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
冠脉无复流( no-reflow , NR )在各种临床状况中的发生率各异, 常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率< 2%,而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可高达15%~20%[1]. 研究证实[2],NR是冠心病患者近远期预后不良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强烈预测因子,常导致心功能障碍、心肌进行性损害、心律失常等.有关NR的发生机制, 研究表明冠脉微血管结构或功能障碍、局部代谢改变诸如氧自由基作用、炎症以及微循环机械栓塞、冠脉痉挛等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尚不能用一种机制来解释不同条件下发生的无复流现象[3].
作者:莫凡睿;李娟;楚罗湘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 它可引起母体心、肝、肾的损伤,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是损伤子宫胎盘的血流灌注,导致胎儿缺氧、生长发育受限,甚至胎儿死亡. 在缺氧诱导的各种相关基因的表达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起着关键的作用[1]. HIF-1α的表达主要受氧浓度的调节,缺氧环境可使其表达增强[2]. 临床上脐动脉血流速度的收缩期峰值(S)/舒张期峰值(D)是很重要的一种判断胎儿宫内缺氧与否的指标,可作为预测胎儿宫内状况及围产儿预后的重要指标应用于临床[3]. 本研究通过检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胎盘组织当中的HIF-1α表达, 联合脐血流检测,来分析两者的相关性,以期找到简便、无创的判断胎盘功能的方法.
作者:黄黛;姚丽霞;黄燕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人工流产是终止早期妊娠的常用手段之一, 术中采用丙泊酚全麻可有效减少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 由于多数医院门诊麻醉相关设备常较简陋,目前麻醉医师主要根据患者血流动力学、呼吸、体动反应及自主神经活动等判断麻醉深度, 围术期可存在镇静不足或过深, 产生术中知晓或术后苏醒延迟等并发症. 意识指数 (index of consciousness, IOC)为反应大脑意识水平的一种新型麻醉深度监测指标,目前鲜见其在门诊麻醉应用中的相关报道. 本试验拟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探讨 IOC 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 在无痛人流术镇静深度监测中的相关性.
作者:刘民强;石浩文;马明飞;何艳玲;刘丽;何仁亮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11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5例,再加用盐酸法舒地尔. 6个月的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心功能变化.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6%,对照组总有效率8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Tei指数比较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治疗后左心室收缩末容量(LVESV)和舒张末容量(LVEDV)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 < 0.05). 治疗前后以及与对照组比较Tei指数差异显著(P < 0.01,P < 0.05),2组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冠心病常规治疗加用盐酸法舒地尔能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心室重构,生存质量提高;Tei指数对评价心脏的整体功能比常规超声心动图更敏感、合理.
作者:殷宇刚;严斌;吕磊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保留盆腔自主神经(pelvic automatic nerve preservation,PANP)的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对男性患者术后性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08年9月至2013年12月分别行腹腔镜PANP手术(n = 105)和开腹PANP手术(n = 72)的男性直肠癌患者177例,采用勃起及射精功能分级分别对患者术后6、12个月性功能进行随访,评估这两种手术方式对男性患者性功能的影响. 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后6、12个月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其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也低于开腹组;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性功能分级比较,腹腔镜组均优于开腹组(P < 0.05).结论:腹腔镜PANP 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PANP手术相比,术中能更清晰地显露盆腔植物神经并予以保护,有效减少了术后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作者:黄诚;李永翔;陈本鑫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黄体早期(取卵后第2日)雌二醇(E2)下降幅度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预测作用. 方法:对2013年7-10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接受IVF-ET/ICSI-ET治疗的236个长方案周期进行分析,取卵后第2日测定血E2值,根据取卵后第2日E2值相对于HCG日E2值的下降幅度分为3组:A组E2下降幅度< 70%(70例);B组E2下降幅度70% ~ 80%(114例);C组E2下降幅度> 80%(52例),比较3组间的获卵数、受精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 结果:3组获卵数,受精率、优胚率、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临床妊娠率C组(44.2%)与A组(68.6%)、B组(6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黄体早期(取卵后第2日)E2值相对于HCG日E2值的下降幅度对于妊娠结局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张帆;韦继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患者CD44v5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血清中CD44v5含量检测用于食管鳞癌筛检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RT-PCR技术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CD44v5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该蛋白在100例食管鳞癌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含量. 结果:(1)CD44v5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食管组织,且CD44v5表达在不同TNM分期、癌组织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中存在差异(P < 0.05). (2)CD44v5蛋白在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的含量(31.308 ± 10.123) μg/L高于健康体检者(19.364 ± 1.680) 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3) ELISA法检测血清中CD44v5含量诊断食管鳞癌试验中,ROC曲线下面积0.865,以健康体检者血清CD44v5含量的95%可信区间上限值作为阳性判断标准诊断效果:灵敏度91.0%,特异度60.0%. 结论:CD44v5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ELISA 法检测血清中CD44v5蛋白含量用于诊断食管鳞癌灵敏度高,或许可以用于食管癌的筛检.
