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左西孟旦联合托伐普坦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刘睿;邢玉;李荣;王竞

关键词: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左西孟旦, 托伐普坦, 急性,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托伐普坦、左西孟旦联合治疗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期间门诊收治的86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将患者按门诊号末位数字单双数分为常规组(单数)、治疗组(双数),每组各43例.常规组给予一般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托伐普坦、左西孟旦,观察患者血浆ET(内皮素)、BNP(脑钠肽)水平变化,评估用药前后患者心功能情况,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入院时,两组血浆内皮素、脑钠肽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患者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7.0%,明显低于常规组16.3%,治疗组治疗期间用药安全性高(P<0.05).结论 临床对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治疗时,使用托伐普坦、左西孟旦联合治疗,患者症状改善效果好、用药安全性高.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烧伤应激大鼠脑组织代谢物的多体素磁共振波谱动态分析

    目的 采用多体素磁共振波谱(MRS)定量分析烧伤应激大鼠模型脑额叶及尾状核组织代谢物,提高对严重烧伤应激早期脑损害的认识.方法 选用3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原则分成7组:对照组及烧伤后3、6、12、18、24及48 h组,每组5只.烧伤各组采用改良的walker&Mason标准大鼠烧伤模型制备方法,建立20%深Ⅱ度大鼠烧伤应激模型,在相应时间点行大鼠颅脑多体素磁共振波谱检查,主要观测大鼠颅脑双侧额叶及尾状核Cho/Cr、NAA/Cr比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烧伤组大鼠脑组织和NAA/Cr值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ho/Cr值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烧伤时间之间大鼠脑组织NAA/Cr值、Cho/Cr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额叶NAA/Cr值水平显著低于尾状核NAA/Cr值水平(P<0.01),额叶Cho/Cr值水平显著高于尾状核Cho/Cr值水平(P<0.01);大鼠左侧和右侧脑组织NAA/Cr值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大鼠右侧脑组织Cho/Cr值水平显著高于左侧水平(P=0.018).结论 大鼠烧伤应激早期出现脑损害,多体素磁共振波谱能早期观测到多个代谢物指标异常,并部分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作者:皮厚山;陈自谦;王晓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自噬与血管重塑的相关性研究

    自噬是一种溶酶体依赖性降解途径,普遍存在于细胞内,对细胞维持自身稳态十分重要[1-2].正常机体内存在基础水平的自噬,有助于细胞代谢及细胞器的循环利用;在某些特定病理环境中,如大量细胞因子、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产生,导致异常自噬,如自噬抑制或自噬过度等,从而打破机体平衡状态导致疾病发生发展[3].自噬除了在能量代谢中扮演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自噬也参与调控了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的细胞分化及表型转化相关通路.同样在VSMCs中,也面临一系列功能改变,包括细胞体积增大,增殖能力增强,基因表达模式改变等等[4].有研究报道,自噬参与血管壁内中外三层膜的病理变化,与血管重塑密切相关[1],本文就自噬与血管重塑的概念及其二者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作者:罗丹;王昌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3M无痛保护膜对气管导管固定处皮肤的保护效果

    目的 评价3M无痛保护膜对机械通气气管导管固定处皮肤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 收集在我科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1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对照组气管导管固定采用胶布直接黏贴、固定皮肤,观察组采用3M无痛保护膜喷涂面部局部皮肤后用胶布直黏贴、固定.比较两组患儿面部皮肤损伤发生率、皮损严重程度和气管插管脱管率.结果 对照组患儿轻度皮肤损伤者28例,中度皮肤损伤9例,重度皮肤损伤4例;观察组63例患儿中,有2例轻度皮肤损伤,2例中度皮肤损伤,1例重度皮肤损伤,观察组总皮肤损伤发生率15.25%低于对照组6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严重程度方面,观察组皮肤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气管插管脱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M无痛保护膜联合胶布黏贴固定气管导管,可显著降低导管固定处面部皮损发生率及皮损严重程度,对气管导管的固定效果较为可靠.

