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UCA1基因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李林株;郭灵敏;杜佩铭;黄尚书

关键词:肝癌, FUCA1, 肿瘤侵袭转移, 生存分析,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组织标本中FUCA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和qRT-PC技术对72例肝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的FUCA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合临床病理资料、随访数据,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进行预后分析,Cox回归进行危险因素的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FUCA1在肝癌组织学标本中较癌旁组织呈低表达,肝癌组织中FUCA1蛋白低表达与肿瘤大小、血管侵袭、卫星灶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指出:肝细胞肝癌中FUCA1高表达组患者比低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ox回归预后分析发现:FUCA1表达量、肿瘤大小、血管侵袭、卫星灶以及TNM分期为评价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FUCA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癌旁组织明显降低,与肝癌的肿瘤大小、血管侵袭、卫星灶呈负相关且是独立的预后因子.FUCA1表达与肝癌预后联系紧密.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是一种累及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以骨髓/外周血中髓系细胞增殖、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为主要特征.虽然异基因干细胞移植仍是目前唯一可以治愈CML的方法,但随着伊马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出现,其治疗状况已经发生了颠覆性改变.尽管伊马替尼具有显著的疗效,但仍然存在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以及对伊马替尼不耐受.因此,寻求研发一种治疗CML和伊马替尼耐药的药物迫在眉睫.本文回顾了CML的各种耐药机制,并讨论了近被发现在耐药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靶点的治疗策略.

    作者:程艳红;徐修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ERCP+LC和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和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到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ERCP+ LC组81例与LC+ LCBDE组85例,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总时间、手术成功率、中转开腹率、手术后疼痛、住院费用、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ERCP+ LC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总时间、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例数、腹痛患者例数、术后排气时间、恢复活动时间均少于LC+LCBDE组(P<0.05).而在住院费用方面,LC+ LCBDE组较低(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ERCP+ LC)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LC+ LCBDE)这两种微创术式均是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方式,具体术式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及医院自身技术和设备条件合理选择.

    作者:何恒正;周峥;尹清华;李健;黄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基因HLA-DR13、CW1及A24表达、BCP突变与HBV感染者性别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宿主基因HLA-DR13、CW1、A24表达、BCP突变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性别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82例临床确诊已感染HBV的患者及133例感染HBV后自动清除者血液,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样本血液中白细胞HLA-DR13、CW1及A24基因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测序法检测样本BCP变异,并分析相关因素在不同性别的人群中的差异表达.结果 4组结果:HLA-DR13定量结果以男性感染组低,与其他3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A-A24和HLA-CW1定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以男性感染组与自动清除组(男、女)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P测序结果:男性感染组双突变比率与女性感染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DR13基因与A24及CD4+/CD8+呈正相关(P<0.05).结论 HLA-DR13含量与清除乙肝病毒的宿主性别相关,感染HBV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清除病毒.

    作者:杨小蓉;秦建川;冯致婷;黄演婷;王卫闯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氧化苦参碱通过抑制炎症因子活性调控细胞凋亡基因水平改善肝硬化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

    目的 探究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硬化大鼠模型中,氧化苦参碱(OMT)能否通过改变细胞凋亡基因Bcl-2和Bax表达水平及下调NF-κB活性以及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来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方法 将50只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未行造模(10只),其余用四氯化碳注射造模,扣除造模过程中大鼠损失,模型组15只,治疗组15只.治疗组大鼠给予5%葡萄糖溶液配置的OMT肌注,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分别给予与体质量匹配剂量的5%葡萄糖溶液肌注.实验干预共计16周,干预结束后取大鼠回肠组织用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查、TNF-oα和IL-6浓度的检测及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肠黏膜绒毛形态正常,模型组因溃疡杯状细胞减少,黏膜肌层和腺体损伤,治疗组观察到杯状细胞增加和浸润性炎症细胞减少.病理损伤评分,TNF-α、IL-6及NF-κB p65的表达水平,TNF-α、IL-6、Bax及NF-κB p65 mRNA的表达水平等方面,模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Bcl-2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Bcl-2 mRNA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OMT可以通过调节NF-κB p65信号传导来明显改善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调节TNF-α和IL-6的水平,破坏Bcl-2/Bax信号传导来抑制肝细胞凋亡,进而减少肠黏膜屏障损伤.

