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长分化因子15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黎晔;吴共发;林俊汕;区瑞章;曾宇婷;叶梓莹;黄绮亭;陈勍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 生长分化因子-15
摘要: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鳞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45例宫颈癌(宫颈癌组),90例CIN(CIN1、CIN2、CIN3各30例),30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的GDF-15的表达情况.结果:GDF-15在对照组、CIN组、宫颈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0%(3/30)、45.6%(41/90)和80.0%(36/45),CIN组中,阳性率CIN1组为26.7%(8/30),CIN2组为53.3%(16/30),CIN3组为56.7%(17/30).统计发现GDF-15在CIN组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表达(Z=870.0,P=0.000),CIN2和CIN3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IN1(分别Z=330.0,P=0.037;Z=315.0,P=0.019),宫颈癌组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IN3组(Z=-2.16,P=0.031).结论:GDF-15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鳞癌中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其阳性表达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检测GDF-15表达可能有助于预测宫颈高度病变的转归.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切开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并发症的meta分析

    目的:应用meta分析评价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内固定对股骨头坏死及骨折愈合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医学文献数据库所有关于股骨颈骨折切开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或回顾性对照研究(case-controlled trial,CCT),截止到2014年4月.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14篇文献纳入标准,其中RCT 5篇,CCT 9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股骨头坏死率与两种术式有显著差异(OR=0.57,95%CI:0.38 ~ 0.86,P=0.008),而骨折愈合率与两种术式没有显著差异(OR=1.17,95%CI:0.79~1.75,P=0.43).结论: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率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而骨折愈合率与两种术式无显著差异.

    作者:王辰;马信龙;马剑雄;孟德旺;王颖;张弢;汪松;姜轩;吕广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P16INK4A、L1壳蛋白联合检测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导致女性癌症患者死亡的第4位因素[1].宫颈癌前病变发展成宫颈癌的主要原因是持续感染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然而,并非所有的HPV感染必然导致宫颈病变甚至发展成宫颈癌.大部分宫颈HPV持续感染8~ 10个月能自行消退[2].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目前大量学者[3-4]研究的热点是就生物标志物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筛查程序中的应用价值.与HPV感染阶段相关的L1壳蛋白及与作为HPV感染生物学标志物的P16INK4A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的诊断及预后价值日益受到重视.现就L1壳蛋白、P16INK4A联合检测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潘琼慧;黄凌霄;陈育梅;朱雪燕;朱雪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Vaspin的影响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内脏脂肪组织来源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7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10 mg/d)与阿托伐他汀组(20 mg/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Vaspin水平,观察药物治疗前后冠心病患者血清Vaspin水平变化.结果:药物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瑞舒伐他汀组较阿托伐他汀组血清Vaspin水平明显增高(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组患者的血清Vaspin水平与血TC、TG、LDL-C、HDL-C和hs-CRP无相关性(P>0.05).结论:与阿托伐他汀相比,瑞舒伐他汀更能有效增高血清Vaspin水平.

    作者:王罗卿;孙黎明;王怡练;徐海涛;董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Neer Ⅱ型锁骨肩峰端骨折3种术式加喙锁韧带的重建效果比较

    目的:讨论Endobutton技术、锁骨钩钢板(cavicar hook plate,CHP)及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加喙锁韧带重建对NeerⅡ型锁骨肩峰端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7-2012在我院诊断为NeerⅡ型锁骨肩峰端骨折的患者169例,75例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48例采用双Endobutton钢板固定,46例采用张力带固定,所有患者均重建喙锁韧带,随访12~18个月,对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优良率、肩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3组中张力带组Constant评分(81.2±4.4)及优良率(37例,80.4%)较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12例,26.1%),较另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钩组术后肩痛的VAS评分值高(5.2±2.7)、中度肩痛患者多(33例),差异与另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dobutton钢板加喙锁韧带重建术固定Neer Ⅱ型锁骨肩峰端骨折更为可靠、稳定,较少产生肩痛,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佳,且无需二次手术,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昌科;阳利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向移动式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放疗后狭窄

