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anog和Oct4在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蔡文娟;郭丽萍;郑丽娇;王丽婷;叶靖坤;马颖

关键词:NANOG, OCT4, 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
摘要:目的:探讨干细胞转录因子Nanog和Oct4在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的表达,以初步探索二者在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的子宫内膜(异位及在位内膜)和21例非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Nanog和Oct4的表达,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两者的相关性. 结果:Nanog和Oct4在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 < 0.01);而二者在在位内膜组及对照组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Nanog和Oct4在异位内膜组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 = 0.590,P < 0.01). 结论:子宫内膜异位性疾病异位内膜中Nanog和Oct4均有高表达,二者可能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种药物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艾司洛尔-硝酸甘油3种药物联合行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40例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乌拉地尔-艾司洛尔-硝酸甘油复合控制性降压组(A组)及非控制性降压组(B组),记录两组麻醉前(基础值,T1),手术开始前即刻(T2),手术开始30 min(T3),手术结束时(T4),手术结束后10 min(T5)各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 输液量、尿量,两组进行比较. 结果:与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T2、T3、T4各时段SBP、DBP、MA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麻醉过程中患者生命征更平稳;A组较B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乌拉地尔-艾司洛尔-硝酸甘油3种药物联合降压可以协同降压,减少副作用,减少麻醉和手术风险,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降压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天品;刘志贵;骆喜宝;王晓英;熊威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盲插空肠营养管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 评价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床旁使用鼻胃管盲插置入空肠实施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26例,在床旁使用鼻胃管盲插置入空肠. 观察置管的成功率、置管过程耗时、置管前后生命体征的改变、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置管后实施肠内营养的时间. 结果:126例患者成功置管115例,总置管成功率91.3%. 置管过程耗时37(30,50)min. 置管前后生命体征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126例患者置管过程中未发生心律失常、出血、穿孔等置管相关的并发症. 115例置管成功的患者,通过空肠营养管实施肠内营养的时间为37(27,54)d,均未发生堵管现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盲插置入空肠营养管,置管成功率高,对生命体征无显著影响,不增加置管相关并发症的风险,留置导管肠内营养的时间能满足管道需要.该技术可行性和安全性较高,利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实施.

    作者:徐静娟;景新华;王红;王燕毅;叶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经皮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术对犬室间隔心肌的影响

    目的:观察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术(PTSTMA)对室间隔心肌的影响. 方法:普通杂种犬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只,手术组7只.手术组犬行冠脉动脉造影后,选择血管直径为1 ~ 1.5 mm的室间隔支,经OTW球囊扩张后,由OTW球囊注入无水酒精.记录体表心电图、心肌损伤标记物和心脏超声.1周后处死, 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室间隔病理学变化.结果:经冠脉造影证实PTSTMA引起小室间隔支闭塞.心电图显示无水酒精注射后ST段弓背抬高. 术后14 ~ 16 h 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和脑钠肽均显著性升高(均P < 0.01).病理学显示消融灶内心肌坏死,内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心脏超声显示心脏功能及左室大小无明显影响,室间隔厚度显著减少;无室间隔穿孔、心脏破裂、附壁血栓等并发症. 结论:经皮PTSTMA术对小室间隔支能达到安全、有效的消融治疗.

    作者:王贺;王俊蒙;孙丹;宗永华;解金红;陈玉善;罗明华;关怀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伴腰椎管狭窄行椎板切除术的预后

    单节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 OLF)几乎仅见于亚洲,尤其是日本.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其发病也值得关注[1]. 胸椎OLF是一种进展缓慢的疾病,通常发展至产生严重脊髓压迫时才被患者发现[2].近年来, 有报道指出术前症状持续时间越长, 对胸椎OLF的手术预后越不利, 说明对病理损伤较轻的患者进行及早诊断, 并根据完整评估后给予妥善处理,有助于改善胸椎OLF患者的预后结果.需要指出的是,胸椎OLF经常伴随其他脊髓疾病, 例如腰椎管狭窄(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导致胸椎OLF诊断时间延长、治疗效果欠佳[ 3 ].然而, LSS 和胸椎OLF共患对临床上的影响仍然未知. 因此, 在本次研究中, 选取在本院治疗的OLF患者的资料, 比较了单纯胸椎 OLF 患者以及OLF患者伴LSS情况下实施椎板切除术后的预后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以期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研究依据.