    作者:陈卫国;文剑波;张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微小RNA-758-3p在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758-3p在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探讨其对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miR-758-3p在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和人正常口腔黏膜细胞细胞中的表达.脂质体转染miR-NC(对照组)或miR-758-3p(实验组)至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生物信息学预测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758-3p和靶基因的靶向关系.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TRIM44基因及下游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MTT法和Transwell迁移实验分别检测过表达miR-758-3p对细胞周期、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miR-758-3p在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中呈现低表达(P<0.01).TRIM44为miR-758-3p的直接靶基因(P<0.01).转染miR-758-3p后的TSCCA中,TRIM44基因表达降低(P<0.05),细胞周期进展被抑制(P<0.01),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1),细胞迁移能力受到抑制(P<0.01).结论 miRNA-758-3p在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中表达降低,通过靶向干扰TRIM44基因的表达抑制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作者:王瑾;张梅君;李云峰;廖立凡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HOXA3基因对口腔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研究HOXA3基因对口腔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使用Western blot检测HOXA3基因在口腔癌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使用RT-PCR检测HOXA3基因在口腔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使用慢病毒干扰载体建立稳定低表达HOXA3蛋白的口腔癌细胞.平板克隆、MTT试验验证HOXA3对口腔癌细胞生长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敲除HOXA3之后对口腔癌细胞凋亡比率的影响.细胞迁徙试验,划痕试验验证HOXA3对口腔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HOXA3基因在口腔癌组织及细胞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敲除HOXA3之后,可以使口腔癌细胞生长能力减弱并促进细胞凋亡.HOXA3敲除后,还可以降低口腔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结论 HOXA3为促进口腔癌细胞生长及侵袭一个癌基因,HOXA3可能作为口腔癌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方盛华;柳子川;邓旭斌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不同感染途径的临床特点分析及自然病程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不同感染途径的临床特点及自然病程.方法 收集2010-2016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确诊为CH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疾病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统称为进展肝炎组(DH组),其余为慢性肝炎组(H组).结果 (1)共收集CHC患者198例,其中输血感染115例,非输血感染83例.(2)2003年前以输血感染为主,2003年后以非输血感染为主.(3)共124例测基因分型,1b型66例(53.2%),3b型15例(12.1%),6a型16例(12.9%),3a型11例(8.9%),1a型10例(8.1%),2a型4例(3.2%),6a或6b型2例(1.6%).输血感染以1b型为主,非输血感染以3b、6a为主.(4)病程进展:感染到首次诊断CHC的时间为(17.36±7.46)年.输血、非输血感染到确诊CHC的时间为(18.90±7.49)年、(14.00±6.2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输血感染病程特点:感染进展至肝硬化时间平均(18.77±5.29)年,至肝癌平均(20.00±1.63)年.慢性肝炎组与进展肝炎组的TBIL、DBIL、IBIL、ALB、GLO、A/G、TBA、ALP、PA、CHE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C患者2003年前输血感染为主,2003年后以静脉药瘾、性接触感染途径为主.输血感染基因型以1b型为主,非输血感染3b、6a为主.CHC进展为肝硬化的平均时间为18年,至肝癌的平均时间约为20年,疾病进展后出现肝功能损害明显.

    作者:周奕;苏明华;江建宁;陈旭;韦智;伍菲菲;刘志红;滕春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男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睾酮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男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睾酮水平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性收录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149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IR分为IR组(n=67)和非IR组(n=82).所有入组患者统计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和肥胖指数(BAI),并检测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总睾酮(TST)以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结果 IR组高血压患者血清TST (nmol/L)(11.4±2.8 vs.14.6±1.9,P<0.05)和FAI(15.6±2.6 vs.22.5±4.2,P<0.05)明显低于非IR组高血压患者TST正常亚组患者HOMA-IR水平低于TST降低亚组患者(P<0.05),而TST和FAI水平明显高于TST降低亚组(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TST和FAI与HOMA-IR的相关性分别为-0.598和-0.523.结论 男性高血压患者TST下降幅度与IR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陈正方;宋歌;刘蕾;黄庆;裴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替诺福韦酯治疗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

