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诊断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治分析

刘彦婷

关键词:不典型川崎病, 实验室检查, 早期诊断, 临床诊治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8月我院收诊的不典型川崎病患儿3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典型川崎病患儿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早期诊断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冠状动脉损害率、白细胞数升高率均高于对照组,但淋巴结肿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患儿高热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不典型川崎患者诊断过程中,需结合患者典型临床表征、实验室生化检查结果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情况等,应尽早使用静注丙球预防状动脉瘤.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相关文献
  • TST联合外痔切除术与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的临床评价

    目的 探讨TST联合外痔切除术与混合痔外切内扎术在治疗Ⅲ、Ⅳ期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Ⅲ、Ⅳ期混合痔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行TST并外痔切除术,对照组行混合痔外切内扎术.结果 通过对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等进行比较观察,表明TST联合外痔切除术具有一定的优势.结论 TST联合外痔切除术比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缪春山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社区儿童基础免疫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究社区儿童基础免疫现状,分析影响社区儿童疫苗接种的因素.方法 以我社区2017年01月-2017年12月内居住的3017名儿童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儿童的预防接种登记资料,计算社区儿童5种基本疫苗的接种率,并利用自制的社区儿童疫苗接种影响调查表对社区内随机抽取的100位家长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社区儿童疫苗接种的因素.结果 (1)社区儿童的5种基本疫苗接种率均高于95.00%,疫苗接种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2)影响社区儿童疫苗接种的因素主要包括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的接种认知、接种点的宣传情况、接种点的服务质量等,各影响因素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社区的儿童疫苗接种率相对较高,但为了保证儿童健康生长,接种点应该加大接种宣传,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提高儿童家长的接种认知,以提升社区内儿童疫苗接种率.

    作者:李春凤;孟凡晶;周洪波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 本文主要就对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6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重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进行相应的常规护理以及应急护理,以此来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是66.67%,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是93.33%,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实际的呼吸科重症患者的实际护理工作中,采用应急护理能够在一定意义上对患者的病情实现改善,能够有效的将患者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因此在临床中可以大力的推广以及应用.

    作者:董英俊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阿奇霉素与左氧氟沙星门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对比

    目的 观察分析阿奇霉素与左氧氟沙星门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效果比较.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1组与观察2组,各33例,分别给予相应治疗方法,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经相关治疗后发现,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治疗中应用阿奇霉素与左氧氟沙星们进行治疗均能获得良好治疗效果,值得广泛运用.

    作者:章敏新;张彬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硫酸鱼精蛋白的液相分析方法在预混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中的应用及思考

    通过对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的预混制剂中的鱼精蛋白的测定,确认硫酸鱼精蛋白的液相分析方法可用于预混型胰岛素制剂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鱼精蛋白原料药的质量控制,但不能很好的用于预混型胰岛素制剂产品的稳定性研究等质量控制.

    作者:秦丽静;田雪华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略谈胆结石超声诊断与误诊原因

    目的 主要是对胆结石的超声诊断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误诊的原因,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此来促进超声诊断胆结石的准确性,降低误诊的几率.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胆结石手术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超声诊断,并且对手术的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产生误诊的原因.结果 在300例患者中,诊断正确率为96.67%(290例),误诊率为3.33%(10例).结论 对于医院超声诊断胆结石来说,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均好,但是在诊断中还是存在一些局限性,出现个别误诊的现象,所以必须提升诊断的水平,针对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误诊的几率.

    作者:孟炜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浅析当代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与对策

    近年来,在临床医学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多使用药物进行治疗,而在治疗过程中,是否能使用科学合理的在临床医学中,对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其中药物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反应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为了有效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人体带来的影响,就要对现当代应用的药物进行深入而又全面的认识,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尽可能降低当代药物的不良反应带来的威胁.

    作者:赵晓红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肝爽颗粒合并多烯磷脂酰胆碱对于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肝爽颗粒合并多烯磷脂酰胆碱对于脂肪肝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天津市河西区天塔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脂肪肝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6个月,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肝爽颗粒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血脂变化水平和肝功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血脂变化水平以及肝功指标改善情况等比较,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爽颗粒合并多烯磷脂酰胆碱对于脂肪肝的临床治疗效果令人满意,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洪斌;王春燕;齐瑞;温井奎;李亮;吴春芳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自然早产的胎儿与干预性早产的胎儿的差异性进行临床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2月我院妇产科住院部收治的早产的孕产妇3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了自然早产的产妇有16例,干预性早产的产妇有22例,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产妇出现早产的原因,并对早产的胎儿的基本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早产发生率为3.4%.在自然早产的产妇有16例当中,没有进行常规产检是导致早产出现的重要原因,而胎膜早破和宫内感染是导致早产发生的病因.进行了干预性早产的产妇22例,妊娠期的疾病是导致导致早产发生的病因.对新生儿的对比观察发现,自然早产的新生儿体重、基本生命体征、存活率、发病率等均要差于干预性早产的新生儿,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 对产妇进行系统对的产期检查是有效避免早产和早产儿死亡的主要手段.

