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gel喉罩联合T型密封管控制通气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吴世明;夏志庭

关键词:支气管镜检查, 无囊喉罩, 无痛
摘要:目的:观察i-gel喉罩控制通气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拟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控制通气组(A组,n = 40)和表面麻醉组(B组,n = 40).前者应用芬太尼、瑞芬太尼、丙泊酚、琥珀胆碱麻醉,i-gel 无囊喉罩联合T型密封接头实施控制通气,后者应用利多卡因表面麻醉,自主呼吸,鼻导管给氧. 记录两组患者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生命体征变化,镜检期间体动、咳嗽、喉痉挛等内镜相关不良反应和术后呛咳、声嘶等麻醉相关不良反应,镜检时间,患者满意度. 结果:与表现麻醉组相比,控制通气组生命体征波动小(P < 0.05),不良反应少(P < 0.05),患者满意度高(P < 0.05).结论:i-gel喉罩控制通气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安全,有效控制气道,解决呼吸抑制问题,是内镜检查中一项可行的方法.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小儿鼓膜切开置管术的临床研究

    耳内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术是目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有效方法.氯胺酮具有镇静及良好的镇痛作用,是目前小儿手术麻醉首选药, 但术后不良反应多. 本文探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小儿鼓膜切开置管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伍辉萍;杨承祥;洪彬源;蔡日生;刘梅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小干扰RNA沉默Nanog基因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干扰 RNA(siRNA)沉默 Nanog 基因对人肺腺癌 A549 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 A549 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549)、阴性对照组(siNC)及实验转染组(siNanog). 以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 将Nanog 基因特异性siRNA 转染A549 细胞;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特异性siRNA 对Nanog 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沉默效果;以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干扰Nanog 基因前后A549 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改变. 结果:RT-PCR 及 Western blot 分别显示A549-siNanog 组细胞中 Nanog 基因 mRNA 及蛋白表达(0.40 ± 0.06 及 0.50 ± 0.03)较 siNC 对照组(0.97 ± 0.03 及0.85 ± 0.02)明显下降(P < 0.05);细胞划痕及 Transwell 侵袭实验分别显示 A549-siNanog 组细胞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57 ± 0.04)%及 69.60 ± 17.14]较 siNC 对照组[(95 ± 0.02)%及 209.60 ± 15.40]明显降低(P < 0.05). 结论:Nanog-siRNA 能有效抑制A549细胞Nanog 基因表达,降低人肺腺癌A549 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Nanog-siRNA 可有效调控A549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

    作者:王金娜;王锦光;赵磊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重症监护室血源性危重脓毒症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 ICU 血源性危重脓毒症的致病菌分布特点,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旨在为提高ICU血源性危重脓毒症的救治水平提供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如病例基本资料、生化指标及病原菌分布等,按出院时的结局将其分为院内死亡组和康复出院组,通过Logistic 回归模型确定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的患者4 638 例,血源性危重脓毒症870例,年龄(48 ± 12)岁,男560例,康复出院558例,Logistic 回归方程提示APACHEⅡ评分、年龄、降钙素原、血乳酸及血清白蛋白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血源性危重脓毒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APACHEⅡ评分、年龄、降钙素原、血乳酸及血清白蛋白是影响其预后的高危因素.

