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治分析

廖碧翎;彭秀红;黎云;宋悦

关键词:瘢痕妊娠, 刮宫术, 子宫动脉栓塞术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治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了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因瘢痕妊娠在我院诊治的97例病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效果,53例先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刮宫,44例未行UAE,总结其出血的风险因素和治疗的特点.结果:出血风险与停经时间相关,停经时间长,出血风险高;与血HCG值无关;停经< 56 d者行UAE与未行UAE下刮宫出血量无明显差异;停经≥ 56 d者行UAE后刮宫出血较少,有优势.停经11周以上病例大出血及子宫切除的几率增高. 结论:瘢痕妊娠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如停经时间达3个月的病例要警惕大出血的发生.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Micro Pure成像技术在乳腺单纯微钙化检出的应用价值

    目的:通过比较灰阶成像与Micro Pure成像对乳腺单纯微钙化的检测,探讨Micro Pure成像技术在乳腺单纯微钙化的应用价值.方法:25例乳腺钼靶X线摄影表现为单纯微钙化的患者行乳腺高频超声灰阶成像和Micro Pure成像,由2名医生独立、盲法观察、计算微钙化灶数目、形态及其分布,以钼靶检查结果为参照标准. 结果:灰阶成像微钙化灶检出率53 %,平均微钙化数(2.1 ± 1.1)个;Micro Pure成像微钙化灶检出率87%,平均微钙化数(3.5 ± 1.7)个,两种成像方法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Micro Pure成像微钙化均显示为点状强回声,多成簇状分布;灰阶成像检测微钙化组内相关系数为0.48,Micro Pure成像为0.78. 结论:Micro Pure成像对乳腺单纯微钙化检出优于灰阶成像;与常规超声结合是乳腺检查的较好选择.

    作者:陈乐;邓敏君;赖媛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巩固化疗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的影响

    目的:探讨巩固化疗在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80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等待期追加1周期XELOX方案化疗,对照组单纯予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病理缓解率、近期毒副反应、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研究组中病理完全缓解(yPCR)10例(TRG4,25%),而对照组中yPCR 8例(TRG4,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出现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均无严重术后并发症,且能足疗程治疗. 结论: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中巩固化疗安全性好,但未能显著改善yPCR.

    作者:杨翠颜;雷建;黄炯强;柯传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请选用规范医学名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诊疗进展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业已证实,大约30% ~ 60%的男性,超过50%的绝经前女性以及30%的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源于继发性因素,早期识别与合理处理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维护或复原病变骨骼的健康状态, 是临床医生面临的艰巨任务.本文就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评估和处理做一综述.

    作者:胡咏新;徐书杭;刘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倒班工作相关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大多数生物都存在生物节律,人类也不例外,生物节律的影响不仅包括睡眠觉醒周期, 而是体现在诸如体温、激素分泌、血压、代谢,甚至DNA的转录和翻译等多个方面.尽管生物节律是内在的, 即使没有外在刺激这种节律仍然持续存在,但是外界环境刺激可以强化、减弱,甚至破坏这种节律.

    作者:艾杰妮;管锦群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血清瘦素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瘦素水平和宫颈癌发病之间的关系. 方法:分别留取79例宫颈鳞状上皮癌患者、2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以及35例正常人血清样本,用酶联免疫检测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同时留取宫颈癌患者和宫颈上皮瘤患者组织样本,用western blot检测组织中瘦素表达水平. 结果:宫颈癌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和正常人对照组血清瘦素水平,并且western blot也证实肿瘤组织瘦素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 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瘦素表达水平升高提示瘦素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张婧;朱明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自体CIK细胞治疗致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1例护理

    自体CIK细胞, 是将患者本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T淋巴细胞,其常见的治疗副作用是发热,停止治疗后可自行消失[1].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是以低血压、低蛋白血症和全身水肿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CLS患者通常病情危重,严重时可致心、肺及肾等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病死率较高[2].自体CIK细胞治疗导致CLS,国内鲜有报道,为提高对该严重并发症的认识和重视,现将我科成功诊治的1例自体CIK细胞治疗晚期乳腺癌后出现CLS病例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单珍珠;周留勇;陆晓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治特点. 方法:回顾分析了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因瘢痕妊娠在我院诊治的97例病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效果,53例先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后刮宫,44例未行UAE,总结其出血的风险因素和治疗的特点.结果:出血风险与停经时间相关,停经时间长,出血风险高;与血HCG值无关;停经< 56 d者行UAE与未行UAE下刮宫出血量无明显差异;停经≥ 56 d者行UAE后刮宫出血较少,有优势.停经11周以上病例大出血及子宫切除的几率增高. 结论:瘢痕妊娠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如停经时间达3个月的病例要警惕大出血的发生.

