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LASP-1对不同来源成骨细胞的运动、成骨功能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

贾芳;赖春花;周震;高岩;郭泽鸿;徐淑兰

关键词:LASP-1, 非肿瘤来源, 肿瘤来源, 成骨, 细胞周期
摘要:目的 研究LASP-1是否影响肿瘤来源成骨样细胞和非肿瘤来源成骨细胞的运动、成骨、增殖能力以及细胞周期的分布比例.方法 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WB)检测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人成骨细胞(hOB)以及人骨肉瘤细胞(MG-63)中LASP-1的表达;通过构建重组载体,转染sh-LASP-1,检测各细胞中LASP-1表达的变化,采用划痕实验、XTT法、WB、流式细胞仪检测该变化对细胞运动能力、骨钙素(OCN)表达、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分布比例的影响.结果 上调或下调LASP-1的表达,非肿瘤来源细胞(BMMSC,hOB)的运动能力、骨钙素(OCN)的表达、细胞增殖能力及G2/M期的细胞比例未见明显改变;对肿瘤来源细胞(MG-63)而言,随LASP-1的表达上调,OCN表达亦上调,细胞数量增多,且处于G2/M期的细胞比例降低;对各细胞运动能力未见显著影响.结论 LASP-1对非肿瘤来源细胞的成骨性能、增殖能力以及细胞周期分布比例未见明显影响;而对肿瘤来源细胞(MG-63)有明显调节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麻醉肿胀液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麻醉肿胀液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71例因胆囊良性疾病行LC术的患者资料,其中37例予操作前胆囊三角区注射麻醉肿胀液(D组),34例不注射(C组).比较两组患者器械接触胆囊前4 min(T1)、接触胆囊后1 min(T2)、6 min(T3)、11 min(T4)、胆囊自胆囊床完全剥离时刻(T5)的心率(HR)、血压(SBP、DBP)、Spo2;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观察术中胆囊破溃、血管损伤、胆管损伤、肠损伤、放置引流管、腹腔内出血、术中使用阿托品或麻黄碱、术后24 h恶心、呕吐等方面情况.结果 C组T2~T4时SBP、DBP明显低于,HR明显慢于T1时(P<0.05),且SBP、DBP明显低于,HR明显慢于D组(P<0.05).两组间比较在T1、T5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氧饱和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发生胆囊破损,血管损伤,放置引流管,使用阿托品或麻黄碱等不良事件明显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内出血及恶心呕吐发生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肿胀液应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术后不良事件、维持血循环稳定等优点.

    作者:张艮龙;夏宏林;于智勇;赵得银;许程伟;李梁;高峰;张翔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VEGF、HSP 70和NBNA评分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NBNA评分与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方法 出生后立即检测轻度室息组52例、重度室息组36例及正常对照组50例新生儿血清中VEGF、HSP 70的表达水平,并比较各组血清中VEGF、HSP 70的表达水平和NBNA评分与窒息的相关性.结果 轻度窒息组血清中VEGF、HSP 70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重度窒息组高于轻度窒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VEGF、HSP 70的表达水平与第7、14、28天NBNA评分呈负相关(r=-0.712、-0.629、-0.493;r=-0.621、-0.506、-0.016,P<0.05).VEGF、HSP 70预测新生儿窒息的AUC值为0.873(95%CI:0.771~0.892,P<0.05)和0.815(95%CI:0.729~0.871,P<0.05).结论 脐血中VEGF、HSP 70表达水平与新生儿窒息密切相关,窒息程度越严重,VEGF、HSP 70表达水平越高,NBNA评分越低.