    食管狭窄是食管癌放射治疗后并发症之一,放置食管支架[1-2]能有效的解除食管狭窄,随着食管支架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也存在不少并发症,给患者造成痛苦.再狭窄是支架置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一直困扰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文献报道[3]再狭窄率约9.7%~22.2%.文献报道[4]再狭窄多出现在支架上端,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可回收Z型支架[5-7]仅上端安装回收线[19],多数再狭窄患者食管支架上端回收线常被狭窄组织包埋,内镜下支架回收或调整困难.就此问题,笔者自2005年起在传统可回收Z型支架下端亦安装回收线,当上回收线包埋后,可内镜下钩取下回收线重新调整支架位置.现对2005年12月至2012年12月因食管癌放疗后狭窄行食管支架置入术共103例患者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李会勤;仇学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HMTI-T3型微循环治疗仪治疗腰腿痛的疗效分析

    腰腿痛是骨科门诊患者常见主诉,以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和劳损性软组织损伤多见.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外敷及理疗等综合手段进行治疗,但对于难以长期口服药物和到医院理疗的患者,多数难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并且很容易复发.兰州汇凯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HMTI-T3型微循环治疗仪,通过量子温度场改善病变局部组织的微循环,促进组织修复,从而达到缓解疼痛,彻底治愈疾病的效果.

    作者:葛秀洁;郑燕妮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血管危险因素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管危险因素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于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MCI)及AD的患者各35例,同期体检的健康老人35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MMSE、ADAS-Cog量表评定,采集晨空腹血进行血脂、血糖检测,并记录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情况.采用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比较各组间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异,Pearson's相关分析各因素与认知功能评分的相关性.结果:MCI、AD组与对照组相比体质指数、血胆固醇水平呈进行性下降,收缩压水平明显升高,且AD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earson's分析可见各因素与认知功能下降程度之间呈线性相关.结论:血管危险因素与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程度有明显相关性,可能参与AD发病过程.

    作者:李波;金尚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碎裂QRS波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66例DCM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根据患者是否存在fQRS分为fQRS组和无fQRS组,比较fQRS在DCM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发生率,比较DCM患者中fQRS组和无fQRS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进行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DCM组fQRS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DCM患者中fQRS组心源性猝死、非猝死性心性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和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显著高于无fQRS组(P< 0.01~0.001);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fQRS对DCM的影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QRS可成为心电图诊断DCM的新指标,是DCM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子.

    作者:林晓明;杨希立;刘鹤龄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诊疗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定义为食管与胃交界区(EGJ)的腺癌,且不论肿瘤大部所处位置.在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方面,AEG均有别于真正意义上的食管癌和胃癌,是一种独特的临床病理类型.目前,有关AEG的分型主要有Siewert、WHO和Liverpool分型.其中,Siewert分型是较为公认的分型方法,其按照肿瘤发生部位将AEG分为3型[1]:Siewert Ⅰ型为食管远端腺癌,肿瘤位于食管胃交界处之上1~5 cm;SiewertⅡ型为真正的贲门腺癌,肿瘤位于EGJ之上1 cm至下2 cm;SiewertⅢ型为贲门下癌,肿瘤位于EGJ之下2~5cm.

    作者:陈媛媛;彭开桂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肝癌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肝脏硬度与肝纤维化的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肝癌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肝脏硬度与肝纤维化的变化情况与相关性.方法:2010年9月至2014年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检查的肝癌患者80例,其中无并发上消化道出血48例(A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32例(B组),两组进行血生化常规、肝脏硬度与肝纤维化的检测,并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组患者的血小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甲胎蛋白值都明显高于A组,而白蛋白值明显低于A组(均P< 0.05).A组患者的肝脏硬度为(10.42±4.12)kPa,而B组为(15.21±4.68)kPa,B组的肝脏硬度明显高于A组(P<0.05).B组患者的血清HA、LN、C-Ⅳ和PⅢP含量都明显高于A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肝脏硬度与血清HA、LN、C-Ⅳ和PⅢP含量都呈明显正向相关性(P<0.05).结论:肝癌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肝脏硬度检测能反映血清肝纤维化水平,两者之间具有正向相关性,肝脏硬度可用于肝癌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非创伤性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秀波;王珊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经桡动脉穿刺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疗效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穿刺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有效应和安全性.方法:11例经过脑血管造影确定为推动脉狭窄并具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进行经桡动脉穿刺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结果:11例患者均完成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术后狭窄均得到缓解,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椎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避免因动脉迂曲而导致的介入治疗失败.

