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母儿血糖改变引起血清心肌酶学变化的临床意义

曹娟

关键词:糖尿病母儿, 新生儿, 低血糖, 心肌酶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母儿血糖改变和心肌损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我院NICU住院的糖尿病母儿60例,其中35例为低血糖患儿组,25例为血糖监测正常患儿组,收集同年度血糖正常母亲所生的生理性黄疸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监测三组患儿心肌酶学变化.结果:糖尿病母儿心肌酶显著高于生理性黄疸患儿,非低血糖患儿心肌酶升高明显,而低血糖患儿心肌酶升高为明显,三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01).结论:糖尿病母儿发生心肌损害的程度与血糖密切相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重症监护室内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神经损伤后修复困难是难以攻克的世界难题,特别是神经危重症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严重脑水肿,导致脑疝等不可逆神经损伤,因此早期发现脑损伤,早干预,早治疗,预防不可逆神经损伤,是神经重症监护室需要强调的方向,加强神经的监护至关重要.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神经监护技术及治疗手段日新月异,对于神经危重症患者,有了很多新的检测手段,特别是床旁监测既有利于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又可避免反复搬动患者带来不便.本文就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内常用床旁检测方法做一综述.

    作者:王龙;胡晓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补肺通络方不同时期给药对内毒素小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目的:观察补肺通络方不同时期给药对内毒素小鼠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内毒素腹腔注射制备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单纯模型组(A组)造模后当日起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即刻给药组(B组)当日起给予补肺通络治疗,延迟给药组(C组)第11天起给予补肺通络治疗.第28天处死所有小鼠,HE染色观察肺形态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肺纤维化程度.结果:肺损伤评分A组(0.82±0.14)与B组(0.49±0.14)(P<0.01)和C组(0.34±0.08)(P<0.01)比较,B组与C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纤维化评分C组(14.25±2.25)低于A组(18.44±2.65)(P< 0.01)和B组(17.71±3.25) (P< 0.05),A组和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肺通络疗法对内毒素小鼠肺纤维化具有明确治疗作用,但应避免在急性炎症阶段给药.

    作者:贾先红;吴瑕;吕俊秀;任玉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MRI分型与短期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MRI分型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二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40例,按分型标准进行TOAST分型及MRI分型,比较不同亚型间入院时和发病1个月后的NIHSS评分及好转率.结果:经多因素Logistic相关性分析,调整年龄、高血压病史、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因素后,TOAST分型与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显著相关(wals=39.402,P<0.001),但加入MRI分型调整后,TOAST分型与预后的相关性消失(wals=8.124,P=0.087),而MRI分型与预后显著相关(wals=56.487,P<0.001).结论:TOAST分型及MRI分型对急性脑梗死的短期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MRI分型的预测作用优于TOAST分型,且两种分型联合使用并不提高预测效果.

    作者:张江;麻春玲;王大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非小细胞肺癌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非小细胞肺癌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的围术期相关并发症和总体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7月至2013年12月间187例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微创手术组95例,开放手术组92例,比较两组手术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和总生存情况.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淋巴结清扫个数方面无明显差别;微创手术组术后第1、2天疼痛明显减轻(POD1:3.1±0.8 vs 3.9±0.9,P=0.03;POD2:2.7±0.6vs 3.5±0.5,P=0.018),术后3d胸管引流总量减少(410±160vs 710±208,P=0.01)、胸管留置时间缩短(5.2±1.5 vs 7.5±1.0,P=0.028)、围手术期总并发症减少(22.5%vs 51%,P=0.01).随访6~ 48个月,微创手术组总生存率略优于开放手术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9.0%vs 75.6%,P>0.05).结论:对于非小细胞肺癌,全胸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术优于传统开放手术,前者并不增加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达到同样淋巴结清扫效果,有效减轻术后疼痛、胸管留置时间、胸管引流量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而患者术后远期生存获益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方忠民;蓝斌;杨彦龙;李锐雄;王沐廷;朱天翔;陈恕;马陈声;邱旭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对糖尿病肾病与非糖尿病肾病鉴别诊断的意义