    作者:王幽梦;鲁利群;屈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急性ST段抬高性心梗多支病变患者急诊介入术后早期干预重度狭窄非梗死相关冠脉的临床研究

    目的 针对多支冠脉病变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成功进行梗死相关冠脉(IRA)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探讨早期干预重度狭窄的非梗死相关冠脉(non-IRA),分析评估其临床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共有165例患者入选,其中75例患者在急诊PCI术后同意早期干预重度狭窄的non-IRA,另外90例患者仅针对IRA进行干预.分析比较住院期间主要不良事件(全因死亡率、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造影剂肾病、消化道出血、总住院时间等,以及随访期内全因死亡率、因心衰再次住院、因ACS再次住院、再次冠脉介入、反复心绞痛.结果 (1)住院期间:两组病例的全因死亡率、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呼吸机应用、严重心律失常(室速、室颤)、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菌血症的发生率比较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新发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方面比较,早期干预重度狭窄non-IRA组低于仅干预IRA组(P<0.05);(2)随访期间:两组病例的全因死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因心衰再次住院、因ACS再次住院、再次冠脉介入、以及反复心绞痛的比较方面,早期干预重度狭窄non-IRA组明显低于仅干预IR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急性STEMI合并多支冠脉病变患者,在行急诊PCI之后早期对重度狭窄non-IRA采取PCI策略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马贵洲;徐荣和;陈平;蔡志雄;朱稚丹;陈少敏;黄健强;王莹;王文亮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小儿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半数有效剂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小儿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半数有效剂量的影响.方法 将行择期疝囊修补术的54例小儿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op组)和生理盐水组(Sal组).两组患儿均在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Rop组注射1 mL/kg 0.25%罗哌卡因,Sal组注射1 mL/kg 0.9%生理盐水,术后连接自控静脉镇痛泵,采用序贯法测定两组患儿术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半数有效剂量,观察术后6 h内的自控镇痛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量、术后不同时间点小儿疼痛量表(FLACC)评分、麻醉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1)Rop组患儿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半数有效剂量为0.0259μg/(kg·h)低于Sal组的0.0379μg/(kg·h).(2)Rop组患儿术后6 h内的自控镇痛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量均较Sal组患儿少(P<0.05).(3)Rop组患儿术后不同时间点FLACC评分均较Sal组患儿低(P<0.05).(4)两组患儿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疝修补术患儿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给予0.25%罗哌卡因能够有效减少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半数有效剂量.

    作者:贾倩倩;鲍丽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肺腺癌EGFR突变和Ki-67表达与MSCT征象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肺腺癌MSCT征象及一般临床特点与病变组织中表皮性长因子(EGFR)基因突变及Ki-6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对120例肺腺癌患者,根据EGFR基因突变情况进行分组(阳性组、野生型组),并检测Ki-67蛋白表达情况,将MSCT影像学特征及一般临床资料与EGFR、Ki-67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GFR突变与淋巴结转移、脏器转移、胸膜凹陷征及结节类型有相关性(P<0.05),而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肿瘤大小、瘤肺边界、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及胸腔积液无统计学差异.Ki-67蛋白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与其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EGFR基因突变和Ki67蛋白高表达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 肺腺癌的瘤体大小、胸膜凹陷征、淋巴结转移、脏器转移及结节类型的情况对判断肿瘤基因突变、增殖活性及预后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徐佳佳;张旭辉;张睿;陈晓荣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髋臼-股骨联合前倾角在Ⅳ型DDH非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髋臼-股骨联合前倾角在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行非截骨全髋关节置换(THA)术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2月接受Wagner Cone生物柄非截骨全髋关节置手术治疗的45例Ⅳ型DDH患者资料,其中男20例,女25例,CT测量术前及术后髋臼、股骨颈前倾角,X线测量术后髋臼外展角、小转子移位程度及髋关节旋转中心位置,采用Harris评分对髋关节进行功能评分.结果 所治患者随访时间1~4年,平均(3.2±0.8)年,截至随访终点无翻修或影像学松动病例,术前髋臼、股骨及髋臼-股骨联合前倾角分别为(27.70±5.35)°、(47.76±7.25)°、(74.90±8.43)°,术后髋臼、股骨及髋臼-股骨联合前倾角分别为(19.82±2.41)°、(23.35±3.84)°、(44.90±5.18)°,两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术前股骨头脱位高度平均为(5.8±1.2)cm,术后小转子相对移位距离平均为(3.6±0.8)cm;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46.66±7.28)分提高至末次随访(90.36±4.72)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疼痛明显改善,肢体活动度增加,步态接近正常,2例有术后股神经牵拉损伤,未行特殊处理,术后3个月完全恢复正常.结论 对于Ⅳ型DDH患者髋臼-股骨联合前倾角可有效的评估术前髋关节畸形程度和术后假体稳定性及匹配程度,Wagner Cone生物柄在非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能有效的维持髋关节稳定.