    作者:景钰;陈娜;宋春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新观点及新证据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第3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是男性中前列腺癌、肺癌及女性中乳腺癌、肺癌之下第3高发的肿瘤,占据了所有癌症中8.1%的致死率,每年导致约60万例人死亡,且发病与死亡在近年呈上升趋势.在我国,李道娟等在2015年对我国结直肠癌流行病学报告中汇报,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是世界的0.83和0.88倍,是亚洲国家的1.03和1.02倍,结合人口基数大的人群特点,疾病负荷较重[1].但在我国,对于结直肠癌的研究主要聚焦于二级预防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以达到早期发现、诊断及治疗肿瘤及三级预防,即延缓病情,防止恶化的水平,而对于一级预防,即消除或减少可能致癌的因素以防止癌症发生的研究尚少.2016年4月,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nited state preventive service task force,USPSTF)正式发布指南,推荐无已知心血管疾病与进行性出血风险的40岁以上人群规律可以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及结直肠癌的发生(USPSTF B级推荐:有很大/极大的可能性为有益的,且获益明显/显著,建议临床使用)[2].目前,在西方国家已有较多关于阿司匹林预防结直肠癌的研究及新证据,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尚少,因此本文将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龙洁旎;胡露;饶甲环;马煜盛;郭志刚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大隐静脉分段切开获取与全程切开获取的近期对比

    目的 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分段切开与全程切开获取大隐静脉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据术中大隐静脉获取方式分为2组,全程切开组99例,分段切开组114例.收集2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并对术中大隐静脉获取时间、获取长度、获取质量及早期临床结果、下肢切口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术后1年应用冠脉CTA检查,比较静脉桥血管通畅率.结果 2组患者临床基础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分段切开组下肢切口并发症发生率较全程切开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年冠脉CTA检查静脉桥血管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段切开获取大隐静脉技术安全可行,在降低术后下肢切口并发症方面有优势,对术后近期通畅率无明显影响,是临床大隐静脉取材较为经济和微创的方法.

    作者:黄伟聪;陆地;王珏;程德志;孙成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麻子仁丸方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的疗效

    目的 观察麻子仁丸组方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首次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服用麻子仁丸方基础上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麻子仁丸方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情绪变化、生活质量.结果 实验组在排便能力、粪便性状、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梗阻感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F-36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麻子仁丸组方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较单纯麻子仁丸组方更能改善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何夏君;丁寒琴;崔虹;杨家域;莫莉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宫内感染与胎母输血综合征的细胞因子变化及围产儿预后

    目的 探讨宫内感染与胎母输血综合征(feto-maternal hemorrhage,FMH)的相关性及围产儿预后.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产前检测母血胎儿红细胞酸脱(Kleihaue-Betke,KB)实验和产后脐动脉血常规;根据产后胎盘病理学检查,将研究对象分为宫内感染组(观察组)45例和无宫内感染组(对照组)53例;分析宫内感染患者中FMH的发生率、细胞因子变化及围产儿预后.结果 (1)观察组FMH发生率为6.7%,占同期分娩总数的0.29‰,对照组FMH发生率为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妊娠妇女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IL-4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4例FMH患者上述细胞因子变化与宫内感染相似.(3)4例FMH患者脐动脉血常规提示:FMH组血红蛋白(Hb)115~126 g/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6.7~92.3 fL,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12.7%~14.9%.(4)宫内感染合并FMH患者3例新生儿均出现新生儿窒息,其中1例新生儿发热,2例新生儿肺炎,1例新生儿败血症,1例新生儿脑损伤.结论 在宫内感染患者中,FMH的发生率可能升高,可引起新生儿贫血,早诊断,早治疗,可改善围产结局.

    作者:吴丽群;王美霞;姚锐;许群;蔡平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T-SPOT.TB试验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辅助诊断价值

    目的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渗出性胸腔积液180例,评价T-SPOT.TB诊断效能,分析免疫状态对斑点数的影响.结果 T-SPOT.TB诊断渗出性胸腔积液敏感度为82.24%(88/107),特异度为72.60%(53/73).T-SPOT.TB在免疫低下组和非免疫低下组敏感性分别为72.73%(40/55)、92.31%(48/52),特异性分别为52.63%(20/38)、94.29%(33/35),免疫低下组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显著低于非免疫低下组(P<0.05),免疫低下组ESAT-6和CFP-10的斑点形成细胞数显著低于非免疫低下组(Z值分别为-26.817,-43.756,P<0.05).结论 T-SPOT.TB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较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在非免疫低下结核发病低危人群中的诊断价值优于免疫低下人群.

