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GDF-15在慢性高原病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与hepcidind的关系

耿惠;陈碧琴

关键词:慢性高原病, 低氧, GDF-15, 红细胞生成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高原病(CMS)大鼠骨髓GDF-15基因及蛋白的改变,探讨GDF-15在C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hepcidin之间的关系. 方法:CMS大鼠模型32例作为实验组,西宁地区饲养的常氧大鼠1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骨髓GDF-15、骨髓单个核细胞GDF-15 mRNA、血清EPO及hepcidin水平、肝脏铁调素基因(HAMP )mRNA的表达. 结果:实验组骨髓GDF-15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EP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骨髓GDF-15与血清EPO呈正相关(r=0.397,P=0.031)、与血清hepcidin无相关性(r=-0.224,P=0.218). 结论:GDF-15促进了CMS红系生成,其水平的高低可反映CMS红系的增生情况; GDF-15 对HAMP表达无抑制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3-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有50例,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有36例,比较两组患者在穿孔、出血、狭窄、手术操作时间及局部复发等反面的差异. 结果: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组的局部一次性切除率明显高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组,手术操作时间较镜下黏膜切除术组明显延长,穿孔、出血、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增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疗效观察效果较佳,一次性切除率高,复发率低,但手术操作较为困难,手术风险较大,需根据病灶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刘波颖;汪福群;王胜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疗进展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业已证实,大约30% ~ 60%的男性,超过50%的绝经前女性以及30%的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源于继发性因素,早期识别与合理处理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维护或复原病变骨骼的健康状态, 是临床医生面临的艰巨任务.本文就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评估和处理做一综述.

    作者:胡咏新;徐书杭;刘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以脊髓压迫为首发症状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患者男,26岁,2014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颈、胸、背部疼痛,右上肢疼痛、麻木、无力,伴双下肢行走时乏力,症状逐渐加重,无法自主行走,于2014年7月28日至我院,门诊颈椎MRI示:颈6椎体下缘-所示胸3椎体水平椎管内可见占位性病变(图1),胸椎MRI增强扫描示: 颈6-胸5水平椎管内外占位性病变,脊髓受压向左前方移位(图2),2014年8月5日收入我院骨科进一步诊治.

    作者:张占芳;马杰;甘思林;刘延方;谢新生;孙慧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右结肠旁沟异位阑尾1例

    患者男,42岁.因右腰部及腰背部疼痛伴恶心10 h入院. 患者10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腰部及腰背部持续性钝痛,无放射,伴恶心,无呕吐、腹泻、尿频、尿急、尿痛. 在附近诊所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后,症状无改善. 查体:T38.0 ℃,P78次/min,R20 次/min, BP115/75 mmHg,急性痛苦病容,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侧腹部腹肌轻度紧张, 右腹部脐水平线与腋前线交点压痛、反跳痛,有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未触及肿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右肾区叩痛,腰大肌试验阳性.

    作者:何美林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去乙酰化NF-κBp65减轻糖基化终产物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

    目的:观察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诱导的RAW264.7细胞NF-κB乙酰化水平及炎症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用含不同浓度梯度(50、100、200、400 mg/L)的糖基化终产物刺激 RAW264.7 细胞24 h 及分别以白藜芦醇(100 μmol/L)及Ex527 (10 μmol/L)预处理RAW264.7细胞30 min后,再给予AGEs(400 mg/L)作用24 h,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RAW264.7细胞的炎症因子IL-1β及TNF-α的产生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IRT1及乙酰化NF-κBp65蛋白的表达. 结果:糖基化终产物组RAW264.7细胞乙酰化NF-κBp65蛋白的表达及炎症因子IL-1β及TNF-α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SIRT1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以上指标均呈剂量依赖性. 白藜芦醇具有逆转糖基化终产物的作用,下调乙酰化NF-κBp65蛋白的表达,降低炎症因子的产生,与糖基化终产物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而抑制SIRT1使糖基化终产物诱导的乙酰化NF-κBp65水平、IL-1β及TNF-α蛋白水平升高.结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降低SIRT1蛋白的表达诱导炎症因子的产生,白藜芦醇激活SIRT1使NF-κBp65去乙酰化从而抑制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

