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润晖;刘兆川;苗杰;王娟;张宏斌;白萍
目的:分析有不同家族史的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8例有家族史的乳腺癌患者,取外周静脉血进行BRCA1/2基因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预筛,结果经DNA测序验证. 结果:98例患者的BRCA1/2突变率为20.41%;同时有乳腺癌及卵巢癌家族史的突变率明显高于仅有一种家族史的患者;随着家族中患癌人数增加(2、3、4人),BRCA1/2突变率也明显增高(16.25%、33.3%、66.67%). 结论:在乳腺癌患者中,同时有乳腺癌和卵巢癌家族史,BRCA1/2突变率明显增高,且随着家族中患癌人数的增加,BRCA1/2突变检出率呈增高趋势.
作者:李涌涛;蒋威华;王晓文;张明帅;张晨光;欧江华;甫拉提·吾瓦力汗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全脑缺血性癫痫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synapsinⅠ表达及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假手术组(Sham)、常温癫痫组(NT)和亚低温癫痫组(HT). 采用胸部挤压法建立全脑缺血声源性癫痫模型,HT组在NT组的基础上给予亚低温干预.免疫组化观察癫痫后24 h、3 d和14 d海马synapsinⅠ的表达,分别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电镜观察大鼠的认知功能和突触超微结构. 结果:与NC和Sham组比较,NT组大鼠的synapsinⅠ表达降低,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过平台数减少(P<0.05);突触减少,线粒体肿胀,前后膜不清,髓鞘断裂. 与NT组比较,HT组synapsinⅠ表达在24 h无差异,3 d和14 d增加(P<0.01),逃避潜伏期降低、穿过平台数增加(P<0.01);突触结构转清,界面增长,突触后致密物质增厚.结论:亚低温可上调synapsinⅠ表达并减轻突触结构损伤,改善全脑缺血性癫痫大鼠的认知功能.
作者:杨国帅;周小艳;周治平;安学芳;余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1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5例,再加用盐酸法舒地尔. 6个月的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心功能变化.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6%,对照组总有效率8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Tei指数比较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和舒张末容量(LVEDV)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 < 0.05). 治疗前后以及与对照组比较Tei指数差异显著(P < 0.01,P < 0.05),2组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冠心病常规治疗加用盐酸法舒地尔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心室重构,生存质量提高;Tei指数对评价心脏的整体功能比常规超声心动图更敏感、合理.
作者:殷宇刚;严斌;吕磊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全乳晕入路与胸乳入路临床效果的比较,以探讨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及其优缺点. 方法: 选取我科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单侧甲状腺肿块患者60例,行全乳晕入路27例,胸乳入路33例,比较两种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 结果:两种手术入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甲状旁腺暴露率、喉返神经暴露率、手术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患者对手术切口美容效果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与胸乳入路相比,全乳晕入路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同时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的特点,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冯萍;马立;余一平;方静;陈曦;夏苗火;徐洁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肝星状细胞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TIMP-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HSC分离培养后,加入10-6 mol/L AngⅡ作用48 h后收集细胞,通过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各组TGF-β、CTGF的表达, RT-PCR方法检测MMP-2、TIMP-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0-6 mol/L的AngⅡ能够显著促进TGF-βⅠ型受体表达,对Ⅱ型受体表达无明显影响;AngⅡ可显著增强CTGF的表达;体外培养激活 HSC时,可表达少量 TIMP-1 和MMP-2 mRNA ,但当与 10-6 mol/L浓度的AngⅡ孵育后,TIMP-1表达量显著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1),MMP-2表达量未见明显差异(P > 0.05).结论:AngⅡ可能通过促进TGF-βⅠ型受体、CTGF的表达,上调TIMP-1表达,继而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
作者:毛春杰;曹海霞;汪保灿;潘勤;范建高;李定国;汪余勤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3-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有50例,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有36例,比较两组患者在穿孔、出血、狭窄、手术操作时间及局部复发等反面的差异. 结果: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组的局部一次性切除率明显高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组,手术操作时间较镜下黏膜切除术组明显延长,穿孔、出血、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增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疗效观察效果较佳,一次性切除率高,复发率低,但手术操作较为困难,手术风险较大,需根据病灶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刘波颖;汪福群;王胜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miR-23a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例临床特征的关系. 方法:提取63例肺癌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人血清中总mRNA,采用qRT-PCR方法检测miR-23a的相对表达量;统计分析miR-23a的表达与肺癌侵袭转移和患者耐药的关系. 结果:与健康人相比,miR-23a在肺癌患者血清中表达增高(P < 0.01);miR-23a在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未转移患者(P < 0.01);miR-23a在临床Ⅰ~Ⅱ期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低于Ⅲ~Ⅳ期患者(P < 0.05);miR-23a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高于小细胞肺癌患者(P < 0.05);miR-23a的表达量在不同年龄、性别、吸烟及不同分化程度的患者中表达差异不显著(P > 0.05). miR-23a的表达量随患者化疗次数的增多而表达增强. 结论:血清miR-23a有可能作为肺癌患者转移及耐药判断的分子标志物.
