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癌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朱雄杰;田瑶;朱娟娟;郑燕芳

关键词:
摘要:食管癌是指下咽到食管胃结合部之间食管上皮来源的癌,男性较多.在我国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占我国肿瘤死亡率的第4位.我国的食管癌90%以上为鳞状细胞癌,少数为腺癌.食管癌患者就诊时绝大多数已属于中晚期.目前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仍然是手术、放射治疗和化疗.然而无论是手术还是放化疗其临床疗效均远不能令人满意,手术的5年生存率为15%~39%;而放化疗的5年生存率为8%~15%.分子靶向治疗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异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坏死,较少影响正常组织.随着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在肺癌、大肠癌等疾病的成功实践,分子靶向治疗毫无疑问成为人们试图解决食管癌治疗问题的新途径之一.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Palindrome H新型肝素涂层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Palindrome H新型肝素涂层导管和Palindrome非肝素涂层导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透析充分性、导管功能及并发症的异同.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需维持性血液透析,而无法建立内瘘的患者,采用前瞻开放对照的方式,分为2组,分为Palindrome H肝素涂层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组和Palindrome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组,分别置管,对比两组尿素清除率(Kt/V)、尿素下降率(URR)、导管相关感染、导管功能不良率等指标.结果:共纳入患者50例,其中Palindrome H肝素涂层导管组有26例,使用Palindrome导管组有24例.两组患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19.72 vs.67±13.99,P=0.284).Palindrome H肝素涂层导管组患者Kt/V优于Palindrome导管组(P=0.038),Palindrome H肝素涂层导管组患者导管功能不良率明显低于Palindrome导管组(P=0.022).结论:Palindrome H肝素涂层带隧道带涤纶套的导管在透析充分性、导管功能不良率等方面均优于非肝素涂层Palindrome导管,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的临床应用中,Palindrome H肝素涂层导管比Palindrome导管更具优势.

    作者:李导;肖观清;申伟;侯爱珍;陈囿元;李燕;温振英;蔡素晓;孔耀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面部基底细胞癌较小手术切缘下阳性率及复发率的Meta分析

    目的:分析基底细胞癌不同手术切缘下的切缘阳性率及肿瘤复发率.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关于基底细胞癌手术切缘及术后复发的研究,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严格评价,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37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分析14711例基底细胞癌,直径12~25 mm.发生部位在鼻部、眼睑、前额.手术切缘在1~3 mm.3、2、1 mm切缘下阳性率为13%、15%、17%;复发率为2%、4%、2%.鼻部基底细胞癌3、2 mm切缘下阳性率为14%、17%.结节性基底细胞癌3、2 mm切缘下阳性率为6%、7%.结论:面部结节型直径不超过25 mm的基底细胞癌以2~3 mm为手术切缘可获得安全美观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娅;王明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与M2型巨噬细胞的关系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纤维化程度与M2型巨噬细胞的关系.方法:(1)用腹腔注射法建立BALB/c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在造模第7、14、21天观察小鼠异位病灶的生长情况;(2)Masson染色法观察异位病灶、在位内膜的纤维化程度;(3)免疫组化法测定CD206、CD68的表达;(4)应用图像分析系统Image-Pro-Plus6.0(IPP6.0)对染色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探讨纤维化程度与M2型巨噬细胞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腹腔注射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成功率为100%;(2)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纤维化程度与M2型巨噬细胞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腹腔注射法可以成功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模型.M2型巨噬细胞可能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

    作者:锁漉萱;张真真;开红英;万贵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剖宫产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实施在医疗费用控制方面的作用

