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朱木林;余倩;陈炳达;李经伦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 Morris水迷宫, 细胞凋亡, 促红细胞生成素
摘要: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DEACM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90只SD级雄性健康成年大鼠按简单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BC组)、空气对照组(AC组)、DEACMP组.DEACMP组采用腹腔注射一氧化碳法建立DEACMP模型,AC组在腹腔内注射等量空气,BC组不作任何处理.将3个组按染毒后第1、3、7、14、21、28天分为6个亚组.运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行为学改变,TUNE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EPO的表达.结果 DEACMP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较BC组和AC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组凋亡指数(AI)在染毒后第1天开始逐渐升高,第7天达峰值,并保持较高水平持续到第28天,各时间点均高于BC组和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组EPO蛋白的表达从染毒后的第1天开始有较明显的升高,在染毒后第3天达到峰值,第7天后开始逐渐降低,各时间点EPO表达高于BC组和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后期表达降低、抗凋亡作用减弱可能是DEACMP发病原因之一.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作用

    目的 分析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皮损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水平,探究其局部代谢色氨酸及对T细胞增殖能力的抑制作用,以探索其在恶性黑色素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化观察30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瘤体、10例黑色素瘤患者正常皮肤及10例健康成年人包皮中IDO蛋白表达情况,计数IDO阳性细胞的比例.分离瘤体上皮细胞,与含100μmol/L色氨酸的Hanks液共孵育后测定色氨酸代谢产物犬尿氨酸的浓度,用以反映瘤体细胞代谢色氨酸的能力.瘤体上皮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观察其对多克隆激活剂刺激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正常皮肤中IDO(+)细胞极少,但在恶性黑色素瘤组织中大量聚集.瘤体内IDO(+)细胞/总体细胞比例[(28.5±9.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正常表皮[(3.4±1.5)%,P<0.05]以及黑素瘤患者对照皮肤[(4.7±2.3)%,P<0.05].瘤体上皮细胞在体外代谢色氨酸的能力强于健康对照表皮细胞.瘤体细胞体外可抑制共培养体系中的T细胞增殖.结论 恶性黑色素瘤瘤体中存在大量IDO(+)细胞,这些细胞可能介导局部免疫耐受.

    作者:王敏;谢婷;谢震;吴冬梅;谭小军;应川蓬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SuperPath微创后入路全髋置换的早期疗效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SuperPath微创后入路与标准后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THA)早期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我院采用SuperPath微创后入路THA(SuperPath组)31例,观察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并与同期21例行标准后入路THA手术(标准组)进行比较.结果 SuperPath组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低于标准组,手术时间高于标准组(P<0.05),SuperPath组术后1、3、5 d改良Barthel指数和Berg平衡量表评分及术后6周、3个月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标准组(P<0.05),两组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令人满意,无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 与标准后入路THA比,SuperPath微创后入路THA具有切口小、损伤小、术后活动快、可快速康复等优点,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徐昌奎;蒲小兵;陆遥;杨淏淇;郑小飞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灯盏花注射液通过抑制IκB-α/NF-κB/ICAM-1通路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 探讨灯盏花注射液在肠缺血再灌注早期小肠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8只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Sham)组,肠I/R损伤(IIR)组,灯盏花注射液处理组(EB+IIR)组,IκB-α抑制剂TPCA-1处理(TP+IIR)组.EB+IIR组在术前7 d每天经腹腔注射给予灯盏花注射液20 mg/(kg·d),TP+IIR组在术前30 min尾静脉给予TPCA-1(12 mg/kg),另两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夹闭SD大鼠肠系膜前动脉45 min后再灌注6h的方法造成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处死大鼠取小肠标本,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肠粘膜组织TNF-α、IL-1β和IL-6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肠粘膜组织IκB-α、NF-κB、ICAM-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肠缺血再灌注导致明显小肠损伤,肠组织炎症指标明显增高,表现为TNF-α、IL-1β和IL-6含量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IκB-α/NF-κB/ICAM-1通路活化;灯盏花注射液预处理可抑制小肠组织IκB-α/NF-κB/ICAM-1活化,减轻小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早期肠道损伤,并下调小肠组织TNF-α、IL-1β和IL-6含量(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P<0.05),同样,应用IκB-α磷酸化抑制剂TPCA-1处理后,IκB-α/NF-κB/ICAM-1通路受到抑制,小肠损伤程度得到减轻.结论 灯盏花注射液预处理通过抑制IκB-α/NF-κB/ICAM-1通路减轻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孙孟彪;张政;李贝;杨跃武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皮瓣引流护理技术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皮瓣引流护理技术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效果.方法 选取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80例,遵循自愿入组的原则,按手术先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了单手起床操、患肢制动专用袖套、皮瓣固定包扎改良法、负压优组合方案等方式.结果 本组180例患者中,对比术后带管期间引流总量及带管时间,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至拔管期间疼痛评分进行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患者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拔管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针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特点,实施皮瓣引流护理技术,形成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减少了皮下积液的发生,促进了患者康复.