    作者:赵湛元;侯六生;杨婷;徐雪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评价舒芬太尼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雄性 SD 大鼠 30 只,随机分为 5 组(n = 6):假手术组(S 组)、缺血再灌注组(I/R 组)、舒芬太尼低剂量组( SL 组)、舒芬太尼高剂量组( SH 组)和舒芬太尼 + 渥曼青霉素组( WM 组).于再灌注前,各组分别注入以下药物:SL 组予生理盐水及舒芬太尼 1 μg/kg , SH 组予生理盐水及舒芬太尼 3 μg/kg , WM 组予渥曼青霉素15 μg/kg 及舒芬太尼 1 μg/kg , S 组及 I/R 组予生理盐水.于再灌注末,采集动脉血检测血浆 cTnI 浓度;取心脏测定缺血危险区( AAR )和梗死区( IS )体积. 结果:与 S 组相比,其余四组 cTnI 浓度均明显升高(P < 0.01);与 I/R 组比较,SL 组、SH 组 cTnI 浓度及 IS/AAR 均明显降低(P < 0.01),WM 组cTnI 浓度明显降低(P < 0.01);与SL组比较,SH组cTnI浓度及IS/AAR均明显降低(P<0.01), WM组均明显升高(P<0.01). 结论:舒芬太尼后处理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该保护作用与PI3K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作者:张燕;吴新海;黄飞;徐向辉;张晓晖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内镜辅助下同一切口甲状舌管囊肿及甲状腺良性结节切除术

    甲状舌管囊肿及甲状腺良性结节性疾病均是头颈部较为常见的病变,两者可能会同时伴发. 传统的方法是一般需要在甲状腺中部水平行一较大的弧形切口, 分离颈阔肌皮瓣以暴露出甲状舌管囊肿和甲状腺病变部位,采用这样的切口术后颈前可遗留较明显手术瘢痕,影响美观. 内镜手术所达到的美容和微创效果逐渐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已开始应用在甲状腺[1]及颈部囊切除术[2]. 当两种疾病同时发生时,如何既能完整切除病灶,又能达到美容和微创的效果? 为此,笔者在成功开展无注气内镜下甲状腺手术及颈部囊肿手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内镜辅助下颈前颏下入路切口同时行甲状舌管囊肿切除及甲状腺良性结节性病变切除术.

    作者:洪伟雄;姚雪榕;蔡谦;黄晓明;郑亿庆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冠心病患者LDLR基因C97T突变与血清ADP、LEP的关系及意义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 (LDLR) 基因C97T位点多态性与血清瘦素(LEP)、脂联素(ADP)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20例为病例组,同期正常体检者600例作为对照组. DNA 直接测序技术对2组LDLR基因C97T突变位点进行分型,分为CC、CT、TT 3 种基因型. ELISA法检测各基因型血清 LEP、APN 浓度;同时检测两组血脂、体质量指数(BMI) 等指标. 逐步回归分析统计LDLR基因C97T突变位点与血清LEP、APN的相关性.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病例组BMI、TC、LEP水平明显升高,而HDL、ADP明显降低; 病例组吸烟率、饮酒率、阳性家族史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 < 0.05). 病例组及对照组TT基因型者LEP水平明显高于TC、CC基因型者,ADP水平明显低于TC、CC基因型者 (P <0.05). 多变量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LEP水平和LDLR基因C97T突变位点多态性呈显著正相关(r = 0.697,P < 0.05);ADP水平和LDLR 基因C97T突变位点多态性呈显著负相关(r = -0.337,P <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LEP水平升高,ADP水平降低. LDLR基因C97T突变位点可能通过影响血清LEP、ADP水平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霍丽静;张明明;刘欣;宋光耀;高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高频超声和电生理对中期腕管综合征封闭及手术治疗预后的指导作用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和电生理对中期腕管综合征(CTS)局部封闭及手术治疗预后的指导作用.方法:纳入中期CTS患者,局部封闭或手术治疗前行高频超声检查,并与正常腕管超声进行比较,观察治疗效果差患者高频超声特点及治疗前后电生理改变. 结果:CTS局部封闭或手术治疗疗效差患者钩骨钩水平正中神经的横截面积及钩骨钩水平正中神经横径与前后径之比与效果好患者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效果差患者的电生理较封闭治疗效果差的患者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钩骨钩水平正中神经的横截面积越大,钩骨钩水平正中神经横径与前后径之比越大,预后越差;手术治疗无效患者治疗后仍有电生理改变,手术治疗优于局部封闭治疗.