    作者:彭贤容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探究临床路径在儿科疾病治疗的运用效果

    目的 主要是对临床路径在儿科疾病治疗的运用效果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方法 选取2015年~2018年本院收治的患有儿科疾病的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儿则是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实施临床路径治疗,终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发现,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是实验组患儿家属对相关儿科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医院儿科疾病的治疗中,有效实施临床护理治疗路径,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治疗的质量,并且充分改善了医患护患之间的关系,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促进医院医疗质量的提升.

    作者:张昆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个性化健康管理改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预后效果评价

    目的 研究个性化健康管理改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预后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后的病情恢复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出院12个月的血压、血脂,支架内血栓形成,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要比观察组患者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预后实施个性化健康管理的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概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马凌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leak?syndrome,CLS)是临床常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治疗较为棘手.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作者:刘朝忠;钟声健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老年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细致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 探究细致护理应用于老年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院的老年消化系统肿瘤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且两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细致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数据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实施细致护理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症状,提升其生活质量,因此该种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银凤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与分析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新生儿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与三联活菌散治疗组,各46例.其中常规治疗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方法治疗,而三联活菌散治疗组患者则在常规的西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药物治疗.结果 在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呕吐、腹泻、腹胀以及肠鸣音差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治疗2周后,三联活菌散治疗组患者的呕吐、腹泻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作者:祖余康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风险因素管理护理在降低手术室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风险因素管理护理在降低手术室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6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强化对风险因素的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室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不同的护理服务之后,研究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1.2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因素管理护理在降低手术室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突出,能够显著减少患者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亚飞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中的运用效果

    目的 评估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引入结直肠癌围术期护理中的运用成效.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1月因患结直肠癌而进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手术期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43例与对比组41例,试验组在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理念的引导下予以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组予以常规化围手术期护理;记录且对照相关效果指标.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运动时间、进食时间、住院天数都显著短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不良反应出现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围手术期对结直肠癌患者施行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护理,可有效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运用效果理想.

    作者:赵善平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分析

    目的 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且服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严格按医嘱服药,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取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在服药治疗后对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0%比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8.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在服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治疗期间对其实施不良反应预防措施,有效的提高了用药安全性,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值得推广.

    作者:杨桂芬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用于胃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用于胃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8例,参照组给患者使用常规的开腹手术,研究组使用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干预治疗效果.结果 参照组产生的术后并发率33.3%(16/48)明显高于研究组6.2%(3/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中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均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对胃癌的根治具有较好的效果,创伤小,安全性高,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疗效,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是治疗胃癌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贾金华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丁丽仙教授治疗月经过少验案总结

    月经过少为临床常见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女性,月经过少同时伴随月经后期者,有发展为闭经可能性,应要加以重视及早诊断治疗,丁丽仙教授为著名的中医妇科专家,贵州省名中医,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数十年,在运用中医药治疗月经过少方面经验丰富,疗效确切,现将典型病案总结如下.

    作者:翟婷婷;李凤英 刊期: 2018年第54期

  • 影响脑性瘫患儿合并癫痫的危险因素探索

    目的 研究脑性瘫痪患儿合并癫痫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4年01月~2016年12月于本院小儿神经康复中心住院的脑瘫合并癫痫患儿8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脑瘫不伴癫痫患儿57例作为对照组,探讨脑瘫患儿合并癫痫临床特征.结果 84例脑瘫合并癫痫患儿中,痉挛型四肢瘫40例(47.6%),其次为痉挛型偏瘫21例(25.0%);癫痫首次发作年龄<1岁45例(53.6%),其中痉挛型四肢瘫18例(45%);脑瘫合并癫痫发作类型中,强直-阵挛性发作39例(46.4%),局灶性发作18例(21.4%),婴儿痉挛症13例(15.5%);脑瘫患儿合并癫痫的头颅影像学表现以灰质合并(或)白质损伤为主;脑电图异常以局灶性痫性放电为主.两组的脑瘫类型、头颅影像学及脑电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痉挛型四肢瘫患儿更易发生癫痫,且多数<1岁时发病,强直-阵挛型发作占首位.

    作者:余福钱 刊期: 2018年第54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