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晓梅;唐雪莲;秦登优;万静芳;霍本刚;何娅妮;李开龙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断剂治疗慢性肾脏病(CKD)2 ~ 3期IgA肾病(IgAN)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10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 = 55)和对照组(n = 54),在口服RAS阻断剂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雷公藤多苷,对照组给予甲泼尼龙,观察两组尿蛋白与肾功能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治疗后3、6、9、12个月,两组尿蛋白定量均显著低于基线值(P < 0.05). 随访期间,两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值与基线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尿蛋白、eGFR、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9.8%,对照组为27.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RAS阻断剂能有效降低CKD 2 ~ 3期IgAN患者尿蛋白水平,保护肾功能,而且副作用较少,是CKD 2 ~ 3期IgAN有效的治疗模式之一.
作者:卢晓梅;唐雪莲;秦登优;万静芳;霍本刚;何娅妮;李开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回顾分析Wells评分联合D-二聚体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入本院手外科、骨科治疗的骨折术后患者405例,根据多普勒超声结果将其分为DVT组(n = 20)和非血栓组(n = 385),另选同期接受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对疑似DVT的53例患者分别以Wells评分、D-二聚体测定以及两者联合诊断骨折患者术后并发DVT的风险. 结果:DVT组D-二聚体值明显高于非血栓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ROC曲线分析显示D-二聚体诊断骨折患者术后并发DVT的佳临界值为0.575 mg/L,诊断敏感度为90%、特异度为64%,曲线下面积为0.840,P = 0.000; 根据Wells评分、D-二聚体以及两者联合对骨折合并DVT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80.00%、90.00%、90.00%;特异度分别为75.76%、69.70%、87.88%;准确度分别为83.02%、77.36%、88.6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6.67%、64.29%、81.8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21%、92.00%、93.55%;阳性似然比分别为3.30、2.97、7.43;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26、0.14、0.11. 结论:Wells评分联合血浆D-二聚体检测可以预测骨折患者术后并发下肢DVT的风险,为患者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检查费用.
作者:孙少君;王晓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耻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自2005年1至2015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耻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全部病例均行X线检查,5例行CT检查,9例行MR检查. 结果:良性骨肿瘤4例,恶性骨肿瘤9例,肿瘤样病变4例,其中,硬纤维瘤2例,骨软骨瘤2例,软骨肉瘤3例,尤文肉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淋巴瘤1例,骨髓瘤1例,嗜酸性肉芽肿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骨囊肿1例.结论:X线平片是耻骨原发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CT对病变内部细致观察及钙化显示较好,MRI能显示病变周围软组织及骨髓的情况.
作者:胡振彬;陈卫国;秦耿耿;文婵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中医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文献,使用Meta分析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定量系统评价分析. 结果:共纳入Meta定量分析的文献为10篇,总患者样本为882例,中医药干预患者为482例. 呼吸低通气指数(AHI)总SMD = -0.70,95%CI(-1.13,-0.27),统计学检验显示中医药干预能有效改善AHI,减少呼吸紊乱(P < 0.01); 其中7篇研究进行低血氧饱和度 (SaO2%)Meta分析显示总SMD = 0.99,95%CI(0.33,1.65),统计学检验显示中医药干预也能有效改善SaO2,增加其睡眠血氧含量(P < 0.01).结论:中医药包括中药口服及特色针灸等治疗OSA在提高睡眠中血氧、纠正呼吸紊乱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优势.
作者:张睿智;李晓庆;曹爱琴;吕渭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尽管靶向药物的发展迅速, 目前治愈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仍需要依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首选的造血干细胞供者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同胞供者,但仅30%的患者能找到[1];其次,在亚洲地区,约 20%患者能找到HLA相合的非血缘供者,仍有一部分患者缺乏合适的供者.脐带血作为造血干细胞来源之一,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CBT)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儿童及成人恶性及非恶性血液病的治疗. 在没有HLA相合同胞供者的情况下,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成为安全可靠的治疗选择之一.