    作者:梁军利;张燕;张玉玲;许予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手术风险评估表》预测切口感染的国外应用进展及 国内应用启示

    手术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院内感染的第三大常见原因[1]. 发生SSI 并死亡的患者 75%归因于SSI[2]. 在中国当前医疗模式下, 控制SSI 为医院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3]. 《手术风险评估表》(以下简称NNIS )是国内外用来评估术后切口感染风险的较好工具, 且在国外应用取得了一定进展, 本研究拟对国外应用的进展及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述并提出NNIS 在国内应用的启示,为国内优化 NNIS、降低 SSI 的发病率提供依据.

    作者:宫玉龙;王庆丰;郭芳;孟丽敏;高金玲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小机器跳数对宫颈癌调强计划的影响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计划设计中小机器跳数对计划质量的影响,为计划设计时小机器跳数的设置提供参考.方法:运用Pinnacle治疗计划的DMPO优化方式对10例宫颈癌病例进行调强计划设计,小机器跳数分别取4 MU、5 MU、6 MU、8 MU、10 MU、12 MU、15 MU , 每个患者共得到 7 个计划,所有计划的小子野面积均取5 cm2,计划的优化目标与约束条件与小机器跳数为4 MU的计划保持一致. 处方剂量为95% PTV 45 Gy,1.8 Gy/次. 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统计靶区V95%、V105%、V110%、Dmean、适形指数(CI)及均匀指数(HI),危及器官受照射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比(V30%、V40%),子野数量及机器跳数.将结果与小机器跳数为4 MU的计划相比较.结果:随着小机器跳数的增加,V95%小幅降低,V110%与Dmean小幅增加,而V105%、增加的幅度较大,适形度降低,均匀性变差. 统计学比较显示当小机器跳数低于10 MU时,V105%、V110%、Dmean、CI、HI的均P > 0.05,当小机器跳数≥10 MU时,靶区的部分剂量学指标开始出现显著性差异. 随着小机器的增加,子野数目显著降低,机器跳数及危及器官剂量的变化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使用Pinnacle3治疗计划系统设计宫颈癌调强计划时,小机器跳数可适当提高,这样不会引起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的显著改变,同时可以达到减少子野数量的效果.

    作者:陈亮;艾源;倪佰会;娄凤君;王焕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造影剂流速对前列腺癌MR动态增强扫描效果的影响

    目的:通过分析造影剂注射流速对不同病理分级前列腺癌 ( PCa ) 动态对比增强 MR ( DCE-MRI )灌注指标的影响,从而确定佳的注射流速. 方法:使用 3 . 0 T GE 磁共振扫描仪对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且心肾功能正常、体质指数(BMI)≤25 kg/m2 的 70 例 PCa 患者行肝脏快速容积采集序列(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其中 35 例患者动态增强造影剂的注射流速为 2.5 mL/s,其余 35 例患者动态增强造影剂的注射流速为 5.0 mL/s, 通过 GE AW 4.3 工作站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外周带癌区信号强度-时间( SI-T )曲线,计算出达峰时间( Tmax )、大强化程度( SImax%)和快强化率( Rmax ) ,并分别分析造影剂不同注射流速对动态增强灌注指标的影响. 结果:造影剂注射流速 2.5 mL/s 与 5.0 mL/s 的两组 PCa 患者不同病理分级低危组( Gleason 评分 < 7 分)、中危组( Gleason 评分 = 7 分)、高危组( Gleason 评分 > 7分) 三组 Tmax 的均值分别为 (19.89 ± 2.76)s、(15.42 ± 1.68)s;(16.91 ± 2.34)s、(12.88 ± 1.73)s;(14.13 ± 1.81)s、(10.20 ± 1.42)s,两组 PCa 的 Tmax 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4.61,3.10,3.25, P < 0.01). 两组 PCa 的 SImax%的均值分别为 (1.45 ± 0.17)%、(1.51 ± 0.27)%;(1.62 ± 0.12)%、(1.84 ± 0.18)%;(1.86 ± 0.16)%、(2.11 ± 0.28)%,两组 SImax%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44,-4.55,-5.16,P < 0.05). 两组 PCa 的 Rmax 的平均值分别为 (6.29 ± 2.62)%、(7.64 ± 4.09)%;(8.92 ± 4.21)%、(10.24 ± 9.09)%;(10.85 ± 2.89)%、(12.43 ± 3.51)%,两组 Rmax 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4.07,-3.85,-8.68,P < 0.01). 造影剂注射流速 5.0 mL/s 的 PCa 患者较注射流速为 2.5 mL/s 的PCa 患者动态增强灌注指标 Tmax 缩短,SImax%、Rmax 升高. 结论:造影剂注射流速为 5.0 mL/s 的 PCa患者较流速为 2.5 mL/s 的 PCa 患者动态增强灌注指标更加敏感,可以提高 PCa 的增强效果,有助于提高对 PCa 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张俊;尹雪梅;姬广海;蔡磊;李鹏;陈志强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不良发声性嗓音疾病的门诊电子喉镜下手术治疗和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电子喉镜下不良发声性嗓音疾病的手术治疗和护理体会. 方法:在表面麻醉下,对1 264例不良发声性嗓音疾病的患者,在门诊行电子喉镜下病变摘除术;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术后对患者的院外健康宣教,达到佳的护理效果. 结果:其中1 261 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仅3例患者因息肉较大,患者过度紧张,配合欠佳,未能一次性切除而改行全麻支撑喉镜下 CO2激光切除获得成功. 结论:患者喉部表面经充分麻醉后,术者依据病变的性质、大小,使用合适的钳夹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质量.术前、术中、术后细致有效的护理及对术后患者发音方面详细入微的健康宣教可以大限度避免日后复发,提高疗效.