    作者:赵良军;劳山;赵劲民;朱振安;毛远青;李慧武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FAM19A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在宫颈癌组织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FAM19A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在不同病变级别的宫颈石蜡组织中的差异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31例、22例及23例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癌、宫颈HSIL及正常宫颈的石蜡包埋标本,采用双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三组标本中FAM19A4基因甲基化的表达差异及进行分析.结果 FAM19A4基因甲基化阳性检出率在宫颈癌、宫颈HSIL及正常宫颈组织中分别为96.8%(30/31)、72.7%(16/22)和8.7%(2/23),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增加,FAM19A4甲基化检出率也升高(P<0.05);宫颈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FAM19A4基因甲基化阳性检出率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FAM19A4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宫颈癌变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但可能不参与宫颈癌的侵袭转移.

    作者:布俏雯;张亮;王三锋;马健;胡桂英;伍恒英;罗喜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不同疗程高压氧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索不同疗程高压氧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147例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资料,对照组未进行高压氧治疗(NHBO组,39例).高压氧治疗组(HBO组,108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行高压氧治疗,根据疗程由短至长将HBO组分为3个亚组:HBO1组、HBO2组、HBO3组.根据所有入选患者在手术治疗日期之后第6个月评估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NHBO组与HBO组各亚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HBO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NHBO组(P<0.01).HBO2组、HBO3组疗效均优于HBO1组.从治疗前后脊髓功能评分来看,HBO组的疗效优于NHBO组(P<0.05).HBO2组、HBO3组的疗效优于HBO1组(P<0.05).但是HBO2组、HBO3组相互比较,总有效率及脊髓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高压氧治疗脊髓损伤效果确切,3~4个疗程可能能够发挥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沈丹彤;古菁;叶水林;张成;黄怀;赵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临床用药合理性评价

    目的 评估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抽取医院2016年7-12月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进入临床路径的成人患者359例,对其改善微循环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使用率、联合用药率、品种选择、药物利用指数(DUI)、使用强度等作为评判标准.结果 改善微循环药使用率94.43%,联合用药率73.75%,品种选择以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和血管扩张剂为主,DUI均在0.9~1.1范围内,使用强度177.82 DDD.结论 该院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临床用药存在不规范性,用药指征和联合用药指征控制不严,治疗方案存在不合理性,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作者:田霞;魏菊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高于骨髓的初治原发AML的临床特征及其与患者第一次完全缓解的关系

    目的 分析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高于骨髓的初治原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临床特征及其与患者第一次完全缓解(CR1)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191例初治原发AML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外周血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高低,分为外周血高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组(BHG)和外周血不高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组(NBHG).根据临床特征数据的类型,分别采用秩和检验、卡方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各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与NBHG患者相比,BHG患者出血、心悸、M2亚型和FLT3-ITD突变比例,治疗前血清中LDH与α-HBDH水平均高于NBHG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HG患者CR1、M3和M5亚型比例均低于NBHG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ML患者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与患者血清中LDH与α-HBDH水平有等级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331与0.352,均P<0.05).结论 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高于骨髓的初治原发AML患者多为M2亚型,易伴有FLT3-ITD突变,常见出血和心悸症状,有较低的CR1比例,且原始细胞比例与血清LDH与α-HBDH水平有等级正相关性.