作者:林东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艾司洛尔-硝酸甘油3种药物联合行控制性降压在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40例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乌拉地尔-艾司洛尔-硝酸甘油复合控制性降压组(A组)及非控制性降压组(B组),记录两组麻醉前(基础值,T1),手术开始前即刻(T2),手术开始30 min(T3),手术结束时(T4),手术结束后10 min(T5)各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 输液量、尿量,两组进行比较. 结果:与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T2、T3、T4各时段SBP、DBP、MA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麻醉过程中患者生命征更平稳;A组较B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乌拉地尔-艾司洛尔-硝酸甘油3种药物联合降压可以协同降压,减少副作用,减少麻醉和手术风险,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降压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天品;刘志贵;骆喜宝;王晓英;熊威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术(PTSTMA)对室间隔心肌的影响. 方法:普通杂种犬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只,手术组7只.手术组犬行冠脉动脉造影后,选择血管直径为1 ~ 1.5 mm的室间隔支,经OTW球囊扩张后,由OTW球囊注入无水酒精.记录体表心电图、心肌损伤标记物和心脏超声.1周后处死, 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室间隔病理学变化.结果:经冠脉造影证实PTSTMA引起小室间隔支闭塞.心电图显示无水酒精注射后ST段弓背抬高. 术后14 ~ 16 h 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和脑钠肽均显著性升高(均P < 0.01).病理学显示消融灶内心肌坏死,内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心脏超声显示心脏功能及左室大小无明显影响,室间隔厚度显著减少;无室间隔穿孔、心脏破裂、附壁血栓等并发症. 结论:经皮PTSTMA术对小室间隔支能达到安全、有效的消融治疗.
作者:王贺;王俊蒙;孙丹;宗永华;解金红;陈玉善;罗明华;关怀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1 非血缘移植的发展与现状1980年,首次报道了非血缘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随后,URD-SCT不断发展,治疗的数量及适用的病种不断扩大.据国际骨髓登记处(IBMTR)资料,截至2013年,全球登记在册的供者数量超过了2 300万人,32个国家保存了超过60万份脐血[1].统计资料显示,allo-SCT占干细胞移植的42%,其中URD-SCT占50%以上. 主要用于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淋巴瘤、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在我国,中华骨髓库近10年来也有长足发展,截至2015年2月,中华骨髓库登记在册供者总数超过200万,为近5 000人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全国各地还有7家脐血库,为进行非血缘脐血移植提供了保障.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非血缘移植还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林竞韧;谭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某些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乃至是唯一治愈手段. HLA全相合同胞供者是allo-HSCT的合适供者来源,但同胞全相合供者的概率仅有25%,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增多,这种概率将逐年降低,因此,寻找合适的替代供者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移植技术的成熟、移植并发症防治水平的提高、支持治疗的进步以及HLA配型技术和效率提高,我国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发展突飞猛进,但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URD-HSCT)技术经验更为成熟,临床证据更为充足,非血缘供者仍是allo-HSCT替代供者的重要来源之一. URD-HSCT与haplo-HSCT两者不是互相对立关系,而应该是互补关系.
作者:邹外一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国内有文献报道[1]控制性降压用于成人鼻内镜手术,效果良好,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在小儿鼻内镜手术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控制性降压,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ASAⅠ级患儿40例,男 22,女 18 例,年龄 5 ~ 13 岁,体重17~33 kg,均为腺样体肥大,部分合并扁桃体肿大.随机分为观察组(B)组和对照组(A)两组,每组20例.
作者:吴硕雄;姚敏;宋志高;秦国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无保护剂玻璃化冷冻技术在冻存人类经皮附睾抽吸(PESA)精子中的实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使用新鲜PESA精子、慢速冷冻PESA精子、无保护剂玻璃化冷冻PESA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共115周期,比较其精子回收率和临床结局. 结果:无保护剂玻璃化冷冻PESA精子组其复苏后精子活力、复苏率均高于慢速冷冻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无保护剂玻璃化冷冻PESA精子组、慢速冷冻组和新鲜PESA精子组其总受精率、卵裂率、妊娠率和流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是慢速冷冻组其优胚率显著低于其他二组. 结论:无保护剂玻璃化冷冻法能取得比较理想的临床结局,而且在冷冻效果上优于慢速冷冻法,但是其安全性仍需进一步加大随访.
