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奋乃静治疗老年痴呆精神病性症状的临床观察

施莹娟;王峰;何敏慧

关键词:奋乃静, 老年, 痴呆, 精神病性症状
摘要:目的 探讨小剂量奋乃静(2~6 mg)治疗老年痴呆精神病性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31例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奋乃静治疗.分别采用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8周末显著进步2例,进步22例,无效7例,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小剂量奋乃静治疗老年痴呆精神病性症状安全、有效.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本文回顾了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20年来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基本经验,针对当前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突出矛盾,结合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分析,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作者:程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及前角运动神经元功能的改变

    目的 观察大鼠不同方式脊髓损伤后损伤下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变化,并对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方法 6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切割型脊髓损伤组和撞击型脊髓损伤组,采用联合均分(ACOS)神经行为学评定观察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术后1、2、4、10周,用Karnovsky-Roots直接法染色检测L2~L4段脊髓AChE、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GRP的水平.结果 术后1~10周内,撞击组大鼠ACOS得分明显高于切割组,两损伤组大鼠术后前角运动神经元CGRP和AChE的含量均下降,但撞击组10周时有了明显恢复,而切割组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且CGRP的改变早于AChE.结论 在大鼠不同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变化与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功能状态具有一定联系;CGRP和AChE可能在对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欧喜超;杨朝阳;刘玉军;鲁强;张皑峰;李晓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脱细胞生物支架材料的研究

    目的 探索利用生物酶类联合消化法制备猪颈总动脉脱细胞基质材料的方法,为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提供理想的生物支架材料.方法 利用胰酶和核酸酶连续消化法脱除成年猪颈总动脉的细胞成分;通过组织学染色和定量DNA分析,检测细胞及细胞碎片的去除情况;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脱细胞支架材料的空间结构和细胞去除情况.结果 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制备的猪颈总动脉脱细胞支架材料不含有细胞成分,细胞外基质成分没有明显的改变,保留了脱细胞前动脉的空间结构;DNA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支架材料的DNA含量小于0.1%;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支架材料的内表面完全去除了内皮细胞成分,显示出良好的三维空间结构. 结论 利用胰酶和核酸酶连续生物酶消化法制备的猪颈总动脉细胞外基质支架材料中细胞成分去除完全,细胞外基质的空间结构保持良好,制备的支架材料符合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对生物支架材料的基本要求.

    作者:刘国锋;杨大平;郭铁芳;郝晨光;聂春磊;何志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等职业教育传统康复类课程建设与改革探讨

    目前尚无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规范标准,本文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传统康复类课程教学现状,讨论该专业传统康复类课程建设与改革.

    作者:倪刚;陈庆亮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电刺激治疗痉挛型双瘫患儿疗效的表面肌电分析

    目的 应用表面肌电图对脑瘫患儿电刺激前后的肌电活动进行分析.方法 对20例痉挛型双瘫患儿进行功能性电刺激,并于治疗前后分别用临床方法和表面肌电仪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患儿功能位测试肱二头肌、股四头肌的肌电积分降低,而自主收缩测试的肌电积分升高.结论 经电刺激治疗可使患儿肌张力降低,肌力增强.表面肌电仪可以作为电刺激治疗痉挛型双瘫患儿的疗效客观评估方法.

    作者:许晶莉;李林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膀胱过度活动症及其研究进展

    根据国际尿控协会(ICS)新定义,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 被分为储尿期、排尿期和排尿后症状.储尿期症状是指膀胱储尿期所产生的症状,包括尿急、尿频、夜尿、急迫性尿失禁等.

    作者:廖利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高尿酸血症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高尿酸血症患者饮食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88例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严格进行饮食治疗者119例(30.7%),未控制饮食或控制饮食不合格者269例(69.3%).饮食治疗控制依从性与患者的家族史、病情、职业、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大众媒体的宣传程度、家庭支持水平和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高尿酸血症患者饮食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对高尿酸血症饮食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偏低;病情越重,接受健康教育程度越高,家庭支持程度越高、大众媒体宣传程度越大和对生活满意程度越高的高尿酸血症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越好.

    作者:盖淑香;王晓青;陈红;尹丹卫;高丽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技术腔内治疗尿道狭窄30例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技术治疗尿道狭窄的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观察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技术治疗男性尿道狭窄患者30例的临床疗效.结果 1次手术成功21例,2次手术4例,3次手术3例;其中2例转开放手术.术后9例失访,其余21例患者随访3~37个月,13例排尿通畅,8例需要定期尿道扩张.结论 钬激光联合输尿管镜技术为尿道狭窄与闭锁再通提供了一种低创的手术方法.

    作者:付光;廖利民;鞠彦合;李东;韩春生;熊宗胜;史文博;吴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脊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 利用重物撞击法制作成年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实验组给予经皮0.5 Hz大脑皮质区磁刺激,每天500个脉冲,共4周.通过运动行为学BBB评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荧光法观察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5-羟色胺(5-HT)在脊髓损伤区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BBB评分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组织学表现符合慢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病理变化;实验组GAP43及5-HT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且损伤头端增加明显著高于尾端(P<0.01) .结论 rTMS有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轴突生长锥可塑性及残存下行5-HT能纤维神经递质分泌增加有关.

