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与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效果对比观察

邢海鹏

关键词: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 交锁髓内钉固定, 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 效果对比
摘要:目的 观察对比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与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与到2018年1月的胫骨远端关节处骨折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患者,对实验组患者采用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方式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经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方式对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细菌性肝脓肿进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价值

    目的 探讨细菌性肝脓肿进行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本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96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依据摸球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细菌性肝脓肿切开置管引流,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上,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效果显著,安全可行,可作为理想治疗方法全面推广.

    作者:李世楠;杨洁;王宇;唐海龙 刊期: 2018年第85期

  • 中西医结合并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研究

    目的 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并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5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使用西药治疗,观察组进行中西医结合联合康复治疗,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BI评分、NIHSS评分以及SS-QO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联合康复治疗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有助于患者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作者:朱丽芬 刊期: 2018年第85期

  • 电针联合半导体激光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疗效影响

    目的 将电针加半导体激光与康复训练实行于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治疗中,分析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10月本院纳入治疗的50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分组法参考计算机法,一组收入25例,康复训练实施于参照组,电针加半导体激光与康复训练实施于实验组,研究和统计两组患者治疗之前及治疗之后的FMA评分数值.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之后的FMA评分数值较参照组患者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治疗中采取电针加半导体激光与康复训练展现良好临床疗效.

    作者:朱琳 刊期: 2018年第8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评价两种治疗方法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62/6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08%(54/65),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较好,可显著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且临床安全性高.

    作者:王晓琳 刊期: 2018年第85期

  • 倍他司汀联合甘露醇治疗内耳眩晕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倍他司汀联合甘露醇治疗内耳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在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内耳眩晕症患者54例按其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参照组两组,两组皆使用镇静、解痉、止吐等临床常规治疗手段,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另外使用倍他司汀联合甘露醇的治疗方法.评价两组患者获得的不同治疗效果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6%明显要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0.4%(P<0.05);且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要显著短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比较皆提示有较大的统计价值存在(P<0.05).结论 使用倍他司汀联合甘露醇治疗内耳眩晕症的疗效确切,可缩短症状缓解时间,值得临床积极采用.

    作者:王巍 刊期: 2018年第85期

  • 急诊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疗分析

    目的 探究急诊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急诊内科接受治疗的50例急性腹痛患者作为病例样本分析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分析引起腹痛的病因,记录诊断情况,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及妇科疾病是引起患者急性腹痛的主要原因,占比分别为56%、26%、12%.首诊的明确诊断率为86%,经过针对性的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或好转.结论 在急诊内科对急性腹痛患者详细寻找病因、明确诊断、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董先梅 刊期: 2018年第85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对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治疗当中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将10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长、骨水泥注入量要高于对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椎体Cobb's角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当前的临床医学当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骨水泥渗漏情况的发生几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引起重视.

    作者:潘爱祥 刊期: 2018年第85期

  •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讨论关于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临床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工作的180名内科护理人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0人施行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优质护理模式认知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管理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能提高护理人员优质护理的意识,促进优质护理更好更快更普遍的应用,提高临床护理的工作质量.

    作者:刘志芳 刊期: 2018年第85期

  • 规范导管维护措施预防早产儿PICC堵管的效果

    目的 分析研究规范导管维护措施对预防早产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堵管的作用.方法 将2016年2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实施PICC的早产儿进行研究,对其采用规范导管维护措施进行干预护理,对护理措施实施前后的PICC堵管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早产儿PICC堵管事件的发生率为2%,明显的比干预实施前16%下降(P<0.05).结论 对早产儿PICC堵管现象实施规范导管维护干预措施,有效的降低了堵管事件的发生率,效果比较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张立巍 刊期: 2018年第85期

  • 精神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安全护理管理策略

    目的 研究和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安全护理管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9月精神科所接收的患者66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成甲组与乙组进行对比,甲组患者的人数与乙组患者的相同,各33人,甲组中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方法,乙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同时分析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且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结果 两组患者均进行不同的护理方法,从护理的结果上可以看出,乙组的护理效果要显著优于甲组,患者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人数要少于甲组.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包括患者自身与护理人员自身的原因,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精神科的患者进行护理时,使用有效的护理手段是非常重要的,能降低患者的不安全因素发生,还能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护理水平.

    作者:朱亚宏;刘五华 刊期: 2018年第85期

  • 前列地尔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微循环及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研究前列地尔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微循环及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经过上级医院PCI术处理后患有急性心肌梗死86例患者,随后分为前列地尔组与非前列地尔组.前列地尔组患者需要在术后采取前列地尔药物治疗,而非前列地尔组患者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前列地尔组患者在手术后TIMI?3级血流发生率以及CTFC值等情况显著优于非前列地尔组,且前列地尔组患者随访的MACE等情况显著优于非前列地尔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微循环及患者预后的影响较大,值得进一步使用.

