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吕政;李胜活;张春梅;陈惠娟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技术治疗尿道狭窄的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观察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技术治疗男性尿道狭窄患者30例的临床疗效.结果 1次手术成功21例,2次手术4例,3次手术3例;其中2例转开放手术.术后9例失访,其余21例患者随访3~37个月,13例排尿通畅,8例需要定期尿道扩张.结论 钬激光联合输尿管镜技术为尿道狭窄与闭锁再通提供了一种低创的手术方法.
作者:付光;廖利民;鞠彦合;李东;韩春生;熊宗胜;史文博;吴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交通事故智残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交通事故智残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交通事故智残者家属的SCL-90的9个因子分均高于常模(P<0.01),其心身反应水平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客观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 05或P<0.01).结论 交通事故智残者家属存在有较多的心理问题,其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明显影响.
作者:虞华;朱先文;齐永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茶多酚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致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70只C57BL/6小鼠分为4组,A组为生理盐水(NS)+NS组,B组为NS+茶多酚(GTPs)组,C组(模型组)为NS+MPTP组,D组为GTPs+MPTP组,其中D组又分为D1组(10mg/kg)及D2(50mg/kg)组,在注射GTPs后0.5 h腹腔注射MPTP 3次,制作帕金森病模型.腹腔注射茶多酚后,应用高效液相色普-电化学分析法(HPLC-ECD)测定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浓度.结果 A组多巴胺及代谢产物含量高,B组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C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组与C组相比浓度升高(P<0.05).结论 茶多酚对MPTP诱发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黑质多巴胺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作者:张扬;邵蓓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肢体痉挛是脑卒中后的主要症状之一.尽管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在机理上没有认识彻底,临床评价和治疗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近年来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
作者:公维军;张通;孙新亭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癌症患者与抑郁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 对81例癌症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艾森克人格评定量表(EPQ)、防御方式问卷(DSQ)、生活事件量表(LES)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的评定,6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行SCL-90、EPQ、DSQ评定.结果 并发症重的癌症患者HAMD得分要高于无并发症及并发症轻者;癌症抑郁组SCL-90总分、总均分、躯体化分、强迫状态分、抑郁分、焦虑分、其他分显著高于非抑郁组与对照组;癌症抑郁组EPQ的N因子分与非抑郁组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负性生活事件多,强度大.结论 躯体症状的严重程度、负性生活事件、癌症患者的人格特征、心理防御机制使用不当与癌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和持续有关.
作者:徐静波;冯昕;刘振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动态运动负荷对脑卒中患者膝关节拮抗肌群协同收缩率变化的影响.方法 11例脑卒中患者(偏瘫组)和14例正常人(正常组)利用动态运动负荷诱发双侧下肢屈伸膝关节,采用表面电极引导和记录肌电信号并进行线性时、频分析.结果 偏瘫组与正常组组内中位频率(MF)、平均功率频率(MPF)、平均肌电值(AEMG)膝关节拮抗肌群协同收缩率均值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 MF膝关节拮抗肌群协同收缩率均值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偏瘫组MPF膝关节拮抗肌群协同收缩率明显增高,AEMG膝关节拮抗肌群协同收缩率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 MPF、AEMG膝关节拮抗肌群协同收缩率能反映动态运动负荷下脑卒中患者下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变化,而MF膝关节拮抗肌群协同收缩率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动态运动负荷下脑卒中患者下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变化.
作者:谭炎全;蔡奇芳;林奕;戴慧寒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进一步研究尿道压力测定(UPP)在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尿道压力测定,并比较与超声检查的相关性.结果 前列腺增生患者平均大尿道压力、大尿道闭合压、前列腺尿道长度高于同龄正常参考值(P<0.05).结论 UPP测定对判断后尿道梗阻部位及前列腺大小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也有其局限性.
作者:吴娟;廖利民;付光;梁文立;刘丽岩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高尿酸血症患者饮食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388例高尿酸血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严格进行饮食治疗者119例(30.7%),未控制饮食或控制饮食不合格者269例(69.3%).饮食治疗控制依从性与患者的家族史、病情、职业、接受健康教育的程度、大众媒体的宣传程度、家庭支持水平和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高尿酸血症患者饮食治疗的依从性较差,对高尿酸血症饮食治疗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偏低;病情越重,接受健康教育程度越高,家庭支持程度越高、大众媒体宣传程度越大和对生活满意程度越高的高尿酸血症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越好.
作者:盖淑香;王晓青;陈红;尹丹卫;高丽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国际彼图协会(International Peto Association)主办的第六届国际引导式教育大会( 6th World Congress on Conductive Education )于2007年8月19~22日在瑞典歌德堡市举行.笔者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唐久来教授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的有关情况做简要介绍.