    作者:姜艳红;陈光意;盛家和;许青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膝骨关节炎再生修复治疗新方法研究进展

    膝骨关节炎(KOA)是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目前KOA的临床治疗包括抗炎镇痛药物、理疗、透明质酸局部注射和手术,以缓解临床症状与延缓病程进展或关节置换.随着疾病认识的深入、细胞工程技术与生物材料研究的进展,新兴的再生修复治疗应运而生,生长因子、血液成分提取物、干细胞或软骨细胞移植、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及基因疗法,不但具有抗炎、免疫调节及促进血管再生,减轻关节损伤的作用,更为突出的是促进关节软骨再生修复.本文重点介绍了上述新方法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张中原;余丽梅;王信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学龄儿童变应性鼻炎和非变应性鼻炎3年后回访的临床特点及发生哮喘情况对比

    目的 分析学龄儿童变应性鼻炎(AR)和非变应性鼻炎(NAR)3年后回访的症状特点,探讨AR和NAR儿童中哮喘和慢性咳嗽的发生情况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门诊确诊的AR儿童146例及NAR儿童108例(均不伴慢性咳嗽和气喘)进行电话调查问卷,录入结果,以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R组随访应答111例(76.0%),NAR组应答76例(70.4%).AR组发生哮喘的比率13/111(11.7%)与NAR组5/76(6.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66,P=0.242).AR组中慢性咳嗽的比率29/111(26.1%)显著高于NAR组的10/76(13.2%)(χ2=4.596,P=0.032).AR组发生哮喘和慢性咳嗽的总人数比率42/111(37.8%)显著高于NAR组15/76(19.7%)(χ2=6.975,P=0.008).AR组鼻炎视觉模拟评分(VAS:2.82±1.43)和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总评分(RQLQ:22.21±13.76)分别显著高于NAR组的(VAS:1.89±1.64)和(RQLQ:14.60±11.21)(t=2.570和2.467,P=0.012和0.016).结论 NAR可能和AR同样有增加儿童发展为哮喘的风险,AR发生慢性咳嗽的风险高于NAR儿童.AR对儿童生存质量的影响高于NAR.

    作者:黄雨;张睿欣;刘运可;张宇;卫宏;孙丽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时间序列分析及模型构建在预测手足口病方面的应用

    目的 探讨时间序列分析及模型构建在预测手足口病方面的使用价值.方法 通过分析郑州市某医院2009年1月到2016年10月的手足口病发病数据,按照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建立季节性自回归积分移动平均(SARIMA)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拟合度评价,判断拟合值和实测值之间的符合程度.结果 经过参数探索,终确定佳拟合模型为SARIMA(1,0,1)(1,0,1)12,其平稳R2为0.734;Ljung-Box Q(18)统计量值为10.497,P=0.725,拟合值和实测值的两条曲线较为接近,提示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能力.结论 时间序列分析以及季节性自回归积分移动平均(SARIMA)模型在预测手足口病方面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作者:黄平;冯慧芬;王斌;赵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Cornell乘积对心电图左室高电压患者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心电图Cornell乘积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左室高电压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入选左室高电压患者104例,根据Cornell乘积分为Cornell乘积正常组(78例)及Cornell乘积异常组(26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合并疾病及超声心动图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慢性肾脏病(OR=4.266,95%CI 1.276~14.257,P=0.018)及左室质量指数(OR=1.023,95%CI 1.004~1.043,P=0.016)是左室高电压患者中Cornell乘积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Cornell乘积与左室质量指数呈中等程度正相关关系(r=0.497,P<0.001),但与左室舒张末内径、室间隔厚度及左室后壁厚度相关性较弱.Cornell乘积对于慢性肾脏病的ROC-AUC=0.634,95%CI 0.506~0.780,P=0.039,敏感性47.8%,特异性81.5%.结论 左室质量指数及慢性肾脏病是Cornell乘积的独立影响因素.Cornell乘积对于左室肥厚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与心室肥厚的位置关联不大.

