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分辨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评价中的作用

赵红梅;聂秀红;格崤;魏兵;李成儒;任魁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高分辨计算机断层扫描, 肺功能检查, BODE指数
摘要:目的 探讨高分辨CT(HRCT)肺功能成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临床评价中的作用,及其与BODE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32例稳定期COPD患者、22例正常对照进行肺功能检查、肺CT检查,比较HRCT的肺功能成像参数与PFT检查、BODE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的深吸气容积(Vin)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呼气容积(Vex)及像素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ex和Vin均与FEV1/FVC呈负相关(P<0.05),与FEV1占预计值%无相关性(P>0.05),与BODE评分亦无相关性(P>0.05),Vex/Vin与BODE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FEV1/FVC无相关性(P >0.05),呼气相像素指数(PI-910ex)与FEV1占预计值%及FEV1/FVC均呈负相关(P<0.05),PL910ex与BODE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1),吸气相像素指数(PI-960in)与FEV1占预计值%、FEV1/FVC、BODE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CT肺功能测定,尤其在深呼气相,以-910 Hu做为界定肺气肿与正常肺组织的阈值时的像素指数(PI-910in)与FEV1占预计值%、FEV1/FVC及BODE评分呈相关关系.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传统针刺手法治疗过度训练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传统针刺手法治疗过度训练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受试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体能训练后接受针刺治疗,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比较两组受试者训练前后的各项理化检测指标.结果 经针刺治疗后,治疗组的心率、肌力、血糖、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等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传统针刺手法可以加速机体平衡状态的恢复,具有抗疲劳作用.

    作者:王晓燕;常志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膝骨性关节炎功能评价步态指标研究——足底压力各阶段时间分布及地面垂直反力

    目的 探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足底压力各阶段时间分布及地面垂直反力.方法 选取40例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10位正常老年人和10位正常年轻人,运用足底压力测量系统测试单足支撑期足底压力各阶段时间分布及地面垂直反力.结果 在时间分布上,单侧OA组健、患侧触地初期和前脚掌蹬离期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健、患侧之间前脚掌触地及全足支撑期差异有非常高度显著性意义(P<0.001);单侧KOA组健侧与正常老年组相应侧比较,各阶段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双侧OA组左右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单侧KOA组健、患侧比较,各阶段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单侧KOA组健、患侧缓冲时间T0和缓冲力系数K值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健侧与正常老年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5,P<0.001);双侧KOA组自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小于正常老年组及单侧KOA组健侧(P<0.05).结论 KOA患者单足承重期时间减少,缓冲时间缩短,缓冲力系数降低,这些指标可以作为KOA患者功能评价步态指标和疗效客观依据.

    作者:李峰;王常海;张蓉;施延昭;宋月晗;关静;李珩;刘清国;秦谊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深圳市卫生系统康复资源调查及对策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卫生系统康复资源的分布和配置.方法 采用调查表通过走访的形式调查深圳市卫生系统90家医疗机构,了解康复医学科的设置、人员、场地和设备等情况.结果 90家医疗机构中,55家(61.1%)设有康复医学科,15家(16.7%)设有病床,共有病床384张,康复医师207人(平均2.3人),康复治疗师110人(平均1.2人);每家医疗机构康复设备价值平均为49.3万元,康复训练场地为155.6 m2.结论 深圳市医疗机构在康复医学科设置、康复专业人员数量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尽管场地和设备的总量较高,但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大医院,基层医院较少.

    作者:王玉龙;李华;王玉珍;查甫兵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院外脑卒中患者跌倒原因调查

    目的 了解院外脑卒中患者跌倒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12个月内有跌倒史的67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并进行平衡功能及计时起立行走测试.结果 患者由于疾病等内因致跌倒66次(57.9%),环境等外因致跌倒35次(30.75%),不明确原因13次(11.4%).平衡功能及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显示,跌倒1次及2次的患者与跌到3次及以上的患者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脑卒中患者发生跌倒与年龄、躯体平衡及移动能力、所患慢性疾病及服药情况、外界环境及时间因素有关.

