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调节性T细胞与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乙肝感染者外周血中表达的相关性

杨峻;王前;石青峰;苗海霞;吕仁华

关键词:乙型肝炎,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调节性T细胞
摘要: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在不同病程下,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表达水平及其与调节性T细胞(Treg)的相关性.方法 对142例HBV感染者及28例正常对照者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受检者外周静脉血IDO mRNA、调节性T细胞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进行各组间检测结果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IDO mRNA从高到低依次为肝癌组(HCC)、急性乙型肝炎组(AHB)、慢性乙型肝炎组(CHB)、肝硬化组(LC)、对照组.LC组与对照组均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1),其他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eg计数从高到低依次为HCC组、AHB组、LC组、CHB组和对照组.除CHB组外,各组Treg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中HCC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F=10.764,P=0.002).ALT检测,总体组间比较,除LC组外,各组ALT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reg细胞、ALT、IDO mRNA相关性分析显示ALT活性与IDO mRNA表达无相关性(r=0.196,P=0.026),Treg细胞与IDO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912,P<0.01).结论 HBV感染者IDO表达明显增强,与Treg细胞正相关,即IDO高表达伴随着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增高,共同影响HBV的免疫耐受.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经血源性干细胞研究进展

    经血源性干细胞(menstrual blood-derived stem cells,MenSCs)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来源于经血的成体干细胞,目前已成为再生医学领域内成体干细胞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MenSCs的增殖能力、分离纯化、分化潜能、临床前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系统综述,以期为推进MenSCs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何琳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氧化苦参碱通过抑制炎症因子活性调控细胞凋亡基因水平改善肝硬化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

    目的 探究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硬化大鼠模型中,氧化苦参碱(OMT)能否通过改变细胞凋亡基因Bcl-2和Bax表达水平及下调NF-κB活性以及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来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方法 将50只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未行造模(10只),其余用四氯化碳注射造模,扣除造模过程中大鼠损失,模型组15只,治疗组15只.治疗组大鼠给予5%葡萄糖溶液配置的OMT肌注,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分别给予与体质量匹配剂量的5%葡萄糖溶液肌注.实验干预共计16周,干预结束后取大鼠回肠组织用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查、TNF-oα和IL-6浓度的检测及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肠黏膜绒毛形态正常,模型组因溃疡杯状细胞减少,黏膜肌层和腺体损伤,治疗组观察到杯状细胞增加和浸润性炎症细胞减少.病理损伤评分,TNF-α、IL-6及NF-κB p65的表达水平,TNF-α、IL-6、Bax及NF-κB p65 mRNA的表达水平等方面,模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Bcl-2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Bcl-2 mRNA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OMT可以通过调节NF-κB p65信号传导来明显改善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调节TNF-α和IL-6的水平,破坏Bcl-2/Bax信号传导来抑制肝细胞凋亡,进而减少肠黏膜屏障损伤.

    作者:陈卫国;文剑波;张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FUCA1基因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组织标本中FUCA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和qRT-PC技术对72例肝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的FUCA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合临床病理资料、随访数据,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进行预后分析,Cox回归进行危险因素的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FUCA1在肝癌组织学标本中较癌旁组织呈低表达,肝癌组织中FUCA1蛋白低表达与肿瘤大小、血管侵袭、卫星灶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指出:肝细胞肝癌中FUCA1高表达组患者比低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ox回归预后分析发现:FUCA1表达量、肿瘤大小、血管侵袭、卫星灶以及TNM分期为评价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FUCA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癌旁组织明显降低,与肝癌的肿瘤大小、血管侵袭、卫星灶呈负相关且是独立的预后因子.FUCA1表达与肝癌预后联系紧密.

    作者:李林株;郭灵敏;杜佩铭;黄尚书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缺血后适应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血小板功能与临床预后的关系

    目的 旨在分析远端缺血后适应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急诊支架置入术(PCI)治疗对血小板功能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71例AMI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7例,观察组给予远端缺血后适应;分别于PCI术前、干预即刻、PCI术后24 h和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和活化的Ⅱb/Ⅲa(PAC-1)百分率,采用比浊法检测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大聚集率,随访6.0个月,比较两组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PCI术后24 h的CD62P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点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PAC-1百分率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P和AA诱导的血小板大聚集率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远端缺血后适应可以降低AMI患者急诊PCI治疗的近期MACE发生率,可能与改善血小板CD62P的活化程度有关.

    作者:吴方辉;刘金来;张江武;谢志辉;许云耀;侯冬子;黄世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不同方式应用氨甲环酸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方式应用氨甲环酸(TXA)对布氏杆菌性脊柱炎(BS)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方法 将手术的150例BS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组1为对照组,不给予TXA;组2切口内局部应用TXA;组3术前30 min静滴TXA,同时切口内局部应用TXA.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不同时间引流量及总引流量、术后红细胞丢失量、术后输血量及输血例数、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伤口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2与组3术中失血量、术后24、48 h的引流量及总引流量、术后红细胞丢失量、术后输血量及输血例数、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均小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应用TXA能显著降低BS患者围手术期失血,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形成的风险.