    目的:探讨尿红细胞形态分析在糖尿病肾病(DN)和非糖尿病肾病(NDRD)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DN、33例NDRD和36例慢性肾小球肾炎住院患者的病程、平均24 h尿蛋白含量、尿红细胞计数、尿红细胞形态和穿刺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组间各项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DN组、NDRD组平均病程为(15±4.3)年和(8±3.1)年(P< 0.01);DN组24 h平均尿蛋白含量为(1.03±0.91)g,显著低于NDRD组[(1.74±0.92)g,P<0.01]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组[(1.56±0.96)g,P< 0.05];DN组病理分型以Ⅱa和Ⅱb期为主,占46.7%,NDRD组以IgA肾病(37.1%)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多见(22.2%),慢性肾小球肾炎组以膜性肾病为常见(46.3%);DN组血尿患者百分比[25.6%(14/43)]、平均尿红细胞计数[(29±22)/μL]均显著低于NDRD组[63.6%(29/33),(223±104)/μL]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组[66.7%(32/36),(245±121)/μL,P< 0.01];DN组血尿患者中非均一性血尿百分比和棘形红细胞血尿比例分别为14.3%和21.4%,显著低于NDRD组(79.3%,86.2%)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组(81.2%,75.0%,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短于10年,合并大量蛋白尿,且出现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或棘形红细胞性血尿,应倾向诊断NDRD,需进一步行肾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

    作者:王建成;史振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啶减轻老年患者行全膝表面置换术止血带反应

    在行全膝表面置换手术中,需要良好的止血带效果.因上止血带和松止血带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1].右美托咪定作为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因其具有镇静、抗焦虑、镇痛以及减弱应激反应等多种效用,并且不引起呼吸抑制[2],近年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有研究[3]表明围术期用于右美托咪啶可以减轻手术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本研究旨在评估右美托咪啶在老年患者行全膝表面置换术中阻止止血带反应的效果.

    作者:全立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脊髓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在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维持中的作用

    目的:评价脊髓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在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维持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2个月龄,体重180 ~ 220 g,采用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STZ)方法制备糖尿病模型,注射STZ后48 h血糖>16.7 mmol/L的大鼠作为糖尿病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只糖尿病大鼠分为糖尿病组(D组)和甘珀酸治疗组(G组),每组8只,另取8只同月龄的雄性SD大鼠为正常对照组(C组).G组于注射STZ后28 d鞘内注射缝隙连接阻滞剂甘珀酸25 μg,1次/d,连续7d;而D组大鼠则鞘内注射相同容量的甘珀酸溶剂.分别于注射STZ前(T1)、注射STZ后7、14、21、28、35 d时(T2~ T6)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PWT).于T6时处死大鼠,取腰段脊髓组织检测Cx43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D组、G组T4~T6时PWT降低(P<0.05),T6时脊髓Cx43的表达增加(P<0.05);与D组比较,G组T1~T5时PWT无显著变化(P>0.05),T6时PWT升高(P<0.05),脊髓Cx43的表达减少(P<0.05).结论:脊髓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可能参与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维持.

    作者:赵伟成;李晓芸;张文璇;廖美娟;杨承祥;罗刚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香烟烟雾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持续的气流受限,这种气流受限通常进行性加重,与气道和肺组织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反应有关.吸烟是其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了更深刻理解吸烟与COPD的相关性,现将香烟烟雾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川;刘建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痉挛性斜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在痉挛性斜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8例痉挛性斜颈患者,随机分为磁刺激治疗组(rTMS组)39例及A型肉毒毒素治疗组(BTX-A组)39例.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分别采用多伦多痉挛性斜颈评定量表(TWSTRS)、Tsui量表对患者疗效进行评定.结果:rTMS组在治疗1周后、1个月、3个月Tsui量表评分、TWSTRS量表斜颈严重程度评分、残疾程度评分、躯体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TX-A组相比,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痉挛性斜颈疗效确切,可作为一项无创性物理治疗痉挛性斜颈的措施.

