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帅;白中乐;陶海龙;邢军辉;申玉鑫;李凌
目的 研究QT、QTc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参与沈阳市城区动脉硬化及其相关疾病研究的居民,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心电图检查,依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诊断标准将其分为MS组及非代谢综合征(NMS)组.QT间期由12导联心电图测得,QTc按照Bazett和Fridericia公式计算,分析QT及QTc与MS及其组分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739名35~64周岁居民,MS组与NMS组比较,QTcB及QTcF明显延长[(415.8±31.9)ms vs.(410.1±32.1)ms,(407.2±29.1)ms vs.(402.6±28.8)ms,P<0.05].随着MS组成因素增多,QT、QTcB及QTcF呈延长趋势.回归分析显示QT间期与血钾、吸烟、血糖、低密度脂蛋白相关,QTcB及QTcF与患高血压病、腰围、血钾相关.结论 MS者QTc易出现延长,可能使MS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发生风险增加,需重视对其进行心电图的检测,有助于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防治.
作者:韩硕;金元哲;张晓红;段志英;林英子;柳兢;周东晖;王琦;王婧如;王国锋;郑东晗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IgG、Gab2、PTEN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二步法检测IgG、Gab2、PTEN在55例胶质瘤和2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原位杂交检测IgG mRN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胶质瘤组织中有IgG蛋白及IgG mRNA表达,IgG、Gab2、PTEN的表达阳性率在正常脑组织与胶质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5.0%vs.69.0%,5.0%vs.52.7%,85.0%vs.25.5%,均P<0.05),胶质瘤中IgG与Gab2的表达呈正相关(r=0.3124,P<0.05),IgG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r=-0.422,P<0.05).结论 胶质瘤中IgG、Gab2高表达,PTEN低表达可能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张绪美;张燕;陈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果糖对肝细胞脂质沉积的影响及激活转录因子4(ATF-4)敲减的干预作用.方法 转染针对HepG细胞ATF-4的siRNA,根据处理将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C)、高果糖组(F)、高果糖+阴性对照组(F+NC)、高果糖+ATF-4 siRNA组(F+ATF-4-),检测各组肝脏脂质从头合成上游转录因子及内质网应激标志物的基因水平,并检测下游脂质合成的关键酶类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F组SREBP-1c、ChREBP及GRP78、CHOP的基因表达增加,ATF-4敲减降低了上述基因的表达水平(均P<0.01);与C组比较,F组ACC、FAS、SCD-1的蛋白表达增加(均P<0.01),而ATF-4敲减降低了ACC、FAS、SCD-1的蛋白表达(均P<0.01).结论 ATF-4敲减通过下调脂质从头合成改善果糖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沉积,提示ATF-4对脂质从头合成具有调节作用.
作者:任路平;于贤;王娜;刘娜;宋光耀;陈树春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同期自体心包片预防性三尖瓣成形术(TVA)的安全性和随访结果.方法 风湿性心脏病手术患者832例,其中预防性TVA 146例(观察组);未行TVA 434例(对照组A);治疗性TVA 252例(对照组B).应用倾向性评分及生存分析评价预防性TVA术后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TR)进展、心功能不全(CHF)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的随访结果.结果 成功匹配192例,观察组与各对照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结果:观察组FTR进展率显著低于对照组A(P=0.005)和对照组B(P=0.032),而CHF和MACCE事件发生率与各对照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自体心包片预防性TVA术,不增加手术费用、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病死率,可有效改善术后FTR复发或进展.