    作者:刘克骏;米明珊;白海明;麻承德;伍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骨组织修复及再生研究进展

    组织工程学和再生研究的发展为细胞移植研究创建了新的平台,目前骨组织工程应用的骨再生方法有:(1)植入仿生、 可降解的生物支架为组织再生创造空间和稳定性;(2)纯化和移植干细胞以增强骨组织再生能力;(3)局部募集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以提高细胞增殖能力. 以上领域的深入研究和联合应用是近年来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焦点, 且取得了可观的成果. 由于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方向复杂多样,本文将着重阐述组织工程和再生研究的研究进展,介绍干细胞生物学、 分子信号生物学, 生物材料之间的相互关联.

    作者:马文娟;邹君惠;杨智坚;朱笑;于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耻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探讨耻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自2005年1至2015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耻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全部病例均行X线检查,5例行CT检查,9例行MR检查. 结果:良性骨肿瘤4例,恶性骨肿瘤9例,肿瘤样病变4例,其中,硬纤维瘤2例,骨软骨瘤2例,软骨肉瘤3例,尤文肉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淋巴瘤1例,骨髓瘤1例,嗜酸性肉芽肿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骨囊肿1例.结论:X线平片是耻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CT对病变内部细致观察及钙化显示较好,MRI能显示病变周围软组织及骨髓的情况.

    作者:胡振彬;陈卫国;秦耿耿;文婵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异氟醚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NMDAR1表达的影响

    目的:明确老年大鼠海马及皮层区NMDAR1是否为异氟醚麻醉作用的靶点,探讨异氟醚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n = 36)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氧气组、苏醒后2 h组、苏醒后1 d组、苏醒后3 d组、苏醒后7 d组. Morris水迷宫观察各组大鼠吸入2%异氟醚30 min后不同时间点行为学的变化, 免疫组化测定各组大鼠NMDAR1 在海马CA1、CA3以及皮层区的表达. 结果:大鼠苏醒后2 h学习记忆能力有一定程度下降(P < 0.05);苏醒后1 d记忆开始恢复;苏醒后3、7 d记忆能力恢复正常. 大鼠苏醒后2 h海马CA1、CA3区NMDAR1表达下降(P < 0.05);苏醒后1 d开始恢复;苏醒后3 d、7 d恢复至用药前水平. 结论:异氟醚影响老年大鼠记忆能力可能与大鼠海马CA1、CA3区NMDAR1表达下降有关.

    作者:刘富兵;尹力;朱宇航;张超;蔡林原;朱昭琼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对非粒细胞缺乏患者的侵袭性肺曲霉病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针对感染的肺组织局部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得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半乳甘露聚糖(GM)检测是否能协助提高非粒细胞缺乏的患者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诊断效率,并了解其佳GM界值. 方法: 收集并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呼吸科内镜中心检查考虑IPA可能并行BALF GM检测的患者173例. 按照国内外诊断标准,将病例分为4组,IPA组(n=23),肺结核组(n=11),细菌性肺炎组(n = 90),非感染组(n = 49).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及BALF GM.用统计学方法了解BALF GM检测在非粒细胞缺乏的患者并发IPA中的诊断价值. 结果:在非粒细胞缺乏的患者并发IPA的诊断中,与非IPA患者相比,IPA患者的BALF GM检测数值高,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血清GM检测相比, BALF GM检测的IPA诊断效率高.ROC曲线分析发现,当BALF GM检测界值为≥0.95时,IPA的诊断效率高.结论:BALF GM检测有利于非粒细胞缺乏患者并IPA的早期鉴别与诊断.同时研究发现BALF GM值佳界值为≥0.95.

    作者:郭庆玲;郭禹标;廖康;朱智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于本院手术的23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89例(A组),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Pringle法)下肝切除术143例(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肝功能变化、并发症、复发及生存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 (P > 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B组 (P < 0.05),A组术后第1、7天ALT、AST升高明显低于B组(P < 0.05). 两组患者术后1、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7.4%、71.1%和85.1%、60.0%,术后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3%、73.5%和93.4%、6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能够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控制肝切除手术的术中出血量,大限度保留残肝功能,减少肿瘤肝内播散和转移等优点,操作技术简便、快速、安全.

    作者:祁付珍;许刚;宋研;顾殿华;徐建波;陈国锋;张建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妊娠母血及脐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检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妊娠母血及脐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判定IGF-1与PCOS患者妊娠结局的关系,探讨IGF-1是否可作为PCOS妊娠患者诊断标记物. 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120例PCOS患者妊娠母血及脐血作为PCOS组, 同期收集无PCOS史120例的正常孕产妇妊娠母血及脐血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IGF-1水平,并对两组患者不同妊娠结局进行分析. 结果:PCOS 组妊娠母血及脐血中IGF-1的水平均显著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PCOS 组患者妊娠结局死胎、早产、巨大儿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PCOS组所有妊娠结局不良患者妊娠母血及脐血中IGF-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IGF-1可作为PCOS患者妊娠结局风险预测标记物.

