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昆;张明高
目的 探讨头孢菌素类临床药学服务对合理用药的作用.方法 将我院收集到的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5例未使用药学服务,而观察组25例采用药学服务,对两组患者合理用药及治疗依从性情况予以记录,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药物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也提示观察组更佳(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头孢菌素类临床药学服务对合理用药具有积极作用,有效提升患者对药物了解程度的同时,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临床效果极佳,值得推广.
作者:贺美俊;丁珊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分析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救治效果以及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进行先治疗后转运的治疗方式,对照组进行边治疗边转运的急救方式.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治疗后转运的急救方式,急救效果优于边治疗变转运的急救方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洪霞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对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老年人单纯性收缩压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将我院90例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设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缬沙坦单药进行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4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37例,总有效率为82.22%,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无显著差异,进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为(122.6±8.4)mmHg和(65.4±8.2)mmHg,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为(137.3±10.5)mmHg和(72.5±8.4)mmHg,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 对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改善血压水平.
作者:罗娴婷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本次18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收的初产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一般情况以及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结果 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平均分为(44.52±8.46)分;经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可知,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母乳喂养知识水平以及预计喂养方式.结论 要想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需要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延长母乳喂养时间,促进母乳喂养率的提高.
作者:冷英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关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合并脑梗死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价值的探讨.方法 选取13例来我院进行ITP+脑梗死疾病诊断与治疗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经影像学技术检查病灶的结果以及疾病治疗疗效.结果 经过检查13例患者均确诊为脑梗死,类型主要包括腔隙性、大面积、多发性三种,其中多发性脑梗死病例数较多;临床治疗后总有效率为100.00%,未有患者发生治疗无效或死亡情况.结论 导致ITP患者患有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自身免疫性血管炎因素以及年龄大、合并患有高血压与高血脂等疾病、吸烟史等常见脑梗死因素,临床治疗时需要控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时间和剂量,配合丙种球蛋白联合干预疾病,以此有效改善患者的患病情况.
作者:吴伟;张维革;李国铭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评价急诊手术治疗普外科合并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7月普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82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41例合并症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41例合并症患者采取急诊手术治疗,对比2组合并症患者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以及血压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患者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舒张压、收缩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手术治疗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效果理想,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倪福恩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针对青光眼并发白内障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结果进行探究.方法 选2017年2月~2018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均诊断为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病人采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进行治疗,而实验组病人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结果 两组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病人经过治疗之后均出现轻度的并发症情况,但实验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病人.除此之外,100例病人经过治疗之后其视力均显著改善.其中,高于0.5以及0.3~0.5的病人要高于治疗之前,而在0.1~0.3以及低于0.1的病人要低于治疗之前.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对于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病人治疗具有很高的疗效,应用价值比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子尧;李兰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研究骨质疏松症治疗中使用唑来膦酸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危险因素.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自我院2017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86例骨质疏松症患者,所有患者均静脉滴注唑来膦酸,观察不良反应症状.结果 用药3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7.67%,用药14天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3.49%.组间差异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检查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 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会发生急性期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发热、关节痛、肌肉痛等,但不会造成肝、肾功能损伤,骨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周小红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探讨慢阻肺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以及分析其不同证型的用药规律.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慢阻肺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统计证型分布以及用药情况.结果 慢阻肺患者的中医证型中以痰浊阻肺证和痰热郁肺证为主,分别占所有患者证型的44.0%和32.0%,其余还有表寒里热证、肺肾气虚证、风寒袭肺证等证型.中药的使用规律以治疗慢阻肺的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方剂.以止咳平喘为目的时,多使用杏仁、厚朴、紫菀、冬花等中药;以化痰为主要目的时,多使用苏子、贝母、白芥子等中药;以补气为目的时,多使用党参、山药、黄芪等中药;以祛湿消肿为目的时,多使用茯苓、薏苡仁;以解表散寒多选麻黄、桂枝、荆防等;以理气行气为目的时,多使用枳壳、桔梗、白前等;以清热为目的,多使用丹参、黄芩、石膏等.结论 患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型以痰证为主,其次表寒里热证、肺肾气虚证、风寒袭肺证等,临床医师根据不同的证型采取适当的中药治疗化痰止咳平喘,同时根据其具体的症状辅以清热、祛湿、解表、补气等药物,对以后中医治疗慢阻肺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探究乳腺癌手术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观察对比组间疗效差异及患者5年生存率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年生存率虽略高于对照组,但仍不理想,组间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采用综合治疗的效果好于手术治疗,但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较低,还需对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法.