    作者:曾芳芳;彭新宇;王路;杨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两种晶体预充液对儿童心肺转流术中血糖及乳酸的影响

    目的:比较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与乳酸林格液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血糖及乳酸的影响. 方法:体外循环( CPB )下行室缺或房缺修补术儿童 60 例,年龄 1 ~ 6 岁,体重 8 ~ 20 kg , ASAⅡ ~ Ⅲ级,随机分为乳酸钠林格液预充组(R 组)和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预充组(L 组). 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阻断主动脉后(T2)、停机前(T3)、关胸后(T4)测定患儿动脉血气、乳酸(Lac)、血糖(Glu)、电解质.结果:两组血糖及乳酸在 CPB 后均升高(P < 0.01),在 T2、T3时点 L 组乳酸低于 R 组(P < 0.05),血糖高于 R 组(P < 0.01),而 T4时两组乳酸及血糖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结论: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作为儿童 CPB 晶体预充液,能提供能量底物,降低乳酸浓度,对电解质及血气影响小,其预充效果优于乳酸林格液.

    作者:吕洁;高鸿;欧炜;邹小华;谭立;田强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经腹腹腔镜解剖性根治性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腹腹腔镜解剖性根治性肾切除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 年10 月单一术者所行的经腹腹腔镜解剖性根治性肾切除术(ATLRN) 106 例,男 69 例,女 37 例,年龄平均(56.5 ± 13.8)岁,体质指数(22.43 ± 2.68) kg/m2,左侧 51 例,右侧 55 例,肾肿瘤直径 2.5 ~ 11.2 cm,平均5.3 cm. T1N0M0 87例,T2N0M0 19例. 在肾外周相对无血管层面行手术操作:(1)腹侧层面为Gerota筋膜与肾前融合筋膜之间;(2)背侧层面为Gerota 筋膜与侧锥筋膜之间;(3)肾脏Gerota 筋膜与腰肌筋膜之间;(4)上部层面为肾上极与肾上腺之间或者肾上腺与隔肌之间;(5)肾脏 Gerota 筋膜下部到达髂窝水平.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位值、术后引流量中位值、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106 例手术均成功,2例中转开放手术. 手术平均时间为(128 ± 65)min;出血量中位值85(8 ~ 2 200)mL,输血5例;术后引流量中位值 76(0 ~ 1 290)mL;术后住院天数(7.8 ± 3.8)d. 下腔静脉损伤、隔肌损伤及脾脏损伤各 1例. 结论:经腹腹腔镜解剖性根治性肾切除术在肾周的无血管层面分离,视野清晰,解剖标志明确,手术的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吕文伟;霍庆祥;张寒;魏澎涛;韩兴涛;马魏魏;马潞林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慢性胃炎不同病理类型与水通道蛋白3、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胃炎与胃黏膜水通道蛋白3(AQP3)、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相关性. 方法:胃镜下取胃黏膜,通过普通病理组织学检测胃黏膜病理类型及其活动性,免疫组织学检测AQP3、AQP4表达. 