    作者:李康兰;罗健东;张贵平;张根水;何艳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亚低温对全脑缺血性癫痫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synapsinⅠ表达及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全脑缺血性癫痫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synapsinⅠ表达及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假手术组(Sham)、常温癫痫组(NT)和亚低温癫痫组(HT). 采用胸部挤压法建立全脑缺血声源性癫痫模型,HT组在NT组的基础上给予亚低温干预.免疫组化观察癫痫后24 h、3 d和14 d海马synapsinⅠ的表达,分别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电镜观察大鼠的认知功能和突触超微结构. 结果:与NC和Sham组比较,NT组大鼠的synapsinⅠ表达降低,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过平台数减少(P<0.05);突触减少,线粒体肿胀,前后膜不清,髓鞘断裂. 与NT组比较,HT组synapsinⅠ表达在24 h无差异,3 d和14 d增加(P<0.01),逃避潜伏期降低、穿过平台数增加(P<0.01);突触结构转清,界面增长,突触后致密物质增厚.结论:亚低温可上调synapsinⅠ表达并减轻突触结构损伤,改善全脑缺血性癫痫大鼠的认知功能.

    作者:杨国帅;周小艳;周治平;安学芳;余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中国利福平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株rpoB基因耐药决定区基因突变的分子特征

    目的:明晰我国利福平耐药结核杆菌株rpoB基因突变的分子特征.方法: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有关我国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研究文献,对合格文献中rpoB基因利福平耐药决定区(RRDR)基因突变位点及类型等计数资料信息进行合并.结果:54篇文献、4 149株利福平耐药结核分枝杆菌株纳入研究,93.64%检测到RRDR序列突变,共发现204种基因突变类型.其中:单位点、双位点、多位点碱基突变及碱基插入、碱基缺失、无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86.88%、6.05%、0.27%、0.21%、0.29%和6.29%;在碱基突变类型中,按突变位点统计,突变发生率的前5顺位分别为531(52.49%)、526(24.66%)、516(9.26%)、511(3.76%)和533(3.45%). 结论: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RRDR序列突变以单位点碱基突变为主,且主要发生在531、526、516等基因位点.

    作者:李丽;孟繁荣;刘志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延迟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大鼠急性挤压性胸脊髓损伤

    目的:评估延迟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大鼠急性挤压性胸脊髓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方法:将16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SCI组)和实验组( rhEPO组) , SCI组在脊髓损伤后2 h ,术后第1、3天给予生理盐水治疗,而实验组则在损伤后 2 h ,术后第 1、3天给予 rhEPO (3 000 U/kg)治疗,共观察4 d.主要研究指标有BBB评分、凋亡指数、炎症指数及电镜研究.结果:延迟应用rhEPO可以抑制细胞凋亡,调节炎症反应,改善脊髓损伤的超微结构,改善运动功能. 结论:延迟应用rhEPO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具有神经保护效应.

    作者:严鑫平;杨刘柱;吴波;陈仲;谭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低温等离子消融结合游离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结合游离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总结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住院接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4例.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可分为:传统髓核摘除组25例,低温等离子消融结合游离髓核摘除组29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末次随访时疗效. 结果:传统髓核摘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135 min,术中出血量90 mL,平均随访10.2个月,疗效优良率为72.0%,椎间盘突出复发率为12.0%.低温等离子消融结合游离髓核摘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术中出血量60 mL,平均随访10.7个月,疗效优良率为89.7%,椎间盘突出复发率为3.4%.统计学分析证实:低温等离子消融结合游离髓核摘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传统髓核摘除组(P=0.02).末次随访时,低温等离子消融结合游离髓核摘除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髓核摘除组(χ2=7.92,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结合游离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髓核摘除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

