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张瑞宁;魏芳;陈海燕;王立华;孙桂江;毕学青;孟甲;姜埃利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妊娠是DR加重的危险因素之一.妊娠期间血液流变学、代谢、激素、心血管及免疫系统的改变可促使视网膜疾病的发生或恶化[1]. 其中,DR是目前常见的受妊娠影响的视网膜疾病[1].然而,目前临床上对于糖尿病合并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 (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 GDM)患者并未进行规范的DR筛查与监测.NICE、AAO等指南对于糖尿病合并妊娠的患者在妊娠前3个月进行眼底筛查已形成共识,但后面的随访频率各指南并没有达成共识,而国内尚未建立相关指南, 也并未以现有指南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张玉娴;刘颖;杨叔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治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了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因瘢痕妊娠在我院诊治的97例病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效果,53例先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刮宫,44例未行UAE,总结其出血的风险因素和治疗的特点.结果:出血风险与停经时间相关,停经时间长,出血风险高;与血HCG值无关;停经< 56 d者行UAE与未行UAE下刮宫出血量无明显差异;停经≥ 56 d者行UAE后刮宫出血较少,有优势.停经11周以上病例大出血及子宫切除的几率增高. 结论:瘢痕妊娠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如停经时间达3个月的病例要警惕大出血的发生.
作者:廖碧翎;彭秀红;黎云;宋悦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将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相对比,将食管鳞癌患者的血浆与正常人的血浆相对比,检测EPPB41L3的甲基化状态和频率,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EPPB41L3基因甲基化在食管鳞癌中的意义. 方法:收集42例食管鳞癌组织标本和相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同时收集42例食管鳞癌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血浆标本;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EPB41L3在组织和血浆中的甲基化情况. 结果:EPB41L3在肿瘤组织中的甲基化频率为59.5%, 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8%(P < 0.001).EPB41L3在肿瘤患者血浆中的甲基化频率为31.0%,在正常对照组的血浆中没有检测到甲基化. 组织中的甲基化频率在肿瘤≥ 5 cm组和病理分期为T3组分别明显高于肿瘤< 5 cm组和病理分期T1-T2组. 血浆中的甲基化频率在病理分期N2组明显高于病理分期N0-N1组. 结论:EPB41L3在食管鳞癌组织的甲基化频率高于癌旁组织,在食管鳞癌患者血浆中的甲基化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临床分期越晚的甲基化频率越高.
作者:熊威斌;李许锋;蒋春雨;张积仁;周福有;余力;郑燕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IVF-ET)后双胎与自然受孕双胎的临床结局.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分娩的263例IVF-ET后双胎妊娠(IVF组)和65例自然受孕双胎妊娠(自然组)的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结局. 结果:两组产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IVF组平均孕周低于自然组(P < 0.05),IVF组初产妇多于自然组(P < 0.05);IVF组剖宫产率(202例,76.8%)高于自然组(40例,61.5%,P < 0.05);IVF组晚期先兆流产、早产(孕28 ~ 31+6周)、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率高于自然组(P < 0.05). 结论:加强对IVF-ET术后双胎妊娠妇女的产前检查及监护,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合理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作者:侯丽;郑剑兰;汪文雁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检测结肠癌患者组织中NIK-IKK结合蛋白(NIBP)、磷酸化p65(p-p65)和VEGF、ICAM-1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6例正常结肠黏膜、20例结肠腺瘤以及114例结肠癌患者结肠组织中NIBP、p-p65、VEGF和ICAM-1的表达.结果:结肠癌组织中NIBP、p-p65、VEGF和ICAM-1的阳性表达均高于结肠腺瘤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P < 0.05);而且NIBP、p-p65、VEGF和ICAM-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浸润深度、TNM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相关(P < 0.05). 同时,NIBP、VEGF和ICAM-1与p-p65有正相关关系. 结论:NIBP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上调VEGF和ICAM-1的表达而影响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
作者:李素艳;谭林;覃蒙斌;刘诗权;刘宝玉;陈志新;徐春燕;梁梦紫;黄杰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作者:《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有不同家族史的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8例有家族史的乳腺癌患者,取外周静脉血进行BRCA1/2基因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HPLC)预筛,结果经DNA测序验证. 结果:98例患者的BRCA1/2突变率为20.41%;同时有乳腺癌及卵巢癌家族史的突变率明显高于仅有一种家族史的患者;随着家族中患癌人数增加(2、3、4人),BRCA1/2突变率也明显增高(16.25%、33.3%、66.67%). 结论:在乳腺癌患者中,同时有乳腺癌和卵巢癌家族史,BRCA1/2突变率明显增高,且随着家族中患癌人数的增加,BRCA1/2突变检出率呈增高趋势.
