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血管造影在血管化腓骨肌皮瓣制备中的应用

孙黎波;兰玉燕;张力;周航宇

关键词:
摘要: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血管化腓骨肌皮瓣用于修复和重建下颌骨软硬组织缺损愈来愈受到重视.但是腓动脉可能出现变异,腓动脉替代胫后动脉,血管化腓骨肌皮瓣切取后可能造成小腿足端血运障碍,以及穿支血管解剖位置不恒定,术中盲目操作可能导致手术失败.CT血管造影可以提供穿支血管的准确信息,通过设计选择优化的穿支动脉,保证移植皮瓣得到足够的血供而存活[1].本研究对9例拟行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软硬组织缺损的患者,术前应用有CT血管造影,了解腓动脉有无变异、对穿支血管进行体表定位,临床效果确实,现报道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分子标记中的作用

    富含细胞来源小分子的膜泡自被发现就与细胞碎片问题相关,尤其是细胞碎片是多大的膜泡.细胞分泌膜泡的途径是通过内涵体途径和细胞膜出泡的途径.这些不同大小的膜泡包括外泌体、细胞外颗粒体、微粒、核内体,它们中包含的成分虽然不同,但是均能够介导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和物质传递.尤其是近年来发现这些膜泡内含有蛋白和RNA,这些成分可能是引起特殊的细胞间交流方式的原因[1].本篇综述主要总结外泌体的生物学性质、形成与释放的方式、内含的主要蛋白和核酸,以及作为分子标志物的生物学作用.

    作者:李维特;杨硕;乔蕊;张捷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经腹腹腔镜下零缺血时间行肾部分切除术的初步经验

    目的:探讨经腹腹腔镜下不阻断肾动脉对T1a期周边型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经腹途径腹腔镜下不阻断肾动脉对T1a期周边型肾肿瘤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并总结初步的临床经验.结果:2014年10月至2017年1月期间共10例患者,男7例,女3例,均为T1a期周边型肾肿瘤.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例因出血术野不清而暂时阻断肾动脉后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108~210 min,中位值135 min,术中估计失血量100~750 mL,中位值320 mL.随访2~24个月(中位值12个月),术后无肾脏继发出血、漏尿等并发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腹腹腔镜下不阻断肾动脉对T1a期周边型肾肿瘤行肾部分切除术是可行的、安全的,能大程度保护肾功能.

    作者:姜少军;王斌;谢克基;蔡岳斌;韦兴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NT-proBNP对重度烧伤患者心功能评价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对重度烧伤患者心功能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进行治疗的重度烧伤患者78例,按是否有心力衰竭发生分为心衰组(31例)和非心衰组(47例).比较2组不同时间NT-proBNP水平变化情况、心功能指标、相关指标及病死率情况.结果:心衰组NT-proBNP、肌钙蛋白(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每博输出量指数(SVI)、心脏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水平及急性生理学及慢性病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较非心衰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平均动脉压(MAP)较非心衰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病死率较非心衰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力衰竭是重度烧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且病死率较高,NT-proBNP可有效评估病情及预后情况.

    作者:黄志斌;陈武鹏;黄宇斌;彭炳生;胡检;柳晖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面部基底细胞癌较小手术切缘下阳性率及复发率的Meta分析

    目的:分析基底细胞癌不同手术切缘下的切缘阳性率及肿瘤复发率.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关于基底细胞癌手术切缘及术后复发的研究,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严格评价,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37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分析14711例基底细胞癌,直径12~25 mm.发生部位在鼻部、眼睑、前额.手术切缘在1~3 mm.3、2、1 mm切缘下阳性率为13%、15%、17%;复发率为2%、4%、2%.鼻部基底细胞癌3、2 mm切缘下阳性率为14%、17%.结节性基底细胞癌3、2 mm切缘下阳性率为6%、7%.结论:面部结节型直径不超过25 mm的基底细胞癌以2~3 mm为手术切缘可获得安全美观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娅;王明刚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发生单卵双胎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技术中发生单卵双胎(MZT)现象的原因,探讨可能引起MZT的实验室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我中心行单胚胎移植的患者资料,包括1786个新鲜移植周期和1710个冻融移植周期及49个冻融胚胎移植前遗传学诊断(PGD)周期,分析新鲜胚胎、胚胎冻融、胚胎质量、人工辅助孵化方法等与发生MZT的相关性.结果:(1)新鲜移植周期年龄、体外培养时间、体外授精方式与MZT无明显相关性.(2)新鲜囊胚移植与冻融囊胚移植周期MZT率差异有显著性(0.88%vs.3.08%,P<0.05).(3)PGD周期中激光打孔方法MZT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机械孵化方法(25.00%vs.0.00%,P<0.05).结论:囊胚期胚胎冷冻和辅助孵化是发生MZT的高危因素.

