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扬;恽晓平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干预方法有药物治疗、认知功能训练及针刺治疗等,其中认知功能训练为常用.临床实践与机理研究均证实,针刺对认知功能障碍具有治疗作用.在3种常用的针刺治疗方法中,醒脑开窍针刺法临床报道例数多,机理研究也更为全面、详细.但针刺治疗的效果与认知功能训练缺乏对比,针刺结合认知功能训练对认知障碍是否具有更好的效果,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
作者:王博;冀来喜;王海军;张夏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损伤平面、不同损伤程度的脊髓损伤(SCI)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状况的特点.方法 对313例SCI住院患者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分,根据损伤平面和损伤程度的不同,将FIM评定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颈、胸、腰髓损伤患者的得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随损伤平面的降低,FIM评分升高;同一损伤平面不同损伤程度的SCI患者的FIM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但腰髓完全性和不完全性SCI患者的FIM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FIM评分可客观反映不同损伤平面、不同损伤程度SCI患者的ADL状况.
作者:宋桂芸;郭华珍;黄文欢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功能训练和西药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刘兰兰;文国强;欧阳锋;邓益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利用角膜地形图做角膜切口以矫正散光的效果.方法 对97例患者(102眼,术前散光范围0.25~5.75D),术前行角膜地形图检查,然后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1眼)常规做颞上方巩膜隧道切口,B组在角膜曲率大轴位做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于术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时对患者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底、角膜地形图检查,观察角膜散光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时角膜散光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1 d、1周角膜散光较术前增加,术后1个月、3个月散光较术前改善.术前散光≤1.5 D者术后平均散光(0.52±0.14)D;术前散光1.5~2.5 D者术后平均散光(0.88±0.53)D;术前散光>2.5 D者术后平均散光(1.5±0.72)D.结论 通过角膜地形图引导的手术切口可以较好地矫正术前部分散光,获得满意视力.
作者:喻丽;曾晓峰;余芬芬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本文介绍基于因特网的认知远程康复治疗系统的建设,包括总体构思、系统的组成、系统实现所采用的关键技术、系统的功能设计、患者与医生不同角色的权限划分以及网上就医流程.该系统适合我国国情,将成为认知康复开辟新途径,有助于解决远离医院居住、行动不便的患者就医难,以及专业治疗人员缺乏等问题,亦有助于推动我国认知康复的普及与发展.
作者:恽晓平;白晶;张慧丽;王广志;郭华珍;丁辉;逄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对四肢瘫患者进行全面、精确的功能评定有利于发现患者的功能障碍点,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治疗效果.Barthel指数、功能独立性测定、四肢瘫功能指数、简易四肢瘫功能指数量表及脊髓独立性测量等量表均曾用于评价四肢瘫患者,笔者对上述量表在评价四肢瘫患者功能方面的各自特点及相互比较进行综述.
作者:康海琼;周红俊;刘根林;郑樱;郝春霞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肌肉等长收缩持续时间与人体血压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让16名健康男性在支撑器上做撑起动作,持续时间分别为5 s、10 s和15 s,间歇时间均为5 s,测试运动前后的左臂血压.结果 不同持续时间的等长收缩运动后的收缩压与运动前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运动后的收缩压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运动前后收缩压的差值之间,持续5 s与持续10 s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持续5 s与持续15 s之间及持续10 s与持续15 s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持续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可使收缩压上升;缓冲反射对血压的调节作用持续时间在10~15 s之间.
作者:林建华;张琦;郭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头部控制能力对身体平衡的影响.方法 对25名健康年轻人(21~23岁),测试其站立于平衡板上,在佩带围领前后的侧方平衡极限大角度,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5名受试者佩带围领前的左侧极限角度为(11.80±5.86)°,右侧极限角度为(12.00±7.18)°,佩带围领后分别为(11.48±5.57)°和(11.60±7.23)°,佩带围领前后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颈前庭反射对正常人身体立位平衡维持不起主要作用.
作者:李晏龙;沈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尽管计算能力被认为是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成分,综合的认知评定应该包括计算能力的评定,但是对失算症的研究和评定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介绍失算症的定义、分类、主要的神经心理学理论模型与大脑机制,重点阐述失算症的临床表现、标准化评定工具以及相关的研究,初步探讨失算症的康复训练.
作者:逄辉;恽晓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脑白质疏松症(LA)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86例LA患者(观察组)和84例非LA患者(对照组)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MRA)检查,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为86.05%,颈动脉中、重度狭窄率分别为52.70%和24.32%;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75.58%,颅内动脉中、重度硬化率分别为46.15%和29.23%,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与LA皆有较强相关性,能预示LA的发生、发展及其严重程度.