    作者:隆昱洲;雷进;罗丽华;刘姚;尚正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十一酸睾酮联合血府逐瘀片治疗中老年男性MS合并ED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睾酮联合血府逐瘀片治疗中老年男性代谢综合征(MS)合并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86例MS伴ED患者随机分为十一酸睾酮胶丸联合血府逐瘀片研究组(n=45)和十一酸睾酮胶丸组(n=41),6个月后比较组内和组间治疗前后ⅡEF-5评分、性激素(TT、TSI、FT、E2、E2/TT、SHBG)、糖脂代谢指标(TG、HDL、LDL、FBG、FIns、HOMA-IR)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对血尿常规、PSA、IPPS、肝肾功能的影响作用.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与十一酸睾酮组ⅡEF-5评分、TF、FT、TSI、SHBG、HDL、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TG、LDL、FBG、FIns、HOMA-IR、E2、E2/TT不同程度降低(P< 0.001或P<0.05),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十一酸睾酮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 0.001).结论:睾酮联合血府逐瘀片治疗MS合并ED能明显改善患者雄激素水平,能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勃起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未见明显的补充睾酮治疗的副作用,为MS伴ED患者带来新方法.

    作者:蒋毅;易正金;王勇;梁华;王平;曾祥文;张蜀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PAR-2基因沉默对食管癌EC109细胞增殖及侵袭转移的影响

    目的:研究PAR-2基因沉默对食管癌EC109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MTT及流式细胞术法检测shRNA-PAR-2 EC109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变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shRNA-PAR-2 EC109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shRNA-PAR-2 EC109细胞增殖低于正常对照组,24、48、72 h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5.92%、24.89%、32.2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转染试剂组和阴性质粒转染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hRNA-PAR-2 EC109细胞发生S期阻滞,转染24、48、72hS期细胞比例分别为(32.79±4.06)%、(26.54±1.37)%和(33.45±2.4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侵袭实验中,shRNA-PAR-2 EC109细胞穿过聚碳酸酯膜的细胞数为19.6±2.1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迁移实验中,shRNA-PAR-2 EC109细胞穿过聚碳酸酯膜的细胞数为24.2±2.8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shRNA-PAR-2 EC109细胞的增殖减慢,侵袭及迁移能力降低.

    作者:陈金梅;谢立群;邓全军;郑艳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抑制舒芬太尼诱发的呛咳

    目的:评价麻醉诱导期使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舒芬太尼诱发呛咳的抑制作用.方法:105例全麻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患者被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实验组1(D1组)和实验组2(D2组)在麻醉诱导期分别接受生理盐水、0.25 μg/kg右美托咪定和0.5 μg/kg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输注完毕后3组患者均给予0.3 μg/kg舒芬太尼静脉注射.记录注射芬太尼后1 min内呛咳的发生情况和强度;记录各组从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到气管插管后1 min期间的BP和HR.结果:3组呛咳发生率分别为27.0%、8.3%和6.2%.与对照组相比,D1组和D2组的呛咳总发生率和中、重度呛咳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D1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无明显增加(P> 0.05),但D2组的心动过缓发生率较对照纽增多(P<0.05).结论:麻醉诱导期静脉注射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可抑制舒芬太尼诱发呛咳,使气管插管更平稳.

    作者:吴启胜;杨开花;黄品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特发性系统性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1例

    患者女,22岁,既往无特殊疾病史.因“皮疹1个月,发热1周”入我院风湿科.查体:T 39.0℃,P81次/min,R 16次/min,BP 120/80 mmHg,神志清,呼吸平,面颈部浮肿,面部及全身散在红色皮疹,咽部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哕音,心率81次/min,律齐,腹软,无压痛,全身浮肿.

    作者:陆肖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一氧化氮信号通路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以肺小动脉重构、肺血管阻力增加,终导致右心室衰竭直至死亡为特征的一种进行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存[1].我国2007年首次公布的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后参考2009年欧洲、美国更新后的肺动脉高压和肺高压指南或专家共识及自身特色于2010年对我国关于肺动脉高压和肺高压的指南文件进行了修订和更新[2],将PAH重新定义为:在海平面状态下、静息时、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平均压(mPAP)≥25 mmHg.PAH的研究虽已有100多年历史,但其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清楚.目前对肺PAH形成的分子信号机制研究主要包括:炎症因子信号通路、氧化应激信号通路、一氧化氮信号通路等[3],本文将对其中一氧化氮相关信号通路中主要信号分子在PA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杨永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熊果酸抑制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熊果酸对大鼠静脉桥再狭窄过程中内膜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熊果酸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SD大鼠30只,体重300 ~ 350 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大鼠均以右侧颈外静脉作为自体移植静脉,以Cuff套管法为吻合方法,将右侧颈外静脉移植至右侧颈总动脉.治疗组术后第1天开始予以熊果酸30 mg/(kg·d)灌胃,对照组不予熊果酸干预.术后第1、2、4周分3次取材,每次每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每条静脉标本随机选取不同位置的切片共10张,5张用于PCNA染色,5张用于TUNEL检测.计算增殖细胞指数和凋亡细胞指数.将两组数据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在相对应时间内膜细胞的增殖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相对应时间内膜的凋亡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30mg/(kg·d)的熊果酸在静脉桥再狭窄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抑制内膜细胞增殖和诱导内膜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刘盛华;王武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预注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手术全麻苏醒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