作者:李涌涛;蒋威华;王晓文;张明帅;张晨光;欧江华;甫拉提·吾瓦力汗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椎间孔镜技术(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 方法:我院椎间孔镜下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700例,调取相关资料并记录可能与疗效相关的因素:年龄、性别、节段、髓核大小、类型、神经根粘连、黄韧带增厚、椎体后缘骨赘、同节段手术史,并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这些因素与疗效之间的关系. 结果: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突出类型[P < 0.01;OR 2.594(1.379 ~ 4.880)]、神经根粘连[P < 0.01;OR 5.237(2.774 ~ 9.885)]、黄韧带增厚[P < 0.01;OR 2.257(1.231 ~ 3.455)]、椎体后缘骨赘[P < 0.01;OR 2.137(1.229 ~ 4.115)]、同节段手术史[P < 0.01;OR 4.478(2.718 ~ 8.465)]与疗效密切相关;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神经根粘连和同节段手术史与疗效显著相关[P = 0.000;OR 5.089(2.692 ~ 9.621)],是影响椎间孔镜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影响椎间孔镜疗效中,神经根粘连与同节段手术史相较于其他因素与疗效关系更密切.
作者:石立刚;杨林;焦书敏;鹿洪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辅助生殖技术中大的挑战之一是选择具有佳发育潜能的胚胎进行移植. 除形态学评分标准和选择囊胚期胚胎移植, 遗传分析对于胚胎选择变得越来越重要. 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应用地越来越多.但是,应该怎样和对谁实施PGS仍然是充满争议的话题.
作者:袁丽娜;晋云鹏;张云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全脑缺血性癫痫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synapsinⅠ表达及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假手术组(Sham)、常温癫痫组(NT)和亚低温癫痫组(HT). 采用胸部挤压法建立全脑缺血声源性癫痫模型,HT组在NT组的基础上给予亚低温干预.免疫组化观察癫痫后24 h、3 d和14 d海马synapsinⅠ的表达,分别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电镜观察大鼠的认知功能和突触超微结构. 结果:与NC和Sham组比较,NT组大鼠的synapsinⅠ表达降低,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过平台数减少(P<0.05);突触减少,线粒体肿胀,前后膜不清,髓鞘断裂. 与NT组比较,HT组synapsinⅠ表达在24 h无差异,3 d和14 d增加(P<0.01),逃避潜伏期降低、穿过平台数增加(P<0.01);突触结构转清,界面增长,突触后致密物质增厚.结论:亚低温可上调synapsinⅠ表达并减轻突触结构损伤,改善全脑缺血性癫痫大鼠的认知功能.
作者:杨国帅;周小艳;周治平;安学芳;余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3-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有50例,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有36例,比较两组患者在穿孔、出血、狭窄、手术操作时间及局部复发等反面的差异. 结果: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组的局部一次性切除率明显高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组,手术操作时间较镜下黏膜切除术组明显延长,穿孔、出血、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增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疗效观察效果较佳,一次性切除率高,复发率低,但手术操作较为困难,手术风险较大,需根据病灶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刘波颖;汪福群;王胜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系统评价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并真菌感染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数据库, 收集截至2014年9月已发表的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并真菌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采取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10项,1 773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伏立康唑治疗成功率均高于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米卡芬净、氟康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4项研究表明伏立康唑较两性霉素B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1项研究在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57);伏立康唑、米卡芬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69);伏立康唑、氟康唑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70);2项研究伏立康唑与伊曲康唑不良反应发生率分亚组分析结果分别为P = 0.001、P = 0.17. 结论:伏立康唑在治疗恶性血液病并侵袭性真菌感染中表现出高效相对低毒的特点. 随着其临床应用愈加广泛, 其价值有待进一步检验.
作者:建磊磊;冀林华;李占全;崔森;苏娟;罗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全乳晕入路与胸乳入路临床效果的比较,以探讨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及其优缺点. 方法: 选取我科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单侧甲状腺肿块患者60例,行全乳晕入路27例,胸乳入路33例,比较两种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 结果:两种手术入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甲状旁腺暴露率、喉返神经暴露率、手术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患者对手术切口美容效果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与胸乳入路相比,全乳晕入路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同时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的特点,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冯萍;马立;余一平;方静;陈曦;夏苗火;徐洁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子宫良性疾病行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对盆腔包裹性积液、卵巢功能及血供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因子宫良性肿瘤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11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68例(切除双侧输卵管),对照组50例(保留双侧输卵管). 随访至术后2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盆腔包裹性积液的发生率、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超声检测卵巢动脉血流指标等情况. 结果:(1)盆腔包裹性积液发生率:研究组盆腔包裹性积液的发生率为1.5%(1/68),对照组为6.0%(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手术前与术后3、6、12、24 个月比较,血清FSH、LH、E2测量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两组患者间术前、术后3、6、12、24个月分别比较,血清FSH、LH、E2测量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 > 0.05). (3)术后两组患者卵巢动脉的Vmax、Vmin血流参数值均降低,RI及PI值均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卵巢动脉血流参数指标术前及术后各个月份相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子宫切除对卵巢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子宫切除术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降低了盆腔包裹性积液的发生率,对卵巢功能及卵巢动脉血流的影响与不切除输卵管手术相似.
