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似呼衰合剂联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伍世葵;吴红玲;罗秋生;彭筱平;曹伟云;曾湘

关键词:肺心病, Ⅱ型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摘要:笔者在2003年9月~2005年9月运用自拟呼衰合剂联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6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30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氟西汀对伴抑郁状态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伴抑郁状态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氟西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4年7月-12月在我院住院的560例患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随机抽取240例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分,分析伴抑郁状态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比例和临床特征;对伴抑郁状态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予以分组治疗;观察组单纯使用心血管药物,治疗组合用口服氟西汀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伴抑郁状态心血管疾病患者占抽样调查心血管疾病患者的20.8%;该类患者除了其相应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外,常表现为主诉多,难以缓解的胸闷、胸痛、气促和心悸等症状,血压波动大;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差,单纯使用心血管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合并使用抗抑郁药物氟西汀治疗疗效显著(P<0.001).结论 抑郁状态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对此类患者的主诉应加以分析,注意识别其类似于心血管疾病的躯体化症状;对此类患者在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同时,应联合予以抗抑郁的药物.

    作者:古筱茹;徐宁;梁健球;黄永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输尿管肾镜电子弹道碎石治疗尿道结石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输尿管肾镜电子弹道碎石治疗男性尿道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输尿管肾镜电子弹道碎石治疗男性尿道结石.结果 所有病例一次性治疗成功,术后无并发出血、尿路感染及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肾镜电子弹道碎石术治疗男性尿道结石具有高效、操作简单、安全的特点.

    作者:潘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肾穿刺活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 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术前通过谈心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肾活检术的目的、手术的大体经过及效果,指导并监督患者练习吸气屏气,训练患者卧床排尿,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并发症,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 20例肾穿刺活检患者均能一次穿刺成功,肾小球数目10~20个,术后腋下体温达37.6℃~38.0℃3例,尿潴留1例.结论 术前训练,穿刺定位准确及术前、术中、术后的精心护理是穿刺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曾琦;程玉坤;鲍群梅;杨桃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对糖尿病病人实施运动疗法的护理体会

    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3亿人,我国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达3600万,加上糖尿病知识以及健康生活理念不够普及,糖尿病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们着重对糖尿病病人在积极配合治疗和注意调节饮食结构的基础上,加强运动疗法,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廖锦华;孙文慧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病灶注药加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 观察病灶注药加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硬膜外侧前腔和(或)椎间孔注药加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6例.结果 随访1~2年,治愈(优)58例,良20例;治愈率66.44%,优良率90.69%.结论 病灶注药加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良好.

    作者:胡伟民;陈福初;邓磊;朱金梭;张照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及治疗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常见的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疾病,并可诱发多种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该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近年来已成为耳鼻咽喉科为引人注目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就此方面的近况作一综述.

    作者:王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鼻(面)罩式BiPAP呼吸机在治疗急性重症哮喘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正压通气在抢救急性重症哮喘中的作用.方法 将68例急性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5例在常规治疗同时用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正压通气(NIPPV)治疗,并与33例常规治疗者对比,监测病情变化及血气分析、SPO2和P.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PH升高P>0.5,PaO2、PaCO2、SaO2%均有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其PaO2、PaCO2、SaO2%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量变值小于试验组P<0.5和P<0.05;且治疗后试验组需用创通气及死亡率明显降低,平均住院时间缩短.结论 BiPAP呼吸机机无创机械通气,可作为抢救急性重症哮喘和哮喘持续状态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赖伟;莫永恒;张翔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临床快捷护理路径在血透患者夜间诱发急性左心衰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高效、方便、快捷的临床护理路径,为急性左心衰患者缩短抢救时间,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死亡率.方法 观察组运用临床快捷护理路径对维持性血透夜间诱发急性左心衰的患者的进行急诊血透40例,并与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工作流程进行急诊血透的22例夜间诱发急性左心衰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采用临床快捷护理路径救治方法的生存率明显升高,患者的病死率明显下降(P<0.01).结论 临床快捷护理路径有助于降低血透患者急性左心衰的病死率.