    目的:观察预注右美托咪定对甲状腺手术全麻苏醒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影响.方法:40例ASA Ⅰ或Ⅱ级择期行甲状腺瘤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麻醉前3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DEX)1 μg/kg,15 min注射完;C组泵注生理盐水.两组均静注咪达唑仑、依托咪酯、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进行麻醉诱导,持续泵注丙泊酚和顺式阿曲库铵进行麻醉维持,记录两组麻醉前(T1)、手术结束(T2)、气管导管拔管(T3)及气管导管拔管后30 min (T4) MAP、HR.并留T1~T4时静脉血,检测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醛固酮(ALD)含量.结果:与C组比较,T2、T3、T4时D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PRA、ANG-Ⅱ和ALD降低(P<0.05).结论:预注右美托咪定能减轻甲状腺手术全麻苏醒期应激反应,抑制RAAS过度分泌,有利于循环系统的稳定.

    作者:何绮霞;卢燕;顾晓霞;张良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美式脊椎矫正枪与传统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颈型颈椎病是指具有头、肩、颈、臂的疼痛及相应的压痛点,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此型约占颈椎病40%,也是治疗为有利的时机[1].传统推拿治疗颈椎病,效率低,劳动强度大[2].近年来我科引进智能美式脊椎矫正枪技术替代传统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杰华;区大明;冼晓琪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压氧在救治危重症患者时出现异常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多数学者[1-2]报道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高压氧治疗(HBOT)疗效显著,并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但多数患者病情危重同时伴有无自主呼吸、肺部感染、多痰、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胃肠道出血、癫痫发作等并发症,并且由于高压氧舱内环境的特殊性,如何保证安全有效地进行HBOT非常重要.现对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有医护陪舱治疗的138例危重患者的情况和在HBOT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的原因及处理进行分析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宏隽;翁其彪;陈雪林;王晓雯;张晓菁;尹娜;陈玲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乙肝病毒感染孕妇病毒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与肝脏炎症

    目的:调查孕妇所感染乙肝病毒(HBV)基因型及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发生情况,以及变异与肝脏炎症的相关性.方法:PCR扩增111例HBV感染孕妇HBV S基因和前C/C基因启动子区序列,PCR产物经测序后与参考序列进行分析比对.结果:111例孕妇中B基因型占54.1%(60/111),其余51例(45.9%)为C基因型.基因亚型中除B2、C1和C2外还存在C5和B4两种基因亚型.前C/C基因启动子区变异分析发现,该区段多个位点的变异均有发生,以A1762T/G1764A变异发生率高.ALT大于正常上限者该区变异总体发生率高于ALT小于正常上限者,且A1846T和G1896A变异与HBeAg阴性HBV感染相关.结论:感染HBV的孕妇其前C/C基因启动子区存在不同程度变异,且这些变异与HBeAg的水平及肝脏的炎症活动相关.

    作者:肖蕾;刘惠媛;杨湛;李晶;应若素;张复春;肖服兴;许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小抑菌浓度对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重症患者转归的预测价值

    目的:分析发生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的重症患者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为重症患者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及转归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东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 2011年6月至2014年5月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重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三年来ICU重症患者送检血培养中检出革兰阴性杆菌共216例,其中经治疗后165例患者存活,51例患者死亡.检出排名前四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杆菌.其中亚胺培南的小抑菌浓度(MIC)值为2 mg/L和4 mg/L的病死率有差异(病死率分别为17.4%与79.3%,P< 0.01).结论:以亚胺培南为代表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小抑菌浓度对血流感染革兰阴性杆菌重症患者的转归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温庆辉;高元妹;黎凤英;万德胜;郭志勤;罗润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