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和血浆中的甲基化特征及临床意义

熊威斌;李许锋;蒋春雨;张积仁;周福有;余力;郑燕芳

关键词:食管肿瘤, 甲基化, EPPB41L3基因, 表观遗传学
摘要:目的:将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相对比,将食管鳞癌患者的血浆与正常人的血浆相对比,检测EPPB41L3的甲基化状态和频率,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EPPB41L3基因甲基化在食管鳞癌中的意义. 方法:收集42例食管鳞癌组织标本和相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同时收集42例食管鳞癌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血浆标本;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EPB41L3在组织和血浆中的甲基化情况. 结果:EPB41L3在肿瘤组织中的甲基化频率为59.5%, 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8%(P < 0.001).EPB41L3在肿瘤患者血浆中的甲基化频率为31.0%,在正常对照组的血浆中没有检测到甲基化. 组织中的甲基化频率在肿瘤≥ 5 cm组和病理分期为T3组分别明显高于肿瘤< 5 cm组和病理分期T1-T2组. 血浆中的甲基化频率在病理分期N2组明显高于病理分期N0-N1组. 结论:EPB41L3在食管鳞癌组织的甲基化频率高于癌旁组织,在食管鳞癌患者血浆中的甲基化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临床分期越晚的甲基化频率越高.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并真菌感染临床应用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并真菌感染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CBM数据库, 收集截至2014年9月已发表的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并真菌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采取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10项,1 773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伏立康唑治疗成功率均高于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米卡芬净、氟康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4项研究表明伏立康唑较两性霉素B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1项研究在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57);伏立康唑、米卡芬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69);伏立康唑、氟康唑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70);2项研究伏立康唑与伊曲康唑不良反应发生率分亚组分析结果分别为P = 0.001、P = 0.17. 结论:伏立康唑在治疗恶性血液病并侵袭性真菌感染中表现出高效相对低毒的特点. 随着其临床应用愈加广泛, 其价值有待进一步检验.

    作者:建磊磊;冀林华;李占全;崔森;苏娟;罗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妊娠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妊娠是DR加重的危险因素之一.妊娠期间血液流变学、代谢、激素、心血管及免疫系统的改变可促使视网膜疾病的发生或恶化[1]. 其中,DR是目前常见的受妊娠影响的视网膜疾病[1].然而,目前临床上对于糖尿病合并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 (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 GDM)患者并未进行规范的DR筛查与监测.NICE、AAO等指南对于糖尿病合并妊娠的患者在妊娠前3个月进行眼底筛查已形成共识,但后面的随访频率各指南并没有达成共识,而国内尚未建立相关指南, 也并未以现有指南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张玉娴;刘颖;杨叔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弹性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眼袋脂肪及眶隔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研究弹性蛋白(elasti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眼袋脂肪及眶隔组织的表达,探讨眼袋的发病机制. 方法:选取我科近2年就诊的行眼袋抚平术及重睑成形术的患者各30例,分为眼袋组及重睑组,将行眼袋矫正手术及重睑手术去除的眶脂肪冰冻保存,部分眶隔组织蜡块包埋,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组化检查弹性蛋白的表达及含量. 结果:眶脂肪组织Elastin含量在眼袋组明显低于重睑组(t = 11.75,P < 0.01),而MMP-9含量在眼袋组明显高于重睑组(t = -9.21,P < 0.01);Elastin和MMP-9均有表达,阳性反应物呈深棕色及浅棕色,主要表达于细胞膜,部分表达于细胞浆,每1 000个细胞阳性表达数Elastin在重睑组高于眼袋组(t = 10.25,P < 0.01),MMP-9在重睑组低于眼袋组(t = -31.11,P < 0.01). 结论:眼袋眶隔及脂肪组织内的MMP-9含量明显增加,Elastin含量明显下降,表明眼袋的发病机制主要与眶隔组织松弛、弹性下降有关.

