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综合康复

赵长龙

关键词:肩-手综合征, 脑卒中, 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综合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81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观察组)96例和对照组85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另外采用良肢位摆放、空气波压力治疗、冷水热水交并浸泡、运动想像等综合康复措施.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偏瘫侧肩痛、关节活动度、水肿等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综合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效果,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组织工程生物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进展

    生物支架是对细胞外基质结构和功能的仿生,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核心要素.目前神经组织工程生物支架材料主要分为两大类:天然生物材料和人工合成的可降解材料.本文就几种比较典型的神经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的生物功能性进行综述.

    作者:陈兴泳;唐洲平;唐荣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两种标准化的握力测试方式对健康青年握力测试结果的影响

    目的 比较美国手部疗法协会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所推荐两种标准化的握力测试方式对健康青年握力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Dynamometer G100型握力器,用两种方法分别测量32名右利手健康青年左手和右手的握力,各测试3次,取平均值.结果 采用美国手部疗法协会标准测试方式所测得的左、右手的握力小于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测试的左、右手的握力(P<0.05).结论 两种标准化测试方式有显著差异.建议临床研究握力需统一测试方式,并建议采用美国手部疗法协会推荐的测试方式.

    作者:焦伟国;瓮长水;朱才兴;刘立明;成忠实;王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膝关节拮抗肌群在动态运动负荷下对协同收缩率的影响

    目的 观察动态运动负荷对脑卒中患者膝关节拮抗肌群协同收缩率变化的影响.方法 11例脑卒中患者(偏瘫组)和14例正常人(正常组)利用动态运动负荷诱发双侧下肢屈伸膝关节,采用表面电极引导和记录肌电信号并进行线性时、频分析.结果 偏瘫组与正常组组内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MPF)、平均肌电值(AEMG)膝关节拮抗肌群协同收缩率均值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 MF膝关节拮抗肌群协同收缩率均值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偏瘫组MPF膝关节拮抗肌群协同收缩率明显增高,AEMG膝关节拮抗肌群协同收缩率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 MPF、AEMG膝关节拮抗肌群协同收缩率能反映动态运动负荷下脑卒中患者下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变化,而MF膝关节拮抗肌群协同收缩率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动态运动负荷下脑卒中患者下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变化.

    作者:谭炎全;蔡奇芳;林奕;戴慧寒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通心络对脑梗死大鼠的脑缺血耐受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Bcl-2、Bax蛋白对脑缺血耐受的作用及通心络的干预作用.方法 检测不同时程通心络组、全脑缺血-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组及单纯局灶脑缺血组大鼠的神经行为评分、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蛋白阳性细胞数,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结果 通心络组的神经行为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减少,脑缺血半暗带的Bcl-2蛋白表达增高而Bax蛋白表达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减少.结论 通心络增加脑缺血半暗带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Bax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增强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

    作者:罗方;吴锦晖;罗祖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家庭干预对农村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干预对农村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作用.方法 将1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由专职医生对干预组进行以心理教育为主的综合家庭干预指导,对照组仅进行疾病干预,在入组时、入组后1年、2年、3年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进行评估.结果 在入组后1年、2年、3年,干预组SANS、MR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在SDSS生活自理、家庭职能、关心与责任心、职业劳动等方面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干预有助于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部分改善社会功能.

    作者:刘国友;张小兵;宋君伟;向应强;张文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清妊娠血浆相关蛋白A与冠心病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目的 研究血清妊娠血浆相关蛋白A(PAPP-A)水平与冠心病斑块稳定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230例拟诊冠心病患者的PAPP-A水平,其中急性心肌梗死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10例,稳定型心绞痛40例,另30例为非冠心病,并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病变形态学分析,比较不同类型的冠心病及不同形态斑块的PAPP-A水平.结果 血清PAPP-A在急性心肌梗死组为(26.13±4.65) mIU/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20.37±5.78) mIU/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12.82±3.94) mIU/L和非冠心病组(10 70±2 86) mIU/L(均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比较,P<0.05).血清PAPP-A在Ⅱ型斑块组中的水平为(24.52±4.82) mIU/L,明显高于其他型斑块组(16.82±5.37) mIU/L及非冠心病组(10.70±2.86) mIU/L(均P<0.01).结论 血清PAPP-A水平与冠心病斑块稳定性相关.