作者:王兴名;王洪江;张园;王勇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叶酸受体α(FRA)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应用意义. 方法:收集37例子宫内膜癌、33例子宫内膜增生症及10例正常内膜组织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对其表达情况进行检测. 分析各组血清FRA的表达情况和差异,以及血清FRA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果:在正常人及子宫内膜病变患者血清中均可检测到FRA的表达. 血清FRA在正常组、子宫内膜增生症组、子宫内膜癌组的表达水平逐步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子宫内膜癌组中,血清FRA的表达水平在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而在不同年龄、绝经与否、肿瘤的分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血清中能检测到FRA的表达,其表达水平可能有助于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的判断.
作者:何淑明;纪晓丹;李美灵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共聚焦显微内镜(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CLE)是2003年始应用于临床的内镜技术,相比传统内镜其优势在于即时性的诊断及高清晰度的图像, 无需活检即可在体获得完整消化道黏膜动态图像[1].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CLE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传统整合式的共聚焦内镜(endoscope-based CLE,eCLE),由普通白光内镜及镶嵌在头端的共聚焦内镜共同组成,由于其镜头粗、不易弯曲,对部分部位的观察如贲门、 胃体垂直部及胃角存在一定的困难. 另一类则是装备了活动探头的微探头共聚焦显微内镜(probe-based CLE,pCLE),该内镜可以插入任何与之兼容的内镜钳道,对胃肠道黏膜进行实时的显微成像并指导靶向活检, 自问世以来就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据国外报道 pCLE 在Barrett食管及其相关性瘤变、胃肠上皮化生、炎症性肠病等方面研究[2-3]中均有不俗的表现,但其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论证.
作者:张亮;舒徐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全脑缺血性癫痫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synapsinⅠ表达及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假手术组(Sham)、常温癫痫组(NT)和亚低温癫痫组(HT). 采用胸部挤压法建立全脑缺血声源性癫痫模型,HT组在NT组的基础上给予亚低温干预.免疫组化观察癫痫后24 h、3 d和14 d海马synapsinⅠ的表达,分别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电镜观察大鼠的认知功能和突触超微结构. 结果:与NC和Sham组比较,NT组大鼠的synapsinⅠ表达降低,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过平台数减少(P<0.05);突触减少,线粒体肿胀,前后膜不清,髓鞘断裂. 与NT组比较,HT组synapsinⅠ表达在24 h无差异,3 d和14 d增加(P<0.01),逃避潜伏期降低、穿过平台数增加(P<0.01);突触结构转清,界面增长,突触后致密物质增厚.结论:亚低温可上调synapsinⅠ表达并减轻突触结构损伤,改善全脑缺血性癫痫大鼠的认知功能.
作者:杨国帅;周小艳;周治平;安学芳;余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于2014年9月在北京举办了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会上公布了第三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名目(其中中文版300种,英文版15种). 《实用医学杂志》自2011年被评为第二届精品科技期刊后,再次被评为第三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作者:《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凶险型前置胎盘属高危妊娠,尤其是合并穿透性胎盘植入者,常可导致致命性的产前、产后出血,大大增加了子宫切除的风险.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患者术中止血方法及母儿结局,探讨如何降低子宫切除率.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 本院产科收治凶险型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40例, 其中1次剖宫产24例,2~3次剖宫产16例, 孕周为26+4~39+2周.
作者:齐新颖;杨凤桢;董秀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慢性高原病(CMS)大鼠骨髓GDF-15基因及蛋白的改变,探讨GDF-15在C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hepcidin之间的关系. 方法:CMS大鼠模型32例作为实验组,西宁地区饲养的常氧大鼠1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骨髓GDF-15、骨髓单个核细胞GDF-15 mRNA、血清EPO及hepcidin水平、肝脏铁调素基因(HAMP )mRNA的表达. 结果:实验组骨髓GDF-15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EP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骨髓GDF-15与血清EPO呈正相关(r=0.397,P=0.031)、与血清hepcidin无相关性(r=-0.224,P=0.218). 结论:GDF-15促进了CMS红系生成,其水平的高低可反映CMS红系的增生情况; GDF-15 对HAMP表达无抑制作用.