    作者:艾志兵;李龙倜;张晓东;王云甫;何国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脊柱手术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减少出血的荟萃分析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脊柱手术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MEDLINE、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关于TXA减少脊柱手术出血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并查阅所有检出文献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资料,截止到2013年12月.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TXA组与安慰剂组出血量采用均数差评价,输血率、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采用优势比评价.结果:共纳入高质量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6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比较TXA能够减少脊柱手术患者术中总失血量(均数差值=-285.35,95%置信区间[-507.03,-63.67],P=0.01),降低输血率(优势比0.71,95%置信区间[0.54,0.92],P=0.01),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使用TXA能够减少脊柱手术出血量,降低输血率,不增加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

    作者:王健;杨伟胤;王可良;颜鹏;李树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参七合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参七合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氨基转移酶水平、血脂水平及肝脏超声学指标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NAFLD患者随机分成易善复组(给予易善复1.368 g/d)参七合剂组(给予参七合剂20 g/d),每组25例,疗程为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脂4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肝脏超声学指标检测.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按照试剂盒要求检测ALT、AST及血脂4项.使用西门子Sequia512超声诊断仪检测肝脏超声学指标.结果:ALT、AST、血脂4项及肝脏超声学指标结果显示,参七合剂和易善复均能降低ALT、AST、TC、TG、LDL-C (P< 0.01,P<0.05),升高HDL-C(P< 0.01,P<0.05),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与易善复比较,参七合剂降低ALT、AST、TC、TG、LDL-C(P< 0.01),升高HDL-C(P< 0.01),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参七合剂对NAFLD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蒋锐;姜海斌;廖可育;杨丽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膀胱癌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QLQ-C30与QLQ-BLM30量表应用

    目的:调查膀胱癌患者的生命质量,探讨影响其生命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CT)开发的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LQ-C30 V3.0)中文版和膀胱癌生存质量测定特异模块量表(QLQ-BLM30)评估120例膀胱癌患者的生命质量,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患者的人口学和临床客观指标对生命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膀胱癌患者QLQ-C30量表15个领域中有8个领域的得分低于参考值,总健康状况得分为(50.31±21.72)分;QLQ-BLM30量表7个领域得分均较低;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经济状况、医疗形式、临床分期和治疗方式的患者在部分领域生命质量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的生命质量较低,影响膀胱癌患者生命质量的因素较多.

    作者:宣辉;杨铮;万崇华;刘建平;杨德林;罗家洪;孟琼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ROP2、 p-Akt及viment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TROP2、p-Akt及viment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6例甲状腺瘤组织、36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TROP2、p-Akt及vimentin的表达,并对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临床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7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ROP2、p-Akt及viment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8%、68.4%、69.7%,与甲状腺瘤组织、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ROP2、p-Akt及vimentin蛋白在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淋巴结无转移组(P< 0.05);TROP2、p-Akt及vimentin蛋白在Ⅲ+Ⅳ期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表明,TROP2与p-Akt、vimentin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0.313,P=0.038;r=0.402,P=0.031);p-Akt与vimentin的表达也呈正相关(r=0.464,P=0.026).结论:TROP2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恶性侵袭及转移有关,可作为靶向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潜在基因.

    作者:付京东;薛栋;李新军;成丕光;张成德;周宪勇;张同军;夏修良;巩本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生长激素对肝脏胰岛素信号的时间程序性效应