作者:邓丽;韦业平;邵世清;张丽滢;黄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CT引导定位下切除小儿特殊部位血管瘤的预后效果及其对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尿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 方法:小儿椎体血管瘤36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8例,所有患儿都给予椎体成形术,对照组选择常规C臂X线机下引导手术,治疗组选择基于CT三维导航系统进行引导手术.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术前与术后24 h的疼痛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3 d与术后7 d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治疗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骨水泥充盈率都为100.0%,骨水泥使用量为(3.31 ± 1.12) mL;对照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骨水泥充盈率分别为83.3%和77.8%,骨水泥使用量为(5.58 ± 1.78) mL,组间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术后的血清VEGF与尿bFGF含量都明显低于术前(P<0.05),同时术后治疗组的血清VEGF与尿bFGF含量也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中的血清VEGF与尿bFGF都无明显相关性(P > 0.05).治疗组术后7 d内的脊髓受损、骨水泥渗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所有并发症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 结论:CT引导定位下切除小儿特殊部位血管瘤能有效降低血清VEGF与尿bFGF的表达,从而具有更好的止痛效果与穿刺成功率,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成鹏;杨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叶酸受体α(FRA)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应用意义. 方法:收集37例子宫内膜癌、33例子宫内膜增生症及10例正常内膜组织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对其表达情况进行检测. 分析各组血清FRA的表达情况和差异,以及血清FRA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在正常人及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血清中均可检测到FRA的表达. 血清FRA在正常组、子宫内膜增生症组、子宫内膜癌组的表达水平逐步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子宫内膜癌组中,血清FRA的表达水平在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而在不同年龄、绝经与否、肿瘤的分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血清中能检测到FRA的表达,其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的判断.
作者:何淑明;纪晓丹;李美灵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 它可引起母体心、肝、肾的损伤,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是损伤子宫胎盘的血流灌注,导致胎儿缺氧、生长发育受限,甚至胎儿死亡. 在缺氧诱导的各种相关基因的表达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起着关键的作用[1]. HIF-1α的表达主要受氧浓度的调节,缺氧环境可使其表达增强[2]. 临床上脐动脉血流速度的收缩期峰值(S)/舒张期峰值(D)是很重要的一种判断胎儿宫内缺氧与否的指标,可作为预测胎儿宫内状况及围产儿预后的重要指标应用于临床[3]. 本研究通过检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当中的HIF-1α表达, 联合脐血流检测,来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期找到简便、无创的判断胎盘功能的方法.
作者:黄黛;姚丽霞;黄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1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5例,再加用盐酸法舒地尔. 6个月的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心功能变化.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6%,对照组总有效率8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Tei指数比较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和舒张末容量(LVEDV)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 < 0.05). 治疗前后以及与对照组比较Tei指数差异显著(P < 0.01,P < 0.05),2组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冠心病常规治疗加用盐酸法舒地尔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心室重构,生存质量提高;Tei指数对评价心脏的整体功能比常规超声心动图更敏感、合理.
作者:殷宇刚;严斌;吕磊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通过比较灰阶成像与Micro Pure成像对乳腺单纯微钙化的检测,探讨Micro Pure成像技术在乳腺单纯微钙化的应用价值.方法:25例乳腺钼靶X线摄影表现为单纯微钙化的患者行乳腺高频超声灰阶成像和Micro Pure成像,由2名医生独立、盲法观察、计算微钙化灶数目、形态及其分布,以钼靶检查结果为参照标准. 结果:灰阶成像微钙化灶检出率53 %,平均微钙化数(2.1 ± 1.1)个;Micro Pure成像微钙化灶检出率87%,平均微钙化数(3.5 ± 1.7)个,两种成像方法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Micro Pure成像微钙化均显示为点状强回声,多成簇状分布;灰阶成像检测微钙化组内相关系数为0.48,Micro Pure成像为0.78. 结论:Micro Pure成像对乳腺单纯微钙化检出优于灰阶成像;与常规超声结合是乳腺检查的较好选择.
作者:陈乐;邓敏君;赖媛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通过研究弹性蛋白(elasti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眼袋脂肪及眶隔组织的表达,探讨眼袋的发病机制. 方法:选取我科近2年就诊的行眼袋抚平术及重睑成形术的患者各30例,分为眼袋组及重睑组,将行眼袋矫正手术及重睑手术去除的眶脂肪冰冻保存,部分眶隔组织蜡块包埋,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组化检查弹性蛋白的表达及含量. 结果:眶脂肪组织Elastin含量在眼袋组明显低于重睑组(t = 11.75,P < 0.01),而MMP-9含量在眼袋组明显高于重睑组(t = -9.21,P < 0.01);Elastin和MMP-9均有表达,阳性反应物呈深棕色及浅棕色,主要表达于细胞膜,部分表达于细胞浆,每1 000个细胞阳性表达数Elastin在重睑组高于眼袋组(t = 10.25,P < 0.01),MMP-9在重睑组低于眼袋组(t = -31.11,P < 0.01). 结论:眼袋眶隔及脂肪组织内的MMP-9含量明显增加,Elastin含量明显下降,表明眼袋的发病机制主要与眶隔组织松弛、弹性下降有关.
作者:庞润晖;刘兆川;苗杰;王娟;张宏斌;白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