作者:葛斌;杨智敏;刁英;杨名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于本院手术的232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89例(A组),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法(Pringle法)下肝切除术143例(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肝功能变化、并发症、复发及生存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 (P > 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B组 (P < 0.05),A组术后第1、7天ALT、AST升高明显低于B组(P < 0.05). 两组患者术后1、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7.4%、71.1%和85.1%、60.0%,术后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3%、73.5%和93.4%、6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能够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控制肝切除手术的术中出血量,大限度保留残肝功能,减少肿瘤肝内播散和转移等优点,操作技术简便、快速、安全.
作者:祁付珍;许刚;宋研;顾殿华;徐建波;陈国锋;张建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EB )的疗效及预防复发作用.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E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观察组予布地奈德混悬液800 μg/d ,同时予孟鲁司特10 mg/d;对照组予布地奈德混悬液 800 μg/d ,一共4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分类、呼出气一氧化氮值( FENO )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治疗有效者继续随访半年,比较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8.95%,(P < 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IL-5、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分类、FENO值明显低于治疗前,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 . 05 ).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临床有效率高,P < 0.05,6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24.24%)较对照组复发率(48.28%)低, P < 0 . 05. 结论:在治疗EB方面,布地奈德及孟鲁司特具有协同抗炎作用,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媛;张铁栓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解剖程序化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解剖程序化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依据腰大肌、腰静脉、腹膜返折、肾蒂、膈肌等解剖标志,按照一定程序进行肾部分切除术操作. 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平均为85 min,术中估计平均出血量为115 mL. 平均肾热缺血时间为20 min,2例术中输血,2例术后输血;1例术后出现漏尿,给予留置双J管;1例术后行选择性肾血管栓塞治疗.术后1周血清肌酐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术后随访6 ~ 26个月,2例肿瘤局部复发行根治性切除术,1例肺转移给予靶向治疗. 结论:解剖程序化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安全、有效 .
作者:孙建涛;霍庆祥;杨金辉;郝彤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合成近红外量子点并验证其荧光成像和光动力效应.方法:应用一锅法水相合成近红外量子点CdTe,经表征检测后连接RGD多肽,再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荧光成像效果. 随后,将3 ~ 24μg/mL的CdTe-RGD分别加入U251和3T3细胞,避光培养24 h间,观察量子点的细胞毒性.后用强度为30 mW/cm2,波长为632.8 nm的激光照射量子点处理后的细胞5 ~ 60 min,观察其光动力效应. 结果:合成的CdTe具有良好的晶体结构和分散性,其直径为3 . 75 nm ,发射波长700 nm ,荧光产率20%. 经量子点处理后,U251细胞可荧光显像而3T3细胞则不能.暗环境下,不同浓度CdTe-RGD处理过的U251和3T3细胞存活率都在85%以上. 激光照射后, 随光照时间延长和量子点浓度的增加,U251细胞存活逐渐下降至(37 ± 1.6)%. 而3T3细胞组的存活率则无明显变化. 结论:一锅法水相合成的CdTe-RGD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且细胞毒性低,在生物成像和光动力治疗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作者:刘明兴;仲骏;窦宁宁;夏磊;高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前颅窝底脑膜瘤容易侵犯颅底骨质,约15%~46%的嗅沟脑膜瘤可侵蚀颅骨而进入筛窦[1].肿瘤切除术后脑脊液漏经常发生, 术中有效进行颅底重建,是防止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的关键.