    目的 分析替诺福韦酯(TDF)治疗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为此类患者抗病毒治疗提供临床思路和参考.方法 纳入182例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CHB患者,其中单纯CHB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合并NAFLD患者82例为观察组,两组均予48周TDF 300 mg/d抗病毒治疗,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1)观察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DNA清除率及HBeAg血清阴转率在TDF治疗12和24周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6和48周时两组间HBV-DNA清除率和HBeAg血清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LT复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Kaplan-Meier分析发现,对照组患者ALT复常(Log Rank=8.626,P=0.003)、HBV-DNA清除(Log Rank=4.342,P=0.037)及HBeAg血清阴转(Log Rank=3.962,P=0.047)均显著早于观察组.结论 NAFLD既可影响HBeAg阳性CHB患者应用TDF抗病毒治疗的生化学、病毒学及血清学应答,又是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基础上获得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但生化学应答不佳的重要原因,延长TDF治疗疗程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抗病毒疗效,并应在抗病毒治疗同时对NAFLD同步治疗.

    作者:王浩;常彩芳;范敬静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淋巴结阳性宫颈癌患者不同放疗方法的剂量学及临床学差异

    目的 比较盆腹淋巴结阳性宫颈癌患者两种不同放疗方法的剂量学及临床学差异,探讨骨髓保护的合理方法.方法 30例盆腹淋巴结阳性的宫颈癌初治患者,随机分为接受普通调强放疗(IMRT)组及接受对骨髓进行单独剂量限制的调强放疗(BMS-IMRT)组,每组15例.对比分析两组放疗计划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指标,从临床学角度进一步分析两组患者的急性毒性反应及近期疗效差异.结果 BMS-IMRT组PTV的均匀性指数优于IMRT组.BMS-IMRT组的V5、V10、V20、V30、V40和V50均明显低于IMRT组(P<0.05).两组小肠、膀胱和直肠等危及器官受照剂量无明显差异(P>0.05).BMS-IMRT组2级及以上骨髓抑制发生(P=0.013)明显低于IMRT组.两组急性下消化道及泌尿系统毒性反应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624,P=0.666),两组患者有效率均为93.3%.结论 BMS-IMRT在保证靶区剂量,保护危及器官的同时,减少骨盆骨髓的受照剂量,显著降低急性骨髓抑制程度,该技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廖博玉;林晓辉;李万祯;田允鸿;王锐濠;张国前;张书旭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手霉素通过上调P53诱导22Rv1前列腺癌细胞凋亡

    目的 探讨手霉素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细胞株22Rv1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使用MTT细胞毒性测定法评价人22Rv1细胞的活性,使用Annexin v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料标记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Caspase-3、H2AX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手霉素有效杀伤前列腺癌22Rv1细胞,随着手霉素剂量的增加,细胞活性逐渐下降.手霉素能诱导22Rv1细胞凋亡,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均增加.手霉素通过caspase途径有效诱导22Rv1细胞凋亡.同时手霉素快速增加22Rv1细胞H2AX磷酸化和上调P53的表达.结论 手霉素通过上调P53的表达和激活H2AX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杀伤前列腺癌细胞.

    作者:李劲高;陈景;余妙容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FUCA1基因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组织标本中FUCA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和qRT-PC技术对72例肝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的FUCA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合临床病理资料、随访数据,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进行预后分析,Cox回归进行危险因素的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FUCA1在肝癌组织学标本中较癌旁组织呈低表达,肝癌组织中FUCA1蛋白低表达与肿瘤大小、血管侵袭、卫星灶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指出:肝细胞肝癌中FUCA1高表达组患者比低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ox回归预后分析发现:FUCA1表达量、肿瘤大小、血管侵袭、卫星灶以及TNM分期为评价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FUCA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癌旁组织明显降低,与肝癌的肿瘤大小、血管侵袭、卫星灶呈负相关且是独立的预后因子.FUCA1表达与肝癌预后联系紧密.