    作者:王圆圆;贾文青;刘莹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烧伤创面愈合

    皮肤是人体大的器官,维持着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具有美观,保护机体,调节体温,感受压力、疼痛及温度等功能,可保护个体组织、器官不受外界物理、化学、机械及病原微生物的侵袭.皮肤的屏障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防止体内水分、电解质及其他物质的丢失,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二是防止体外有害物质的侵袭.烧伤,烫伤,电击伤等常常造成大面积的皮肤缺损,造成皮肤屏障功能丧失,内环境平衡紊乱,创面愈合时间长,预后差,功能恢复不良.因此,如何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质量,减少烧伤患者痛苦成了烧伤界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具有较高的分化潜能,可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成骨细胞、成脂细胞等多种组织细胞,在免疫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各个疾病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由于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参与免疫调节等作用,在烧伤创面的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科研及应用价值.本文就烧伤创面愈合过程、UC-M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烧伤创面治疗方面的研究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王欣;李晓庆;马诗雨;刘文军;曾跃勤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改善百草枯中毒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

    目的 探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AMSCs)移植对百草枯中毒肺纤维化大鼠模型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方法 将4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hAMSCs移植组.2%百草枯灌胃[100 mg/(kg·只)]制备肺纤维化模型,尾静脉移植hAMSCs[2×106个细胞/(mL·只)],HE和免疫组化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hAMSCs移植组大鼠一般状况较好.肉眼观发现,模型组大鼠两肺叶出现较多大面积白色纤维化病灶,hAMSCs移植组则为较少、散在的点片状病灶.显微镜下可见,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结构紊乱,肺泡壁增厚,有大面积间质增生和大量炎细胞浸润,而hAMSCs移植组肺组织结构明显改善,肺泡壁多为单层细胞,仅有少量、小面积间质增生,炎细胞浸润显著地减少,且有较多抗人细胞核特异性抗体阳性hAMSCs定植、存活于肺间质,少见于肺泡壁.结论 移植的hAMSCs可定植、存活于肺组织,发挥治疗百草枯中毒肺纤维化的作用.

    作者:李玉香;何方;王钰莹;徐尚福;刘祖林;万雪;余丽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rAAV1介导的SER CA2a基因转移对犬心力衰竭心功能改善作用

    目的 探讨重组1型腺相关病毒(rAAV1)介导的SERCA2a基因转移对心力衰竭(HF)犬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20只健康雄性比格犬,随机分为对照组、HF组、HF+EGFP组和HF+SERCA2a组,检测各组犬心功能,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及MMP-9表达.结果 HF组和HF+EGFP组左室舒张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期内径(LVSD)和左室后壁厚度(LVPWD)明显高于对照组和HF+SERCA2a组,而射血分数(EF)明显低于对照组和HF+SERCA2a组(P<0.05);HF组和HF+EGFP组左室收缩压峰值(LVSP)和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明显低于对照组和HF+SER-CA2a组,而左室舒张末压(LVEDP)和左室内压大下降速率(-dp/dtmax)明显高于对照组和HF+SERCA2a组(P<0.05);HF+SERCA2a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HF组和HF+EGFP组(P<0.05);HF+SERCA2a组MMP-9光密度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AAV1介导的SER CA2a基因转移能有效改善HF犬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下调MMP-9表达有关.

    作者:黄志文;田丽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α-烯醇化酶联合CYFRA21-1、CA125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比较恶性胸腔积液、结核性渗出性胸腔积液、类肺炎性胸腔积液患者α-烯醇化酶(ENO1)、CYFRA21-1、CA125浓度,探讨胸腔积液ENO1联合血清CYFRA21-1、CA125检测在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胸腔积液ENO1浓度,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A125浓度,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YFRA21-1浓度,计算ENO1联合CYFRA21-1、CA125在3组胸腔积液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1)恶性胸腔积液组的ENO1浓度显著升高(P<0.001),ENO1在结核性渗出性胸腔积液与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ENO1联合血清CYFRA21-1、CA125检测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4%和74%、98%和48%.结论 ENO1浓度在恶性胸腔积液中升高,ENO1联合血清CYFRA21-1、CA125检测可提高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率.