    作者:王岚;郭丹杰;朱天刚;牛亚芊芊;郭琳;张天宏;韩春颖;杨欣;于超;王之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真菌微生物组在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呼吸道微生物组与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相关研究现为一个焦点,测序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全面地阐述微生物群落结构.现呼吸道微生物组学研究主要集中于细菌微生物组与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关系上,尤其是急性发作、用药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也有少数研究呼吸道微生物组与肺癌的关系.而测序技术应用于呼吸道真菌微生物组学研究比较缺乏.但目前部分研究表明真菌在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真菌与喘息症状、耐药等相关,也参与了宿主黏膜免疫反应,并且阐述了真菌菌群失调与真菌感染两个观点,证实真菌菌群的动态变化在人体健康与疾病状态中作用重大.因此,从整体群落结构全面了解并阐述真菌微生物组与呼吸道疾病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疾病发病机制,辅助临床诊疗工作.我们将阐述真菌微生物组在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二代测序在真菌微生物组学中的应用.

    作者:苏晓芳;董航明;蔡绍曦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内镜下射频消融联合金属支架植入对不可切除胆管癌的疗效

    目的 回顾性分析内镜下射频消融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对不可切除胆管癌引起的胆道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研究纳入自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47例不可切除胆管癌患者,其中实验组(n=24)经内镜ERCP行胆道腔内射频消融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对照组(n=23)经内镜ERCP行单纯金属支架植入术.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引流情况、肝功能指标、并发症、支架通畅率、生存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周,实验组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胺转移酶(GG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4~50个月,实验组支架通畅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支架通畅时间和生存时间高于对照组,(8.56±1.12)vs.(5.73±0.81)个月,(13.88±1.45)vs.(9.48±1.38)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术后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8例患者出现术后胆道感染和血淀粉酶升高,予以抗感染、抑酶等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内镜下射频消融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不可切除胆管癌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金属支架植入术.

    作者:谢炬平;梁浩;张大伟;黄镇辉;温子龙;薛平;郑强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自体心包片预防性三尖瓣成形术远期随访结果——832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倾向性匹配分析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同期自体心包片预防性三尖瓣成形术(TVA)的安全性和随访结果.方法 风湿性心脏病手术患者832例,其中预防性TVA 146例(观察组);未行TVA 434例(对照组A);治疗性TVA 252例(对照组B).应用倾向性评分及生存分析评价预防性TVA术后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TR)进展、心功能不全(CHF)及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的随访结果.结果 成功匹配192例,观察组与各对照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结果:观察组FTR进展率显著低于对照组A(P=0.005)和对照组B(P=0.032),而CHF和MACCE事件发生率与各对照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自体心包片预防性TVA术,不增加手术费用、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病死率,可有效改善术后FTR复发或进展.

    作者:张建;梁贵友;刘达兴;任彦;周浩;彭格红;陶文鸿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膈下逐瘀汤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的表达抑制大鼠肝纤维化形成

    目的 探讨膈下逐瘀汤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110只,分成4组:正常组、模型组、膈下逐瘀汤低、高剂量组.通过大鼠皮下注射CCl4制备肝纤维化模型.12周后,比较各组大鼠血清肝功能生化指标ALT、AST、ALB、TP及T-bil,肝纤维化Ishak评分,肝组织TIMP-1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Bil水平降低,血清TP、ALB水平升高;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T-bil水平明显降低,血清TP、ALB水平明显升高;低、高剂量组肝纤维化Ishak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膈下逐瘀汤低、高剂量组TIMP-1表达程度较模型组减轻.结论 膈下逐瘀汤可能通过抑制大鼠肝脏纤维化组织中TIMP-1的表达,从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张鹏;苗玉荣;曾锦荣;吴正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P300在颞叶癫痫认知功能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颞叶癫痫可通过多种机制引起颞叶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事件相关电位P300是目前检测认知功能障碍常用的神经电生理技术.本文对颞叶癫痫引起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以及P300检测评估颞叶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进行综述.

    作者:李陶乐;许虹;张林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相关性消化溃疡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比较142例NSAIDs相关性溃疡出血与210例非NSAIDs相关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NSAIDs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伴随风湿免疫性疾病或心脑血管疾病、溃疡部位和数目、腹痛症状、血红蛋白浓度、住院时间等方面与非NSAID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溃疡大小、尿素氮、HP感染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采取适宜的措施降低NSAID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并发症.

    作者:冯建峰;赵青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