    作者:李林株;郭灵敏;杜佩铭;黄尚书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调节性T细胞与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乙肝感染者外周血中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在不同病程下,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表达水平及其与调节性T细胞(Treg)的相关性.方法 对142例HBV感染者及28例正常对照者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受检者外周静脉血IDO mRNA、调节性T细胞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进行各组间检测结果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IDO mRNA从高到低依次为肝癌组(HCC)、急性乙型肝炎组(AHB)、慢性乙型肝炎组(CHB)、肝硬化组(LC)、对照组.LC组与对照组均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1),其他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eg计数从高到低依次为HCC组、AHB组、LC组、CHB组和对照组.除CHB组外,各组Treg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中HCC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F=10.764,P=0.002).ALT检测,总体组间比较,除LC组外,各组ALT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reg细胞、ALT、IDO mRNA相关性分析显示ALT活性与IDO mRNA表达无相关性(r=0.196,P=0.026),Treg细胞与IDO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912,P<0.01).结论 HBV感染者IDO表达明显增强,与Treg细胞正相关,即IDO高表达伴随着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增高,共同影响HBV的免疫耐受.

    作者:杨峻;王前;石青峰;苗海霞;吕仁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应答与否成因分析

    慢性心力衰竭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应用于临床治疗轻至重度且伴有QRS波增宽心力衰竭已超过20余年,可降低心衰患者的再住院率、发病率及死亡率.CRT的应答包括临床指标的改善以及患者症状和改善,然而仍然有20%~40%的患者治疗后效果不明显,称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无应答.导致CRT不应答的因素是多元的,本文将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嘉南;刘中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节律基因Clif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急性心肌梗死的关联分析

    目的 探讨汉族人群中节律基因Clif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临床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联.方法 通过收集心内科确诊的汉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病例组;并采集体检科确诊的78例汉族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通过采用单碱基引物延伸法基因分型(SnapShot)检测节律基因Clif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62758860和rs2289709)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利用慢病毒干扰技术沉默小鼠体内Clif基因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及血栓素(Tm)mRNA的表达水平;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干扰前后小鼠血浆中PAI-1和TM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Clif基因rs2289709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rs62758860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病毒敲低小鼠体内Clif基因的表达明显导致Pai-1和Tm基因mRNA表达下调(P<0.05),同时导致其血浆中PAI-1和TM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节律基因Clifrs2289709位点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急性心肌梗死存在关联.慢病毒敲低小鼠体内Clif基因的表达可引起其血浆中PAI-1和TM水平降低,导致血液易凝血而形成血栓.

    作者:陈晨;江舟;程敏;曹丽萍;周刚;王正荣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干扰素β和γ基因修饰的人羊水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

    目的 利用慢病毒转染的方法将人干扰素β基因(hIFN-β)、人干扰素γ基因(hIFN-γ)分别导入人羊水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FMSCs),以期获得稳定表达hIFN-β、hIFN-γ的AFMSCs.方法 产前诊断获得羊水标本,培养出AFMSCs,对其增殖能力、细胞表面分子和体外分化能力进行鉴定.用携带hIFN-β、hIFN-γ基因的重组慢病毒颗粒感染AFMSCs,并用Elisa法对培养基上清中hIFN-β、hIFN-γ的分泌情况进行鉴定.结果 人羊水间充质干细胞呈成纤维样形态,不表达CD34,高表达CD44、CD105和HLA-ABC,能稳定传代培养,具有成骨、成脂分化能力.ELISA结果显示hIFN-β、hIFN-γ修饰的AFMSCs能稳定表达hIFN-β、hIFN-γ,其表达量分别达1 830 pg/mL和65.33 pg/mL.结论 利用慢病毒转染的方法成功制备了hIFN-β、hIFN-γ修饰的人羊水间充质干细胞.