    目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本研究首次同时检查在个体川鼠)和细胞培养水平上,生长激素作用对肝脏胰岛素信号的时间效应关系.方法:小鼠分别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30 min,4h,3周,取肝组织,提取蛋白,western blot检测胰岛素信号变化.人肝癌细胞系HepG2分别给予rhGH刺激30 min,4h,裂解前10 min再分别予胰岛素刺激,裂解细胞提取蛋白,western blot检测胰岛素信号变化.结果:rhGH预刺激小鼠30 min后,肝组织的基础Akt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处死前10 min胰岛素刺激产生的Akt磷酸化水平则没有变化;rhGH预刺激小鼠4h后,无论是肝组织的基础Akt磷酸化水平还是处死前10 min胰岛素刺激产生的Akt磷酸化水平都没有变化;而rhGH预刺激小鼠3周时,无论是肝组织的基础Akt磷酸化水平还是处死前10 min胰岛素刺激产生的Akt磷酸化水平都降低.然而在HepG2细胞培养试验中,4h生长激素预刺激则足以导致Akt磷酸化的抑制.结论:生长激素对胰岛素信号的作用规律是,急性(短时)生长激素作用时可产生正向激活作用;随着生长激素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效应逐渐变为抑制作用,也即Akt的磷酸化水平从作用开始时(几十分钟时间内)升高,随着时间延长后逐渐降低.但这个变化过程在动物水平上的表现远比细胞水平的慢,这可能体现了生理情况下多信号通路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作者:王楚琼;朱孔芹;叶火旺;赵巧飞;南清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生长分化因子15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鳞癌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45例宫颈癌(宫颈癌组),90例CIN(CIN1、CIN2、CIN3各30例),30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的GDF-15的表达情况.结果:GDF-15在对照组、CIN组、宫颈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0%(3/30)、45.6%(41/90)和80.0%(36/45),CIN组中,阳性率CIN1组为26.7%(8/30),CIN2组为53.3%(16/30),CIN3组为56.7%(17/30).统计发现GDF-15在CIN组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表达(Z=870.0,P=0.000),CIN2和CIN3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IN1(分别Z=330.0,P=0.037;Z=315.0,P=0.019),宫颈癌组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IN3组(Z=-2.16,P=0.031).结论:GDF-15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鳞癌中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其阳性表达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检测GDF-15表达可能有助于预测宫颈高度病变的转归.

    作者:黎晔;吴共发;林俊汕;区瑞章;曾宇婷;叶梓莹;黄绮亭;陈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SSR128129E对大鼠自体移植静脉桥内膜增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SSR128129E(SSR)对大鼠自体移植静脉桥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将28只雄性SD大鼠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SSR 50 mg/(kg·d)胃灌注,而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胃灌注,于术后2、4周取材备检.应用图像分析仪计算新生内膜厚度,免疫组化检测FGFR2的表达部位及western bolt检测FGFR2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术后2、4周,相比于对照组静脉桥,实验组新生内膜厚度明显减少[(17.59±4.33) μm vs.(30.47±6.99) μm,P<0.05;(27.92±7.55) μm vs (53.95±8.90) μm,P<0.01].FGFR2蛋白在内皮及平滑肌细胞中均有表达,且明显下降.结论:SSR可明显抑制静脉桥内膜增生,原因可能与其降低FGFR2的表达,进而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有关.

    作者:黄强信;梁路东;蓝志存;霍天明;李世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快通道麻醉在经阴道NOTES辅助腹腔镜下肾切除术中的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腹腔镜、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endoscopic surgery,NOTES)和快通道麻醉(fast track anesthesia)等新方法应运而生.NOTES辅助腹腔镜可较好的保持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减小创伤,促进早期康复[1].本文就快通道麻醉在经阴道NOTES辅助腹腔镜下肾切除术中的应用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2]:(1)我院住院,择期行肾切除手术的女性患者;(2)年龄20 ~ 65岁;(3)ASA Ⅰ~Ⅱ级;(4)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标准[3]:(1)急诊病例;(2)年龄> 65岁;(3)肾功能衰竭;(4)ASAⅢ~Ⅴ级;(5)凝血功能异常.分组:将患者随机分为快通道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实施,并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作者:钟茂林;周树保;刘金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良性甲状腺结节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甲状腺结节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疾病,好发于20~ 40岁的青壮年,尤其中年女性较多见,大多数为良性增生或胶性结节.据统计,触诊获得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3%~7%,高分辨率B超检查获得的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为20% ~ 76%,其中甲状腺癌的患病率为5%~15%[1].良性甲状腺结节常规治疗方式为外科手术,但手术创伤较大、费用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多[2],并且对于多发及生长部位较特殊的病变手术难度及风险较高.临床上在排除甲状腺恶性肿瘤后,除有气管或邻近组织压迫症状、胸骨后甲状腺肿、毒性腺瘤或是有美容需求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外,95%的良性甲状腺结节均无须手术治疗.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微无创治疗的理念及技术也渗透到甲状腺结节的治疗当中.本文将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几种非手术治疗方式进行介绍.

    作者:唐雪;彭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