结果: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黏膜AQP3、AQP4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非胃炎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1),其中活动期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AQP3、AQP4 蛋白表达升高更为明显,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AQP3、AQP4表达低于非胃炎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AQP3表达明显低于非胃炎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5). 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慢性胃炎胃黏膜AQP3、AQP4表达不同,AQP3、AQP4可能成为不同病理类型的慢性胃炎诊断和治疗的靶点之一.

    作者:杨鹏;徐华;张华;车会刚;王建祥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ExoQuick 提取人血清外泌体方法改良及比较

    目的:优化经ExoQuick 提取人血清中外泌体(exosome)的方法以获得高质量 exosome,并与超速离心法进行比较.方法:分别采用ExoQuick试剂盒及其改良方法、超速离心法提取人血清exosome.利用透射电镜进行形态学观察;2,2-联喹啉-4,4-二甲酸二钠(BCA)法进行蛋白定量;Western blot检测exosome 表面标志物CD63;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蛋白表达差异.结果:3种方法均可提取到血清exosome ,电镜下观察到圆形或椭圆形膜性囊泡结构;ExoQuick试剂盒法及其改进方法提取所得样本浓度显著高于传统超速离心法(P < 0.05);SDS-PAGE显示3种方法提取样本蛋白表达强度及丰度存在差异;Western blot表明3种方法提取exosome 均表达其表面特异性标志物CD63, 且含同浓度蛋白的情况下, ExoQuick 试剂盒法及改良法其 CD63 含量明显高于传统超速离心法. 结论:3 种方法均能提取血清中exosome,ExoQuick试剂盒法及改良方法提取exosome 效率更高, 同时改进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提取样品中的杂蛋白.

    作者:王仁峰;耿振;李朝阳;鲍会静;李雪;周迪苏;宋士伟;刘运德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重组人Bcl2及Ercc1基因腺病毒的构建及对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通过 RNA 干扰技术沉默 B 淋巴细胞瘤-2 基因 ( Bcl2 ) 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 1 ( Ercc1 )并观察对肺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 方法:分别设计特异性沉默 Bcl2 和 Ercc1 的短发夹 RNA 序列,并克隆到腺病毒骨架载体上形成重组腺病毒质粒. 将质粒转染到 HEK293 细胞中,包装和扩增形成完整高滴度的重组腺病毒, 将腺病毒感染人肺癌 H460 细胞株, 流式细胞术检测抑制 Ercc1 和 Bcl2 基因后肺癌细胞凋亡变化. 结果:通过酶切鉴定,证实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 PCR 鉴定扩增出 1 200 bp 的目的条带,病毒滴度为 5 × 1011/mL.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AdsiBcl2-Ercc1 组细胞凋亡率比单基因干扰组增高.结论:成功构建干扰 Bcl2 和 Ercc1 的重组质粒及重组腺病毒,同时沉默 Bcl2 和 Ercc1 可以促进肺癌细胞凋亡.