    作者:周海波;胡文志;张博晴;孙烈;杨季明;洪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对17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吞咽训练计划,进行针对性吞咽训练,观察护理前后的效果.结果 经过4周康复护理,患者吞咽功能明显提高(P<0.01).结论 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可改善吞咽功能,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作者:季淑凤;朱慧;何晓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实验性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 探讨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凋亡的发生、发展情况.方法 64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6只)采用胶原酶诱导大脑尾状核脑出血模型,对照组(8只)为假手术组,实验组分为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7 d、14 d 7个时相点,运用TUNEL、SP技术和电子显微镜检测血肿周围组织中细胞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TUNEL阳性细胞数在实验组6 h时可见,24~48 h表达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aspase-3蛋白表达规律与TUNEL一致,但高峰时间早于TUNEL.透射电镜可见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结论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存在神经细胞凋亡,且与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李红玲;葛艳萍;郭艳苏;吴东霞;李春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小剂量奋乃静治疗老年痴呆精神病性症状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小剂量奋乃静(2~6 mg)治疗老年痴呆精神病性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31例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奋乃静治疗.分别采用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8周末显著进步2例,进步22例,无效7例,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小剂量奋乃静治疗老年痴呆精神病性症状安全、有效.

    作者:施莹娟;王峰;何敏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及前角运动神经元功能的改变

    目的 观察大鼠不同方式脊髓损伤后损伤下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变化,并对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方法 6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切割型脊髓损伤组和撞击型脊髓损伤组,采用联合均分(ACOS)神经行为学评定观察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术后1、2、4、10周,用Karnovsky-Roots直接法染色检测L2~L4段脊髓AChE、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GRP的水平.结果 术后1~10周内,撞击组大鼠ACOS得分明显高于切割组,两损伤组大鼠术后前角运动神经元CGRP和AChE的含量均下降,但撞击组10周时有了明显恢复,而切割组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且CGRP的改变早于AChE.结论 在大鼠不同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变化与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功能状态具有一定联系;CGRP和AChE可能在对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欧喜超;杨朝阳;刘玉军;鲁强;张皑峰;李晓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脊髓损伤后的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在直立体位下的血压的下降.体位性低血压常发生在高位脊髓损伤的患者中,影响患者的训练和康复.但到目前为止,其发生原因尚未完全明确.本文主要就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的可能原因;典型症状、诊断和测量;治疗和预防进行综述.

    作者:王一吉;周红俊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颅脑损伤所致半侧空间忽略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颅脑损伤后半侧空间忽略的发病率及其与损伤部位的关系,评价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方法 对196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视空间忽略检测.结果 半侧空间忽略的发生率为41.33%;顶叶损伤发生率高,其次是颞顶枕交界区、颞叶、基底节;Albert测试敏感,其次为Shenckenberg测验、字母、图形删除试验、图形临摹画图、画钟试验及字体抄写试验.额叶损伤的患者对Albert测试敏感,颞、顶叶或颞顶枕交界区损伤的患者对Shenckenberg测试敏感.结论 颅脑损伤后半侧空间忽略的发病率较高,应根据颅脑损伤部位选择适当的评定方法.

    作者:何静杰;张小年;胡雪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尿酸血症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高尿酸血症患者饮食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88例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严格进行饮食治疗者119例(30.7%),未控制饮食或控制饮食不合格者269例(69.3%).饮食治疗控制依从性与患者的家族史、病情、职业、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大众媒体的宣传程度、家庭支持水平和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高尿酸血症患者饮食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对高尿酸血症饮食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偏低;病情越重,接受健康教育程度越高,家庭支持程度越高、大众媒体宣传程度越大和对生活满意程度越高的高尿酸血症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越好.