作者:蒋德欢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探讨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伴有焦虑症状抑郁症的对照研究.方法 从2015年3月~2018年3月期间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34例,分别使用米氮平与帕罗西汀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HAMD量表评分优于参考组(P<0.05),治疗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P>0.05),不良反应情况上两组比较差异(P<0.05).结论 米氮平与帕罗西汀在治疗后均有较好效果,但米氮平对于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的改善情况更佳,安全性更高,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王丽敏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研究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接受微生物检测的460例患者检验报告,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可对微生物检测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包括检验人员素质、患者自身生理因素、检验仪器、试剂及标本留取时间;分离出病原菌55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86株,占(52.00%),革兰阳性菌205株,占(37.27%),真菌59株,占(10.73%),且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于红霉素、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50%;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均>50%.结论 检验科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能够通过增强检验人员素质、规范操作步骤、提高采集标本等工作而得到提升,并根据病原菌耐药性给予抗菌药药物,使耐药率得到降低,可行性较高.
作者:张杨春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研究产妇剖宫产术后使用综合治疗仪及电磁波治疗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6月于我院行足月剖宫产的60例单胎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采用综合治疗仪结合电磁波治疗器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指标评价:①乳房胀痛分度;②子宫复旧情况;③伤口愈合分级.结果 治疗组乳房胀痛例数(2/30)明显少于对照组(7/30);24 h子宫下降高度治疗组(3.2±0.7)cm高于对照组(2.1±1.3)cm;治疗组产妇产后恶露排净时间为(28.8±5.6)d,低于对照组(36.7±7.1)d;治疗组伤口甲级愈合例数(30/30)明显高于对照组(27/30).以上数据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综合治疗仪结合电磁波治疗器的使用利于剖宫产后产妇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董美娟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探讨应用呼吸护理对于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出现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呼吸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院内呼吸道感染率以及相关监测指标异常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性左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呼吸护理可有效预防患者发生院内呼吸道感染,该护理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作者:王晓翠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探究高危孕产妇管理中妇幼保健信息化的运用.方法 以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自2017年1月起实施高危孕产妇安全管理体系.统计近3年我院高危孕产妇的死亡率和围生期幼儿的死亡率.结果 2015年~2017年间,我院的高危孕产妇死亡率均为0%,而围生期幼儿的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实施高危孕产妇安全管理体系,有助于改善围生期幼儿的结局,提高高危孕产妇的信息质量.
作者:王芬 刊期: 2018年第88期
药物临床试验的开展主要是为了确保药物在人体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一种系统性研究,是新品药物上市前的关键步骤和重要环节.试验过程中所使用的试验用药品主要包括:试验药物、安慰剂以及对照药物.试验研究的医务人员作为药品管理人员,其管理质量将会直接影响到临床试验的有效性以及接受试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可见,通过加强对于试验用药品的护理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组研究通过结合我院的药物临床试验情况,总结有关试验用药品的护理管理经验和技巧.具体研究如下所示.
作者:张瑜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妇产科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妇产科门诊的宫颈糜烂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各34例,A组实施微波方案,B组实施高频电刀环切术(LEEP)方案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宫颈糜烂患者实施微波方案与LEEP治疗,均具有良好效果,但是,LEEP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作者:赵维维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比较临床病理尸检与法医病理尸检的原因、结果及应对措施.方法 选择从2010年1月~2018年1月的尸体解剖资料102例为观察组,2002年12月~2010年12月的尸体解剖资料8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尸检率和医疗纠纷委托尸检率.结果 临床病理尸检率,观察组为40.20%、对照组为72.48%(P<0.05);医疗纠纷委托尸检率,观察组为59.80%(P<0.05).结论 法医病理尸检呈不断上升趋势,应加强管理.
作者:邹宗位;夏米佳;陈宗溢 刊期: 2018年第88期
输卵管残端妊娠是切除输卵管后残端再次发生妊娠,发病概率很低.本文通过描述我院妇科遇到的典型病例,讨论了输卵管残端病因和注意事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刘颖;闫颖;吴林玲 刊期: 2018年第88期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方法 选取我院实施并发症预防干预的时间间隔(2016年10月)为分组依据,分别于实施前(2016年2月~2016年9月)、实施后(2017年2月~2017年9月),各抽取47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纳入对照组、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2,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以出血、切口感染、胆管损伤等为主.并发症预防干预的应用可有效降低LC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肖鹏 刊期: 2018年第8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