    作者:张美容;黎玉冰;宋秀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螺旋CT多平面重建在成人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临床常见急症病,及时明确诊断是关键,成人常因病史隐匿导致长期误诊发生率较高[1~3],因而早期采用适宜的检查手段至关重要,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9年以来采用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的成人气管、支气管异物12例,现总结如下,以期提高影像学在本病诊断的价值.

    作者:周建荣;钟福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导尿管引流术减少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并发症的探讨

    目的 探讨如何减少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对4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改良微创钻孔冲洗引流术.术中以一次性双腔导尿管作为引流管迅速置管,缓慢引流陈旧性血液,并用生理盐水冲洗至清亮.术后充分引流,早期复查头颅CT,配合高压氧治疗.结果 43例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 此法不仅简便易行,经济有效,而且能有效防止、减少传统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郭炜;钱东翔;王智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体外循环运用异丙酚麻醉对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影响

    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CPB)过程中运用异丙酚麻醉对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ET)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CPB下心内直视手术30例,随机分为异丙酚组与咪唑安定组各15例,两组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方式.麻醉维持异丙酚组采用异丙酚0.5~4.0 mg/(kg·h),咪唑安定组采用咪唑安定0.03~0.2 mg/(kg·h)并吸入低浓度的氨氟醚或异氟醚.分别测定手术前(T1)、CPB0h(T2)、CPB5min(T3)、CPB停止时(T4)和CPB后1h(T5)等时间点NO和ET在外周血中的浓度,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 两组的NO浓度均逐渐升高,异丙酚组在CPB前后的各个时间点的NO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咪唑安定组T4和T5与T1,T2,T3各个时间点相比NO浓度显著升高,差异显著性.两组相比,在T4和T5,异丙酚组的NO浓度均明显低于咪唑安定组,定异具有显著性,而CPB停止前各个时间点的NO浓度无明显差异.两组的ET浓度均逐渐下降,异丙酚组在CPB停止前后各个时间点的ET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咪唑安定组CPB停止时与CPB停止前的各个时间点相比ET浓度显著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PB后1h ET浓度与CPB停止时相比显著升高并达到术前水平.两组相比异丙酚组的ET浓度在CPB停止时明显高于咪唑安定组,而在CPB后1h却明显低于咪唑安定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两组在CPB停止前各个时间点的ET浓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采用异丙酚麻醉可以维持NO/ET的动态平衡,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越宏;黄瑞云;陈海明;龙春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三种镇痛方法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无痛人工流产术(人流)的需求越来越多.我院2001年1月~2005年5月,将利多卡因加阿托品,用于宫颈局部封闭麻醉;米索前列醇阴道放置;丙泊酚加芬太尼静脉推注麻醉,用于妊娠6~10周人工流产术的镇痛.现进行比较与总结.

    作者:倪筱蓉;陈坚;谢艳渝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交锁髓内钉在下肢骨折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我们采用钛合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折,可以控制骨折端旋转及缩短移位,具有固定牢固,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早期活动的特点.我院从2004年1月~2006年10月,共收治50例下肢骨折给予交锁髓内钉固定,他们都通过这种方式手术,使他们早期恢复自理能力,效果满意.方法 采用C型臂X光机透视下复位进行手术,手术的成功,配合手术治疗.而术后病人加强翻身,体位正确,伤口抗炎治疗,并注意末梢循环,早期功能锻炼,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重要意义.结果 本组50例患者,经随访1~12个月,50例患者有1例在住院中发生内固定物断裂外,其余49例骨折全部愈合达98%.骨愈合时间1~12个月,1个月后开始扶拐行走,关节活动范围大于120度,伸直受限0度,行走无疼痛.结论 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折可以早期活动,适当负重,能使骨折端产生滑动加压,促进骨痂生长,但完全负重活动,尚需参考X线中有大量骨痂生长来决定的.给以后生活带来更大方便.

