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杰;屈启才;思永玉;李元;李福全
目的 探讨Bax、nm23蛋白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HR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7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70例甲状腺腺瘤、62例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中Bax、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中Bax蛋白阳性率依次为65.71%、52.86%、0;Bax蛋白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在甲状腺腺瘤、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与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其与局部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中nm23蛋白阳性率依次为72.86%、34.29%、24.19%;nm23蛋白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在甲状腺腺瘤、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其与局部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05),Bax和nm23蛋白表达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 Bax、nm23蛋白表达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辅助诊断及局部淋巴结转移有指导意义.
作者:魏广民;周文波;武伦;魏英;张睿;罗锦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检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DPD)、帕金森病(PD)及抑郁症(DD)的血清免疫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DPD的细胞因子其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7例患者(22例DPD,33例PD,22例DD)及23例健康志愿者其血清IL-6、IL-18和TNF-α水平,并对DPD患者进行相关量表评估.结果 DPD、PD及DD患者外周血清中IL-6和TNF-α均较正常人显著降低,IL-18未见变化;DPD患者经抗抑郁治疗后,其IL-6及TNF-α水平显著升高,但IL-18未见变化;细胞因子水平在DPD患者性别和抑郁严重程度不同中无差异;同时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与DPD的UPDRS-Ⅲ、H&Y分期、MMSE以及HAMD-24评分不相关.结论 外周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降低可能是DPD的早期预测指标之一,但外周血清IL-18的作用暂不能肯定.
作者:欧阳樱君;吴爱武;余健敏;张惠丽;戴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评价I-gel喉罩用于新生儿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的气道管理效果.方法 选择行腹腔镜手术的新生儿40例,随机均分为I-gel喉罩组(I组)和气管插管组(E组),各20例.麻醉诱导后,I组患儿置入1号I-gel喉罩,E组患儿插入ID 3.0(或3.5 mm)无套囊气管导管通气,分别记录置入时间和置入成功率,以及置入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置入后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和气道密封压;同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插管(喉罩)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I组患儿喉罩置入时间显著低于E组患儿的气管插管所需时间(P<0.01).T1时I组患儿MAP、HR较E组明显降低(P<0.05);T1~T3时,与E组比较,I组Pleak显著降低(P<0.01).且I组患儿拔喉罩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E组(P<0.05),两组患儿均无反流误吸发生.结论 I-gel喉罩用于新生儿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的气道管理可取得与气管插管相同的通气效果,且操作便捷,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胡华琨;李强;肖煜;沈世晖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检测子痫前期孕妇血清以及胎盘组织中ITGB1的表达中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轻度子痫前期以及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各50例,另选择与其相匹配的正常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ITGB在胎盘以及血清中的表达变化.Pearson相关性分析正常孕妇以及子痫孕妇的ITGB1的相关性,探讨血清ITGB1的表达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以及预测价值.结果 子痫前期患者中血清以及胎盘组织中的ITGB1均明显高表达,子痫前期患者与正常孕妇中ITGB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1).血清ITGB1的表达量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24 h尿蛋白以及眼底血管疾病呈正相关.血清ITGB1作为子痫的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751,特异度为81%和灵敏度为75%.结论 ITGB1参与到子痫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并且与临床症状呈正相关,血清ITGB1的表达可作为预测子痫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李小叶;唐雅兵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Hp对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Foxp3、RORγt基因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Hp感染对丙肝肝硬化患者Treg细胞调控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丙肝肝硬化合并Hp感染患者42例为观察组,未合并Hp感染患者30例为对照组,RT-PCR法测定基因表达,ELISA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结果 观察组FoxP3、RORγt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IL-10、IL-6、IL-17、TGF-β1、IFN-γ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IL-2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Foxp3基因的表达与IL-10、TGF-β水平呈正相关,与IL-2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Hp可能通过诱导Treg细胞的高表达,促进IL-10、TGF-β1、IL-6、IL-17的高表达,抑制IL-2、IFN-γ表达,造成体内Treg/Th17、Th1/Th2平衡紊乱,促进丙肝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炎症及纤维化进程.