    作者:赵雪平;张卫红;周策;闫桂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脑瘫下肢矫形术比较

    目的 比较全凭静脉麻醉下手控辅助呼吸与静吸复合麻醉下机械通气两种不同方法用于脑瘫下肢矫形术的特点.方法 将50例择期接受脑瘫下肢矫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TIA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CIIA组),每组25例.TIA组实施全凭静脉麻醉,手控辅助呼吸CIIA组采用快速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吸人及静脉药维持麻醉,机械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及恶心、呕吐、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 CIIA组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TIA组(P<0.01),术后躁动的发生率高于TIA组(P<0.05).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与静吸复合麻醉相比,全凭静脉麻醉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强;王增春;刘海泉;洪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脑卒中偏瘫综合治疗方案思考

    脑卒中偏瘫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治疗方案的个体化和综合性.由此我们设定了中医辨证与分期针刺及促通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结果显示,该方案符合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体现了整体化和个体化相结合的优势.

    作者:李斌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脑性瘫痪MRI研究进展

    MRI技术是目前明确脑部结构损伤的重要诊断技术,对确定脑瘫的病理类型、病因及损伤时间有重要意义,其改变与脑瘫类型、出生胎龄、病因及损伤时间密切相关.作者就不同类型脑瘫的MRI影像学改变及其与出生胎龄、损伤时间、病因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于荣;侯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小儿脑瘫康复病房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影响小儿脑瘫病房发生意外伤害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前瞻性记录意外伤害发生的病例.结果 脑瘫患儿发生意外伤害与家长、患儿自身、环境因素及工作人员安全意识等有关.结论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组织、加强安全健康教育、改善住院条件、做好工作人员培训,能有效降低脑瘫患儿住院期间意外伤害的发生.

    作者:肖曙光;陈建树;胡晔;丁向;阮顺秋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偏瘫患者全身骨量和骨密度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偏瘫患者骨量和骨密度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366例单侧偏瘫患者(脑血管病313例、脑外伤53例)的全身骨密度、骨量、瘦体组织和脂肪组织,并记录每位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结果 患侧上、下肢及躯干的骨量明显低于健侧(P<0.01);三部位患、健侧骨量变化百分比随病程呈下降趋势,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全身骨量和骨密度均与年龄和病程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P<0.05~0.01);全身骨密度还与全身瘦体质量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呈正相关(P<0.05~0.01).结论 偏瘫患者偏瘫侧骨量较健侧明显下降,并随病程呈加重趋势;年龄、病程和体重指数对全身骨密度和骨量有影响;全身骨密度亦与ADL评分及全身瘦体组织含量相关.

    作者:徐基民;李建军;李惠兰;陈之罡;魏鹏绪;卢虎英;佟艳铭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维吾尔族脑卒中患者实施卒中单元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对维吾尔族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比较普通病房的153例维吾尔族脑卒中患者与卒中单元的160例维吾尔族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卒中单元治疗的患者死亡率低于普通病房的患者,疗效优于普通病房的患者(P<0.05~0.01).结论 对维吾尔族脑卒中患者实施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虔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脑卒中患者坐位及站立位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图信号特征研究

    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坐位及站立位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图(sEMG)信号特征.方法 选取15例脑卒中患者和15例正常人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令受试者连续做5次由坐到站,采用表面电极引导和记录两侧胫骨前肌和腓肠肌肌电信号并进行线性时、频分析.结果 脑卒中患者坐位患侧与健侧、健侧与正常人对应健侧胫骨前肌的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位频率(MF)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健侧与正常人对应健侧腓肠肌均方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脑卒中患者站立位患侧与健侧、健侧与正常人对应健侧胫骨前肌均方根和积分肌电(iEMG)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脑卒中患者健侧与患侧、患侧与正常人对应患侧腓肠肌均方根和iEMG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 sEMG是一种简单、实用、可行的康复评定方法.