    目的:研究剖宫产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实施是否可以起到控制医疗费用的作用.方法:将剖宫产病例800余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实验结束后,分析两组的住院时间、总费用、西药费、护理费等项目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西药费、护理费等项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剖宫产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景丽俊;吴坤显;黄汉腾;马玉琴;王嘉锋;洪少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HbA1C水平与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不同HbA1C水平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前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情况.方法: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糖尿病患者216例(326眼),根据HbA1C分三组,术前进行空腹血糖、HbA1C测定、视力、裂隙灯、间接检眼镜、眼压和AB超检查.术前1 d、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重复OCT检查测定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结果:HbA1C≥9%组术后1周视网膜厚度虽然仍处于正常范围,但明显高于术前(t=-2.0862,P=0.0386),其余各组术前、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时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视网膜厚度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例黄斑囊样水肿(1.2%),均出现在HbA1C≥9%组(5.1%).结论:术前HbA1C≥9%的患者发生黄斑囊样水肿的概率明显升高,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与HbA1C的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作者:吴阳;吴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STAT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细胞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乳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差异性表达及与乳腺癌其他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并分析STAT3表达与乳腺癌者生存数据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存档蜡块130例,癌旁组织标本61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STAT3的表达情况,比较表达率的差异,并分析乳腺癌患者STAT3表达与其他临床病理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STAT3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STAT3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ER及PR表达情况密切相关;但与年龄、组织学分级及Her-2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生存分析结果显示,STAT3高表达的患者较低表达患者预后差.Cox回归模型分析则显示,PR及STAT3均为乳腺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子.结论:STAT3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乳腺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因子.

    作者:王庆涛;黄海洋;邹青峰;邓星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广州地区登革热病患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登革热病患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方法分别选择2014年和2015年5-12月两个时间段确诊的280例和32例登革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命名为A和B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分布,年龄分布和发病时间分布.同时检测所有患者其他呼吸道病毒情况.结果:B组发热、肌痛/骨痛、身重乏力、腹泻、纳差、皮疹和出血发生率均高于A组,两组患者头痛、肌痛/骨痛、身重乏力、皮疹症状体征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差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年龄在21~30岁(28.57%)和31~40岁(25.36%)占的比例较大,B组中,年龄在41~50岁(19.69%)和51~65岁(25.00%)占较大比例,两组患者在51~65岁年龄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年龄段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登革热发病高峰期为10月份(64.29%),其次是11月份(28.21%);2015年,登革热发病高峰期为10月份(84.38%),其次是11月份(12.49%),两组患者10月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九大呼吸道病毒阳性检测率为30.36%(85/280),其中MP 38株(44.71%),LP124株(27.24%);B组九大呼吸道病毒阳性检测率为34.38%(11/32),其中MP 4株(36.36%),LP13株(27.27%),两组患者各种病毒的检测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不同时间广州地区登革热发病情况不同,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年龄分布和发病时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詹铀超;秦笙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3D打印技术在胸外科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3D打印技术系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兴技术,即以计算机三位重建模型数据为蓝本,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黏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随着技术的逐渐发展成熟,可打印的物体从起初的简单的立方体、球体,到现在越来越精细的物件如家具、设备、人体器官等等,大到房屋、汽车,小到精密元件,几乎渗透到了各行各业.

    作者:卢笛;蔡开灿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肥胖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PCV-VG)模式应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肥胖患者悬雍垂腭咽成型术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型术的OSAS肥胖患者(BMI≥30 kg/m2)40例,随机分为容量控制通气组(V组,20例)和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组(P组,20例).记录麻醉诱导未吸氧前(T0)、气管插管后30 min(T1)和1 h(T2)、拔除气管导管后30 min(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同时计算T1、T2时点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阻力(Raw)、胸肺顺应性(CL)、氧合指数(OI)和呼吸指数(RI),观察比较术后恢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麻醉前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与V组比较,P组在T1、T2时PaCO2、Ppeak、Raw以及T1~T3时RI降低(P<0.05),在T1、T2时CL以及T1~T3时PaO2、OI升高(P<0.05),两组在各时点的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容量控制通气模式相比,PCV-VG能够有效提高OSAS肥胖患者的胸肺顺应性,降低吸气压力和气道阻力,减少肺内分流,有利于改善动脉氧合和气体交换.

    作者:尹秀茹;王键;梁佐迪;裴凌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HLA-B27阳性与阴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HLA-B27在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疾病活动与临床特征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收集并观察研究112例中轴型SpA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82例HLA-B27阳性和30例HLA-B27阴性中轴型SpA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数据来源为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结果:(1)HLA-B27阴性患者较阳性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明显偏晚,男女比例、病程无显著差异.(2)HLA-B27阴性组的严重髋关节病变、外周关节炎、附着点炎及全身症状的比率均明显低于HLA-B27阳性组,家族聚集现象、葡萄膜炎和脊柱的放射学改变在两组差异无显著性.(3)疾病活动性指标的改变包括血沉和C-反应蛋白的升高HLA-B27阴性组明显低于HLA-B27阳性组.结论:中轴型SpA与HLA-B27相关性强,HLA-B27阳性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明显偏早,病情相对较重,预后较差.