作者:刘光伟;桂松林;骈林萍;冀爱英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对手足口病(HFMD)伴心肌酶异常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5月-2016年6月诊治的660例伴心肌酶异常的HFMD患儿,随机分为A组(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组,220例)、B组(左卡尼汀治疗组,220例)、C组(左卡尼汀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组,220例),3组患儿均予常规基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 d,检测血AST、LDH、CK、CK-MB、cTnI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每日心率变化、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以及重症转化率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前,3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组和C组患儿痊愈率,显著高于A组(均P<0.05);B组和C组患儿重症转化率、心电图恢复率均显著低于A组(均P<0.05);心率恢复正常时间,B组和C组均较A组明显缩短(均P<0.05);而B组和C组两组比较,在临床痊愈率、重症转化率、心电图恢复率、心率恢复正常时间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心肌酶谱指标AST、LDH、CK、CK-MB、cTnI恢复率比较,B组、C组均显著高于A组(均P<0.05);心肌酶谱指标平均水平B组和C组患儿均较A组降低(均P<0.05);而B组和C组治疗后心肌酶恢复正常率、心肌酶谱指标平均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肠道病毒感染后HFMD并心肌酶异常的患儿,给以左卡尼汀等辅助营养心肌治疗可显著改善心肌酶谱指标及心电图的异常,同时降低危重症转化率及改善预后.
作者:宋春兰;崔亚杰;陈芳;李鹏;成怡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全球有4.15亿糖尿病患者,而中国有约1亿的糖尿病患者[1].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严重的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外科非创伤性截肢手术的主要原因.事实上,下肢截肢60%由糖尿病足部溃疡引起,约15%的糖尿病患者在其一生中会经历糖尿病足溃疡[2].目前,针对糖尿病足缺乏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内科药物保守治疗仅仅是糖尿病足治疗的基础,对缺血严重而系统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血管介入等手术血流重建是必要措施.但因为糖尿病足患者远端血管流出道差,下肢血管病变具有弥漫性及多发性的特点,血管介入一定程度上只能改善大血管狭窄情况,对足溃疡合并周围远端微血管循环障碍的改善效果有限.而且长期随访显示,糖尿病足患者介入术后血管容易发生再狭窄,外周循环血流恢复的速率仍然很低,患者的截肢率依旧居高不下[3].糖尿病足正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林凯桑;沈洁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B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引起的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SMCs)钙化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ASMCs,随机分为对照组、DMSO组、AGEs组和AGEs+LY294002组,冯库萨染色检测各组钙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GEs组钙化相关蛋白骨形成蛋白-2(BMP-2)、骨保护素(OPG)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AGEs组P-AKT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与AGEs组相比,AGEs+LY294002组钙化相关蛋白BMP-2、OPG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AKT信号通路在AGEs引起的HAVSMCs钙化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侯青春;曾宏;孙晓磊;何虎强;张雷;袁罡;刘勇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皮瓣引流护理技术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效果.方法 选取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80例,遵循自愿入组的原则,按手术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了单手起床操、患肢制动专用袖套、皮瓣固定包扎改良法、负压优组合方案等方式.结果 本组180例患者中,对比术后带管期间引流总量及带管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至拔管期间疼痛评分进行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患者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针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特点,实施皮瓣引流护理技术,形成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减少了皮下积液的发生,促进了患者康复.
作者:解丽娟;王蓓;杜艳鸣;杨雯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减少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方法 168例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78例精神分裂症伴有代谢综合征组(A组)和90例精神分裂症不伴有代谢综合征组(B组),对其分别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其心率变异性(HRV),并与92例正常对照组(C组)进行对比.结果 A组和B组LF、HF、SDNN、SDANN、RMSSD、PNN50值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LF、HF、SDNN、SDANN、RMSSD、PNN50值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精神分裂症自身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RV值的影响因素为病程(OR=1.864,95%CI 1.110~3.128)、年龄(OR=1.170,95%CI 1.018~2.491)、抗精神病药物种类(OR=2.419,95%CI 0.976~1.835)、腹部肥胖(OR=2.425,95%CI 1.347~4.366)、血压值(OR=1.263,95%CI 1.575~3.937)、血糖值(OR=3.376,95%CI 1.359~2.923)、血脂值(OR=2.178,95%CI 1.492~6.756).结论 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存在明显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排除精神分裂症自身的影响,其他可能的危险因素是病程、年龄、抗精神病药物种类、腹部肥胖、血压值、血糖值、血脂值.