作者:李杰;罗耀玲;刘惟优;袁小亮;赖庆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患者男性,68岁,入院主要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 其他诊断包括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低蛋白血症. 患者长期卧床,呈植物状态,已气管切开辅助呼吸,并置留深静脉导管,抵抗力差,已有多个耐药菌定植在体内.2014年7月29日发热至39.3℃,心率132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26/78 mmHg.7月30日仍高热,送深静脉导管血培养(需氧+厌氧)和外周血(需氧+厌氧)培养,临床考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作者:黄磊;孙立颖;严岩 刊期: 2015年第14期
TKA术后存在着与术中出血量不相符的血红蛋白下降水平,考虑为隐性失血[1]. 隐性失血与多因素相关[2],主观地依靠术中负压吸引、纱布粘附及术后切口引流、无形渗出的显性失血,而忽视渗出在组织间隙、瘀滞在关节腔隙以及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渗出等隐匿性血量的做法显然有失偏颇. 况且,即使术前、术中、术后预存或回输自体血,也难免部分患者术后贫血症状改善迟缓. TKA术后7 d内的血红蛋白下降趋势被认为是隐性失血的好发时期[3].
作者:罗犇;庄颜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业已证实,大约30% ~ 60%的男性,超过50%的绝经前女性以及30%的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源于继发性因素,早期识别与合理处理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维护或复原病变骨骼的健康状态, 是临床医生面临的艰巨任务.本文就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评估和处理做一综述.
作者:胡咏新;徐书杭;刘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评估肾功能不全(RI)对合并代谢综合征 (MetS)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年预后的影响. 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合并MetS的AMI患者223例,其中有RI的88例为A组,同时期的135例患者为B组做对照,回顾性分析.随访患者术后1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术后1年MACE发生率高于B组(36.4% vs. 18.5%,P = 0.003).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RI为术后1 年MACE发生的预测因子(HR = 3.56,95%CI 1.004 ~ 4.170,P = 0.002). 结论:RI增加合并MetS的AMI患者PCI 术后1年MACE发生率,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作者:高远;郭亮;李学渊;张海山;樊丹丹;齐国先;孙英贤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后双胎与自然受孕双胎的临床结局.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分娩的263例IVF-ET后双胎妊娠(IVF组)和65例自然受孕双胎妊娠(自然组)的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结局. 结果:两组产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IVF组平均孕周低于自然组(P < 0.05),IVF组初产妇多于自然组(P < 0.05);IVF组剖宫产率(202例,76.8%)高于自然组(40例,61.5%,P < 0.05);IVF组晚期先兆流产、早产(孕28 ~ 31+6周)、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率高于自然组(P < 0.05). 结论:加强对IVF-ET术后双胎妊娠妇女的产前检查及监护,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合理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侯丽;郑剑兰;汪文雁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巩固化疗在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80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等待期追加1周期XELOX方案化疗,对照组单纯予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病理缓解率、近期毒副反应、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研究组中病理完全缓解(yPCR)10例(TRG4,25%),而对照组中yPCR 8例(TRG4,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出现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且能足疗程治疗. 结论: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中巩固化疗安全性好,但未能显著改善yPCR.
作者:杨翠颜;雷建;黄炯强;柯传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CD8+ CD28- 调节性T细胞在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中的表达与意义. 方法:收集59例NSTEMI患者,以65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71例心绞痛患者及5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 CD28- 调节性T细胞及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介素10(IL-10)的百分含量;比较NSTEMI及STEMI患者的ST段电压、肌钙蛋白I(cTnI)及肌红蛋白(Mb)含量差异,并分析CD8+CD28-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与上述三者的相关性. 结果:NSTEMI患者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含量显著低于STEMI组、心绞痛组及健康组(P<0.05),且后3组之间任意两组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与STEMI组比较,NSTEMI组患者ST段压低幅度显著小于STEMI组患者的ST段抬高幅度(P=0.011),但cTnI及Mb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三者当中任意一者均与ST段压低电压、cTnI及Mb三者当中任意一者呈显著负相关性(r绝对值均> 0.750,均P < 0.05). 结论:NSTEMI患者CD8+CD28-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含量显著下降,且与心电图改变及心肌坏死物呈显著密切相关,因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林长煜;邢窕思;郭盛锦;叶珩;黄澄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黄体早期(取卵后第2日)雌二醇(E2)下降幅度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预测作用. 方法:对2013年7-10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ICSI-ET治疗的236个长方案周期进行分析,取卵后第2日测定血E2值,根据取卵后第2日E2值相对于HCG日E2值的下降幅度分为3组:A组E2下降幅度< 70%(70例);B组E2下降幅度70% ~ 80%(114例);C组E2下降幅度> 80%(52例),比较3组间的获卵数、受精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 结果:3组获卵数,受精率、优胚率、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临床妊娠率C组(44.2%)与A组(68.6%)、B组(6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黄体早期(取卵后第2日)E2值相对于HCG日E2值的下降幅度对于妊娠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张帆;韦继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慢性高原病(CMS)大鼠骨髓GDF-15基因及蛋白的改变,探讨GDF-15在C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hepcidin之间的关系. 方法:CMS大鼠模型32例作为实验组,西宁地区饲养的常氧大鼠1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骨髓GDF-15、骨髓单个核细胞GDF-15 mRNA、血清EPO及hepcidin水平、肝脏铁调素基因(HAMP )mRNA的表达. 结果:实验组骨髓GDF-15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EP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骨髓GDF-15与血清EPO呈正相关(r=0.397,P=0.031)、与血清hepcidin无相关性(r=-0.224,P=0.218). 结论:GDF-15促进了CMS红系生成,其水平的高低可反映CMS红系的增生情况; GDF-15 对HAMP表达无抑制作用.