    作者:庞润晖;刘兆川;苗杰;王娟;张宏斌;白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深圳龙岗地区幽门螺杆菌耐药状况分析及耐药对治疗的影响

    目的:调查深圳东部地区幽门螺杆菌(H.pylori)对5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状况,探讨H.pylori耐药对根除H.pylori的影响,为该地区临床根除H.pylori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共120例,胃镜下活检胃窦黏膜组织分离培养H.pylori,H.pylori分离菌株采用E-test法行药敏试验,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个治疗组:A组:雷贝拉唑10 mg Bid,阿莫西林1 000 mg Bid,呋喃唑酮100 mg Bid,枸橼酸铋钾220 mg Bid;B组:雷贝拉唑10mg Bid,左氧氟沙星200 mg Bid,呋喃唑酮100 mg Bid,枸橼酸铋钾220 mg Bid;疗程均为10 d.结果:成功分离培养出96株H.pylori,E-test药敏试验显示H.pylori对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为2.1%、24.0%、82.3%、1.0%、47.9%;120例患者中,A 组和B组的H.pylori按方案(PP)分析根除率分别为89.5%和58.6%(P < 0.001);B组对左氧氟沙星敏感和耐药菌株的PP根除率分别为81.1%和19.0%(P < 0.001). 结论:本地区H.pylori对阿莫西林、呋喃唑酮耐药率较低,对甲硝唑、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制定H.pylori根除治疗方案中抗生素首选阿莫西林联合呋喃唑酮.

    作者:黄继平;黄艳娟;袁小刚;胡红松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延长奥美拉唑治疗时间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等多种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病因.儿童时期是HP感染重要的年龄段,2001-2004年我国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儿童 HP感染率为 25% ~59%,平均40%,并以平均每年0.5%~1%的速度递增[1]. 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以质子泵抑制剂(PPI)和2种抗生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 组成的7~14 d标准三联方法根除儿童HP感染. 近年,HP根除率不断下降,国内外文献报道7 d和10 d三联疗法治疗儿童HP感染的根除率已降到了80%以下[2-3].

    作者:杨东茹;罗锦强;张瑞群;陈玉秀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去乙酰化NF-κBp65减轻糖基化终产物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

    目的:观察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对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诱导的RAW264.7细胞NF-κB乙酰化水平及炎症的影响. 方法: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用含不同浓度梯度(50、100、200、400 mg/L)的糖基化终产物刺激 RAW264.7 细胞24 h 及分别以白藜芦醇(100 μmol/L)及Ex527 (10 μmol/L)预处理RAW264.7细胞30 min后,再给予AGEs(400 mg/L)作用24 h,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RAW264.7细胞的炎症因子IL-1β及TNF-α的产生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IRT1及乙酰化NF-κBp65蛋白的表达. 结果:糖基化终产物组RAW264.7细胞乙酰化NF-κBp65蛋白的表达及炎症因子IL-1β及TNF-α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SIRT1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以上指标均呈剂量依赖性. 白藜芦醇具有逆转糖基化终产物的作用,下调乙酰化NF-κBp65蛋白的表达,降低炎症因子的产生,与糖基化终产物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而抑制SIRT1使糖基化终产物诱导的乙酰化NF-κBp65水平、IL-1β及TNF-α蛋白水平升高.结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降低SIRT1蛋白的表达诱导炎症因子的产生,白藜芦醇激活SIRT1使NF-κBp65去乙酰化从而抑制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

    作者:李康兰;罗健东;张贵平;张根水;何艳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青光眼

    目的:评估巩膜瓣下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青光眼的近期安全性及远期降眼压效果. 方法:将120例患者(12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62眼)和实验组(58例58眼),对照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实验组行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随访1年,观察术后眼压,前房深度及滤过泡情况. 结果:实验组拆除可调整缝线后,3眼(5.17%)出现Ⅰ度浅前房,对照组Ⅰ度浅前房8眼,Ⅱ度浅前房1眼(共14.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 随访1年,实验组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及眼压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5). 结论:巩膜瓣下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青光眼安全可行,能有效控制眼压,无明显并发症.