作者:李林;杜卫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血清妊娠血浆相关蛋白A(PAPP-A)水平与冠心病斑块稳定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230例拟诊冠心病患者的PAPP-A水平,其中急性心肌梗死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10例,稳定型心绞痛40例,另30例为非冠心病,并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病变形态学分析,比较不同类型的冠心病及不同形态斑块的PAPP-A水平.结果 血清PAPP-A在急性心肌梗死组为(26.13±4.65) mIU/L,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为(20.37±5.78) mIU/L,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12.82±3.94) mIU/L和非冠心病组(10 70±2 86) mIU/L(均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比较,P<0.05).血清PAPP-A在Ⅱ型斑块组中的水平为(24.52±4.82) mIU/L,明显高于其他型斑块组(16.82±5.37) mIU/L及非冠心病组(10.70±2.86) mIU/L(均P<0.01).结论 血清PAPP-A水平与冠心病斑块稳定性相关.
作者:周海波;胡文志;张博晴;孙烈;杨季明;洪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奋乃静(2~6 mg)治疗老年痴呆精神病性症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31例老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奋乃静治疗.分别采用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8周末显著进步2例,进步22例,无效7例,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小剂量奋乃静治疗老年痴呆精神病性症状安全、有效.
作者:施莹娟;王峰;何敏慧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8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0例,给予卡托普利、硝苯地平治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心理护理;对照组40例,只给予卡托普利和硝苯地平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结果 干预组患者SAS、SDS标准分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治疗后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李素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高压氧治疗期间脑外伤康复期患者外周血CD34+ 细胞和白细胞的变化.方法 接受高压氧治疗的脑外伤康复期患者11例,在高压氧治疗前、治疗期第1、2、3、4、5周,分别计数外周血CD34+细胞、白细胞,正常人11名作为对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外伤康复期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在高压氧治疗第1、3周无明显变化,第2、5周上升(P<0.05);治疗组内比较,治疗第1、3周与第5周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白细胞计数处正常范围,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患者临床症状有改善.结论 高压氧治疗对以CD34+标识的骨髓源干细胞有动员作用,可能通过动员CD34+细胞,参与脑外伤康复期的神经功能修复.
作者:于强;袁志诚;陆培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根据国际尿控协会(ICS)新定义,下尿路症状(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LUTS) 被分为储尿期、排尿期和排尿后症状.储尿期症状是指膀胱储尿期所产生的症状,包括尿急、尿频、夜尿、急迫性尿失禁等.
作者:廖利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医患互动模式对急性脑卒中后中重度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例中重度偏瘫患者按家庭是否支持康复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 例,治疗组给以互动模式治疗.两组于康复前,康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用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评定(FMA)、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1年后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评定抑郁.结果 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3个月时改善大(P<0.01),BI于6个月、1年后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医患互动模式可改善中重度偏瘫康复效果.
作者:王贵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很高,而且还有由南向北逐渐递增的特点,黑龙江省发病率居全国首位.大约60%的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躯体上的残疾和精神上的痛苦,给家庭及社会带来负担.
作者:高敏;吕政;李胜活;张春梅;陈惠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电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刺激治疗.以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两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刺激可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线妮;林宏;齐海妮;朱以芳;徐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脑血管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及高血压、糖尿病对其的影响.方法 应用简单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中文版对全国23省(市)县级以上医院就诊的脑血管患者进行测试.结果 915例脑血管患者中有认知障碍者281例,发生率为30.71%,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的脑血管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 脑血管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较高,高血压、糖尿病都是诱发脑血管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重要高危因素.
作者:张建男;陈长香;李建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氯硝西泮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疗效.方法 对符合标准的157例难治性癫痫患者给予氯硝西泮、丙戊酸钠、托吡酯.观察治疗3个月、6个月、1年、2年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为75.16%,随着时间的延长疗效进入平稳期;对各种发作类型都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氯硝西泮治疗难治性癫痫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胡萌;刘欣友;李臻;张中银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大鼠不同方式脊髓损伤后损伤下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变化,并对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方法 6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切割型脊髓损伤组和撞击型脊髓损伤组,采用联合均分(ACOS)神经行为学评定观察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术后1、2、4、10周,用Karnovsky-Roots直接法染色检测L2~L4段脊髓AChE、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GRP的水平.结果 术后1~10周内,撞击组大鼠ACOS得分明显高于切割组,两损伤组大鼠术后前角运动神经元CGRP和AChE的含量均下降,但撞击组10周时有了明显恢复,而切割组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且CGRP的改变早于AChE.结论 在大鼠不同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变化与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功能状态具有一定联系;CGRP和AChE可能在对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欧喜超;杨朝阳;刘玉军;鲁强;张皑峰;李晓光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