作者:张建;梁贵友;刘达兴;任彦;周浩;彭格红;陶文鸿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大量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的破坏与许多肝脏疾病有关,而肠道菌群又对维持肠道微生态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近期的研究也显示,肠道菌群参与肝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肝癌患者发生肠道菌群紊乱、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以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概率高于正常人.本文将对肠道菌群在肝癌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分析肠道菌群在肝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李可欣;马浩然;张男男;戈娜;张楠楠 刊期: 2018年第09期
膝骨关节炎(KOA)是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目前KOA的临床治疗包括抗炎镇痛药物、理疗、透明质酸局部注射和手术,以缓解临床症状与延缓病程进展或关节置换.随着疾病认识的深入、细胞工程技术与生物材料研究的进展,新兴的再生修复治疗应运而生,生长因子、血液成分提取物、干细胞或软骨细胞移植、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及基因疗法,不但具有抗炎、免疫调节及促进血管再生,减轻关节损伤的作用,更为突出的是促进关节软骨再生修复.本文重点介绍了上述新方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张中原;余丽梅;王信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内镜下射频消融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对不可切除胆管癌引起的胆道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纳入自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47例不可切除胆管癌患者,其中实验组(n=24)经内镜ERCP行胆道腔内射频消融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对照组(n=23)经内镜ERCP行单纯金属支架植入术.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引流情况、肝功能指标、并发症、支架通畅率、生存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周,实验组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胺转移酶(GG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4~50个月,实验组支架通畅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支架通畅时间和生存时间高于对照组,(8.56±1.12)vs.(5.73±0.81)个月,(13.88±1.45)vs.(9.48±1.38)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术后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8例患者出现术后胆道感染和血淀粉酶升高,予以抗感染、抑酶等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内镜下射频消融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不可切除胆管癌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金属支架植入术.
作者:谢炬平;梁浩;张大伟;黄镇辉;温子龙;薛平;郑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膈下逐瘀汤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110只,分成4组:正常组、模型组、膈下逐瘀汤低、高剂量组.通过大鼠皮下注射CCl4制备肝纤维化模型.12周后,比较各组大鼠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ALT、AST、ALB、TP及T-bil,肝纤维化Ishak评分,肝组织TIMP-1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Bil水平降低,血清TP、ALB水平升高;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T-bil水平明显降低,血清TP、ALB水平明显升高;低、高剂量组肝纤维化Ishak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膈下逐瘀汤低、高剂量组TIMP-1表达程度较模型组减轻.结论 膈下逐瘀汤可能通过抑制大鼠肝脏纤维化组织中TIMP-1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张鹏;苗玉荣;曾锦荣;吴正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与研究难治性癫痫患者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异常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2年3月至2017年5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难治性癫痫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给予VEEG监测,记录癫痫分型特征与抗癫痫药物(AEDs)服用情况,调查所有患者的预后状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在100例患者中,全身强直-阵挛发作(GTCS)60例,复杂部分性发作(CPS)30例,复杂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强直-阵挛发作(CPS-GTCS)10例;服用丙戊酸钠治疗56例,服用拉莫三嗪治疗44例.结果 VEEG监测100例患者中痫样放电80例,无痫样放电20例.不同癫痫发作类型患者的VEEG监测痫样放电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服用药物患者的VEEG监测痫样放电发生率对比也无明显差异(P>0.05).VEEG痫样放电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3%,明显低于VEEG非痫样放电组患者的100.0%(P<0.05).难治性癫痫患者治疗期间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行为异常、感觉异常、胃肠道反应等,与VEEG痫样放电监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所有不良反应经过对症处理后都明显好转.结论 VEEG对难治性癫痫的分型与用药治疗等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难治性癫痫患者VEEG痫样放电与预后疗效有明显相关性,在预后评估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练晓文;侯春艳;游恒星;翟志浩;陈建良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相关性消化溃疡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比较142例NSAIDs相关性溃疡出血与210例非NSAIDs相关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NSAIDs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伴随风湿免疫性疾病或心脑血管疾病、溃疡部位和数目、腹痛症状、血红蛋白浓度、住院时间等方面与非NSAID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溃疡大小、尿素氮、HP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采取适宜的措施降低NSAID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并发症.