    作者:胡勇;谭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解剖程序化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94例

    目的:探讨解剖程序化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解剖程序化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依据腰大肌、腰静脉、腹膜返折、肾蒂、膈肌等解剖标志,按照一定程序进行肾部分切除术操作. 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平均为85 min,术中估计平均出血量为115 mL. 平均肾热缺血时间为20 min,2例术中输血,2例术后输血;1例术后出现漏尿,给予留置双J管;1例术后行选择性肾血管栓塞治疗.术后1周血清肌酐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术后随访6 ~ 26个月,2例肿瘤局部复发行根治性切除术,1例肺转移给予靶向治疗. 结论:解剖程序化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安全、有效 .

    作者:孙建涛;霍庆祥;杨金辉;郝彤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一锅法合成近红外量子点用于胶质瘤荧光显像与光动力治疗

    目的:合成近红外量子点并验证其荧光成像和光动力效应.方法:应用一锅法水相合成近红外量子点CdTe,经表征检测后连接RGD多肽,再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荧光成像效果. 随后,将3 ~ 24μg/mL的CdTe-RGD分别加入U251和3T3细胞,避光培养24 h间,观察量子点的细胞毒性.后用强度为30 mW/cm2,波长为632.8 nm的激光照射量子点处理后的细胞5 ~ 60 min,观察其光动力效应. 结果:合成的CdTe具有良好的晶体结构和分散性,其直径为3 . 75 nm ,发射波长700 nm ,荧光产率20%. 经量子点处理后,U251细胞可荧光显像而3T3细胞则不能.暗环境下,不同浓度CdTe-RGD处理过的U251和3T3细胞存活率都在85%以上. 激光照射后, 随光照时间延长和量子点浓度的增加,U251细胞存活逐渐下降至(37 ± 1.6)%. 而3T3细胞组的存活率则无明显变化. 结论:一锅法水相合成的CdTe-RGD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且细胞毒性低,在生物成像和光动力治疗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作者:刘明兴;仲骏;窦宁宁;夏磊;高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雷公藤多苷联合RAS阻断剂治疗CKD2~3期IgA肾病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剂治疗慢性肾脏病(CKD)2 ~ 3期IgA肾病(IgAN)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10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 = 55)和对照组(n = 54),在口服RAS阻断剂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雷公藤多苷,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观察两组尿蛋白与肾功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3、6、9、12个月,两组尿蛋白定量均显著低于基线值(P < 0.05). 随访期间,两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值与基线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尿蛋白、eGFR、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9.8%,对照组为27.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RAS阻断剂能有效降低CKD 2 ~ 3期IgAN患者尿蛋白水平,保护肾功能,而且副作用较少,是CKD 2 ~ 3期IgAN有效的治疗模式之一.

    作者:卢晓梅;唐雪莲;秦登优;万静芳;霍本刚;何娅妮;李开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非小细胞肺癌常见肺内合并症研究进展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目前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因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而预后较差[1]. NSCLC生存期的延长有赖于早期诊断和早期规范治疗, 而在其病程中出现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等多种肺内合并症增加了疾病风险和诊断难度,并影响治疗选择和预后.现就近年来NSCLC常见肺内合并症在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诊疗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总结, 并对诊疗提出相关思考,以期为NSCLC佳个体化治疗决策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作者:孙辉;张海龙;王海峰;李建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俯卧位通气改善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预后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AD)是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年患病率约3/100 000 [1]. 低氧血症是其常见并发症,发生率达50%[2],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PP)能显著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患者氧合,临床效果满意[3]. 但国内尚无PP用于AD术后低氧血症的研究,国外也鲜有报道. 本课题前瞻性研究PP在AD术后低氧血症患者中的疗效.

