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元;王耀光
介绍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BMT-Ⅱ,2003年版)的评定内容、评分、信度、效度、较第1版的改进之处及其优势.RBMT-Ⅱ比一般标准的记忆测验临床实用性更强,值得在临床康复中推广应用.
作者:郭华珍;恽晓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失眠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不适主诉之一,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失眠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有明显影响,但对脑卒中后并发失眠的治疗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临床上大多仍以使用镇静催眠药对症处理为主.国内外对该类失眠患者进行了不同药物、不同方法的治疗研究,结果各异.
作者:周圆月;兰光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本文介绍基于因特网的认知远程康复治疗系统的建设,包括总体构思、系统的组成、系统实现所采用的关键技术、系统的功能设计、患者与医生不同角色的权限划分以及网上就医流程.该系统适合我国国情,将成为认知康复开辟新途径,有助于解决远离医院居住、行动不便的患者就医难,以及专业治疗人员缺乏等问题,亦有助于推动我国认知康复的普及与发展.
作者:恽晓平;白晶;张慧丽;王广志;郭华珍;丁辉;逄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凯芬复合舒芬尼与单纯舒芬尼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 4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镇痛方法为,A组:凯芬100 mg+舒芬尼100μg+生理盐水共100 ml;B组:舒芬尼200μg+生理盐水共100 ml.观察48 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48 h内的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凯芬复合舒芬尼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良好,可减少舒芬尼的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任自刚;王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损伤平面、不同损伤程度的脊髓损伤(SCI)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状况的特点.方法 对313例SCI住院患者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分,根据损伤平面和损伤程度的不同,将FIM评定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颈、胸、腰髓损伤患者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随损伤平面的降低,FIM评分升高;同一损伤平面不同损伤程度的SCI患者的FIM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但腰髓完全性和不完全性SCI患者的FIM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FIM评分可客观反映不同损伤平面、不同损伤程度SCI患者的ADL状况.
作者:宋桂芸;郭华珍;黄文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对早期康复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75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电针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行药物治疗加早期康复,治疗组增加电针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简式Fugl-Meyer评分(FMA)、修订Barthel指数(MBI)评定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但电针治疗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早期康复急性脑卒中患者介入电针治疗效果优于单一治疗.
作者:刘英;邹尚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对膝骨关节炎的研究显示,在软骨发生形态学改变之前,已经存在蛋白多糖和水含量的变化及表层胶原纤维定向排列的改变.MRI作为一种多参数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应用弥散加权成像、质子密度地图成像、延迟动态增强成像、23Na+谱成像、T2Mapping成像等新的成像技术,不仅可以精确显示关节软骨的病理变化,而且可以在软骨发生病理形态学改变之前及时发现其基质成分变化,从而对膝骨关节炎的软骨损害进行早期诊断.随着设备软硬件技术的不断提高,MRI将在膝骨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疗效量化评判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珩;李峰;张蓉;王常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视觉受损者行走时足底压力的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比利时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14名正常人(21~26岁)进行睁眼和蒙眼状态下的动态足底压力测试,每名受试者双足各记录5次,计算在睁眼及蒙眼两种状态下双足足底各区域的平均峰值压力值,比较双足峰值压力数据特征.结果 与睁眼状态相比,蒙眼行走时双足对应区域的峰值压力差异更为显著,且压力中心向左偏移.结论 视觉对行走时的足底压力有明显影响.
作者:宋伟;佘瑾;杨阳;蒲放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急性期或亚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效果.方法 3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急性期78例、亚急性期287例,急性期患者的治疗原则为消除局部水肿和无菌性炎症;亚急性期患者的治疗原则为恢复生理或代偿平衡,松解粘连,消除神经根及局部相关组织的炎性刺激.结果 急性期患者治愈60例(76.9%)、好转18例(23.1%)、未愈0例;亚急性期患者治愈186例(64.8%)、好转101例(35.2%)、未愈0例,总有效率99.7%.结论 保守治疗对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张庆寿;孙小儒;刘润涛;李雄;韩万伟;王晓梅;郭维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RGP)矫正圆锥角膜屈光异常的效果.方法 选择25例(43眼)圆锥角膜患者配戴RGP,观察视力、角膜曲率、配适状况、舒适度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43跟均一次配适成功,平均屈光度(-8.99±-5.55)DS,矫正视力好于或等于框架球柱面联合镜,且配适良好,合并症少而轻.结论 RGP对圆锥角膜的视力矫正效果优于框架眼镜,是非手术矫正圆锥角膜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莉;黄一飞;王丽强;王大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胆红素脑病仔鼠血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S-100β)、总胆红素含量(TBC)的变化及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出生7 d的Wistar仔鼠42只随机分为C组(对照组,n=10)、M0组(未干预组,n=17)和M1组(亚低温组,n=15);C组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其余各组腹腔注射胆红素200 mg/kg制成胆红素脑病模型.通过病理和血液NSE、S-100β值的变化,观察亚低温对胆红素脑病仔鼠的脑保护作用.结果 胆红素脑病新生仔鼠出现明显的神经行为异常和病理改变,M1组经亚低温干预后血液NSE、S-100β、TBC下降,与M0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亚低温对胆红素脑病仔鼠有脑保护作用.