    作者:杨静;陈海波;史贻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肾功能不全对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评估肾功能不全(RI)对合并代谢综合征 (MetS)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年预后的影响. 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合并MetS的AMI患者223例,其中有RI的88例为A组,同时期的135例患者为B组做对照,回顾性分析.随访患者术后1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术后1年MACE发生率高于B组(36.4% vs. 18.5%,P = 0.003).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RI为术后1 年MACE发生的预测因子(HR = 3.56,95%CI 1.004 ~ 4.170,P = 0.002). 结论:RI增加合并MetS的AMI患者PCI 术后1年MACE发生率,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作者:高远;郭亮;李学渊;张海山;樊丹丹;齐国先;孙英贤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曲美他嗪改善腹膜透析患者冠心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单硝酸异山梨酯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腹膜透析患者冠心病的效果. 方法:67例腹膜透析并存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除常规治疗外,两组分别接受下列治疗,治疗组: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次,3次/d,曲美他嗪片20 mg/次,3次/d,对照组: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次,3次/d,观察3个月,对比治疗前后和两组之间理化指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硝酸甘油片用量的变化和区别.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78.1%,心绞痛发作率46.9%,硝酸甘油片用量(3.38 ± 2.23)片,对照组有效率 34.3%,心绞痛发作率77.1%,硝酸甘油片用量(5.37 ± 2.66)片,差异有显著性(P < 0.05). 结论: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和曲美他嗪片联合治疗腹膜透析患者冠心病效果良好、安全,有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李博;张瑞宁;魏芳;陈海燕;王立华;孙桂江;毕学青;孟甲;姜埃利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巩固化疗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影响

    目的:探讨巩固化疗在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80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等待期追加1周期XELOX方案化疗,对照组单纯予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病理缓解率、近期毒副反应、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研究组中病理完全缓解(yPCR)10例(TRG4,25%),而对照组中yPCR 8例(TRG4,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出现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且能足疗程治疗. 结论: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中巩固化疗安全性好,但未能显著改善yPCR.

    作者:杨翠颜;雷建;黄炯强;柯传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黄体早期雌二醇下降幅度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预测

    目的:探讨黄体早期(取卵后第2日)雌二醇(E2)下降幅度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预测作用. 方法:对2013年7-10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ICSI-ET治疗的236个长方案周期进行分析,取卵后第2日测定血E2值,根据取卵后第2日E2值相对于HCG日E2值的下降幅度分为3组:A组E2下降幅度< 70%(70例);B组E2下降幅度70% ~ 80%(114例);C组E2下降幅度> 80%(52例),比较3组间的获卵数、受精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 结果:3组获卵数,受精率、优胚率、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临床妊娠率C组(44.2%)与A组(68.6%)、B组(6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黄体早期(取卵后第2日)E2值相对于HCG日E2值的下降幅度对于妊娠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张帆;韦继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盐酸法舒地尔对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1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5例,再加用盐酸法舒地尔. 6个月的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心功能变化.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6%,对照组总有效率8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Tei指数比较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和舒张末容量(LVEDV)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 < 0.05). 治疗前后以及与对照组比较Tei指数差异显著(P < 0.01,P < 0.05),2组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冠心病常规治疗加用盐酸法舒地尔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心室重构,生存质量提高;Tei指数对评价心脏的整体功能比常规超声心动图更敏感、合理.

    作者:殷宇刚;严斌;吕磊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自体CIK细胞治疗致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1例护理

    自体CIK细胞, 是将患者本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T淋巴细胞,其常见的治疗副作用是发热,停止治疗后可自行消失[1].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是以低血压、低蛋白血症和全身水肿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CLS患者通常病情危重,严重时可致心、肺及肾等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病死率较高[2].自体CIK细胞治疗导致CLS,国内鲜有报道,为提高对该严重并发症的认识和重视,现将我科成功诊治的1例自体CIK细胞治疗晚期乳腺癌后出现CLS病例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单珍珠;周留勇;陆晓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半乳凝集素-3与心房纤颤患者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半乳凝集素-3(Galectin-3,Gal-3)与心房纤颤(AF)患者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断的AF患者30例为试验组,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Gal-3浓度与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 (PⅢNP)、 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 (PⅠCP)、 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浓度,并测量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各值的差异,并分别对Gal-3与其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试验组血浆Gal-3、PⅢNP、PⅠCP、MMP-2水平明显高于照组[Gal-3(57.21 ± 9.08) pg/mL vs. (48.71 ± 4.92) pg/mL;PⅢNP(1 681.78 ± 142.54) pg/mL vs. (1 340.92 ± 107.01) pg/mL;PⅠCP(29.64 ± 3.24)μg/L vs. (22.21 ± 2.42) μg/L;MMP-2(356.54 ± 51.32) ng/mL vs. (308.06 ± 30.58)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中Gal-3与PⅠCP及MMP-2呈明显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Gal-3与PⅢNP无明显相关性(P = 0.063);对照组中Gal-3与PⅠCP、PⅢNP、MMP-2均没有相关性. 结论:在AF患者中,心肌纤维化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且Gal-3与心房纤颤患者的心肌纤维化有相关性.