    作者:毛绍园;张秀灵;尚静静;邹桂香;刘念;段新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深圳地区692例IgA肾病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92例经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深圳地区的IgA肾病患者以青年居多.各年龄组之间舒张压、24 h尿蛋白定量、镜下血尿、白细胞、血胆固醇、血白蛋白、血IgA、血C3,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的收缩压、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酸、血IgG与青、中年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青少年组及老年组感染比率较中年组高(P<0.05).病理方面,不同年龄组在肾小管间质积分、肾小动脉积分及总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球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地区IgA肾病属于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以青少年发病为主,老年Ig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与血管的病变重于青中年组;感染在老年患者比较常见.

    作者:侯霜;郑爱萍;熊祖应;罗琼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肝癌转移相关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病死率高[1].肝癌的治疗一般采取手术、放化疗与中药结合疗法,肝癌复发转移是影响患者疗效和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之一,是当前肝癌研究的热点.深入研究肝癌转移和复发的机制,寻找与肝癌转移相关的靶标,对于肝癌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现就近些年关于肝癌转移标志物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蔡燕;黄俊琪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曲妥珠单抗在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心脏毒性

    目的:探讨曲妥珠单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心脏毒性反应,保障治疗的顺利完成.方法:分析98例乳腺癌患者单用曲妥珠单抗治疗前,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1个月心肌酶及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在治疗期间或治疗后无异常心电图改变的42例(42.858%),出现异常心电图共40例(40.82%),其中频发房性早搏2例(2.04%);窦性心动过速18例(18.36%);全导联轻度ST段下移17例(17.35%);Ⅱ、Ⅲ、aVF、V4~V6导联ST段下移31例(31.637%);治疗期间心肌酶中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敏肌钙蛋白酶Ⅰ(hs-cTnI)升高的发生率分别为4.08%、10.24%、12.24%;CK和CK-MB同时升高2.04%.结论:在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方案的乳腺癌患者中,监测心电图及心肌酶的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曾慧;唐雪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发生单卵双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技术中发生单卵双胎(MZT)现象的原因,探讨可能引起MZT的实验室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我中心行单胚胎移植的患者资料,包括1786个新鲜移植周期和1710个冻融移植周期及49个冻融胚胎移植前遗传学诊断(PGD)周期,分析新鲜胚胎、胚胎冻融、胚胎质量、人工辅助孵化方法等与发生MZT的相关性.结果:(1)新鲜移植周期年龄、体外培养时间、体外授精方式与MZT无明显相关性.(2)新鲜囊胚移植与冻融囊胚移植周期MZT率差异有显著性(0.88%vs.3.08%,P<0.05).(3)PGD周期中激光打孔方法MZT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机械孵化方法(25.00%vs.0.00%,P<0.05).结论:囊胚期胚胎冷冻和辅助孵化是发生MZT的高危因素.

    作者:唐永梅;李忻琳;马文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CRP、TNF-α的影响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GBE)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血清、肺泡灌洗液(BALF)中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9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COPD对照组(B组)、GBE早期干预组(C组)、GBE后期干预组(D组)、红霉素早期干预组(E组)、红霉素后期干预组(F组),每组15只.除A组外,余各组进行28 d COPD造模.C、D组在第1~14天和29~42天用GBE干预;E、F组在第1~14天和第29~42天用红霉素干预,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BALF中CRP、TNF-α的含量.结果:与B组比较,C、D、E、F组血清及BALF中CRP、TNF-α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C、E、F组血清及BALF中CRP、BALF中TNF-α含量下降较D组明显(P<0.05).结论:GBE可抑制COPD大鼠气道及全身炎症反应,且早期干预效果更好.