    作者:张培楠;杨新明;贾永利;张振梁;孟宪勇;庞永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节律基因Clif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急性心肌梗死的关联分析

    目的 探讨汉族人群中节律基因Clif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临床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联.方法 通过收集心内科确诊的汉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病例组;并采集体检科确诊的78例汉族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通过采用单碱基引物延伸法基因分型(SnapShot)检测节律基因Clif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62758860和rs2289709)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利用慢病毒干扰技术沉默小鼠体内Clif基因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及血栓素(Tm)mRNA的表达水平;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干扰前后小鼠血浆中PAI-1和TM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 Clif基因rs2289709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rs62758860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病毒敲低小鼠体内Clif基因的表达明显导致Pai-1和Tm基因mRNA表达下调(P<0.05),同时导致其血浆中PAI-1和TM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节律基因Clifrs2289709位点多态性与汉族人群急性心肌梗死存在关联.慢病毒敲低小鼠体内Clif基因的表达可引起其血浆中PAI-1和TM水平降低,导致血液易凝血而形成血栓.

    作者:陈晨;江舟;程敏;曹丽萍;周刚;王正荣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生并发症预测指标

    目的 评估常用的实验室指标在预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发生并发症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贵州省人医院儿科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期间HSP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入院首次血液学指标.纳入研究对象分为四组:(1)单纯HSP组;(2)HSP合并胃肠道症状组;(3)HSP合并肾脏损害患组;(4)HSP合并胃肠道症状和肾脏损害组.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HSP患儿出现并发症的佳指标和切点值.结果 共有纳入136例患儿,男84例(61.8%),平均年龄(8.0±2.9)岁.常用的血液学指标中: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RP在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有胃肠道症状组患儿的相关指标值要明显高于其他3组.在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中,CPR曲线下面积大为70.1% (95%CI:0.586 ~ 0.815) CRP取值6.5时,其灵敏度为71.1%,特异度为61%.结论 CRP可作为预测HSP患儿胃肠道并发症的有用指标,早期评估CRP水平对于判断HSP患儿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曾泽英;刘烨;陈智荷;范丽;崔玉霞;周浩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术中氧平衡的影响

    目的 探讨每搏量变异度(SVV)指导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灌注水平和氧供需平衡影响.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烧伤面积在40%以上患者80例,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常规补液组(C组)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各40例.记录麻醉诱导前30 min (T1)、手术开始1h(T2)、术毕(T3)、术后24 h(T4)的MAP、HR、CVP、CI、SVI.记录术中晶体输液量、胶体输液量、总输液量、总失血量、总输血量和尿量,记录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乳酸(Lac)、血糖和高敏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计算各时间点的氧供指数、氧耗指数.结果 两组MAP、HR、CVP、CI、SV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组输液总量、胶体、尿量、失血量、输血量[(2 225.6±89.1)、(1 104.6±109.8)、(3.7±0.7)、(721.4±204.7)、(5.0±1.1)]明显多于C组[(1 735.5±119.3)、(807.4±189.4)、(2.6±0.8)、(531.3±112.3)、(3.1±0.5)](P<0.05);两组各时间点Scv02、La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3时间段G组的DO2I明显高于C组(P<0.05),液体治疗后两组cTnI逐渐升高,术后24h G组较C组升高(P<0.05).结论 以SVV为导向的目标的GDFT与常规治疗均能够维持患者稳定的心输出量,保证血流动力学平稳,增加机体氧供需平衡,保证组织器官微循环的灌注.