作者:段敬利;潘伟盟;穆俊林;崔桂梅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DEACM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90只SD级雄性健康成年大鼠按简单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BC组)、空气对照组(AC组)、DEACMP组.DEACMP组采用腹腔注射一氧化碳法建立DEACMP模型,AC组在腹腔内注射等量空气,BC组不作任何处理.将3个组按染毒后第1、3、7、14、21、28天分为6个亚组.运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行为学改变,TUNE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EPO的表达.结果 DEACMP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较BC组和AC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组凋亡指数(AI)在染毒后第1天开始逐渐升高,第7天达峰值,并保持较高水平持续到第28天,各时间点均高于BC组和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组EPO蛋白的表达从染毒后的第1天开始有较明显的升高,在染毒后第3天达到峰值,第7天后开始逐渐降低,各时间点EPO表达高于BC组和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后期表达降低、抗凋亡作用减弱可能是DEACMP发病原因之一.
作者:朱木林;余倩;陈炳达;李经伦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索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无抽搐电休克(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白质完整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120例,随机分为MECT组(60例)和rTMS组(60例),分别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8次和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12次.采用PANSS评定临床疗效;RBANS评价认知功能;TESS评定不良反应;通过FA值评估白质结构完整性.结果 治疗后MECT组与rTMS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PAN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ECT组与rTMS组RBAN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RBAN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ECT组TESS评分高于rTM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ECT组与rTMS组左侧扣带回前部、左侧扣带回后部、左侧前额叶以及胼胝体膝部较治疗前FA值都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MS组较MECT组治疗后各脑区FA值增幅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CT及rTMS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且rTMS较MECT更为安全,对阻止白质完整性损害的作用较MECT强.
作者:蒲丽;向波;梁雪梅;刘可智;罗立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佳切点选择与孕妇早产的关系,分析Hcy水平对早产儿结局影响.方法 选择114例早产孕妇,103例正常产检孕妇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其Hcy、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运用SPSS 13.0软件分析其ROC曲线,对早产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早产孕妇组Hcy、HS-CRP以及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Hcy水平相对危险系数(OR)为9.736,并获得早产概率回归方程.(3)应用ROC曲线评价Hcy在早产的危险因子中预测值0.931;当Hcy为13.8μmol/L时,其Youden指数为0.784.(4)早产孕妇Hcy水平升高会导致发生SGA可能性明显增加.结论 在预测早产危险因素时,Hcy佳预测切值是13.8μmol/L,是早产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郝维敏;夏宏林;赵开雷;黄艳;刘杰;杨晓春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慢性心衰(CHF)患者入院后予以积极控制心率后对炎症因子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12月在上海市浦东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的120例CHF患者,随机分配至治疗组及对照组,所有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以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积极控制心率,以患者静息心率降至55~60次/min为目标心率指导药物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静息心率,炎症因子水平,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变化以及血浆BNP水平.结果 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静息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患者炎症因子(CRP、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VEDD、LVESD及血浆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积极控制心率可降低CHF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