    作者:唐永梅;李忻琳;马文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及潜在价值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复杂的老年性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变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PD早的病理特征主要集中在残存神经元内形成的嗜酸性路易小体(Lewy body,LB)和黑色素神经元缺失[1-2].研究表明[3],多种因素参与PD的发病机制,包括细胞的自发过程,即自噬、溶酶体功能障碍;细胞的非自发过程,即蛋白酶体功能障碍、线粒体功能障碍[4]、神经炎症反应、凋亡、氧化应激、营养支持的丢失[5-6],在各种分子机制之间有许多信号交叉系统[7-8].

    作者:明敬峰;蔡增林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院外心脏骤停现场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分析院外心脏骤停(OHCA)现场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参照Utstein模式,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院前120出诊的心脏骤停(CA)现场ROS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据特点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结果:纳入29例患者,ROSC≥6 h的有9例(31.03%),ROSC<6 h的有20例(68.97%).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初始发生地点、是否有目击者、是否提供CPR、初始心律、病因、抢救用肾上腺素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OSC≥6 h的患者中,无人生存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44.15±34.16)h,短住院时间为12.08 h,长住院时间为125.75 h.所有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min)与返院时间(min)相比(6.45±3.60 vs.4.55±2.46,P=0.014),急救反应时间耗时更多.结论:现场ROSC的患者其入院生存率低,OHCA的发生需要早期预防.OHCA现场ROSC患者的短期生存时间(6h)不受患者基本情况及急救情况的影响.

    作者:刘旭;秦历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胶体金法和被动凝集法在肺炎支原体检测中的比较

    目的:比较胶体金法和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符合率,探讨两种方法在快速诊断MP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MP感染就诊者200例,其中儿童组100例,成年组100例,采用胶体金法和被动凝集法检测两组血清中MP-IgM抗体.结果:在儿童组中被动凝集法MP-IgM抗体阳性检出率略高于胶体金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成年组中被动凝集法阳性检出率则显著高于胶体金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儿童组中当MP-IgM抗体滴度1:160,≥1:320时,胶体金法阳性结果与被动凝集法的符合率分别为95.40%,95.30%;在成年组中当MP-IgM抗体滴度1:80,1:160,≥1:320时,胶体金法阳性结果与被动凝集法的符合率分别为0,61.90%,63.80%.结论:在小儿MP检测中,对于高滴度MP-IgM抗体,胶体金法阳性符合率可达到临床诊断需求.临床医师可根据患者年龄、发病进程选择合适的方法,以实现简便、快速、准确的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

    作者:黎翠翠;李蔼文;苗霞;沈素晶;王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影响婴幼儿先心病术后早期撤机的术前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婴幼儿先心病术后早期撤机的术前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心儿科CICU监护的先心病术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整理并分析术前相关影响因素与术后早期撤机的关系.划分机械通气时间≤24 h为早期撤机组,>24 h为晚期撤机组.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早期撤机率与以下术前影响因素有关:心功能Ⅰ级、NNIS分级0~1级、ASA分级1级、无肺部感染及无或轻度肺动脉高压(均P<0.05).(2)非条件Logsi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心功能Ⅰ级是独立影响因素,其OR值(95%CI)为3.9(1.9~7.7).结论:先心病婴幼儿术前心功能Ⅰ级、无肺部感染、无或轻度肺动脉高压、NNIS分级0~1级及ASA分级1级有利于术后早期撤机,其术前心功能Ⅰ级是有利于早期撤机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林超;李轩狄;李运泉;林约瑟;巴宏军;朱玲;覃有振;王慧深;张兴;杨荣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剖宫产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实施在医疗费用控制方面的作用

    目的:研究剖宫产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实施是否可以起到控制医疗费用的作用.方法:将剖宫产病例800余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实验结束后,分析两组的住院时间、总费用、西药费、护理费等项目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西药费、护理费等项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剖宫产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景丽俊;吴坤显;黄汉腾;马玉琴;王嘉锋;洪少东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利多卡因和丁卡因胶浆尿道表麻对男性胸腔镜术后躁动的比较

    目的:比较利多卡因和丁卡因胶浆尿道表麻对接受胸腔镜手术的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肺部分或楔形切除术的男性患者9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利多卡因组32例、丁卡因组37例)和对照组(28例),皆于全身麻醉诱导后行导尿术,试验组分别以丁卡因凝胶或利多卡因凝胶行尿道表面麻醉,对照组以石蜡油进行润滑导尿.记录三组患者拔管后血压、心率及术后躁动、疼痛情况和舒适度评分.结果:利多卡因及丁卡因组患者在麻醉苏醒期的心率、血压及术后躁动、疼痛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2小时,丁卡因组患者导尿管舒适度优于利多卡因组.结论:利多卡因和丁卡因胶浆表面麻醉可显著减少全麻诱导后留置导尿管引起的术后躁动及不适,丁卡因胶浆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更高.