    作者:张宪芬;高文根;宋丹;陶欢欢;孟海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压电烧伤对SD大鼠血栓调节蛋白、蛋白C、蛋白S及D二聚体的早期影响

    目的:探讨高压电烧伤对SD大鼠外周血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 TM)、蛋白C(protein C, PC)、蛋白S(protein S, PS)及D二聚体(D-Dimer, D-D)的影响. 方法:将12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高压电烧伤组(简称假伤组)、高压电烧伤组(简称电伤组),每组60只. 2组致伤前15 min按随机数字表法各取10只大鼠,心脏采血分离血浆.电伤组余下50只大鼠用调压器和实验变压器造成高压电烧伤,假伤组余下50只大鼠按相同装置不通电模拟致伤. 伤后5 min和1、2、4、8 h ,每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各取10只大鼠,心脏采血分离血浆.测定各时相点血清中TM、PC、PS及血浆中D-D的变化.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LSD检验. 结果: 电伤组SD大鼠的TM浓度在伤后5 min至8 h明显高于假伤组 (均P <0.05);除伤前15 min(P > 0.05)外,电伤组大鼠其余各时相点PC、PS浓度均低于假伤组(均P < 0.05);D-D浓度在伤后8 h达到高值[(173.05 ± 4.08) ng/mL]. 结论:高压电烧伤早期,SD大鼠TM、D-D的浓度升高,PC、PS的浓度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被破坏,凝血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作者:刘泽世;呼瑞;刘二军;周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

    目的:回顾分析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入本院手外科、骨科治疗的骨折术后患者405例,根据多普勒超声结果将其分为DVT组(n = 20)和非血栓组(n = 385),另选同期接受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对疑似DVT的53例患者分别以Wells评分、D-二聚体测定以及两者联合诊断骨折患者术后并发DVT的风险. 结果:DVT组D-二聚体值明显高于非血栓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ROC曲线分析显示D-二聚体诊断骨折患者术后并发DVT的佳临界值为0.575 mg/L,诊断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64%,曲线下面积为0.840,P = 0.000; 根据Wells评分、D-二聚体以及两者联合对骨折合并DVT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0.00%、90.00%、90.00%;特异度分别为75.76%、69.70%、87.88%;准确度分别为83.02%、77.36%、88.6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6.67%、64.29%、81.8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21%、92.00%、93.55%;阳性似然比分别为3.30、2.97、7.43;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26、0.14、0.11. 结论:Wells评分联合血浆D-二聚体检测可以预测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DVT的风险,为患者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检查费用.

    作者:孙少君;王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用于小儿鼻内镜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国内有文献报道[1]控制性降压用于成人鼻内镜手术,效果良好,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在小儿鼻内镜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控制性降压,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ASAⅠ级患儿40例,男 22,女 18 例,年龄 5 ~ 13 岁,体重17~33 kg,均为腺样体肥大,部分合并扁桃体肿大.随机分为观察组(B)组和对照组(A)两组,每组20例.

    作者:吴硕雄;姚敏;宋志高;秦国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对支架内再狭窄冠脉内膜病理特点的观察

    目的:探索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患者靶病变组织特点,为理解支架内再狭窄病理改变以及处理支架内再狭窄提供临床证据. 方法:入选冠脉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其中置入支架1年左右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者纳入本研究,分析支架内再狭窄部位组织病变特点;同时分析支架内新生内膜增殖情况.结果:12例患者中OCT扫描13枚支架. 其中1例患者序贯置入2枚支架,共考察支架小梁3 930个,内膜覆盖率为88.27%,其余11.72%为内皮化不全;内皮化不全的支架小梁中,支架贴壁不良率3.25%,存在支架外钙化者2.17%. 考查OCT截面331帧,其中新生内膜厚度10~99μm者的比率为22.36%, 100 ~ 199 μm之间者为25.08%,200 μm及以上者52.57%.5例再狭窄主要病理改变为纤维组织增生,7例为新生动脉粥样斑块. 结论:冠脉支架置入1年的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其支架处内皮化不全与过度增殖并存,其病理改变为新生动脉粥样斑块与纤维组织增生,而且两者所占比例相当.

    作者:罗明华;关怀敏;解金红;陈玉善;邱承杰;王贺;董文杰;宗永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对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方法:双脱甲氧基姜黄素作用于B16-F10细胞24 h,MTT法检测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B16-F1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流式细胞术检测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的影响. 在C57BL/6小鼠上面建立黑色素瘤模型,采用静脉给药,观察其对黑色素瘤模型的增殖影响. 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在细胞和组织层面对抗细胞凋亡蛋白BCL-1的表达影响. 结果: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可以明显抑制B16-F10细胞的增殖. 双脱甲氧基姜黄素诱导B16-F10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周期于S期. 采用静脉注射给药,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可以抑制黑色素瘤的生长. 在细胞和组织层面,可以抑制抗凋亡蛋白BCL-1的表达.结论: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可以抑制黑色素瘤B16-F10细胞的增殖,可能与其促进细胞凋亡有关;双脱甲氧基姜黄素诱导黑色素瘤B16-F10细胞凋亡可能与抑制抗凋亡单位BCL-1有关.

    作者:曾小飞;马瑞东;尚观胜;付强;李书平;何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