    作者:梁冰;曹阳;罗健华;罗福荣;彭伟龙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男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睾酮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男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睾酮水平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性收录2016年6月至2017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149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IR分为IR组(n=67)和非IR组(n=82).所有入组患者统计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WHtR)和肥胖指数(BAI),并检测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激素(LH)、总睾酮(TST)以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结果 IR组高血压患者血清TST (nmol/L)(11.4±2.8 vs.14.6±1.9,P<0.05)和FAI(15.6±2.6 vs.22.5±4.2,P<0.05)明显低于非IR组高血压患者TST正常亚组患者HOMA-IR水平低于TST降低亚组患者(P<0.05),而TST和FAI水平明显高于TST降低亚组(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TST和FAI与HOMA-IR的相关性分别为-0.598和-0.523.结论 男性高血压患者TST下降幅度与IR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陈正方;宋歌;刘蕾;黄庆;裴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用于学龄前儿童全麻肠镜检查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右关托咪定复合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学龄前儿童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60例年龄4~6岁行门诊肠镜检查的患儿根据右美托咪定剂量不同随机分为四组:丙泊酚+右美托咪定0.8 μg/kg(PD1)组、1.0 μg/kg(PD2)组、1.2 μg/kg(PD3)组和丙泊酚(PNS)组.各组右美托咪定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 mL后于15 min输注完毕,PNS组予15 mL生理盐水输注.随后行丙泊酚靶控输注,达到效应室浓度后开始手术.记录手术及复苏过程中的生命体征,手术、苏醒及离开麻醉复苏室的时间并观察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的例数.结果 与PNS组相比,PD3组在术中HR明显降低(P<0.05);右美托咪定各组患儿术中体动和术后躁动发生率降低,PD2、PD3组手术时间缩短(P<0.05),但PD3组患儿苏醒和离开复苏室时间延长(P<0.05).结论 1.0 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门诊学龄前儿童肠镜检查安全有效,苏醒平稳且不延长苏醒时间.

    作者:叶玉萍;刘涌;李水英;刘国栋;时文俊;周俊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与过敏毒素C3a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分级与过敏毒素C3a水平的相关性,并绘制ROC曲线测定界值,来探索过敏毒素C3a在乙型肝炎肝硬化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共纳入195例患者,检查血液过敏毒素C3a值、总胆红素值、白蛋白值、凝血酶原时间及腹水与肝性脑病情况,采用Child-Pugh改良分级法评估患者肝功能.另取2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肝功能C级组C3a水平较B级组降低(P<0.01);两组均较肝功能A级组及对照组降低(均P< 0.01).肝功能受损程度越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液中C3a浓度越低.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其血液中过敏毒素C3a水平呈负相关性,血液中C3a水平可用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水平的评估.

    作者:谢亮;王姝;严德辉;雷俊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干扰素β和γ基因修饰的人羊水间充质干细胞的制备

    目的 利用慢病毒转染的方法将人干扰素β基因(hIFN-β)、人干扰素γ基因(hIFN-γ)分别导入人羊水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FMSCs),以期获得稳定表达hIFN-β、hIFN-γ的AFMSCs.方法 产前诊断获得羊水标本,培养出AFMSCs,对其增殖能力、细胞表面分子和体外分化能力进行鉴定.用携带hIFN-β、hIFN-γ基因的重组慢病毒颗粒感染AFMSCs,并用Elisa法对培养基上清中hIFN-β、hIFN-γ的分泌情况进行鉴定.结果 人羊水间充质干细胞呈成纤维样形态,不表达CD34,高表达CD44、CD105和HLA-ABC,能稳定传代培养,具有成骨、成脂分化能力.ELISA结果显示hIFN-β、hIFN-γ修饰的AFMSCs能稳定表达hIFN-β、hIFN-γ,其表达量分别达1 830 pg/mL和65.33 pg/mL.结论 利用慢病毒转染的方法成功制备了hIFN-β、hIFN-γ修饰的人羊水间充质干细胞.

    作者:刘安琪;杜晶春;蓝晓;陈柳池;徐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颅内压无创检测仪在颅高压患者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习惯改变,颅脑损伤、脑血管病和脑肿瘤患者越来越多,这些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持续颅高压会导致脑细胞损害,严重者是不可逆性损害,对患者的生存、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所以在临床工作中,颅内压的测量与监护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准确而又及时地了解患者颅内压的变化,并采取内科或者外科手段进行有效地降压处理,是拯救患者生命的首要条件[1-2].

    作者:黄青良;周翔;刘国华;徐春祥;许婷;吴俊;周于凡;游海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是一种累及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以骨髓/外周血中髓系细胞增殖、Ph染色体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为主要特征.虽然异基因干细胞移植仍是目前唯一可以治愈CML的方法,但随着伊马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出现,其治疗状况已经发生了颠覆性改变.尽管伊马替尼具有显著的疗效,但仍然存在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以及对伊马替尼不耐受.因此,寻求研发一种治疗CML和伊马替尼耐药的药物迫在眉睫.本文回顾了CML的各种耐药机制,并讨论了近被发现在耐药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靶点的治疗策略.

    作者:程艳红;徐修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去甲乌药碱对2型心肾综合征大鼠心肾的保护作用

    目的 构建2型心肾综合征大鼠模型,探讨去甲乌药碱对2型心肾综合征大鼠心肾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联合肾动脉分支结扎的5/6肾次全切除术构建2型心肾综合征大鼠模型,诱导心肌纤维化,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去甲乌药碱.观察心肾功能指标、胶原面积分析以及纤维因子免疫荧光强度分析,评价模型效果,探讨去甲乌药碱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结果 模型大鼠心肌纤维化因子表达明显增高、心肾功能显著降低.去甲乌药碱干预组,心肌纤维化因子表达显著减少,心肾功能均有明显好转.结论 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联合肾动脉分支结扎可明显诱导心肌纤维化,符合2型心肾综合征的病理变化.去甲乌药碱可抑制心肌纤维化、改善左室重构,从而改善肾功能,阻断心肾交互,发挥心肾同步保护的作用.