作者:冯建峰;赵青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不同疗程高压氧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147例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资料,对照组未进行高压氧治疗(NHBO组,39例).高压氧治疗组(HBO组,108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行高压氧治疗,根据疗程由短至长将HBO组分为3个亚组:HBO1组、HBO2组、HBO3组.根据所有入选患者在手术治疗日期之后第6个月评估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NHBO组与HBO组各亚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HBO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NHBO组(P<0.01).HBO2组、HBO3组疗效均优于HBO1组.从治疗前后脊髓功能评分来看,HBO组的疗效优于NHBO组(P<0.05).HBO2组、HBO3组的疗效优于HBO1组(P<0.05).但是HBO2组、HBO3组相互比较,总有效率及脊髓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高压氧治疗脊髓损伤效果确切,3~4个疗程可能能够发挥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沈丹彤;古菁;叶水林;张成;黄怀;赵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髋臼-股骨联合前倾角在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行非截骨全髋关节置换(THA)术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2月接受Wagner Cone生物柄非截骨全髋关节置手术治疗的45例Ⅳ型DDH患者资料,其中男20例,女25例,CT测量术前及术后髋臼、股骨颈前倾角,X线测量术后髋臼外展角、小转子移位程度及髋关节旋转中心位置,采用Harris评分对髋关节进行功能评分.结果 所治患者随访时间1~4年,平均(3.2±0.8)年,截至随访终点无翻修或影像学松动病例,术前髋臼、股骨及髋臼-股骨联合前倾角分别为(27.70±5.35)°、(47.76±7.25)°、(74.90±8.43)°,术后髋臼、股骨及髋臼-股骨联合前倾角分别为(19.82±2.41)°、(23.35±3.84)°、(44.90±5.18)°,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术前股骨头脱位高度平均为(5.8±1.2)cm,术后小转子相对移位距离平均为(3.6±0.8)cm;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6.66±7.28)分提高至末次随访(90.36±4.72)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疼痛明显改善,肢体活动度增加,步态接近正常,2例有术后股神经牵拉损伤,未行特殊处理,术后3个月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对于Ⅳ型DDH患者髋臼-股骨联合前倾角可有效的评估术前髋关节畸形程度和术后假体稳定性及匹配程度,Wagner Cone生物柄在非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能有效的维持髋关节稳定.
作者:赵良军;劳山;赵劲民;朱振安;毛远青;李慧武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钙(MvH)皮下注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AE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128例,采用EXCEL2007生成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两组常规采用抗感染、吸氧、祛痰、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强心利尿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加用MvH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舒张末期心室容积(EDV)、收缩末期心室容积(ESV)、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肺动脉加速时间(AT)、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D-二聚体(D-D).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EDV、ESV均低于对照组(P<0.05),RVEF、AT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PaCO2值低于对照组(P<0.05),PaO2、pH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D-D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vH皮下注射治疗AE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能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水平、改善心功能及血气水平.
作者:徐婕;曾龙飞;龚建祖;葛德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颞叶癫痫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颞叶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事件相关电位P300是目前检测认知功能障碍常用的神经电生理技术.本文对颞叶癫痫引起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以及P300检测评估颞叶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进行综述.
作者:李陶乐;许虹;张林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癫痫大鼠海马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SK1)激活水平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颞叶癫痫发生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建立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痫模型,利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ASK1磷酸化水平和MMP-9蛋白表达.应用ASK1和MMP-9抑制剂,研究ASK1对MMP-9表达的调控作用,并观察ASK1和MMP-9抑制对癫痫发作的影响.结果 癫痫大鼠海马组织ASK1磷酸化水平和MMP-9表达升高(P<0.05),并与癫痫发作过程呈时间相关性.抑制ASK1激活可显著降低MMP-9的表达(P<0.05).抑制ASK1磷酸化和抑制MMP-9表达均可有效减轻癫痫发作程度(P<0.05).结论 海马ASK1磷酸化和MMP-9表达水平在颞叶癫痫模型中明显升高,并且MMP-9表达上调由ASK1激活引起.ASK1-MMP-9信号激活在颞叶癫痫的病理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折潇;王林;张世俊;张蓓;李亚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LASP-1是否影响肿瘤来源成骨样细胞和非肿瘤来源成骨细胞的运动、成骨、增殖能力以及细胞周期的分布比例.方法 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WB)检测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人成骨细胞(hOB)以及人骨肉瘤细胞(MG-63)中LASP-1的表达;通过构建重组载体,转染sh-LASP-1,检测各细胞中LASP-1表达的变化,采用划痕实验、XTT法、WB、流式细胞仪检测该变化对细胞运动能力、骨钙素(OCN)表达、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分布比例的影响.结果 上调或下调LASP-1的表达,非肿瘤来源细胞(BMMSC,hOB)的运动能力、骨钙素(OCN)的表达、细胞增殖能力及G2/M期的细胞比例未见明显改变;对肿瘤来源细胞(MG-63)而言,随LASP-1的表达上调,OCN表达亦上调,细胞数量增多,且处于G2/M期的细胞比例降低;对各细胞运动能力未见显著影响.结论 LASP-1对非肿瘤来源细胞的成骨性能、增殖能力以及细胞周期分布比例未见明显影响;而对肿瘤来源细胞(MG-63)有明显调节作用.