    作者:廖碧翎;彭秀红;黎云;宋悦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弹性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眼袋脂肪及眶隔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研究弹性蛋白(elasti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眼袋脂肪及眶隔组织的表达,探讨眼袋的发病机制. 方法:选取我科近2年就诊的行眼袋抚平术及重睑成形术的患者各30例,分为眼袋组及重睑组,将行眼袋矫正手术及重睑手术去除的眶脂肪冰冻保存,部分眶隔组织蜡块包埋,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组化检查弹性蛋白的表达及含量. 结果:眶脂肪组织Elastin含量在眼袋组明显低于重睑组(t = 11.75,P < 0.01),而MMP-9含量在眼袋组明显高于重睑组(t = -9.21,P < 0.01);Elastin和MMP-9均有表达,阳性反应物呈深棕色及浅棕色,主要表达于细胞膜,部分表达于细胞浆,每1 000个细胞阳性表达数Elastin在重睑组高于眼袋组(t = 10.25,P < 0.01),MMP-9在重睑组低于眼袋组(t = -31.11,P < 0.01). 结论:眼袋眶隔及脂肪组织内的MMP-9含量明显增加,Elastin含量明显下降,表明眼袋的发病机制主要与眶隔组织松弛、弹性下降有关.

    作者:庞润晖;刘兆川;苗杰;王娟;张宏斌;白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围绝经期妇女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子宫良性疾病行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对盆腔包裹性积液、卵巢功能及血供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因子宫良性肿瘤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11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68例(切除双侧输卵管),对照组50例(保留双侧输卵管). 随访至术后2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盆腔包裹性积液的发生率、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超声检测卵巢动脉血流指标等情况. 结果:(1)盆腔包裹性积液发生率:研究组盆腔包裹性积液的发生率为1.5%(1/68),对照组为6.0%(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手术前与术后3、6、12、24 个月比较,血清FSH、LH、E2测量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两组患者间术前、术后3、6、12、24个月分别比较,血清FSH、LH、E2测量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 > 0.05). (3)术后两组患者卵巢动脉的Vmax、Vmin血流参数值均降低,RI及PI值均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卵巢动脉血流参数指标术前及术后各个月份相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子宫切除对卵巢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子宫切除术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降低了盆腔包裹性积液的发生率,对卵巢功能及卵巢动脉血流的影响与不切除输卵管手术相似.

    作者:邓丽;韦业平;邵世清;张丽滢;黄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CD8+CD28-调节性T细胞在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表达与意义

    目的:探讨CD8+ CD28- 调节性T细胞在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中的表达与意义. 方法:收集59例NSTEMI患者,以65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71例心绞痛患者及5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 CD28- 调节性T细胞及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介素10(IL-10)的百分含量;比较NSTEMI及STEMI患者的ST段电压、肌钙蛋白I(cTnI)及肌红蛋白(Mb)含量差异,并分析CD8+CD28-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与上述三者的相关性. 结果:NSTEMI患者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含量显著低于STEMI组、心绞痛组及健康组(P<0.05),且后3组之间任意两组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与STEMI组比较,NSTEMI组患者ST段压低幅度显著小于STEMI组患者的ST段抬高幅度(P=0.011),但cTnI及Mb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三者当中任意一者均与ST段压低电压、cTnI及Mb三者当中任意一者呈显著负相关性(r绝对值均> 0.750,均P < 0.05). 结论:NSTEMI患者CD8+CD28-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含量显著下降,且与心电图改变及心肌坏死物呈显著密切相关,因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林长煜;邢窕思;郭盛锦;叶珩;黄澄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低温等离子消融结合游离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消融结合游离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方法:总结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住院接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4例. 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可分为:传统髓核摘除组25例,低温等离子消融结合游离髓核摘除组29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末次随访时疗效. 结果:传统髓核摘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135 min,术中出血量90 mL,平均随访10.2个月,疗效优良率为72.0%,椎间盘突出复发率为12.0%.低温等离子消融结合游离髓核摘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术中出血量60 mL,平均随访10.7个月,疗效优良率为89.7%,椎间盘突出复发率为3.4%.统计学分析证实:低温等离子消融结合游离髓核摘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传统髓核摘除组(P=0.02).末次随访时,低温等离子消融结合游离髓核摘除组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髓核摘除组(χ2=7.92,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消融结合游离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髓核摘除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

    作者:殷海东;张新梅;黄明光;陈伟;杜庆钧;宋洋;杨若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CT引导定位下切除小儿特殊部位血管瘤对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尿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CT引导定位下切除小儿特殊部位血管瘤的预后效果及其对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尿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 方法:小儿椎体血管瘤36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8例,所有患儿都给予椎体成形术,对照组选择常规C臂X线机下引导手术,治疗组选择基于CT三维导航系统进行引导手术.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术前与术后24 h的疼痛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3 d与术后7 d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治疗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骨水泥充盈率都为100.0%,骨水泥使用量为(3.31 ± 1.12) mL;对照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骨水泥充盈率分别为83.3%和77.8%,骨水泥使用量为(5.58 ± 1.78) mL,组间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术后的血清VEGF与尿bFGF含量都明显低于术前(P<0.05),同时术后治疗组的血清VEGF与尿bFGF含量也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中的血清VEGF与尿bFGF都无明显相关性(P > 0.05).治疗组术后7 d内的脊髓受损、骨水泥渗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所有并发症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 结论:CT引导定位下切除小儿特殊部位血管瘤能有效降低血清VEGF与尿bFGF的表达,从而具有更好的止痛效果与穿刺成功率,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成鹏;杨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心钠素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MM1.S)的增殖抑制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MM1.S置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ANP浓度分别为 1、10、50及100 μmol/L.收集各组不同培养时间(24、48、72 h)细胞,CKK-8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 法检测 MM1.S 细胞 NPR-A、NPR-C 蛋白的表达,qRT-PCR 检测不同浓度ANP作用MM1 . S细胞24 h 后miR-21的表达. 结果:ANP对MM1 . S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P < 0.01). 细胞周期检测为G1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 < 0.01),S期、G2期细胞比例下降(P < 0.05),4个浓度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0.05). MM1.S细胞存在NPR-A、NPR-C蛋白的表达. ANP不同浓度(1.0,10,50,100 μmol/L)作用MM1.S细胞24 h后miR-21表达下调,相对表达量较阴性对照组分别下降了8.6%、24.2%、37.5%和49%(P < 0.05).结论:ANP能抑制MM1.S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和下调miR-21表达发挥其抗肿瘤效应.