    作者:韦震鸣;傅强;李志樑;吴英智;王慧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辅助生殖技术后复合妊娠49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

    目的 分析辅助生殖技术(ART)后复合妊娠(HP)的临床特点,探讨减胎术与腹腔镜手术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妊娠结局.方法 收集本院收治的49例辅助生殖技术后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复合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并以减胎术和腹腔镜手术分组比较两组术后活产率及流产率.结果 (1)46.9%患者有输卵管手术史,26例无输卵管手术史的患者中,69.2%有输卵管结构或功能障碍;(2)第一次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复合妊娠的漏诊率达20.2%;(3)B超引导下减胎组的活产率为87.5%,高于腹腔镜手术组(8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减胎术并发症发生率高(25%).结论 B超引导下减胎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术后活产率高达87.5%,但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5%).

    作者:徐俊翠;刘明星;龚景进;欧妙娴;黄晓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麻醉期间低体温对发育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凋亡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麻醉期间低体温状态对发育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凋亡率的影响.方法 出生7d的SD新生大鼠40只,随机分为四组(n=10):对照组(C组)、麻醉保温组(A组)、麻醉低温组(AH组)、物理低温组(H组).C组腹腔注射0.1 mL生理盐水并保持大鼠体温38 ~ 39℃;A组以25 mg/kg膜腔注射异丙酚0.1 mL,麻醉维持2h,同方法保持体温38~39℃;AH组麻醉方式及时间与A组相同,控制室温为23℃,使体温下降;H组大鼠腹腔注射0.1 mL生理盐水,同条件使体温下降.苏醒即刻,每组取5只大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凋亡率;每组剩余5只大鼠继续饲养至30日龄行水迷宫实验并检测海马凋亡率.结果 AH、H组大鼠体温明显下降(P<0.05).7日龄时,AH、H组海马凋亡率增高(P<0.05).36日龄时,四组大鼠凋亡率及行为学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本研究低体温范围内,麻醉期间体温降至25℃时可短期诱导新生大鼠海马组织凋亡率增高,而对其远期学习记忆能力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文博;熊兴龙;杨剑;禹文峰;欧炜;吕洁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调节性T细胞与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乙肝感染者外周血中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在不同病程下,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表达水平及其与调节性T细胞(Treg)的相关性.方法 对142例HBV感染者及28例正常对照者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受检者外周静脉血IDO mRNA、调节性T细胞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进行各组间检测结果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IDO mRNA从高到低依次为肝癌组(HCC)、急性乙型肝炎组(AHB)、慢性乙型肝炎组(CHB)、肝硬化组(LC)、对照组.LC组与对照组均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1),其他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eg计数从高到低依次为HCC组、AHB组、LC组、CHB组和对照组.除CHB组外,各组Treg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其中HCC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F=10.764,P=0.002).ALT检测,总体组间比较,除LC组外,各组ALT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reg细胞、ALT、IDO mRNA相关性分析显示ALT活性与IDO mRNA表达无相关性(r=0.196,P=0.026),Treg细胞与IDO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912,P<0.01).结论 HBV感染者IDO表达明显增强,与Treg细胞正相关,即IDO高表达伴随着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增高,共同影响HBV的免疫耐受.

    作者:杨峻;王前;石青峰;苗海霞;吕仁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脓毒症休克的研究进展

    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是临床急症,多方位集束化治疗是目前治疗共识,血管活性药物是重要组成部分.去甲肾上腺素为指南推荐首选血管加压药物,但可能导致与恶化脓毒症相关免疫麻痹,出现与死亡相关副作用及微循环不能有效改善等现象.研究发现应用血管活性药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相对心动过缓与生存率改善有关.选择性血管紧张素V1A受体激动剂在动物试验及小规模临床试验中证实可以代替去甲肾上腺素,并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改善生存率.

    作者:杨建坤;赵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ERCP+LC和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和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到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ERCP+ LC组81例与LC+ LCBDE组85例,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总时间、手术成功率、中转开腹率、手术后疼痛、住院费用、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ERCP+ LC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总时间、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例数、腹痛患者例数、术后排气时间、恢复活动时间均少于LC+LCBDE组(P<0.05).而在住院费用方面,LC+ LCBDE组较低(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ERCP+ LC)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LC+ LCBDE)这两种微创术式均是处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方式,具体术式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及医院自身技术和设备条件合理选择.

    作者:何恒正;周峥;尹清华;李健;黄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