    作者:刘璀;董剑廷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植入前遗传学筛查在IVF中的应用

    辅助生殖技术中大的挑战之一是选择具有佳发育潜能的胚胎进行移植. 除形态学评分标准和选择囊胚期胚胎移植, 遗传分析对于胚胎选择变得越来越重要. 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应用地越来越多.但是,应该怎样和对谁实施PGS仍然是充满争议的话题.

    作者:袁丽娜;晋云鹏;张云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凶险型前置胎盘术中止血方法探讨

    凶险型前置胎盘属高危妊娠,尤其是合并穿透性胎盘植入者,常可导致致命性的产前、产后出血,大大增加了子宫切除的风险.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术中止血方法及母儿结局,探讨如何降低子宫切除率.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 本院产科收治凶险型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40例, 其中1次剖宫产24例,2~3次剖宫产16例, 孕周为26+4~39+2周.

    作者:齐新颖;杨凤桢;董秀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以脊髓压迫为首发症状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

    患者男,26岁,2014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颈、胸、背部疼痛,右上肢疼痛、麻木、无力,伴双下肢行走时乏力,症状逐渐加重,无法自主行走,于2014年7月28日至我院,门诊颈椎MRI示:颈6椎体下缘-所示胸3椎体水平椎管内可见占位性病变(图1),胸椎MRI增强扫描示: 颈6-胸5水平椎管内外占位性病变,脊髓受压向左前方移位(图2),2014年8月5日收入我院骨科进一步诊治.

    作者:张占芳;马杰;甘思林;刘延方;谢新生;孙慧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3-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有50例,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有36例,比较两组患者在穿孔、出血、狭窄、手术操作时间及局部复发等反面的差异. 结果: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组的局部一次性切除率明显高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组,手术操作时间较镜下黏膜切除术组明显延长,穿孔、出血、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增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疗效观察效果较佳,一次性切除率高,复发率低,但手术操作较为困难,手术风险较大,需根据病灶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刘波颖;汪福群;王胜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颈动脉超声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性质,以及颈动脉斑块发生部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左右两侧IMT均明显增高(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显著增高,其中软斑、溃疡斑等不稳定斑块发生率均明显增高(P < 0.05);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好发于颈总动脉(CCA)分叉处,两组左右两侧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老年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数目及斑块性质有关,而颈动脉彩超检查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庆康;石挥扬;曾广绥;邓素雅;邓劲松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和血浆中的甲基化特征及临床意义

    目的:将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相对比,将食管鳞癌患者的血浆与正常人的血浆相对比,检测EPPB41L3的甲基化状态和频率,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EPPB41L3基因甲基化在食管鳞癌中的意义. 方法:收集42例食管鳞癌组织标本和相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同时收集42例食管鳞癌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血浆标本;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EPB41L3在组织和血浆中的甲基化情况. 结果:EPB41L3在肿瘤组织中的甲基化频率为59.5%, 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8%(P < 0.001).EPB41L3在肿瘤患者血浆中的甲基化频率为31.0%,在正常对照组的血浆中没有检测到甲基化. 组织中的甲基化频率在肿瘤≥ 5 cm组和病理分期为T3组分别明显高于肿瘤< 5 cm组和病理分期T1-T2组. 血浆中的甲基化频率在病理分期N2组明显高于病理分期N0-N1组. 结论:EPB41L3在食管鳞癌组织的甲基化频率高于癌旁组织,在食管鳞癌患者血浆中的甲基化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临床分期越晚的甲基化频率越高.

    作者:熊威斌;李许锋;蒋春雨;张积仁;周福有;余力;郑燕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