作者:耿惠;陈碧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肠系膜淋巴管结扎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致大鼠肝损伤的影响. 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重症急性胰腺炎组(B)和重症急性胰腺炎+肠系膜淋巴管结扎组(C),分别于术后6、12和24 h采血及大鼠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 血生化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 ALT)及天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水平,ELISA法测定肝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tic factor-α, TNF-α)及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 1, IL-1)水平. 结果:光镜下,B组大鼠肝小叶中性粒细胞及炎性渗出物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多,C组大鼠炎症较B组有所减轻;各时间点B组和C组ALT和AST均显著高于A组(P < 0.05),C组显著低于B组(P < 0.05);B组大鼠TNF-α和IL-1水平在3个时间点均显著高于A组(P< 0.05),C组24hTNF-α、IL-1水平均显著低于B组(P < 0.05).结论:肠系膜淋巴管的结扎可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的肝损伤,提示肠系膜淋巴液可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的肝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刘媛琪;王璐璐;陈立;谭晓勇;范玲;熊玉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将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相对比,将食管鳞癌患者的血浆与正常人的血浆相对比,检测EPPB41L3的甲基化状态和频率,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EPPB41L3基因甲基化在食管鳞癌中的意义. 方法:收集42例食管鳞癌组织标本和相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同时收集42例食管鳞癌患者和50例正常人的血浆标本;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EPB41L3在组织和血浆中的甲基化情况. 结果:EPB41L3在肿瘤组织中的甲基化频率为59.5%, 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8%(P < 0.001).EPB41L3在肿瘤患者血浆中的甲基化频率为31.0%,在正常对照组的血浆中没有检测到甲基化. 组织中的甲基化频率在肿瘤≥ 5 cm组和病理分期为T3组分别明显高于肿瘤< 5 cm组和病理分期T1-T2组. 血浆中的甲基化频率在病理分期N2组明显高于病理分期N0-N1组. 结论:EPB41L3在食管鳞癌组织的甲基化频率高于癌旁组织,在食管鳞癌患者血浆中的甲基化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且临床分期越晚的甲基化频率越高.
作者:熊威斌;李许锋;蒋春雨;张积仁;周福有;余力;郑燕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骨肉瘤 (osteosarcoma, OS) 好发于15~25岁的青少年,并以男性患者居多,其发病率在儿童和青少年恶性肿瘤中居首位.OS好发于长骨干骺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具有很强的侵蚀性,常伴肺部转移. 仅行手术切除治疗OS患者的存活率不足20%,但与化学治疗联用后,局部病变OS患者存活率提升至70%, 表明化疗对治疗OS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目前国内外以顺铂、多柔比星、异环磷酰胺和甲氨蝶呤为基础抗化疗药物治疗OS. 近年发现,化疗耐药是影响OS患者存活率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探索骨肉瘤抗化学治疗的分子机制并找到相应的克服方式,对提高OS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耐药性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耐药,本文就OS增强DNA修复、分裂周期相关基因表达和自噬相关等继发性化疗耐药分子机制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符策岗;赵红卫;刘扬;贺露姣;陈海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3-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有50例,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有36例,比较两组患者在穿孔、出血、狭窄、手术操作时间及局部复发等反面的差异. 结果: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组的局部一次性切除率明显高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组,手术操作时间较镜下黏膜切除术组明显延长,穿孔、出血、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增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疗效观察效果较佳,一次性切除率高,复发率低,但手术操作较为困难,手术风险较大,需根据病灶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刘波颖;汪福群;王胜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等多种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病因.儿童时期是HP感染重要的年龄段,2001-2004年我国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儿童 HP感染率为 25% ~59%,平均40%,并以平均每年0.5%~1%的速度递增[1]. 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以质子泵抑制剂(PPI)和2种抗生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 组成的7~14 d标准三联方法根除儿童HP感染. 近年,HP根除率不断下降,国内外文献报道7 d和10 d三联疗法治疗儿童HP感染的根除率已降到了80%以下[2-3].
作者:杨东茹;罗锦强;张瑞群;陈玉秀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自体CIK细胞, 是将患者本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获得的T淋巴细胞,其常见的治疗副作用是发热,停止治疗后可自行消失[1].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LS)是以低血压、低蛋白血症和全身水肿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CLS患者通常病情危重,严重时可致心、肺及肾等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病死率较高[2].自体CIK细胞治疗导致CLS,国内鲜有报道,为提高对该严重并发症的认识和重视,现将我科成功诊治的1例自体CIK细胞治疗晚期乳腺癌后出现CLS病例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单珍珠;周留勇;陆晓芳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