    作者:李汝芳;张剑青;王旭明;武江海;冯家钢;赵芝焕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肺肿块超声引导穿刺活检与超声声像分析

    目的 分析肺肿块超声引导经皮肺肿块穿刺活检结果及超声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引导穿刺活检以及超声检查在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9例经X线及CT检查发现的周围型肺部肿块及中央型肿块伴肺实变患者应用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活检,分析患者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穿刺活检成功率,穿刺并发症以及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109例穿刺活检者,周围型肿块98例,中央型肿块伴肺实变9例,其中恶性病变81例(74.3%),良性病变26例(23.9%),2例不能成功取材(1.8%),余107例患者均一次取材成功(98.2%).109例穿刺患者中,5例出现咯血(4.5%),其他无不适.超声声像图表现:良性病变多边界清楚、回声均匀,恶性病变多边界不清、回声不均匀(χ2=2.422,P<0.05),但二者有一定交叉;恶性肿块较良性肿块大(t=1.58,P<0.05),但良恶性病变径线比较有一定交叉;恶性病变血流多较丰富而良性病变多为少血供或无血供(χ2=8.471,P<0.05),但二者也有一定交叉.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肺肿块穿刺活检安全可靠,简便易行,对确定病理分型具有重要意义.超声声像图在肺周围型肿块及伴实变中央型肿块的良、恶性鉴别中具有一定特征性.

    作者:莫泽来;符少清;吴汤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基于中医整体观的喉源性咳嗽各证型发病特点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对喉源性咳嗽各证型的发病特点进行研究,为喉源性咳嗽的分型诊断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搜集喉源性咳嗽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等资料,填写调查问卷表.结果 (1)4组证型中,卫表不固、禀质特异型与风邪犯肺型比较,其发患者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对各证型的发病时间进行分析,虚火旺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证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对各证型的病程进行分析,脾虚痰浊型与阴虚火旺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对各证型的病情进行分析,风邪犯肺型与脾虚痰浊型及脾虚痰浊型与卫表不固、禀质特异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对各证型关于鼻变态反应及眼变态反应伴随发生率进行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对痰进行分析,风邪犯肺型与阴虚火旺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对异物感进行分析,风邪犯肺型与卫表不固、禀质特异型及脾虚痰浊型与阴虚火旺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喉源性咳嗽以卫表不固、禀质特异型与风邪犯肺型常见,其次为脾虚痰浊型,阴虚火旺型少见.风邪犯肺型咳嗽以晚上为主,病程多<1个月,伴有痰,无咽异物感或偶有咽异物感,日常生活不受影响或稍受影响.卫表不固、禀质特异型咳嗽以上午为主,病程多在3个月~1年,少痰或无痰,无咽异物感或偶有咽异物感,日常生活不受影响或稍受影响.阴虚火旺型咳嗽不定时,病程多>1年,伴有痰,有咽异物感,日常生活不受影响或受严重影响.脾虚痰浊型咳嗽以上午为主,病程多>1年,多痰,有咽异物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作者:张勉;陈潇;黄卓燕;高阳;李艺;莫绍毅;谢勇;郑琴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螺旋断层放疗模式下非小细胞肺癌急性重度放射性食管炎的相关因素

    目的 分析螺旋断层放疗模式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急性重度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 前瞻性收集根治目的下螺旋断层放疗配合同期化疗或序贯化疗的局部晚期或寡转移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共62例,对相关放射剂量体积资料和治疗毒性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性重度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24.2%,均为3级,无4~5级毒性.化疗方式、食管中位剂量、食管V25、V55是3度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影响因素.结合ROC曲线及临床实际,序贯化疗、食管中位剂量<49 Gy、食管V25<64%、V55<33%、V60<15%,与3度放射性食管炎低发生率相关.其中,食管V55预测价值较好(AUC=0.863),以33%作为佳截断值,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6.7%、83.0%.结论 螺旋断层放疗模式下,局部晚期或寡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急性重度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与其他放疗技术相似,应综合分析各参数优化放疗计划.

