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婧;朱明玥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8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性质,以及颈动脉斑块发生部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左右两侧IMT均明显增高(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显著增高,其中软斑、溃疡斑等不稳定斑块发生率均明显增高(P < 0.05);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好发于颈总动脉(CCA)分叉处,两组左右两侧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老年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数目及斑块性质有关,而颈动脉彩超检查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庆康;石挥扬;曾广绥;邓素雅;邓劲松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辅助生殖技术中大的挑战之一是选择具有佳发育潜能的胚胎进行移植. 除形态学评分标准和选择囊胚期胚胎移植, 遗传分析对于胚胎选择变得越来越重要. 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应用地越来越多.但是,应该怎样和对谁实施PGS仍然是充满争议的话题.
作者:袁丽娜;晋云鹏;张云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评估肾功能不全(RI)对合并代谢综合征 (MetS)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年预后的影响. 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2月至2013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合并MetS的AMI患者223例,其中有RI的88例为A组,同时期的135例患者为B组做对照,回顾性分析.随访患者术后1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术后1年MACE发生率高于B组(36.4% vs. 18.5%,P = 0.003).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RI为术后1 年MACE发生的预测因子(HR = 3.56,95%CI 1.004 ~ 4.170,P = 0.002). 结论:RI增加合并MetS的AMI患者PCI 术后1年MACE发生率,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作者:高远;郭亮;李学渊;张海山;樊丹丹;齐国先;孙英贤 刊期: 2015年第14期
TKA术后存在着与术中出血量不相符的血红蛋白下降水平,考虑为隐性失血[1]. 隐性失血与多因素相关[2],主观地依靠术中负压吸引、纱布粘附及术后切口引流、无形渗出的显性失血,而忽视渗出在组织间隙、瘀滞在关节腔隙以及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渗出等隐匿性血量的做法显然有失偏颇. 况且,即使术前、术中、术后预存或回输自体血,也难免部分患者术后贫血症状改善迟缓. TKA术后7 d内的血红蛋白下降趋势被认为是隐性失血的好发时期[3].
作者:罗犇;庄颜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血液滤过联合持续区域动脉灌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接诊的20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例患者,采用血液滤过配合持续区域动脉灌流治疗.对照组102例患者,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结果:治疗3 ~ 7d后,观察组的体温低于对照组,更接近于正常体温(t = 10.699 9,P < 0.000 1);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呼吸、血浆淀粉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和APACHEⅡ评分、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明显改善,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更接近于正常值.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也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器官衰竭总例数少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血液滤过配合持续区域动脉灌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能有效减轻患者的过度炎症反应,能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与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饶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评估巩膜瓣下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青光眼的近期安全性及远期降眼压效果. 方法:将120例患者(12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62眼)和实验组(58例58眼),对照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实验组行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随访1年,观察术后眼压,前房深度及滤过泡情况. 结果:实验组拆除可调整缝线后,3眼(5.17%)出现Ⅰ度浅前房,对照组Ⅰ度浅前房8眼,Ⅱ度浅前房1眼(共14.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 随访1年,实验组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及眼压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5). 结论:巩膜瓣下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青光眼安全可行,能有效控制眼压,无明显并发症.
作者:杨静;陈海波;史贻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88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与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对比分析,分别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结果:经320排CT发现支架内狭窄3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中35例确为支架内狭窄,另新发现4例经320排CT诊断为阴性的支架内狭窄. 计算得出320排CT对于支架内狭窄诊断的灵敏度为89.65%,特异度为98.13%,阳性预测值为92.06%,阴性预测值为97.43%.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不失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复查的一种可靠选择.
作者:晏彪;周赵霞;蒋玲玲;陈振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在全麻下于患者腹部开3~4个约1 cm的戳孔,建立CO2人工气腹, 置入腹腔镜等手术器械,通过电视行胆囊切除.目前,LC因切口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已成为良性胆囊疾病的标准术式. 但手术创伤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因此应用镇痛药物对解决术后伤口疼痛十分必要.
作者:李雷;曹葆强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1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5例,再加用盐酸法舒地尔. 6个月的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心功能变化.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6%,对照组总有效率8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Tei指数比较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和舒张末容量(LVEDV)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 < 0.05). 治疗前后以及与对照组比较Tei指数差异显著(P < 0.01,P < 0.05),2组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冠心病常规治疗加用盐酸法舒地尔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心室重构,生存质量提高;Tei指数对评价心脏的整体功能比常规超声心动图更敏感、合理.