    作者:解丽娟;王蓓;杜艳鸣;杨雯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烧伤与脓毒症的促炎和抑炎反应在靶向治疗中的价值

    脓毒血症(septicopyemia,SPP)是有细菌存在或有高度可疑感染灶的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他与严重烧伤休克(severe burn shock,SBS)一样,产生一系列相似的病理生理反应过程,常与烧伤感染性脓毒血症并存,常涉及多个器官或多系统[1].临床报道,ICU内SBS和SPP已成为非心脏病死亡的主要原因,系当今危重病医学面临的重大问题[2].目前,对其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技术处理、心理干预和特种护理等[3].据大量临床资料分析,提高其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关键是稳定血液动力学及有效维护多器官、多系统功能[4].下面以SBS和SPP促炎与抑炎病理过程为基础,总结分析其在精准治疗中的价值.供同仁参考.

    作者:黄涵柽;曹俊;文航华;汪普求;张希洲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的研究进展

    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约占儿童恶性肿瘤的1/3,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由于疾病本身、化疗导致骨髓抑制及抗菌药的使用等因素,AL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合并感染、出血、药物毒副作用等问题,其中,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同时也是导致AL患儿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为此,提高对AL合并感染的认识便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AL合并感染的研究多为回顾性研究,没有针对性的系统综述.本文就目前这一领域的易感因素、病原学和防治综述如下,希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AL患儿在治疗过程中感染的发生率和早期病死率.

    作者:张培芬;张玉明;吴翠玲;郭雯铃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Hp感染对丙肝肝硬化外周血Foxp3、RORγt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Hp对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Foxp3、RORγt基因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Hp感染对丙肝肝硬化患者Treg细胞调控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丙肝肝硬化合并Hp感染患者42例为观察组,未合并Hp感染患者30例为对照组,RT-PCR法测定基因表达,ELISA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含量.结果 观察组FoxP3、RORγt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IL-10、IL-6、IL-17、TGF-β1、IFN-γ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IL-2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Foxp3基因的表达与IL-10、TGF-β水平呈正相关,与IL-2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Hp可能通过诱导Treg细胞的高表达,促进IL-10、TGF-β1、IL-6、IL-17的高表达,抑制IL-2、IFN-γ表达,造成体内Treg/Th17、Th1/Th2平衡紊乱,促进丙肝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炎症及纤维化进程.

    作者:刘光伟;桂松林;骈林萍;冀爱英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大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型脑病(DEACM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90只SD级雄性健康成年大鼠按简单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BC组)、空气对照组(AC组)、DEACMP组.DEACMP组采用腹腔注射一氧化碳法建立DEACMP模型,AC组在腹腔内注射等量空气,BC组不作任何处理.将3个组按染毒后第1、3、7、14、21、28天分为6个亚组.运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认知行为学改变,TUNE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EPO的表达.结果 DEACMP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较BC组和AC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组凋亡指数(AI)在染毒后第1天开始逐渐升高,第7天达峰值,并保持较高水平持续到第28天,各时间点均高于BC组和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ACMP组EPO蛋白的表达从染毒后的第1天开始有较明显的升高,在染毒后第3天达到峰值,第7天后开始逐渐降低,各时间点EPO表达高于BC组和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后期表达降低、抗凋亡作用减弱可能是DEACMP发病原因之一.