    作者:王彦;李志强;钟毓;张晋建;文婷;徐艳红;贾峻嵩;陈静;黎静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早中孕期颅脑冠状切面鼻尖偏斜法用于胎儿颜面部筛查的相关研究

    目的 探讨早中孕期颅脑冠状切面鼻尖偏斜法在筛查胎儿颜面部畸形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颅脑冠状切面鼻尖偏斜法超声检查,对5000例早中孕期孕妇的胎儿进行颜面部结构检查.根据进行超声检查的时间,分为11~12+6周组、13~14+6周组、15~16+6周组.分析胎儿颜面部结构显示情况以及胎儿畸形检出率.结果 所有孕妇超声检查均可以清楚显示颅脑冠状切面,其中4855例(97.10%)可见较为理想的小脑横切面、双眼球水平冠状切面、鼻后三角切面等.三组胎儿超声检查显示率没有统计学差异.有69例(1.38%)出现颜面部畸形,其中31例(44.93%)为单纯颜面部畸形,38例(55.07%)合并其他结构畸形.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24%,100%,100%,99.90%.结论 颅脑冠状切面鼻尖偏斜法对胎儿颜面部畸形的检出率和灵敏度较高是中早孕期胎儿颜面部排畸检查的可靠方法.

    作者:黄燕;文成勇;吴皎姣;向梦婷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miR-34a在当归补血汤抗小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当归补血汤抗小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以及对miR-34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结扎法构建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后分为当归补血汤组和模型组.当归补血汤组予以当归补血汤灌胃,模型组予以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8周.后心脏超声检查小鼠左室射血分数,TUNEL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纤维化,定量PCR检测心肌miR-34a表达,蛋白印迹检测Sirt1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当归补血汤组小鼠EF值获得明显改善(P<0.05)、心肌细胞指数减少(P<0.05)、胶原纤维胶原含量降低(P<0.05)、心肌组织miR-34a表达降低以及Sirt1表达升高(P<0.05).结论 当归补血汤能够有效抑制小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与抑制miR-34a、促进Sirt1表达有关.

    作者:范智文;赵一俏;凌龙;席玉胜;靳文;贺不凡;曾伟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

    目的 分析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探讨其发生机制及预防.方法 收集广西脑卒中中心登记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并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共63例.记录所有入组患者年龄,是否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抽烟以及并发症发生时间、类型.结果 入组患者63例,1例患者因血管迂曲支架无法到位结束手术,1例患者因血管发生严重痉挛结束手术,手术成功率96.83%.61例患者共植入61枚颅内支架,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8.20%(5/61),其中术后出血性卒中3例,缺血性卒中2例.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3.28%.结论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前充分评估、选择患者,术中仔细操作以及严格术后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秦柱贵;钟维章;陈渊;范秉林;肖继东;廖翠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2000-2016年广东地区部分葡萄胎病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了解近年来广东地区葡萄胎的病理类型构成特点.方法 对广东地区2000-2016年间的432例葡萄胎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与2000年以前该地区葡萄胎病例的基本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432例葡萄胎中,部分性葡萄胎占葡萄胎总例数的75.9%,较2000年之前明显增多,以21~25岁年龄组的构成比高;停经天数与90年代相比明显减少,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增多;阴道流血仍然是常见的伴随症状;有妊娠史是无妊娠史葡萄胎发病的15.7倍,经产者葡萄胎发病是0产者的1.4倍,有人流史葡萄胎的发病是无人流史者的2.8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2000年以来至今广东地区葡萄胎发病以部分性葡萄胎为主;确诊时间提早,21~25岁年龄段人群居多;既往妊娠经历是广东葡萄胎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孙东瑾;安建虹;陈清;申洪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心脏瓣膜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房颤射频消融同期手术治疗复杂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入院冠心病、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16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消融术组和对照组.消融术组患者心脏瓣膜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搭桥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对照组患者仅进行瓣膜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搭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辅助呼吸时间、ICU入住时间和出院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心电图、心脏超声图等指标,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消融术组体外循环时间和辅助呼吸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ICU入住时间和出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和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组术后时和术后6个月时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70.7%和82.9%,对照组分别为46.3%和19.5%,消融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联合瓣膜置换合并冠状动脉搭桥患者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能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房颤转复率,随访窦性维持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正升;张申;吴联合;盛存见;米怀雪;王砚池;孟鲁豫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