    作者:张国栋 刊期: 2018年第85期

  • 连续护理应用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连续护理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与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增用连续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之间的临床护理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GRQ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工作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除了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外还可增加连续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预后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玲;肖爱萍;钱慧 刊期: 2018年第85期

  • 老年人口腔急症治疗的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和调查分析探究老年性群口腔急诊治疗的风险评估,并有针对性的给出解决策略.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选取曾于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口腔急诊患者300例,其中男性患者184例,女性患者116例,年龄大为89岁,小为64岁,平均年龄为69.8周岁.将这3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150例患者;对对照组不采取风险评估,而对于观察组的两组患者则采取相应的风险评估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医疗风险.结果 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未实施风险评估的对照组中,出现了心律失常、严重出血、继发感染等风险病例,而实施风险评估的观察组患者则通过相应的预防干预,结果未发现严重的医疗风险.结论 在老年性群体的口腔急诊治疗中,采取有效的风险评估并且给予及时的预防治疗对于患者生命质量的提升尤为重要,值得临床医学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玥 刊期: 2018年第85期

  • 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 评价关于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本研究在治疗过程中,选择采用分组对照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的时间为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期间所收治的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患者,本研究选择其中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4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采用非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为患者治疗过程中进行解剖关系的恢复,同时体外克氏针固定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选择采用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的过程当中为患者选择采用恢复解剖关系,采用钢板螺丝固定进行治疗,对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评价本研究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二次手术率和骨不连的发生率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也比对照组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对于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配合选择恢复患者的解剖关系并采用钢板螺丝固定方案进行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将第二次手术的发生率和骨不连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维元 刊期: 2018年第85期

  • 联用气雾型布地奈德、孟鲁司特钠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及对肺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究气雾型布地奈德与孟鲁司特钠联用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疗效及其对肺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以治疗方法的异同为划分标准将其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对照组患儿接受气雾型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桑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儿联用气雾型布地奈德与孟鲁司特钠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肺功能、降低炎症因子的水平,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潘莉;张弘 刊期: 2018年第85期

  • 更昔洛韦滴眼液和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疱性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 探究更昔洛韦滴眼液和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单疱性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80例单疱性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实验组给予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眼部刺激与充血等病症改善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8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实验组患者并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实验组复发率为1.11%,对照组复发率为7.77%,各组对比差异均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单疱性病毒性角膜炎病症,与阿昔洛韦进行对比,更昔洛韦滴眼液应用效果更为理想,其有助于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

    作者:崔存 刊期: 2018年第85期

  • 不同治疗方法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儿,共62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四组,A组(15例)仅给予蓝光照射治疗、B组(15例)蓝光照射和酐酶诱导剂、C组(16例)蓝疗法和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和D组(16例)给予蓝光照射、茵栀黄注射液和酐酶诱导剂治疗,对比四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D组治疗后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其他三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时,蓝光疗法、酐酶诱导剂以及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杨俊峰 刊期: 2018年第85期

  • 产科门诊高危孕产妇筛查管理分析

    目的 探讨产科门诊高危孕产妇筛查管理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7月本院产科门诊2460例产前检查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所有孕产妇均实施高危筛查,分析高危因素,观察妊娠结局.结果 本组2460例孕产妇中,高危孕产妇发生率为8.98%(221/2460),高危因素包括剖宫产史、胎儿宫内窘迫、妊娠期糖尿病、羊水过多等;追踪221例高危孕产妇分娩结局,其中顺产77例,剖宫产128例,新生儿窒息8例,围生儿死亡8例.结论 产科门诊孕产妇高危因素较多,需加强产前筛查管理,以尽早发现、尽早介入,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李艳玲 刊期: 2018年第85期

  • 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胃穿孔时行腹腔镜修补术与传统的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18例胃穿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开腹修补术,实验组则采用腹腔镜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胃动力指标.结果 实验组在术后1h、24h、48h以及72h时的血清胃泌素(GAS)评分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穿孔的治疗中,腹腔镜修补术的治疗效果要明显显著于传统的开腹修补术,可有效帮助患者迅速恢复胃肠动力,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作者:李刚;薛冰川;郭中祥 刊期: 2018年第85期

  • 79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总结79前循环破裂动脉瘤行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79例患者中37例行开颅显微手术动脉瘤夹闭术,42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动脉瘤完全闭塞率、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住院时间短于夹闭组,夹闭组动脉瘤完全闭塞率高于介入组(均P<0.05);夹闭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8%,高于介入组的19.0%(P<0.05).结论 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疗效相似,血管内介入手术的并发症相对较低,住院时间相对较短.

    作者:吴臣义;孙彦军;邹飞辉;刘科峰;王有刚 刊期: 2018年第85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