作者:刘杰;刘若卓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凯芬复合舒芬尼与单纯舒芬尼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 4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镇痛方法为,A组:凯芬100 mg+舒芬尼100μg+生理盐水共100 ml;B组:舒芬尼200μg+生理盐水共100 ml.观察48 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48 h内的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凯芬复合舒芬尼术后静脉镇痛效果良好,可减少舒芬尼的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任自刚;王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损伤平面脊髓损伤患者运动试验中心肺功能的变化.方法 将15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高位截瘫组(8例)和低位截瘫组(7例),均在轮椅跑台上进行极量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测量心肺功能指标.结果 低位截瘫患者的心肺功能优于高位截瘫(P<0.05~0.01).结论 脊髓损伤平面越高,心肺功能越低,即损伤平面与心肺功能成反比.
作者:汲阳;恽晓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脑损伤患者的注意维持和警觉功能是否受损及其特征.方法 采用连续作业测验(CPT),对27例脑损伤患者和34例年龄及受教育年限匹配的正常成人进行对照研究,以正确数、遗漏数、错误数、平均反应时、末段与首段平均反应时差值(维持差)为指标.结果 脑损伤患者的注意维持正确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遗漏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错误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平均反应时和维持差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P<0.05).结论 脑损伤患者存在注意维持和警觉功能受损,未发现明显的冲动抑制障碍.
作者:张慧丽;恽晓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悬吊方式和步速对两种小腿假肢接受腔悬吊的影响.方法 制作带聚乙烯基(EVA)内衬套的PTK小腿假肢和带锁硅胶衬套小腿假肢,由一位熟练使用小腿假肢的患者穿戴,使用红外线摄像仪进行步态分析测试,采集一个标准步态周期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PTK接受腔和带锁硅胶衬套接受腔的小腿假肢悬吊位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TK小腿假肢在不同步速下产生的悬吊位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01).结论 PTK小腿假肢和带锁硅胶小腿假肢在不同的步速下行走对假肢的悬吊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者:周大伟;徐晴岩;方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中美两国的残疾人辅助技术高等教育存在极大的差距.在美国,有40所以上的高校设有残疾人辅助技术方面的专业或课程,研究生层次的辅助技术专业证书教育与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教育是该类教育的主要形式,并且所设课程门类齐全,内容深入.在中国,开设残疾人辅助技术课程的高校仅有数所,课程品种少,辅助技术高等教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且在辅助技术服务、特殊教育辅助技术、计算机辅助技术以及生物医学工程辅助技术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中国应该发展残疾人辅助技术高等教育,以支持辅助技术事业的发展.
作者:郑俭 刊期: 2007年第10期
Maitland手法是关节松动术的简称,是现代康复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特点是按照一定的方向逐级用力,通常用以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减轻疼痛[1].笔者采用该法治疗肩周炎58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雷迈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 以15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测查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结果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神经质维度分高于中国常模,内外向和精神质两维度分低于中国常模(P<0.05);症状自评量表中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高于中国常模(P<0.05);艾森克人格问卷中神经质维度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均呈正相关,内外向维度与敌对、偏执两因子呈正相关,精神质维度与偏执因子分呈正相关.结论 综合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急性期的心理状态特点为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惧和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正常人群,强迫、偏执心理状态与正常人群相当;情绪不稳定、内倾的人格特点可能为其人格基础.
作者:张庆元;王耀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硬性透气性隐形眼镜(RGP)矫正圆锥角膜屈光异常的效果.方法 选择25例(43眼)圆锥角膜患者配戴RGP,观察视力、角膜曲率、配适状况、舒适度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43跟均一次配适成功,平均屈光度(-8.99±-5.55)DS,矫正视力好于或等于框架球柱面联合镜,且配适良好,合并症少而轻.结论 RGP对圆锥角膜的视力矫正效果优于框架眼镜,是非手术矫正圆锥角膜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莉;黄一飞;王丽强;王大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耳(Bell)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由茎乳突孔内发生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是以颜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面神经或茎乳孔内发生炎性水肿后,压迫面神经而致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近年来,国内外采用药物、物理疗法、针灸等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取得可喜成果.
作者:王小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急性期或亚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效果.方法 3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急性期78例、亚急性期287例,急性期患者的治疗原则为消除局部水肿和无菌性炎症;亚急性期患者的治疗原则为恢复生理或代偿平衡,松解粘连,消除神经根及局部相关组织的炎性刺激.结果 急性期患者治愈60例(76.9%)、好转18例(23.1%)、未愈0例;亚急性期患者治愈186例(64.8%)、好转101例(35.2%)、未愈0例,总有效率99.7%.结论 保守治疗对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张庆寿;孙小儒;刘润涛;李雄;韩万伟;王晓梅;郭维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