    作者:朱木林;余倩;陈炳达;李经伦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Bax、nm23蛋白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Bax、nm23蛋白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HR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7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70例甲状腺腺瘤、62例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中Bax、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中Bax蛋白阳性率依次为65.71%、52.86%、0;Bax蛋白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在甲状腺腺瘤、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与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其与局部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中nm23蛋白阳性率依次为72.86%、34.29%、24.19%;nm23蛋白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在甲状腺腺瘤、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其与局部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05),Bax和nm23蛋白表达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 Bax、nm23蛋白表达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辅助诊断及局部淋巴结转移有指导意义.

    作者:魏广民;周文波;武伦;魏英;张睿;罗锦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I-gel喉罩用于新生儿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的气道管理

    目的 评价I-gel喉罩用于新生儿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的气道管理效果.方法 选择行腹腔镜手术的新生儿40例,随机均分为I-gel喉罩组(I组)和气管插管组(E组),各20例.麻醉诱导后,I组患儿置入1号I-gel喉罩,E组患儿插入ID 3.0(或3.5 mm)无套囊气管导管通气,分别记录置入时间和置入成功率,以及置入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置入后的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和气道密封压;同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插管(喉罩)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I组患儿喉罩置入时间显著低于E组患儿的气管插管所需时间(P<0.01).T1时I组患儿MAP、HR较E组明显降低(P<0.05);T1~T3时,与E组比较,I组Pleak显著降低(P<0.01).且I组患儿拔喉罩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E组(P<0.05),两组患儿均无反流误吸发生.结论 I-gel喉罩用于新生儿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的气道管理可取得与气管插管相同的通气效果,且操作便捷,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胡华琨;李强;肖煜;沈世晖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左卡尼汀对手足口病心肌酶谱异常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对手足口病(HFMD)伴心肌酶异常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5月-2016年6月诊治的660例伴心肌酶异常的HFMD患儿,随机分为A组(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组,220例)、B组(左卡尼汀治疗组,220例)、C组(左卡尼汀联合果糖二磷酸钠治疗组,220例),3组患儿均予常规基础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 d,检测血AST、LDH、CK、CK-MB、cTnI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每日心率变化、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以及重症转化率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前,3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组和C组患儿痊愈率,显著高于A组(均P<0.05);B组和C组患儿重症转化率、心电图恢复率均显著低于A组(均P<0.05);心率恢复正常时间,B组和C组均较A组明显缩短(均P<0.05);而B组和C组两组比较,在临床痊愈率、重症转化率、心电图恢复率、心率恢复正常时间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心肌酶谱指标AST、LDH、CK、CK-MB、cTnI恢复率比较,B组、C组均显著高于A组(均P<0.05);心肌酶谱指标平均水平B组和C组患儿均较A组降低(均P<0.05);而B组和C组治疗后心肌酶恢复正常率、心肌酶谱指标平均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肠道病毒感染后HFMD并心肌酶异常的患儿,给以左卡尼汀等辅助营养心肌治疗可显著改善心肌酶谱指标及心电图的异常,同时降低危重症转化率及改善预后.

    作者:宋春兰;崔亚杰;陈芳;李鹏;成怡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基于多肽阵列技术构建的细胞穿膜肽靶向抑制炎性痛大鼠NR2B磷酸化