作者:殷宇刚;严斌;吕磊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患者男,42岁.因右腰部及腰背部疼痛伴恶心10 h入院. 患者10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腰部及腰背部持续性钝痛,无放射,伴恶心,无呕吐、腹泻、尿频、尿急、尿痛. 在附近诊所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后,症状无改善. 查体:T38.0 ℃,P78次/min,R20 次/min, BP115/75 mmHg,急性痛苦病容,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右侧腹部腹肌轻度紧张, 右腹部脐水平线与腋前线交点压痛、反跳痛,有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未触及肿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右肾区叩痛,腰大肌试验阳性.
作者:何美林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人工流产是终止早期妊娠的常用手段之一, 术中采用丙泊酚全麻可有效减少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 由于多数医院门诊麻醉相关设备常较简陋,目前麻醉医师主要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体动反应及自主神经活动等判断麻醉深度, 围术期可存在镇静不足或过深, 产生术中知晓或术后苏醒延迟等并发症. 意识指数 (index of consciousness, IOC)为反应大脑意识水平的一种新型麻醉深度监测指标,目前鲜见其在门诊麻醉应用中的相关报道. 本试验拟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探讨 IOC 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 在无痛人流术镇静深度监测中的相关性.
作者:刘民强;石浩文;马明飞;何艳玲;刘丽;何仁亮 刊期: 2015年第14期
骨肉瘤 (osteosarcoma, OS) 好发于15~25岁的青少年,并以男性患者居多,其发病率在儿童和青少年恶性肿瘤中居首位.OS好发于长骨干骺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具有很强的侵蚀性,常伴肺部转移. 仅行手术切除治疗OS患者的存活率不足20%,但与化学治疗联用后,局部病变OS患者存活率提升至70%, 表明化疗对治疗OS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目前国内外以顺铂、多柔比星、异环磷酰胺和甲氨蝶呤为基础抗化疗药物治疗OS. 近年发现,化疗耐药是影响OS患者存活率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探索骨肉瘤抗化学治疗的分子机制并找到相应的克服方式,对提高OS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耐药性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耐药,本文就OS增强DNA修复、分裂周期相关基因表达和自噬相关等继发性化疗耐药分子机制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符策岗;赵红卫;刘扬;贺露姣;陈海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子宫良性疾病行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对盆腔包裹性积液、卵巢功能及血供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2年5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因子宫良性肿瘤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118例患者,分为研究组68例(切除双侧输卵管),对照组50例(保留双侧输卵管). 随访至术后24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盆腔包裹性积液的发生率、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超声检测卵巢动脉血流指标等情况. 结果:(1)盆腔包裹性积液发生率:研究组盆腔包裹性积液的发生率为1.5%(1/68),对照组为6.0%(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2)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手术前与术后3、6、12、24 个月比较,血清FSH、LH、E2测量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两组患者间术前、术后3、6、12、24个月分别比较,血清FSH、LH、E2测量值差异均无显著性(P > 0.05). (3)术后两组患者卵巢动脉的Vmax、Vmin血流参数值均降低,RI及PI值均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卵巢动脉血流参数指标术前及术后各个月份相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子宫切除对卵巢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子宫切除术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降低了盆腔包裹性积液的发生率,对卵巢功能及卵巢动脉血流的影响与不切除输卵管手术相似.
作者:邓丽;韦业平;邵世清;张丽滢;黄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CT引导定位下切除小儿特殊部位血管瘤的预后效果及其对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尿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 方法:小儿椎体血管瘤36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8例,所有患儿都给予椎体成形术,对照组选择常规C臂X线机下引导手术,治疗组选择基于CT三维导航系统进行引导手术.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术前与术后24 h的疼痛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3 d与术后7 d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治疗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骨水泥充盈率都为100.0%,骨水泥使用量为(3.31 ± 1.12) mL;对照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与骨水泥充盈率分别为83.3%和77.8%,骨水泥使用量为(5.58 ± 1.78) mL,组间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两组术后的血清VEGF与尿bFGF含量都明显低于术前(P<0.05),同时术后治疗组的血清VEGF与尿bFGF含量也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中的血清VEGF与尿bFGF都无明显相关性(P > 0.05).治疗组术后7 d内的脊髓受损、骨水泥渗漏、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所有并发症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 结论:CT引导定位下切除小儿特殊部位血管瘤能有效降低血清VEGF与尿bFGF的表达,从而具有更好的止痛效果与穿刺成功率,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成鹏;杨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患者男,26岁,2014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颈、胸、背部疼痛,右上肢疼痛、麻木、无力,伴双下肢行走时乏力,症状逐渐加重,无法自主行走,于2014年7月28日至我院,门诊颈椎MRI示:颈6椎体下缘-所示胸3椎体水平椎管内可见占位性病变(图1),胸椎MRI增强扫描示: 颈6-胸5水平椎管内外占位性病变,脊髓受压向左前方移位(图2),2014年8月5日收入我院骨科进一步诊治.