    作者:王芳;刘瑾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骨癌痛大鼠延髓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研究延髓头端腹内侧核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在骨癌痛大鼠中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假手术组(S组)和骨癌痛组(BCP组).癌细胞接种前后不同时点对各组大鼠进行痛阈检测和胫骨X线检查,并于相应时点取延髓组织,定量PCR检测小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整联蛋白alpha M (ITGAM)、分化抗原簇 14(CD14)和 Toll 样受体 4(TLR4)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mRNA表达. 结果:与N 组和S 组比较,BCP组机械痛阈显著降低,ITGAM、CD14 和TLR4 及GFAP mRNA 从接种后第 7 天开始表达增加,并持续至接种后21 d(P < 0.05). X 线片显示BCP组术后胫骨注射部位可见逐渐加重的骨质破坏. 结论 :骨癌痛大鼠延髓头端腹内侧核团胶质细胞活化标志物表达上调,该核团胶质细胞活化可能参与了骨癌痛发病机制.

    作者:刘希江;茅金宝;刘光杰;王红;王岩;王公明;张孟元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BiPAP 对伴有高碳酸血症重叠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伴高碳酸血症的重叠综合征患者的疗效. 方法:对2012 年10 月至2014 年12 月就诊于我院呼吸科的12 例伴有高碳酸血症并且合并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重叠综合征患者,采用 BiPAP Auto N757 型无创呼吸机治疗10 d 后,对其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进行比较. 结果:在应用 BiPAP 治疗后及出院时各时间点pH显著下降(P < 0.05),PaO2显著升高(P < 0.05),PaCO2显著下降(P < 0.05). 结论:对于伴有高碳酸血症的重叠综合征患者,BiPAP 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欢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孤立肾结石的两种微创治疗方法比较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S)治疗孤立肾结石的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回顾分析53 例孤立肾结石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M-PCNL组31例,F-URS组22 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总费用、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 结果:M-PCNL组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住院时间要明显大于F-URS组,但住院总费用少于F-URS组,手术时间和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PCNL组的一期结石清除率高于F-URS 组,但两组总结石清除率无明显差异;M-PCNL 组出现大出血、胸膜损伤的几率要高于 F-URS 组,术后高热的发生率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Scr 水平术后 24 h 均上升,F-URS 组 72 h 后开始下降, 术后 7 d 接近术前水平,M-PCNL 组逐步上升,术后 7 d时与F-U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NGAL水平术后24 h 较术前均明显升高,术后72 h开始下降,术后7 d时接近术前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S)疗效确切,大出血发生率更低,对肾功能影响更小,尤其适合孤立肾结石的治疗.

    作者:梁磊;杨春生;孟繁林;薛健;刘忠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 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法建立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508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法建立标准通道的经皮肾镜取石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球囊扩张法建立标准通道的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 508 例患者资料,患者男女比例 340:168,平均年龄(48.4 ± 12.0)岁;共540 侧上尿路结石,包括肾结石 495 侧(91.7%),输尿管上段结石 45 侧(8.3%);其中鹿角形结石98侧(18.1%),多发结石335侧(62.0%),单发非鹿角形结石107 侧(19.8%). 既往曾行开放手术取石者31例;平均结石大径(31.3 ± 11.9)mm. 结果:共完成手术559例次,均一期成功建立通道,其中单通道手术543例次、双通道手术16例次. 平均手术时间(79.3 ± 38.1)min,平均首个通道建立时间(8.2 ± 3.0)min,平均结石处理时间(40.5 ± 35.4)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9 ± 2.9)d. 一期手术结石清除率80.4%,其中单发非鹿角形结石为100.0%、多发结石及鹿角形结石75.5%;再次手术28 例(再次经皮肾镜手术19 例,输尿管软镜手术9例),终手术清石率85.4%. 术中及术后并发症68例(12.2%),其中术后发热45例(8.1%),无感染性休克患者;接受输血22例(3.9%),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5 例(0.9%),无肾切除患者. 无中转开放手术,气胸1例,无其他毗邻脏器损伤. 结论: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法建立标准通道的经皮肾镜取石术对于上尿路结石的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黄建林;廖勇;安宇;黄翔;何鹏;邱明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