    目的 我们已经基于多肽阵列技术构建了可以靶向抑制Fyn与PSD95相互作用的穿膜短肽FynP,本实验旨在验证Tat-LK15运载此短肽抑制炎性痛大鼠NMDA受体3B亚基(NR2B)磷酸化进而治疗炎性疼痛的可行性.方法 Tat-LK15与FynP短肽连接形成稳定的细胞穿膜肽Tat-LK15/FynP,乱序FynP作为对照(Tat-LK15/mFynP);然后检测腹腔注射Tat-LK15/FynP对完全弗氏佐剂(CFA)炎性痛模型大鼠脊髓背角(SCDH)Fyn与PSD-95的相互作用的影响,并且测定SCDH磷酸化NR2B(p-NR2B)表达水平的变化,另外测定腹腔注射此复合物后炎性痛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及热缩足反射持续时间(TWL)的变化.结果 Tat-LK15/FynP注射后3 d,炎性痛模型大鼠SCDH Fyn与PSD-95的结合受到抑制,FynP及Tat-LK15/mFynP无此作用,炎性疼痛大鼠p-NR2B蛋白水平的表达下降51%(P<0.01),FynP及Tat-LK15/mFynP注射后p-NR2B后的表达无明显变化.Tat-LK15/FynP腹腔注射后3、7、14及21 d炎性痛大鼠的MWT显著增高,TWL显著缩短(P<0.01),FynP及Tat-LK15/mFynP无此治疗作用.结论 Tat-LK15可有效运载此短肽抑制慢性炎性痛大鼠Fyn与PSD95相互作用,从而抑制NR2B的磷酸化激活,进而对炎性疼痛大鼠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李建玉;杨秀环;马家慧;陆建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属细菌的耐药基因分型及同源性分析

    目的 了解分离自我院住院患者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属细菌的耐药基因型及其同源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Vitek-2 compact检测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用PCR方法检测30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的6种耐药基因blaKPC、blaNDM-1、blaIMI-1、blaGES、blaSME和blaSHV.以Eric-PCR对5株blaNDM-1阳性者进行同源性检测.结果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属细菌30株,其中阴沟肠杆菌17株,产气肠杆菌10株,坂崎肠杆菌2株,生癌肠杆菌1株.检出的阳性基因分别为blaSHV 6株(20.0%)、blaNDM-15株(16.7%)、blaKPC 2株(6.7%)和blaGES 1株(3.3%).5株blaNDM-1阳性菌株可以分为3个型.结论 本次实验检测出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属,其耐药基因主要为blaSHV,其次为blaNDM-1,另有少部分blaKPC和blaGES.检测基因可能存在病房和医院内的克隆传播.

    作者:王洪刚;孙希彩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米色脂肪细胞的诱导因子——抗肥胖的新策略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地肥胖人群的显著增加,肥胖及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已经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肥胖人群面临着减肥难、减肥效果不理想等严峻形势,肥胖的预防和治疗已成为一个世界难题.

    作者:邓露露;欧子豪;彭永正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microRNA-152对RAW264.7巨噬细胞胆固醇蓄积的影响及其靶基因验证

    目的 探讨microRNA-152(miR-152)对ox-LDL刺激下的RAW264.7巨噬细胞胆固醇蓄积的影响及其靶基因的确定.方法 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两组,miR-152组和阴性对照组.ox-LDL刺激两组细胞48 h后,酶荧光学法测定各组细胞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胆固醇酯(cholesterol ester,CE)的含量和TC/CE比例.生物信息学方法、双荧光素酶报告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证实miR-152的下游靶基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iR-152组巨噬细胞内TC和CE含量增加,CE/TC的比值明显升高;并且,miR-152组ABCAl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miR-152能够促进ox-LDL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胆固醇蓄积,其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ABCA1有关.

    作者:庞琦;张光亚;刘卉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EZH2在Hcy致泡沫细胞胆固醇聚集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在同型半胱氨酸(Hcy)致泡沫细胞胆固醇聚集中的作用.方法 将THP-1源性泡沫细胞分为对照组、100μmol/L Hcy组和叶酸组,油红O检测细胞内脂滴聚集;酶法检测细胞内TC和TG含量;Western-blot检测H3K27me3水平;q-PCR和Western-blot检测EZH2表达;分别将EZH2过表达和干扰后检测泡沫细胞H3K27水平及TG和TC含量.结果 Hcy干预后,细胞内TC和TG含量显著增加(P<0.05),H3K27me3水平和EZH2表达也增加(P<0.05);过表达EZH2使H3K27me3水平增加(P<0.05),并使细胞TC和TG含量增多(P<0.05).结论 EZH2通过调控H3K27me3水平可能是Hcy促进泡沫细胞胆固醇聚集的重要机制.