    作者:殷海东;张新梅;黄明光;陈伟;杜庆钧;宋洋;杨若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全乳晕入路与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通过对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全乳晕入路与胸乳入路临床效果的比较,以探讨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及其优缺点. 方法: 选取我科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单侧甲状腺肿块患者60例,行全乳晕入路27例,胸乳入路33例,比较两种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 结果:两种手术入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甲状旁腺暴露率、喉返神经暴露率、手术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患者对手术切口美容效果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与胸乳入路相比,全乳晕入路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同时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的特点,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冯萍;马立;余一平;方静;陈曦;夏苗火;徐洁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联合脐血流S/D检测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的意义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 它可引起母体心、肝、肾的损伤,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是损伤子宫胎盘的血流灌注,导致胎儿缺氧、生长发育受限,甚至胎儿死亡. 在缺氧诱导的各种相关基因的表达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起着关键的作用[1]. HIF-1α的表达主要受氧浓度的调节,缺氧环境可使其表达增强[2]. 临床上脐动脉血流速度的收缩期峰值(S)/舒张期峰值(D)是很重要的一种判断胎儿宫内缺氧与否的指标,可作为预测胎儿宫内状况及围产儿预后的重要指标应用于临床[3]. 本研究通过检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当中的HIF-1α表达, 联合脐血流检测,来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期找到简便、无创的判断胎盘功能的方法.

    作者:黄黛;姚丽霞;黄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GDF-15在慢性高原病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与hepcidind的关系

    目的:研究慢性高原病(CMS)大鼠骨髓GDF-15基因及蛋白的改变,探讨GDF-15在C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hepcidin之间的关系. 方法:CMS大鼠模型32例作为实验组,西宁地区饲养的常氧大鼠1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骨髓GDF-15、骨髓单个核细胞GDF-15 mRNA、血清EPO及hepcidin水平、肝脏铁调素基因(HAMP )mRNA的表达. 结果:实验组骨髓GDF-15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EP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骨髓GDF-15与血清EPO呈正相关(r=0.397,P=0.031)、与血清hepcidin无相关性(r=-0.224,P=0.218). 结论:GDF-15促进了CMS红系生成,其水平的高低可反映CMS红系的增生情况; GDF-15 对HAMP表达无抑制作用.

    作者:耿惠;陈碧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凶险型前置胎盘术中止血方法探讨

    凶险型前置胎盘属高危妊娠,尤其是合并穿透性胎盘植入者,常可导致致命性的产前、产后出血,大大增加了子宫切除的风险.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术中止血方法及母儿结局,探讨如何降低子宫切除率.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 本院产科收治凶险型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40例, 其中1次剖宫产24例,2~3次剖宫产16例, 孕周为26+4~39+2周.

    作者:齐新颖;杨凤桢;董秀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ELISA法检测血清中CD44v5含量用于食管鳞癌筛检的初步研究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CD44v5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血清中CD44v5含量检测用于食管鳞癌筛检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RT-PCR技术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CD44v5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该蛋白在100例食管鳞癌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含量. 结果:(1)CD44v5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食管组织,且CD44v5表达在不同TNM分期、癌组织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中存在差异(P < 0.05). (2)CD44v5蛋白在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的含量(31.308 ± 10.123) μg/L高于健康体检者(19.364 ± 1.680) 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3) ELISA法检测血清中CD44v5含量诊断食管鳞癌试验中,ROC曲线下面积0.865,以健康体检者血清CD44v5含量的95%可信区间上限值作为阳性判断标准诊断效果:灵敏度91.0%,特异度60.0%. 结论:CD44v5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ELISA 法检测血清中CD44v5蛋白含量用于诊断食管鳞癌灵敏度高,或许可以用于食管癌的筛检.