    作者:袁利亚;戎吉平;文珠;熊耀斌;俞红;吴霞;丁江华;陈国安;黄先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实用医学杂志》继续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于2014年9月在北京举办了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会上公布了第三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名目(其中中文版300种,英文版15种). 《实用医学杂志》自2011年被评为第二届精品科技期刊后,再次被评为第三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作者:《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5-羟色胺4受体激动剂诱导肠神经元再生恢复肠道功能的研究进展

    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是消化系统内所含神经元及其网络结构的总称,对胃肠道运动、感觉、分泌功能及其相应血液供应具有独立调节作用. 肠壁神经丛损伤可能与药物、饮食、手术、神经干细胞、炎症、生长发育等多种因素有关,可表现为神经变性、神经节细胞缺失;神经递质合成、 含量、 分泌异常及其受体系统表达上调或下调;胃肠道运动、感觉、分泌功能紊乱等. 大量研究证实神经干细胞、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NTF)及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4受体激动剂等对肠壁神经丛损伤具有修复、重塑作用[1-2]. 国外有研究显示,5-HT4受体激动剂可以增加经体外培养的肠神经元突起的数量和长度[3]. 而在活体实验中,5-HT4受体激动剂可以促进肠道神经系统的重建[4-5]. Takaki发现激动5-HT4受体可以恢复直肠切除吻合术后模型动物的排便反射, 并借此证实了血清素作用于5-HT4受体可以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化[6-7].上述结果证明, 激活肠道神经的5-HT4受体可以促进体内和体外形成新的肠神经元, 表明用5-HT4受体激动剂治疗可能是一种治疗胃肠功能紊乱新的方法[1]. 以下就5-HT4受体及肠神经元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晨;冯淑芝;王琳;王邦茂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3-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有50例,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有36例,比较两组患者在穿孔、出血、狭窄、手术操作时间及局部复发等反面的差异. 结果: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组的局部一次性切除率明显高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组,手术操作时间较镜下黏膜切除术组明显延长,穿孔、出血、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增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疗效观察效果较佳,一次性切除率高,复发率低,但手术操作较为困难,手术风险较大,需根据病灶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刘波颖;汪福群;王胜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季也蒙念珠菌引起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1例

    患者男性,68岁,入院主要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 其他诊断包括2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低蛋白血症. 患者长期卧床,呈植物状态,已气管切开辅助呼吸,并置留深静脉导管,抵抗力差,已有多个耐药菌定植在体内.2014年7月29日发热至39.3℃,心率132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26/78 mmHg.7月30日仍高热,送深静脉导管血培养(需氧+厌氧)和外周血(需氧+厌氧)培养,临床考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作者:黄磊;孙立颖;严岩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骨肉瘤继发性化疗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骨肉瘤 (osteosarcoma, OS) 好发于15~25岁的青少年,并以男性患者居多,其发病率在儿童和青少年恶性肿瘤中居首位.OS好发于长骨干骺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具有很强的侵蚀性,常伴肺部转移. 仅行手术切除治疗OS患者的存活率不足20%,但与化学治疗联用后,局部病变OS患者存活率提升至70%, 表明化疗对治疗OS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目前国内外以顺铂、多柔比星、异环磷酰胺和甲氨蝶呤为基础抗化疗药物治疗OS. 近年发现,化疗耐药是影响OS患者存活率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探索骨肉瘤抗化学治疗的分子机制并找到相应的克服方式,对提高OS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耐药性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耐药,本文就OS增强DNA修复、分裂周期相关基因表达和自噬相关等继发性化疗耐药分子机制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符策岗;赵红卫;刘扬;贺露姣;陈海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镇痛泵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在全麻下于患者腹部开3~4个约1 cm的戳孔,建立CO2人工气腹, 置入腹腔镜等手术器械,通过电视行胆囊切除.目前,LC因切口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成为良性胆囊疾病的标准术式. 但手术创伤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因此应用镇痛药物对解决术后伤口疼痛十分必要.

    作者:李雷;曹葆强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