    作者:杨斌;陈琪;江继宏;刘红亮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ICSI周期中不同卵母细胞成熟比例与促性腺激素用量的选择对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研究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过程中不同的卵母细胞成熟比例及促性腺激素用量对胚胎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就诊行ICSI周期的患者资料,按卵母细胞的成熟比例分成3组.A组为≤50%(低比例组,n=19),B组为50%~80%(中比例组,n=70),C组为>80%(高比例组,n=130),然后再将3组按是否妊娠分为A0、A1组,B0、B1组,C0、C1组,观察不同卵母细胞成熟比例在Gn时间、Gn剂量、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的差异.结果:A、B、C 3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获卵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与其他2组有明显差异(均P<0.05);妊娠组与未妊娠组中,在同一卵母细胞成熟比例区间,未妊娠组的促性腺激素用量明显高于妊娠组(P<0.05).结论:在ICSI治疗过程中,促性腺激素的剂量及卵母细胞成熟比例增加不利于卵子的发育潜能及妊娠结局,因此促性腺激素的剂量和卵母成熟比例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收集并保护好与患者状态相匹配的优势卵子.

    作者:曾伟荣;杨桂艳;蔡桂丰;阮永铭;熊永崂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CT血管造影在血管化腓骨肌皮瓣制备中的应用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血管化腓骨肌皮瓣用于修复和重建下颌骨软硬组织缺损愈来愈受到重视.但是腓动脉可能出现变异,腓动脉替代胫后动脉,血管化腓骨肌皮瓣切取后可能造成小腿足端血运障碍,以及穿支血管解剖位置不恒定,术中盲目操作可能导致手术失败.CT血管造影可以提供穿支血管的准确信息,通过设计选择优化的穿支动脉,保证移植皮瓣得到足够的血供而存活[1].本研究对9例拟行血管化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软硬组织缺损的患者,术前应用有CT血管造影,了解腓动脉有无变异、对穿支血管进行体表定位,临床效果确实,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黎波;兰玉燕;张力;周航宇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吴茱萸择时选穴热熨防治脑肿瘤术后患者便秘的疗效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疗法吴茱萸择时选穴热熨防治脑肿瘤术后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实验的96例脑肿瘤术后患者采用SPSS 19.0软件产生随机种子法确定随机号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8例予单纯的吴茱萸热敷,即常规术前床上解便训练,术后开始予吴茱萸热敷腹部;试验组48例,基于子午流注理论,在对照组吴茱萸热敷的基础上,选择大肠经与胃经旺盛的交汇点06:45-07:20这段时间内对腹部的天枢、关元、气海、中脘穴进行吴茱萸热熨,待温度适宜时热敷于背部大肠腧,整个过程20 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7 d.通过观察7 d内两组患者便秘症状积分及患者灌肠的情况,统计两组防治便秘的有效率.结果:对照组对于脑肿瘤术后便秘的防治有效率为81.3%,试验组的有效率为93.7%(χ2=6.658,P=0.03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7 d内的灌肠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06,P=0.046,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各项便秘症状积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肿瘤术后患者采用吴茱萸择时选穴热熨法可以更加有效地预防患者便秘的发生.

    作者:陈捷晗;叶巧瑜;陈梦丽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圆锥法矫治三尖瓣下移畸形的近中期效果

    目的:通过探讨圆锥法矫治三尖瓣下移畸形,总结其早、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应用圆锥法矫治三尖瓣下移畸形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平均(28.21±11.88)岁,Carpentier B型12例、C型4例,心功能Ⅱ级2例、Ⅲ级9例,Ⅳ级5例,三尖瓣反流2级2例、3级10例、4级4例,通过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早、中期效果.结果:住院及随访过程中无死亡,其中1例术后第1天出现低心排血综合征、1例术后第3天出现室早二联律,经治疗后好转,均恢复顺利,出院时三尖瓣反流由术前的(3.13±0.62)级下降到(1.75±0.45)级(P<0.001),心功能由术前的(3.19±0.66)级提高至(2.00±0.52)级(P<0.001),平均随访(24.36±10.71)个月,较出院时三尖瓣反流进一步下降至(1.31±0.48)级(P=0.016),心功能提高至(1.50±0.52)级(P=0.031).结论:圆锥法矫治三尖瓣下移畸形能够有效改善三尖瓣功能、右室几何形态及心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取得满意的早、中期效果,但仍需扩大病例数及严格掌握适应证,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曹一秋;邢杰;李儒正;张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钙离子/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在大鼠胚胎心肌肥大细胞中调控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细胞自噬