    作者:盖淑香;王晓青;陈红;尹丹卫;高丽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智能能量和日常活动记录仪在动态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动功能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智能能量和日常活动记录仪(IDEEA)动态定量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PID)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8例确诊为PID的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年龄、身高、体重与之匹配的健康志愿者9名为对照组.采用IDEEA测试系统监测两组受试者日常生活活动,应用IDEEA相关软件采集身体运动功能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腰部前屈速度、前屈完成时间、坐-站时间、站-坐时间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步态分析显示,研究组患侧每步平均速度为(65.76±8.01) m/min,对照组对应侧为(79.32±6.45) m/min(P<0.05).结论 PID患者运动功能明显下降;IDEEA是动态评估PID患者运动功能的有效工具,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建贤;黄俊;江蔚;王斌;刘彤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脊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利用重物撞击法制作成年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实验组给予经皮0.5 Hz大脑皮质区磁刺激,每天500个脉冲,共4周.通过运动行为学BBB评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荧光法观察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5-羟色胺(5-HT)在脊髓损伤区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BBB评分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组织学表现符合慢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病理变化;实验组GAP43及5-HT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且损伤头端增加明显著高于尾端(P<0.01) .结论 rTMS有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轴突生长锥可塑性及残存下行5-HT能纤维神经递质分泌增加有关.

    作者:张新;李建军;霍小林;戴红;潘立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脱细胞生物支架材料的研究

    目的 探索利用生物酶类联合消化法制备猪颈总动脉脱细胞基质材料的方法,为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提供理想的生物支架材料.方法 利用胰酶和核酸酶连续消化法脱除成年猪颈总动脉的细胞成分;通过组织学染色和定量DNA分析,检测细胞及细胞碎片的去除情况;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脱细胞支架材料的空间结构和细胞去除情况.结果 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制备的猪颈总动脉脱细胞支架材料不含有细胞成分,细胞外基质成分没有明显的改变,保留了脱细胞前动脉的空间结构;DNA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支架材料的DNA含量小于0.1%;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支架材料的内表面完全去除了内皮细胞成分,显示出良好的三维空间结构. 结论 利用胰酶和核酸酶连续生物酶消化法制备的猪颈总动脉细胞外基质支架材料中细胞成分去除完全,细胞外基质的空间结构保持良好,制备的支架材料符合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对生物支架材料的基本要求.

    作者:刘国锋;杨大平;郭铁芳;郝晨光;聂春磊;何志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探讨

    目的 了解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对照组各60例,在入组时,康复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由同一医生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进行评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康复组的FMA、MBI和SWLS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有提高,以第1月更为明显.对照组患者MBI和SWLS评分无明显改善,其FMA评分甚至有退化的趋势.结论 综合康复训练有利于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满意度.

    作者:郑缨;陈文华;祁奇;郁嫣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对交通事故智残者亲属的影响

    目的 了解交通事故智残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交通事故智残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交通事故智残者家属的SCL-90的9个因子分均高于常模(P<0.01),其心身反应水平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客观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 05或P<0.01).结论 交通事故智残者家属存在有较多的心理问题,其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明显影响.

    作者:虞华;朱先文;齐永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茶多酚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多巴胺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茶多酚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70只C57BL/6小鼠分为4组,A组为生理盐水(NS)+NS组,B组为NS+茶多酚(GTPs)组,C组(模型组)为NS+MPTP组,D组为GTPs+MPTP组,其中D组又分为D1组(10mg/kg)及D2(50mg/kg)组,在注射GTPs后0.5 h腹腔注射MPTP 3次,制作帕金森病模型.腹腔注射茶多酚后,应用高效液相色普-电化学分析法(HPLC-ECD)测定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浓度.结果 A组多巴胺及代谢产物含量高,B组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C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组与C组相比浓度升高(P<0.05).结论 茶多酚对MPTP诱发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扬;邵蓓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神经心理学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指所有的血管因素导致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对其早期干预是降低血管性痴呆发病的关键.关于VCI的认知损害特征研究众多,但结果仍存在分歧.作者针对VCI不同分期的神经心理学特征进行了综述,同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和趋势.

    作者:周爱红;贾建平;闵保权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刊

主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