    作者:王兴名;王洪江;张园;王勇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椎间孔镜治疗7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技术(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 方法:我院椎间孔镜下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700例,调取相关资料并记录可能与疗效相关的因素:年龄、性别、节段、髓核大小、类型、神经根粘连、黄韧带增厚、椎体后缘骨赘、同节段手术史,并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这些因素与疗效之间的关系. 结果: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突出类型[P < 0.01;OR 2.594(1.379 ~ 4.880)]、神经根粘连[P < 0.01;OR 5.237(2.774 ~ 9.885)]、黄韧带增厚[P < 0.01;OR 2.257(1.231 ~ 3.455)]、椎体后缘骨赘[P < 0.01;OR 2.137(1.229 ~ 4.115)]、同节段手术史[P < 0.01;OR 4.478(2.718 ~ 8.465)]与疗效密切相关;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神经根粘连和同节段手术史与疗效显著相关[P = 0.000;OR 5.089(2.692 ~ 9.621)],是影响椎间孔镜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椎间孔镜疗效中,神经根粘连与同节段手术史相较于其他因素与疗效关系更密切.

    作者:石立刚;杨林;焦书敏;鹿洪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作者校对稿校对注意事项

    为进一步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和效率,我刊自2012年第1期起停止邮寄纸质版校对稿,改为使用E-mail将PDF格式校对稿发送至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我刊投稿系统中所登记的E-mail邮箱中.请各位作者收到邮件后自行打印PDF校对稿并仔细校对,核对无误后由第一作者签名,并争取于收到PDF校样后2天内将校对好的纸质版校对稿寄回给本部(地址:510180 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作者:《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血清瘦素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瘦素水平和宫颈癌发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分别留取79例宫颈鳞状上皮癌患者、2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以及35例正常人血清样本,用酶联免疫检测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同时留取宫颈癌患者和宫颈上皮瘤患者组织样本,用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瘦素表达水平. 结果:宫颈癌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和正常人对照组血清瘦素水平,并且western blot也证实肿瘤组织瘦素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 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瘦素表达水平升高提示瘦素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张婧;朱明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请选用规范医学名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请作者正确识别《实用医学杂志》网站及缴纳版面费方式

    在本刊不知情的情况下,个别网站为扩大自己网站的知名度,为医学杂志创建了网页.为了方便广大作者、读者了解事实真相,本刊特做如下说明.本刊网上投稿及查询请到本刊正式且唯一的网址为http:/ /www.syyxzz.com/个别网站在未经本刊同意的前提下,私下以本刊的名义,建网页,接收作者投稿,然后,再将稿件转投到私人办的非法杂志上去.

    作者:《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弹性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眼袋脂肪及眶隔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研究弹性蛋白(elasti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眼袋脂肪及眶隔组织的表达,探讨眼袋的发病机制. 方法:选取我科近2年就诊的行眼袋抚平术及重睑成形术的患者各30例,分为眼袋组及重睑组,将行眼袋矫正手术及重睑手术去除的眶脂肪冰冻保存,部分眶隔组织蜡块包埋,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组化检查弹性蛋白的表达及含量. 结果:眶脂肪组织Elastin含量在眼袋组明显低于重睑组(t = 11.75,P < 0.01),而MMP-9含量在眼袋组明显高于重睑组(t = -9.21,P < 0.01);Elastin和MMP-9均有表达,阳性反应物呈深棕色及浅棕色,主要表达于细胞膜,部分表达于细胞浆,每1 000个细胞阳性表达数Elastin在重睑组高于眼袋组(t = 10.25,P < 0.01),MMP-9在重睑组低于眼袋组(t = -31.11,P < 0.01). 结论:眼袋眶隔及脂肪组织内的MMP-9含量明显增加,Elastin含量明显下降,表明眼袋的发病机制主要与眶隔组织松弛、弹性下降有关.

    作者:庞润晖;刘兆川;苗杰;王娟;张宏斌;白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