骨横断型骨折的可视具体情况采用镍钛聚髌器内固定和AO张力带内固定;髌骨下部粉碎骨折适诊疗手段为镍钛聚髌器;严重全髌粉碎性不可采用采用镍钛聚髌器内固定和AO张力带内固定,需进行骨折钢丝环扎加聚髌器固定或钢丝环扎加张力带钢丝固定方法经行治疗。

    作者:许志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游离指固有动脉背支皮瓣修复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

    目的:探讨应用指固有动脉背支游离皮瓣修复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10年6月~2013年10月,应用指固有动脉背支游离皮瓣修复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结果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半年,手指外观、功能满意,无明显色素沉着,皮瓣感觉恢复良好(两点分瓣觉约6~9 mm)。结论以指固有动脉背支游离皮瓣修复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是一新型、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谢沛军;曾志超;李鹏;刘海棠;欧治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在乳腺肿瘤微钙化探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在乳腺肿瘤微钙化探查中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乳腺肿瘤患者105例,共108个病灶,分别采取常规高频超声与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进行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分析两种方法对乳腺肿瘤微钙化的探查能力。结果采用萤火虫成像技术检出恶性乳腺肿瘤微钙化71个,采用常规高频超声检出恶性乳腺肿瘤微钙化62个,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萤火虫成像技术更有利于分辨微钙化的形态分布。结论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相对于常规高频超声能够更加有效的探查出乳腺肿瘤微钙化,更有利于分辨微钙化灶的形态分布,排除部分常规高频超声显示的可疑钙化,值的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安庆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Dandy-walker畸形伴小脑发育不良1例报道

    1病例资料患者女,46岁,自有行走不稳,发作性上肢抖动,持物明显,眼球轻微震颤,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四肢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指鼻试验阴性。

    作者:陈欣欣;周小静;胡博;薛涛;张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急诊治疗严重哮喘呼吸衰竭86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急诊治疗严重哮喘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6例严重哮喘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生命体征等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PaCO2明显下降(P<0.05),pH、SaO2、PaO2有所升高,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治疗严重哮喘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血脉血气及临床症状,从而降低死亡率与气管插管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太原地区儿童细菌性脑膜炎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目的:了解近20年来太原地区儿童细菌性脑膜炎(BM)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及时有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994.01~2014.02我院BM患儿中脑脊液培养结果阳性病例532份。根据住院年代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1994.01~2004.12 BM患儿,B组为2005.01~2014.02 BM患儿,分析两组间病原菌及耐药性的变化。结果20年来共检出病原菌532株,其中G+菌342株(64.29%),G-菌株180(33.83%),真菌10株(1.88%)。A组病原菌主要是肺炎链球菌(42,17.94%);B组主要是凝固酶阴性葡萄菌(CNS,105,35.23%)。CNS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达85%以上,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26%,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91%以上,二者均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敏感。结论 BM病原菌在不同年代组、不同年龄组存在差异,了解这些对临床及时有效的抗生素选择意义重大。

    作者:杜丽君;韩红;石凯丽;贾丽芳;孙晓俐;王文徽;李春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