    作者:梁炜;杨红梅;梁爱武;杨益宝;冯玉青;张鹏飞;李瑞祥;谭玉萍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乙型肝炎病毒不同感染状态下的肠道菌群结构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在不同的感染状态下与肠道菌群的关联.方法:选取84例25~40岁的病例,进行ALT、AST、乙肝抗原抗体定性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照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分为4个组,分别是:注射疫苗保护抗体阳性组,即抗体保护组48例,乙肝康复组14例,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组,即感染组9例,注射疫苗保护抗体阴性组,即抗体阴性组13例.收集粪便样本,提取粪便总DNA,经过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PCR(ERIC-PCR)扩增及凝胶电泳分离,利用genetool软件对电泳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分析条带数目、主带位置在各组的差别.结果:抗体阴性组及乙肝感染组的条带数目显著少于抗体保护组及乙肝康复组,抗体保护组及乙肝康复组的主带位置相对分散,乙肝康复组主带位置多数在282 bp以上,显著大于另外三组.抗体阴性组及乙肝感染组的主带相对集中在60~70 bp范围内.结论:抗体阴性组及乙肝感染组的肠道菌群结构较为单一,菌群丰度下降,扩增产物高于200 bp的肠道细菌较为缺乏.

    作者:伍菲凡;彭永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ICSI周期中不同卵母细胞成熟比例与促性腺激素用量的选择对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研究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过程中不同的卵母细胞成熟比例及促性腺激素用量对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就诊行ICSI周期的患者资料,按卵母细胞的成熟比例分成3组.A组为≤50%(低比例组,n=19),B组为50%~80%(中比例组,n=70),C组为>80%(高比例组,n=130),然后再将3组按是否妊娠分为A0、A1组,B0、B1组,C0、C1组,观察不同卵母细胞成熟比例在Gn时间、Gn剂量、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的差异.结果:A、B、C 3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获卵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与其他2组有明显差异(均P<0.05);妊娠组与未妊娠组中,在同一卵母细胞成熟比例区间,未妊娠组的促性腺激素用量明显高于妊娠组(P<0.05).结论:在ICSI治疗过程中,促性腺激素的剂量及卵母细胞成熟比例增加不利于卵子的发育潜能及妊娠结局,因此促性腺激素的剂量和卵母成熟比例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收集并保护好与患者状态相匹配的优势卵子.

    作者:曾伟荣;杨桂艳;蔡桂丰;阮永铭;熊永崂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长链非编码RNA ROR通过notch1蛋白调控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凋亡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 ROR(lncRNA ROR)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以胰腺癌细胞BxPC-3为研究对象,RT-PCR检测ROR与notch1的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otch1蛋白的变化.通过RNAhybird及萤光素酶报告实验,探索ROR对notch1的调控机制;采用CCK-8、TUNEL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的变化.结果:ROR与notch1在胰腺癌组织中均高表达,两者存在正相关性.BxPC-3细胞过表达ROR后,细胞增殖活性升高,DNA损伤阳性细胞比例降低,伴随notch1的mRNA及蛋白水平升高.萤光素酶报告实验显示:ROR可与notch1的调控因子miR-137结合并抑制其活性.将ROR与si-notch1共转染BxPC-3细胞,与对照组相比,pcDNA-ROR+si-notch1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TUNEL阳性细胞比例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ncRNA ROR通过促进notch1蛋白表达,调控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凋亡.

    作者:李冰;熊正方;郭亚民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及潜在价值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复杂的老年性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变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PD早的病理特征主要集中在残存神经元内形成的嗜酸性路易小体(Lewy body,LB)和黑色素神经元缺失[1-2].研究表明[3],多种因素参与PD的发病机制,包括细胞的自发过程,即自噬、溶酶体功能障碍;细胞的非自发过程,即蛋白酶体功能障碍、线粒体功能障碍[4]、神经炎症反应、凋亡、氧化应激、营养支持的丢失[5-6],在各种分子机制之间有许多信号交叉系统[7-8].

    作者:明敬峰;蔡增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ANGPTL4对苯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纤维化的调控

    目的:探讨ANGPTL4对苯肾上腺素(PE)诱导的心肌纤维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PE诱导乳鼠心肌纤维化;通过小干扰RNA转染沉默心肌成纤维细胞ANGPTL4表达,应用Western blot验证沉默效率;CCK8检测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效率;荧光定量PCR检测胶原蛋白Ⅰ(Col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表达水平改变.结果:PE导致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效率增加,促进Col1及CTGF mRNA表达;ANG-PTL4蛋白沉默进一步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Col1和CTGF mRNA表达.结论:ANGPTL4可抑制PE诱导的心肌纤维化.

    作者:王立娟;刘晨;许元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