    作者:刘安琪;杜晶春;蓝晓;陈柳池;徐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外周血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对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 评价外周血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的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接受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前、治疗后3d外周血NLR的水平及变化趋势与预后生存的关系.结果 51例患者治疗前外周血NLR中位值为2.95,其中治疗前NLR≥2.95的25例患者归入NLR高水平组,另外26例归入NLR低水平组.NLR高水平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1 ~ 25)个月,NLR低水平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2(3 ~ 30)个月,两组患者之间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经TACE治疗后3d患者外周血NLR水平显著上升(P< 0.001),其中NLR水平升高的患者(46例)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NLR水平下降的患者(5例)中位生存时间为5个月,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甲胎蛋白水平升高(≥1 585 ng/mL)、血管侵犯、治疗前高水平NLR(≥2.95)和治疗后NLR水平下降均是影响总体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血管侵犯和治疗后NLR水平下降是影响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治疗后外周血NLR水平下降是影响肝癌患者行TACE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前NLR水平高的患者其预后较差.

    作者:廖媛;潘淑茹;曹宝华;罗敏琪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前列腺素E2受体及其下游信号分子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2受体(EP1,EP2,EP3和EP4)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了解EP4下游主要信号分子在人PTC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RT-qPCR法检测15例PTC患者甲状腺癌组织PTC及癌旁正常组织(ANT),和1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NG)患者甲状腺组织中的EP1、EP2、EP3和EP4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的方法分析EP4及其下游信号分子PKA、Epac和AMP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ANT及NG组相比,PTC组EP4的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其下游因子PKA、Epac和AMPK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 EP4及其下游因子PKA、Epac和AMPK在PTC组织中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PTC的发生及发展.

    作者:胡芳;阔依旦·图亚;韦晓虹;刘雪婷;罗顺葵;孙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去甲乌药碱对2型心肾综合征大鼠心肾的保护作用

    目的 构建2型心肾综合征大鼠模型,探讨去甲乌药碱对2型心肾综合征大鼠心肾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联合肾动脉分支结扎的5/6肾次全切除术构建2型心肾综合征大鼠模型,诱导心肌纤维化,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去甲乌药碱.观察心肾功能指标、胶原面积分析以及纤维因子免疫荧光强度分析,评价模型效果,探讨去甲乌药碱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结果 模型大鼠心肌纤维化因子表达明显增高、心肾功能显著降低.去甲乌药碱干预组,心肌纤维化因子表达显著减少,心肾功能均有明显好转.结论 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联合肾动脉分支结扎可明显诱导心肌纤维化,符合2型心肾综合征的病理变化.去甲乌药碱可抑制心肌纤维化、改善左室重构,从而改善肾功能,阻断心肾交互,发挥心肾同步保护的作用.

    作者:韦震鸣;傅强;李志樑;吴英智;王慧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术中氧平衡的影响

    目的 探讨每搏量变异度(SVV)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灌注水平和氧供需平衡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烧伤面积在40%以上患者80例,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常规补液组(C组)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各40例.记录麻醉诱导前30 min (T1)、手术开始1h(T2)、术毕(T3)、术后24 h(T4)的MAP、HR、CVP、CI、SVI.记录术中晶体输液量、胶体输液量、总输液量、总失血量、总输血量和尿量,记录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乳酸(Lac)、血糖和高敏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计算各时间点的氧供指数、氧耗指数.结果 两组MAP、HR、CVP、CI、SV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组输液总量、胶体、尿量、失血量、输血量[(2 225.6±89.1)、(1 104.6±109.8)、(3.7±0.7)、(721.4±204.7)、(5.0±1.1)]明显多于C组[(1 735.5±119.3)、(807.4±189.4)、(2.6±0.8)、(531.3±112.3)、(3.1±0.5)](P<0.05);两组各时间点Scv02、La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3时间段G组的DO2I明显高于C组(P<0.05),液体治疗后两组cTnI逐渐升高,术后24h G组较C组升高(P<0.05).结论 以SVV为导向的目标的GDFT与常规治疗均能够维持患者稳定的心输出量,保证血流动力学平稳,增加机体氧供需平衡,保证组织器官微循环的灌注.

    作者:梁冰;曹阳;罗健华;罗福荣;彭伟龙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