    目的:探讨钙离子/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与细胞自噬在胚胎心肌细胞肥大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方法:使用血管紧张素Ⅱ作用于大鼠胚胎心肌细胞株H9c2细胞,建立体外心肌细胞肥大模型,通过药物抑制和基因过表达及敲除等方法分析细胞自噬通路AMPK-LC3Ⅱ.结果:血管紧张素Ⅱ可快速诱导CaMKⅡ及细胞自噬相关通路AMPK磷酸化以及细胞自噬标记蛋白LC3Ⅱ表达,CaMKⅡ抑制剂以及基因敲除和药物抑制CaMKⅡ下游因子组蛋白乙酰转移酶4(HDAC4)可显著阻断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LC3Ⅱ蛋白表达(P<0.05).结论:CaMKⅡ作为心肌肥大病理过程的中心调控子,可以通过AMPK或其下游HDAC4直接或间接调控细胞自噬,进而调节心肌肥大的发生发展.

    作者:罗敏;张慧蓉;赵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优化运动敏感驱动平衡预备的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的应用

    目的:评价基于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NCE-MRA)技术的优化运动敏感驱动平衡(iMSDE)预备的平衡稳态自由进动(bSSFP)序列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这项前瞻性研究招募了3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并在1.5TMR扫描仪上先后进行NCE-MRA和CE-MRA检查;获得的MIP图像由两位放射学医师进行双盲评分并以CE-MRA为参考标准检测NCE-MRA对血管狭窄的诊断精度;两者间血管诊断价值血管段比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NCE-MRA在盆腔段血管中诊断价值血管段比率较CE-MRA降低.两位医师对NCE-MRA组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NCE-MRA准确率分别为95%/87%、96%/95%、57%/72%、99%/99%、96%/95%(κ=0.76).结论:此项基于NCE-MRA技术的iMSDE预备的bSSFP序列可有效的显示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并且具备不使用造影剂、扫描时间短优点以及大腿及小腿段血管具备较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水清;王水;江桂华;方金;曾少庆;李武铭;田军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与M2型巨噬细胞的关系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纤维化程度与M2型巨噬细胞的关系.方法:(1)用腹腔注射法建立BALB/c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在造模第7、14、21天观察小鼠异位病灶的生长情况;(2)Masson染色法观察异位病灶、在位内膜的纤维化程度;(3)免疫组化法测定CD206、CD68的表达;(4)应用图像分析系统Image-Pro-Plus6.0(IPP6.0)对染色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探讨纤维化程度与M2型巨噬细胞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腹腔注射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成功率为100%;(2)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小鼠纤维化程度与M2型巨噬细胞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腹腔注射法可以成功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小鼠模型.M2型巨噬细胞可能促进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

    作者:锁漉萱;张真真;开红英;万贵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乌司他丁改善肾综合出血热血管损伤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乌司他丁对改善肾综合出血热引起的毛细血管损伤而发生异常渗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50例肾综合出血热的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实验组患者(25例)乌司他丁治疗;给予对照组(25例)5%糖溶液,作为空白对照.此外,根据实验组中患者就诊时发热时间分为两组.实验组A(9例)为发热1~4d;实验组B(16例)为发热5~7d.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7d后进行尿微量蛋白、血肌酐和血浆白蛋白等临床指标测定并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尿微量蛋白下降显著;血肌酐恢复速度更快;血浆白蛋白上升明显;发生尿少症状的时间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时间也明显减少;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实验组B对比,实验组A尿微量蛋白下降显著;血肌酐恢复速度更快;血浆白蛋白上升明显;并发症发生时间也明显减少;均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能有效治疗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并且在发热早期应用效果佳.

    作者:潘越峻;张媛;韦广莹;张国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完全腹腔镜和开腹肝切除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LLR)治疗肝细胞肝癌(HCC)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收集同期LLR和开腹肝切除术(OLR)治疗HCC的临床资料,比较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肝硬化、甲胎蛋白以及肝炎携带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LLR组中转开腹1例,OLR组围手术期死亡1例.与OLR组相比,LLR组平均手术时间较长(P<0.05)、术中失血量较大(P<0.05).除规则肝切除亚组术后肝功能指标大部分恢复更快外(大部分P<0.05),其余亚组肝功能指标大部分无显著差异.但LLR组术后VAS评分更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分布以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LLR和OLR术后无瘤生存率(χ2=0.55,P=0.46)及累积生存率(χ2=1.06,P=0.30)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LLR治疗HCC创伤小,恢复快,远期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浩;董科;俞小炯;许建;汪旭 刊期: 2017年第1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