作者:陆铭;蒋庆渊;刘春兰;刘莹莹;凌佳;阚丽红;庄晓华;蔡振荣 刊期: 2017年第19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 MDS)是一类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其特征是骨髓病态造血,细胞减少,骨髓一系或多系异型增生.临床表现主要为贫血、出血、感染等,容易发展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1].MDS多见于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70岁.总体发病率为3~5/100000,而7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上升到大于20/100000[2].染色体畸变在MD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用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检测方法发现大约50%的原发性MDS患者和近80%的继发性MDS患者都有染色体畸变[3].MDS中染色体畸变表现多种多样,具有很大程度的异质性,有的表现为单纯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异常,如染色体片段的缺失(deletion)、扩增(duplication)、单亲二倍体(uniparental disomy,UPD),有的表现为多条染色体结构异常和数目异常的复杂核型(com-plex karyotype,CK)[4],这些染色体畸变可能发生在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因此,MDS的发生与染色体畸变有密切关系,检测染色体畸变对于MDS患者的正确诊断、分型、指导治疗、评估预后都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褚玉新;胡钦勇;宋启斌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在合用丙戊酸(VPA)的儿童癫痫患者中,年龄、性别、体重、UGT1A4142T>G基因多态性等影响因素对拉莫三嗪(LTG)疗效的影响,并明确中国南方癫痫儿童患者LTG的有效血药浓度.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9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内科就诊的癫痫患儿72例,均采用LTG+VPA联合治疗.采用液质联用法检测LTG的浓度,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UGT1A4142T>G的基因型.采用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探讨各影响因素与LTG疗效的相关性及有效血药浓度.结果 合用VPA时,年龄越小、体重越轻,其疗效相对差.男性较女性容易获得较好疗效.UGT1A4142T>G对LTG疗效无显著影响.合用VPA时,患儿LTG的有效血药浓度为>2μg/mL.结论 年龄显著影响LTG的疗效;合用VPA时,南方癫痫患儿LTG的有效血药浓度应>2μg/mL;本研究能为中国南方癫痫儿童的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
作者:何艳玲;和凡;莫小兰;李嘉丽;王雪丁;张杰;陈娟;温预关;尚德为;杨业春;侯连兵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奥马哈系统个案管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我院血液净化部规律透析的80例患者,按照透析星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奥马哈系统个案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认知、行为、状态评分以及透析充分性.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护理问题的改善程度以及透析充分性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个案管理模式对MHD患者具有积极影响.
作者:罗怡欣;黄燕林;刘玲玲;杨玉颖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发热性疾病,主要影响中小动脉,尤其是冠状动脉,目前是儿童后天性心脏病常见的病因.其病因目前仍未明确,可能与感染及异常免疫反应有关.及时大剂量IVIG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但仍然有 10% ~ 15%的KD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害.目前,KD的病因和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者发现,KD急性期炎症细胞如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在冠脉中大量聚集,而同时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在病程的第10天左右也达到峰值,在死亡病例的冠脉的标本中发现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变形穿壁,甚至在单核细胞渗透入血管壁之前,已发现中性粒细胞的穿壁运动[1],同时在KD的急性期也存在中性粒细胞的凋亡延迟[2].
作者:胡静;钱炜;李红;李琪;沙红 刊期: 2017年第19期
目的 采用液体活检技术检测171例NSCLC患者外周血ctDNA样本中EGFR-T790M的突变情况,并结合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超级扩增阻碍突变系统(super ARMS)法检测171例样本中EGFR-T790M的突变情况.结果 在171例样本中T790M基因的突变率为7.60%(13/171),且多数为Ⅲb~Ⅳ期的肺癌患者.未经TKIs治疗样本的T790M突变率为2.05%(3/146)明显低于经TKIs治疗后样本的突变率40.00%(10/25,P<0.001).服用第一代TKI药物时间在6~10个月或>10个月样本的T790M突变率分别为75.00%(3/4)和60.00%(6/10)明显高于服药时间<6个月的T790M突变率9.10%(1/11,P=0.033,P=0.023).结论 EGFR-T790M基因突变多见于有TKI用药史且服药时间>6个月的晚期NSCLC患者,动态检测EGFR-T790M的突变状态可有效指导临床的用药.
作者:杜亚茜;马煜辉;杨长绍;叶联华;丁晓洁;李权;郭银金;刘俊熙;黄云超;周永春 刊期: 2017年第19期
脓毒血症(septicopyemia,SPP)是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的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他与严重烧伤休克(severe burn shock,SBS)一样,产生一系列相似的病理生理反应过程,常与烧伤感染性脓毒血症并存,常涉及多个器官或多系统[1].临床报道,ICU内SBS和SPP已成为非心脏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系当今危重病医学面临的重大问题[2].目前,对其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技术处理、心理干预和特种护理等[3].据大量临床资料分析,提高其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是稳定血液动力学及有效维护多器官、多系统功能[4].下面以SBS和SPP促炎与抑炎病理过程为基础,总结分析其在精准治疗中的价值.供同仁参考.
作者:黄涵柽;曹俊;文航华;汪普求;张希洲 刊期: 2017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