    作者:陈春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乌司他丁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无血液系统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正常的准备施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骨科病人(ASA Ⅰ~Ⅱ),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A,n=25)和生理盐水组(B,n=25);分别在给药前(T0)、给药后1h(T1)、给药后2h(T2)采血测定血小板的大聚集率(PAGM)、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结果 乌司他丁组用药后1 h,APTT,PT较用药前明显延长(P<0.05),用药后2 h,TT较用药前明显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后1 h,PT、APTT、TT显著性延长(P<0.01),用药后2 h,PT、ATPP显著性延长(P<0.05),两组用药前后及组间比较PAGM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围术期中静脉滴注5000 U/kg乌司他丁可适当延长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有抗纤溶作用,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可改善术中患者的凝血状态,减少术中微血栓综合征,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曾宇;莫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改良肾镜治疗膀胱结石42例

    目的 探讨改良肾镜治疗膀胱结石的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 收治膀胱结石患者42例,其中男40例,女2例,结石大直径0.8~5.0cm,使用改良肾镜行经尿道膀胱结石碎石术,观察其手术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均取得成功,单次碎石成功率达100%,术中无膀胱穿孔、出血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2~3天拔出尿管.结论 应用改良肾镜治疗膀胱结石具有高效、安全、方法简单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吴俊雁;吴凡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纠纷事故中出现的骨折的X线诊断技巧

    目的 探讨具有纠纷事故的骨折的X线诊断,以正确区分新鲜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使事故处理更加合理和公平,减少法医学鉴定的麻烦.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来遇到的利用陈旧性骨折来诈骗的5例病例X线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认真询问病史,详细检查病人,仔细分析X线片是正确诊断纠纷事故中出现的骨折的有效方法.结论 诊断具有纠纷事故的骨折时要特别小心,X线片区分新鲜性骨折和陈旧性骨折有重要价值.

    作者:赖智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10 mg、20 mg)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3例(年龄≥65岁),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不服用辛伐他汀),辛伐他汀10 mg组,辛伐他汀20 mg组,每组21例,治疗8周.采用超声法检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同时观察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 辛伐他汀治疗8周后,10 mg,20 mg呈剂量依赖性,显著降低血总胆固醇(TC)水平(分别降低17.8%、28.1%)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分别降低24.2%、34.1%),两组降低TC与LDLC程度不同组间P<0.05.对照组治疗8周后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10 mg,20 mg的辛伐他汀均可显著改善FMD(10 mg:(3.82±4.48)%VS(7.47±6.04)%;20 mg:(3.99±4.17)%VS(7.99±6.35)%;P均<0.01).但两组之间FMD的变化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FMD的改善与血TC、LDL-C水平的降低不相关.对照组FMD虽有轻度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治疗后肱动脉内径、肱动脉对硝酸甘油的反应均无显著改变.结论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10 mg、20 mg)治疗8周后,均可显著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FMD,其改善程度无显著不同,可能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

    作者:杨波;黄润莲;曾武涛;冷秀玉;刘东红;卢集森;陈科奇;陈国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自似呼衰合剂联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笔者在2003年9月~2005年9月运用自拟呼衰合剂联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肺心病Ⅱ型呼吸衰竭6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30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伍世葵;吴红玲;罗秋生;彭筱平;曹伟云;曾湘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更昔洛韦滴眼液的制备

    目的 制备具有一定粘度的更昔洛韦滴眼液,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方法 以卡波姆-940作增稠剂,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并进行一系列处方验证试验.结果 制剂无刺激,稳定性好,平均回收率为99.81%,RSD为0.50%(n=5).结论 本制剂工艺、质量可控,有关项目符合滴眼液的要求.

    作者:余楚钦;黄楚龙;林华庆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与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11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56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同时检测其血清内毒素(ET)及肝纤维化标志物(HA、LN、IVC和P Ⅲ NP)水平,对所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行肝穿刺活检判断其病理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并把血清内毒素及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与肝活检病理分级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内毒素血症(ETM)的发生率随肝脏病变的加重而升高.血清内毒素、肝纤维化标志物水平与肝活检病理分级分期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血清内毒素水平与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可作为肝脏病理损害的判断指标之一,内毒素血症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尹炽标;卢业成;蒋涛;易俊卿;陈万山;李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