作者:贾芳;赖春花;周震;高岩;郭泽鸿;徐淑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体质指数患者插管全麻期间呼吸参数的变化特点.方法 102例拟行中耳炎手术患者,分为体质量过低组32例(B1),体质量正常组36例(B2),超重或肥胖组34例(B3),在全麻气管插管后,调整麻醉机潮气量,使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5~45 mmHg之间,记录调整稳定后10 min(T1)、30 min(T2)、60 min(T3)的动脉血气参数:动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呼吸参数:吸入潮气量(VTi)、呼出潮气量(VTe)、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肺动态顺应性(Cdyn).结果 3组患者各时间点pH、Pa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3组的PaCO2小于B1组和B2组(P<0.05).与B2组相比,T1~T3各时间点,B1组的VTi、VTe、Cdyn较大,B3组的较小(P<0.05);B1组的Ppeak、Pplat较小,B3组的较大(P<0.05);B1组的PETCO2较大(P>0.05),B3组的较小(P<0.05).结论 随着体质指数的增加,插管全麻期间患者的潮气量、PETCO2、PaCO2、Cdyn逐渐下降,而气道压力逐渐增加,体质指数是插管全麻期间设定呼吸参数的参考指标.
作者:梁青春;杨一梅;周芹;李金河;靳三庆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评估在俯卧位通气时颅内压变化,为颅内压增高患者行俯卧位通气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重症医学科机械通气的58例患者资料,在不同的呼吸末正压(PEEP)和不同的体位(仰卧位和俯卧位)时,使用床旁超声经眼眶检测眼球后3 mm处ONSD.通过ONSD的变化,使用配对的t检验方法处理数据,发现颅内压增高的原因.结果 俯卧位可对患者颅内压增高产生明显影响,PEEP可对患者的MAP、Ppeak、Pplat产生明显影响,但对颅内压增高无影响.结论 俯卧位通气对ONSD改变较大,颅内高压的患者行俯卧位通气需权衡利弊.
作者:胡述立;汤浩;范学朋;柳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呼吸道微生物组与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相关研究现为一个焦点,测序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全面地阐述微生物群落结构.现呼吸道微生物组学研究主要集中于细菌微生物组与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关系上,尤其是急性发作、用药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也有少数研究呼吸道微生物组与肺癌的关系.而测序技术应用于呼吸道真菌微生物组学研究比较缺乏.但目前部分研究表明真菌在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真菌与喘息症状、耐药等相关,也参与了宿主黏膜免疫反应,并且阐述了真菌菌群失调与真菌感染两个观点,证实真菌菌群的动态变化在人体健康与疾病状态中作用重大.因此,从整体群落结构全面了解并阐述真菌微生物组与呼吸道疾病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疾病发病机制,辅助临床诊疗工作.我们将阐述真菌微生物组在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二代测序在真菌微生物组学中的应用.
作者:苏晓芳;董航明;蔡绍曦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评估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抽取医院2016年7-12月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进入临床路径的成人患者359例,对其改善微循环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使用率、联合用药率、品种选择、药物利用指数(DUI)、使用强度等作为评判标准.结果 改善微循环药使用率94.43%,联合用药率73.75%,品种选择以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和血管扩张剂为主,DUI均在0.9~1.1范围内,使用强度177.82 DDD.结论 该院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临床用药存在不规范性,用药指征和联合用药指征控制不严,治疗方案存在不合理性,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作者:田霞;魏菊红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