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5年3月,行手术修补治疗 13例前颅窝底脑膜瘤术后脑脊液漏患者,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殷志林;王少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压电烧伤对SD大鼠外周血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 TM)、蛋白C(protein C, PC)、蛋白S(protein S, PS)及D二聚体(D-Dimer, D-D)的影响. 方法:将12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高压电烧伤组(简称假伤组)、高压电烧伤组(简称电伤组),每组60只. 2组致伤前15 min按随机数字表法各取10只大鼠,心脏采血分离血浆.电伤组余下50只大鼠用调压器和实验变压器造成高压电烧伤,假伤组余下50只大鼠按相同装置不通电模拟致伤. 伤后5 min和1、2、4、8 h ,每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各取10只大鼠,心脏采血分离血浆.测定各时相点血清中TM、PC、PS及血浆中D-D的变化.对数据行析因设计方差分析、LSD检验. 结果: 电伤组SD大鼠的TM浓度在伤后5 min至8 h明显高于假伤组 (均P <0.05);除伤前15 min(P > 0.05)外,电伤组大鼠其余各时相点PC、PS浓度均低于假伤组(均P < 0.05);D-D浓度在伤后8 h达到高值[(173.05 ± 4.08) ng/mL]. 结论:高压电烧伤早期,SD大鼠TM、D-D的浓度升高,PC、PS的浓度降低,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被破坏,凝血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作者:刘泽世;呼瑞;刘二军;周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 CD90 、IGF1R蛋白产物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原发性胆囊癌中CD90、IGF1R的阳性表达率,并以同期20例慢性胆囊炎作对照(对照组).结果:(1) 原发性胆囊癌CD90蛋白阳性表达率63.89%、IGF1R蛋白阳性率47.22%,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0%;(2)CD90蛋白在有淋巴结远处转移、NevinⅣ~Ⅴ期患者中阳性率(79.17%)高于无转移、NevinⅠ~Ⅲ期的患者(33.33%);IGF1R在低分化、有淋巴结远处转移阳性率(84.62%、62.50%)高于高中分化、无转移(26.09%、16.67%);(3)IGF1R与CD90两者呈正相关(P < 0.05);(4)CD90阳性(IGF1R阳性)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CD90阴性(IGF1R阴性)患者.结论:联合检测CD90、IGF1R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中表达有助于反映原发性胆囊癌生物学特性、为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指标.
作者:牛坚;王月;刘斌;朱志军;申海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褐藻糖胶(LMWF)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影响. 方法:手术切除SD大鼠双侧卵巢,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 实验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势组(OVX),LMWF(5 μg/kg)组. 于用药4、8周时测量其股骨的骨密度、骨小梁情况、骨代谢与力学性能,并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与OVX组比较, LMWF组用药4周后即可明显提升股骨骨密度(P < 0.05);用药8周后骨密度进一步提升;LMWF组骨体积比(BV/TV)、骨小梁厚度(Tb.Th )、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间隙(Tb.Sp)明显优于OVX组(P < 0.05);LMWF可降低血PINP与CTX-1的水平,提升去势大鼠的股骨干与股骨颈的力学性能(P<0.05). 结论:LMWF能提高去势大鼠的骨密度和骨小梁数目,增加骨矿化,改善骨代谢指标,提升股骨的力学性能.
作者:金鑫;朱立国;李秀兰;贾建;张杨;孙晓雷;马剑雄;马信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检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妊娠母血及脐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判定IGF-1与PCOS患者妊娠结局的关系,探讨IGF-1是否可作为PCOS妊娠患者诊断标记物. 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120例PCOS患者妊娠母血及脐血作为PCOS组, 同期收集无PCOS史120例的正常孕产妇妊娠母血及脐血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IGF-1水平,并对两组患者不同妊娠结局进行分析. 结果:PCOS 组妊娠母血及脐血中IGF-1的水平均显著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PCOS 组患者妊娠结局死胎、早产、巨大儿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PCOS组所有妊娠结局不良患者妊娠母血及脐血中IGF-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IGF-1可作为PCOS患者妊娠结局风险预测标记物.
作者:胡勇;谭超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