    作者:张新;李建军;霍小林;戴红;潘立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尿道压力测定在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进一步研究尿道压力测定(UPP)在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尿道压力测定,并比较与超声检查的相关性.结果 前列腺增生患者平均大尿道压力、大尿道闭合压、前列腺尿道长度高于同龄正常参考值(P<0.05).结论 UPP测定对判断后尿道梗阻部位及前列腺大小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也有其局限性.

    作者:吴娟;廖利民;付光;梁文立;刘丽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清妊娠血浆相关蛋白A与冠心病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目的 研究血清妊娠血浆相关蛋白A(PAPP-A)水平与冠心病斑块稳定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230例拟诊冠心病患者的PAPP-A水平,其中急性心肌梗死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10例,稳定型心绞痛40例,另30例为非冠心病,并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病变形态学分析,比较不同类型的冠心病及不同形态斑块的PAPP-A水平.结果 血清PAPP-A在急性心肌梗死组为(26.13±4.65) mIU/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20.37±5.78) mIU/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12.82±3.94) mIU/L和非冠心病组(10 70±2 86) mIU/L(均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比较,P<0.05).血清PAPP-A在Ⅱ型斑块组中的水平为(24.52±4.82) mIU/L,明显高于其他型斑块组(16.82±5.37) mIU/L及非冠心病组(10.70±2.86) mIU/L(均P<0.01).结论 血清PAPP-A水平与冠心病斑块稳定性相关.

    作者:周海波;胡文志;张博晴;孙烈;杨季明;洪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医患互动模式对偏瘫康复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医患互动模式对急性脑卒中后中重度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例中重度偏瘫患者按家庭是否支持康复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 例,治疗组给以互动模式治疗.两组于康复前,康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用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评定(FMA)、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1年后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定抑郁.结果 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3个月时改善大(P<0.01),BI于6个月、1年后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医患互动模式可改善中重度偏瘫康复效果.

    作者:王贵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对17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制定个体化的吞咽训练计划,进行针对性吞咽训练,观察护理前后的效果.结果 经过4周康复护理,患者吞咽功能明显提高(P<0.01).结论 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可改善吞咽功能,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作者:季淑凤;朱慧;何晓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综合康复

    目的 探讨康复综合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81例脑卒中后并发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观察组)96例和对照组85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还另外采用良肢位摆放、空气波压力治疗、冷水热水交并浸泡、运动想像等综合康复措施.治疗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偏瘫侧肩痛、关节活动度、水肿等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综合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效果,有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赵长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第六届国际引导式教育大会侧记

    国际彼图协会(International Peto Association)主办的第六届国际引导式教育大会( 6th World Congress on Conductive Education )于2007年8月19~22日在瑞典歌德堡市举行.笔者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唐久来教授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的有关情况做简要介绍.

    作者:李林;杜卫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老年性原发高血压患者的心理护理

    目的 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0例,给予卡托普利、硝苯地平治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40例,只给予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SAS、SDS标准分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李素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通心络对脑梗死大鼠的脑缺血耐受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Bcl-2、Bax蛋白对脑缺血耐受的作用及通心络的干预作用.方法 检测不同时程通心络组、全脑缺血-局灶脑缺血再灌注组及单纯局灶脑缺血组大鼠的神经行为评分、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Bax蛋白阳性细胞数,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结果 通心络组的神经行为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减少,脑缺血半暗带的Bcl-2蛋白表达增高而Bax蛋白表达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减少.结论 通心络增加脑缺血半暗带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Bax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增强缺血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

    作者:罗方;吴锦晖;罗祖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的效果

    目的 探讨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刺激治疗.以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两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刺激可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线妮;林宏;齐海妮;朱以芳;徐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实验性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 探讨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凋亡的发生、发展情况.方法 64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6只)采用胶原酶诱导大脑尾状核脑出血模型,对照组(8只)为假手术组,实验组分为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7 d、14 d 7个时相点,运用TUNEL、SP技术和电子显微镜检测血肿周围组织中细胞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TUNEL阳性细胞数在实验组6 h时可见,24~48 h表达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caspase-3蛋白表达规律与TUNEL一致,但高峰时间早于TUNEL.透射电镜可见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结论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存在神经细胞凋亡,且与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李红玲;葛艳萍;郭艳苏;吴东霞;李春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神经组织工程生物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进展

    生物支架是对细胞外基质结构和功能的仿生,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神经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核心要素.目前神经组织工程生物支架材料主要分为两大类:天然生物材料和人工合成的可降解材料.本文就几种比较典型的神经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的生物功能性进行综述.

    作者:陈兴泳;唐洲平;唐荣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刊

主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