作者:耿惠;陈碧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血液滤过联合持续区域动脉灌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接诊的20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例患者,采用血液滤过配合持续区域动脉灌流治疗.对照组102例患者,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结果:治疗3 ~ 7d后,观察组的体温低于对照组,更接近于正常体温(t = 10.699 9,P < 0.000 1);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呼吸、血浆淀粉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和APACHEⅡ评分、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明显改善,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更接近于正常值.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也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器官衰竭总例数少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血液滤过配合持续区域动脉灌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有效减轻患者的过度炎症反应,能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与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饶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致大鼠肝损伤的影响. 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重症急性胰腺炎组(B)和重症急性胰腺炎+肠系膜淋巴管结扎组(C),分别于术后6、12和24 h采血及大鼠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 血生化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及天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水平,ELISA法测定肝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tic factor-α, TNF-α)及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 1, IL-1)水平. 结果:光镜下,B组大鼠肝小叶中性粒细胞及炎性渗出物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多,C组大鼠炎症较B组有所减轻;各时间点B组和C组ALT和AST均显著高于A组(P < 0.05),C组显著低于B组(P < 0.05);B组大鼠TNF-α和IL-1水平在3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A组(P< 0.05),C组24hTNF-α、IL-1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P < 0.05).结论:肠系膜淋巴管的结扎可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的肝损伤,提示肠系膜淋巴液可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的肝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刘媛琪;王璐璐;陈立;谭晓勇;范玲;熊玉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是消化系统内所含神经元及其网络结构的总称,对胃肠道运动、感觉、分泌功能及其相应血液供应具有独立调节作用. 肠壁神经丛损伤可能与药物、饮食、手术、神经干细胞、炎症、生长发育等多种因素有关,可表现为神经变性、神经节细胞缺失;神经递质合成、 含量、 分泌异常及其受体系统表达上调或下调;胃肠道运动、感觉、分泌功能紊乱等. 大量研究证实神经干细胞、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NTF)及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4受体激动剂等对肠壁神经丛损伤具有修复、重塑作用[1-2]. 国外有研究显示,5-HT4受体激动剂可以增加经体外培养的肠神经元突起的数量和长度[3]. 而在活体实验中,5-HT4受体激动剂可以促进肠道神经系统的重建[4-5]. Takaki发现激动5-HT4受体可以恢复直肠切除吻合术后模型动物的排便反射, 并借此证实了血清素作用于5-HT4受体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化[6-7].上述结果证明, 激活肠道神经的5-HT4受体可以促进体内和体外形成新的肠神经元, 表明用5-HT4受体激动剂治疗可能是一种治疗胃肠功能紊乱新的方法[1]. 以下就5-HT4受体及肠神经元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晨;冯淑芝;王琳;王邦茂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PDGFR-αASODN对视网膜的毒性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成年有色家兔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4组兔子3组右眼玻璃体分别注射0.1 mL不同浓度的PDGFR-αASODN/lipofectamineTM 2000溶液,另外1组注射0.1 mL平衡盐溶液作为对照组;4组兔子的左眼不注药. 于注药后第1、7、14及28天,对4组兔子的右眼行裂隙灯、间接检眼镜、视网膜电图(ERG)检查;第28天,取4组兔子的眼球,对视网膜组织进行光镜HE、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的观察. 结果:裂隙灯、间接检眼镜检查,各组在各个检查时间点均未发现异常.ERG b波振幅,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注药后第28天,光镜下HE和免疫组化检查,各组视网膜组织均未发现任何病理变化.注药后第28天电镜检查,D组视网膜感光细胞:部分膜盘间隙扩张,部分膜盘融合,少数细胞核周围间隙略增大,其细胞核形态略不规则. 结论:玻璃体内注射0.1 mL PDGFR-αASODN/lip2000时,PDGFR-αASODN的浓度≤1.5 μmol/L是较为安全的.
作者:彭燕一;李光辉;秦程;蒋姣姣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