    作者:李卓;谢斌;罗春;王荣丽;王宁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脑瘫儿童上肢功能障碍的评价与治疗

    不少脑瘫患儿存在上肢功能障碍,加强对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评价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肌张力、关节活动度测定和上肢功能评价.在治疗过程中除以降低肌张力和改善关节活动度为主要目的 外,还应重视改善上肢的实际功能,促使完成有动机、有目的 的技能.

    作者:史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特点研究

    目的 观察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的特点.方法 应用专业量表对350例脑卒中患者的睡眠状况进行评估及统计分析.结果 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维持障碍、睡眠结构紊乱、日间过度睡眠、发作性睡病等;女性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女性脑卒中患者睡眠障碍总体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入睡困难、早醒、睡眠维持障碍、睡眠结构紊乱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男性患者日间过度睡眠、发作性睡病及其他类型的发生率高于女性患者.

    作者:孔莉;林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康复训练结合合理情绪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合理情绪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疗效.方法 将51例脑卒中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观察组(26例),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并每日口服氟西汀20 mg.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早期介入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心理康复治疗,每周2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6周.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和Fugl-Meyer运动评分对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测评.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和运动评分均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合理情绪疗法能改善脑卒中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

    作者:时美芳;朱美红;顾旭东;杨叶珠;曹小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人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度视觉障碍脑瘫患儿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人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治疗脑性瘫痪(CP)合并重度视觉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孕11周正常发育人胚胎前脑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为人神经干细胞球,并经前囟穿刺注入7例严重视觉障碍CP患儿的脑室.结果 移植后,4例患儿在很短时间即出现视觉功能改善,伴有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功能核磁的改变.结论 人NSCs移植对部分重度视觉障碍脑瘫患儿有治疗作用.

    作者:栾佐;屈素清;刘卫鹏;胡晓红;尹国才;金真;龚小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研究新进展

    作为一种多能干细胞,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相似的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在一定诱导条件作用下可以定向分化为中胚层及内、外胚层组织;并且,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易获得、创伤小等特点,在细胞治疗及组织工程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作者:齐冠鸣;杨庭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血栓负荷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Diver CE导管血栓抽吸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栓负荷病变的疗效.方法 32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血栓负荷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24例、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8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手术前后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变化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低于标准PCI组(P<0.05),术后即刻TIMI血流改善率高于标准PCI组,而且无致命性出血并发症.结论 Diver CE导管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栓负荷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泉;盖鲁粤;杨庭树;王禹;陈练;刘宏斌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脑瘫治疗的现状

    脑性瘫痪是造成儿童期身体残疾主要的原因,且终生存在,目前尚无较好的治疗方法,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经济负担.随着围产科医学的发展,新生儿的死亡率明显下降,但脑瘫的发病率却呈现上升趋势,因此,脑瘫的治疗已成为世界各国科研机构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前,国内外治疗脑瘫的方法有药物、手术、康复及其他治疗;脑瘫总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而且及时、长期、正规的康复训练是治疗脑瘫的主要方法,手术、药物及其他治疗只是为康复训练创造条件或作为补充手段,不能替代康复训练.

    作者:刘伟;陈刚;迟广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神经干细胞与脑梗死康复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成年中枢神经系统内广泛分布着神经干细胞(NSC),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和侧脑室下区是成体大脑内源性NSC存在的主要脑区.NSC正常情况下处于静息状态,当大脑受到损伤或出现某些病理性变化时会被激活,分化为成熟的神经细胞,修复受损的神经功能.可以通过某些手段(如康复训练、丰富环境、局部应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激活自身干细胞或移植干细胞(包括NSC移植和非NSC移植)治疗脑梗死.

    作者:杨永轩;郭宗成;贾子善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师范大学研究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研究生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的状况及其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某师范大学207名研究生进行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调查.结果 女性、已婚、有工作经历和年龄大的研究生其社会支持与成熟应对方式的采用优于其他研究生;客观支持与解决问题呈正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与求助呈正相关,与自责、退避和合理化呈负相关;支持总分与解决问题、求助呈正相关.结论 研究生的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密切相关.

    作者:谷陟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院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学刊

主办:中国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