    作者:郝银菊;丁宁;李淑强;徐灵博;李南;姜怡邓;杨晓玲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对喉罩置入成功率和不良反应

    目的 观察盐酸达克罗宁胶浆作为润滑剂及局麻药对全麻喉罩置入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输尿管镜碎石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盐酸达克罗宁胶浆组(A组)与石蜡油组(B组).麻醉诱导后盲探插入涂抹有盐酸达克罗宁胶浆或石蜡油的喉罩,记录患者入室时(T0)、喉罩置入前(T1)、插入即刻(T2)、置入后3 min(T3)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以及喉罩置入的时间、一次性成功率、术后24 h患者咽部不适、咽痛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T1、T2、T3时点的SBP、DBP、HR低于T0(P<0.05);A组和B组喉罩一次置入成功率分别为90%和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随访患者咽喉不适或咽痛的发生率A组和B组分别为3例和12例(7.5%vs.30.0%),A组低于B组(P<0.05).结论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作为润滑剂用于1代喉罩全麻输尿管镜取石术,可以有效的降低术后咽部疼痛或咽部不适的发生.

    作者:欧阳杰;屈启才;思永玉;李元;李福全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rhuPAa-melittin在卵巢癌体内外的作用机制

    目的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的rhuPAa-melittin作用于卵巢癌细胞的活性,进而初步探讨rhuPAa-melittin对卵巢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体内抗瘤作用.方法 利用不同浓度的rhuPAa-melittin蛋白分别作用于人卵巢癌细胞48 h,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rhuPAa-melittin蛋白作用于卵巢癌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结果 分别以0、4、8、16μg/mL浓度作用人卵巢癌细胞48 h,凋亡率分别为1.16%、3.83%、6.51%、10.2%.不同浓度下G0/G1期细胞无明显作用,主要作用于S期,阻止由S期进入G2/M期,从而抑制肿瘤生长.结论 rhuPAa-melittin在卵巢癌的体内外实验中有效抑制了肿瘤的生长.

    作者:金世光;戴燕;李城;李昌熙;王大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置换治疗中青年高度近视性黄斑劈裂的疗效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置换治疗中青年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眼科2013年9月至2015年10月中青年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60眼按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联合手术组(30眼)和分期手术组(30眼),联合手术组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置换手术,分期手术组单纯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后根据晶状体混浊程度择期行白内障手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分期手术组二次手术率,两组术前术后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远近视力,术后6个月黄斑区视网膜复位情况并行视觉质量调查问卷.结果 分期手术组术后晶状体混浊加重27只眼(90%),因此行Ⅱ期白内障手术21只眼(70%).联合手术组BCVA恢复、术后远视力及术前术后远视力差值明显高于分期手术组(P<0.05).两组术前、术后黄斑区视网膜情况及视网膜复位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视觉质量综合评分联合手术组优于分期手术组(t=-3.95,P=0.00),联合手术组在远视力、立体视觉、视疲劳项目上评分占优势,分期手术组在干眼、夜间眩光项目上评分高于联合手术组(均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置换治疗中青年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有效避免二次手术,改善视功能,是临床上可行的手术方式.

    作者:王帅;黄俊;游志鹏;毛新帮;谢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分析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减少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方法 168例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78例精神分裂症伴有代谢综合征组(A组)和90例精神分裂症不伴有代谢综合征组(B组),对其分别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其心率变异性(HRV),并与92例正常对照组(C组)进行对比.结果 A组和B组LF、HF、SDNN、SDANN、RMSSD、PNN50值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LF、HF、SDNN、SDANN、RMSSD、PNN50值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精神分裂症自身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RV值的影响因素为病程(OR=1.864,95%CI 1.110~3.128)、年龄(OR=1.170,95%CI 1.018~2.491)、抗精神病药物种类(OR=2.419,95%CI 0.976~1.835)、腹部肥胖(OR=2.425,95%CI 1.347~4.366)、血压值(OR=1.263,95%CI 1.575~3.937)、血糖值(OR=3.376,95%CI 1.359~2.923)、血脂值(OR=2.178,95%CI 1.492~6.756).结论 精神分裂症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存在明显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排除精神分裂症自身的影响,其他可能的危险因素是病程、年龄、抗精神病药物种类、腹部肥胖、血压值、血糖值、血脂值.

    作者:段敬利;潘伟盟;穆俊林;崔桂梅 刊期: 2017年第1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