作者:李金玲;李林;李翠玲;谭红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脑外伤患者督脉穴位电刺激的fMRI脑成像变化.方法 对1例脑外伤患者进行命门穴和腰阳关穴经皮神经电刺激,对穴位刺激时的脑功能变化进行fMRI观察.结果 与静息状态比较,电刺激时出现多个脑区激活.结论 电刺激督脉可能会影响脑损伤后的神经可塑性过程.
作者:卢虎英;魏鹏绪;徐基民;陈之罡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利用角膜地形图做角膜切口以矫正散光的效果.方法 对97例患者(102眼,术前散光范围0.25~5.75D),术前行角膜地形图检查,然后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1眼)常规做颞上方巩膜隧道切口,B组在角膜曲率大轴位做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于术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时对患者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底、角膜地形图检查,观察角膜散光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时角膜散光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1 d、1周角膜散光较术前增加,术后1个月、3个月散光较术前改善.术前散光≤1.5 D者术后平均散光(0.52±0.14)D;术前散光1.5~2.5 D者术后平均散光(0.88±0.53)D;术前散光>2.5 D者术后平均散光(1.5±0.72)D.结论 通过角膜地形图引导的手术切口可以较好地矫正术前部分散光,获得满意视力.
作者:喻丽;曾晓峰;余芬芬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脑损伤患者语义启动效应的变化.方法 对8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15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17例脑外伤(TBI)患者、24名正常青年人(青年组)、17名正常中老年人(中老年组)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临床记忆量表、加工分离程序测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D组患者的意识性提取、自动提取成绩均显著低于青年组及中老年组(P<0.001);VD组、TBI组患者的意识性提取成绩均显著低于青年组及中老年组(P<0.001),自动提取成绩与青年组及中老年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AD患者的外显记忆和语义启动效应损伤,VD和TBI患者的外显记忆损伤,语义启动效应均保留.
作者:徐扬;恽晓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肝气郁结证患者脑电非线性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 15例肝气郁结症患者和15例正常受试者按年龄、性别配对,用参数PD2对安静闭眼、安静睁眼、睁眼心算3种状态下的脑电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种状态下肝气郁结证患者大脑皮质的PD2较正常人增高,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并随刺激条件的增多,两者之间PD2的差异逐渐缩小.结论 脑电非线性分析能相对客观和准确地观测到肝气郁结证患者大脑皮质的变化,可用于肝气郁结证脑机制的研究.
作者:刘子旺;王玉来;尹岭;姚斌;郭蓉娟;赵永烈;滕晶;秦绍林;王爱成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86例LA患者(观察组)和84例非LA患者(对照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MRA)检查,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为86.05%,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率分别为52.70%和24.32%;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75.58%,颅内动脉中、重度硬化率分别为46.15%和29.23%,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LA皆有较强相关性,能预示LA的发生、发展及其严重程度.
作者:刘杰;刘若卓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悬吊方式和步速对两种小腿假肢接受腔悬吊的影响.方法 制作带聚乙烯基(EVA)内衬套的PTK小腿假肢和带锁硅胶衬套小腿假肢,由一位熟练使用小腿假肢的患者穿戴,使用红外线摄像仪进行步态分析测试,采集一个标准步态周期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PTK接受腔和带锁硅胶衬套接受腔的小腿假肢悬吊位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TK小腿假肢在不同步速下产生的悬吊位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01).结论 PTK小腿假肢和带锁硅胶小腿假肢在不同的步速下行走对假肢的悬吊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者:周大伟;徐晴岩;方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尽管计算能力被认为是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成分,综合的认知评定应该包括计算能力的评定,但是对失算症的研究和评定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介绍失算症的定义、分类、主要的神经心理学理论模型与大脑机制,重点阐述失算症的临床表现、标准化评定工具以及相关的研究,初步探讨失算症的康复训练.
作者:逄辉;恽晓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增生性瘢痕的出现和瘢痕挛缩是对烧伤后患者影响大也是重要的两个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的处理直接影响烧伤后期的功能恢复水平.笔者通过文献回顾,着重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挛缩的预防、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易南;胡大海;朱雄翔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在人类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预后相关因子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RT-PCR及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66例手术切除的人类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ARP-1的表达,并分析乳腺癌患者的康复相关因子与PARP-1表达间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94.9%(62/66)的癌组织中PARP-1 mRNA表达上调,90.9%(60/66)的癌组织中PARP-1蛋白表达上调.临床分期越晚、肿瘤分化程度越差,PARP-1的标记指数(LI)、表达指数(EI)越大;单纯癌、浸润癌患者中PARP-1的LI、EI值较大;乳腺癌转移患者的PARP-1的LI、EI值显著高于非转移患者.结论 PARP-1基因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的过表达与乳腺癌的分期、病理分级、病理类型、肿瘤转移等临床预后相关因子有关.
作者:孔萌萌;陆东东;陈宇星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