作者:张占芳;马杰;甘思林;刘延方;谢新生;孙慧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等多种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病因.儿童时期是HP感染重要的年龄段,2001-2004年我国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儿童 HP感染率为 25% ~59%,平均40%,并以平均每年0.5%~1%的速度递增[1]. 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以质子泵抑制剂(PPI)和2种抗生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 组成的7~14 d标准三联方法根除儿童HP感染. 近年,HP根除率不断下降,国内外文献报道7 d和10 d三联疗法治疗儿童HP感染的根除率已降到了80%以下[2-3].
作者:杨东茹;罗锦强;张瑞群;陈玉秀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肝星状细胞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TIMP-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HSC分离培养后,加入10-6 mol/L AngⅡ作用48 h后收集细胞,通过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各组TGF-β、CTGF的表达, RT-PCR方法检测MMP-2、TIMP-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0-6 mol/L的AngⅡ能够显著促进TGF-βⅠ型受体表达,对Ⅱ型受体表达无明显影响;AngⅡ可显著增强CTGF的表达;体外培养激活 HSC时,可表达少量 TIMP-1 和MMP-2 mRNA ,但当与 10-6 mol/L浓度的AngⅡ孵育后,TIMP-1表达量显著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1),MMP-2表达量未见明显差异(P > 0.05).结论:AngⅡ可能通过促进TGF-βⅠ型受体、CTGF的表达,上调TIMP-1表达,继而促进肝纤维化的形成.
作者:毛春杰;曹海霞;汪保灿;潘勤;范建高;李定国;汪余勤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CD8+ CD28- 调节性T细胞在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中的表达与意义. 方法:收集59例NSTEMI患者,以65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71例心绞痛患者及5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 CD28- 调节性T细胞及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白介素10(IL-10)的百分含量;比较NSTEMI及STEMI患者的ST段电压、肌钙蛋白I(cTnI)及肌红蛋白(Mb)含量差异,并分析CD8+CD28-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与上述三者的相关性. 结果:NSTEMI患者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含量显著低于STEMI组、心绞痛组及健康组(P<0.05),且后3组之间任意两组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与STEMI组比较,NSTEMI组患者ST段压低幅度显著小于STEMI组患者的ST段抬高幅度(P=0.011),但cTnI及Mb的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CD8+CD28-T细胞、TGF-β1及IL-10三者当中任意一者均与ST段压低电压、cTnI及Mb三者当中任意一者呈显著负相关性(r绝对值均> 0.750,均P < 0.05). 结论:NSTEMI患者CD8+CD28-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含量显著下降,且与心电图改变及心肌坏死物呈显著密切相关,因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林长煜;邢窕思;郭盛锦;叶珩;黄澄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通过研究弹性蛋白(elasti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眼袋脂肪及眶隔组织的表达,探讨眼袋的发病机制. 方法:选取我科近2年就诊的行眼袋抚平术及重睑成形术的患者各30例,分为眼袋组及重睑组,将行眼袋矫正手术及重睑手术去除的眶脂肪冰冻保存,部分眶隔组织蜡块包埋,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组化检查弹性蛋白的表达及含量. 结果:眶脂肪组织Elastin含量在眼袋组明显低于重睑组(t = 11.75,P < 0.01),而MMP-9含量在眼袋组明显高于重睑组(t = -9.21,P < 0.01);Elastin和MMP-9均有表达,阳性反应物呈深棕色及浅棕色,主要表达于细胞膜,部分表达于细胞浆,每1 000个细胞阳性表达数Elastin在重睑组高于眼袋组(t = 10.25,P < 0.01),MMP-9在重睑组低于眼袋组(t = -31.11,P < 0.01). 结论:眼袋眶隔及脂肪组织内的MMP-9含量明显增加,Elastin含量明显下降,表明眼袋的发病机制主要与眶隔组织松弛、弹性下降有关.
作者:庞润晖;刘兆川;苗杰;王娟;张宏斌;白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为进一步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和效率,我刊自2012年第1期起停止邮寄纸质版校对稿,改为使用E-mail将PDF格式校对稿发送至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我刊投稿系统中所登记的E-mail邮箱中.请各位作者收到邮件后自行打印PDF校对稿并仔细校对,核对无误后由第一作者签名,并争取于收到PDF校样后2天内将校对好的纸质版校对稿寄回给本部(地址:510180 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进步里2号之6《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作者:《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